坚持“导-研-本”路线,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
2011-08-15易秋平刘文辉何圳涛
易秋平,刘文辉,何圳涛
(1.湖南科技大学 商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2.湖南科技大学 机电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坚持“导-研-本”路线,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
易秋平1,刘文辉2,何圳涛2
(1.湖南科技大学 商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2.湖南科技大学 机电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高校作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肩负着培养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造性人才的重任。针对目前普通高校本科生尤其是机械类本科生素质能力普遍下降的现状,提出一种以导师的科研项目和知识为基础,大学本科生为主体,硕士研究生为引导的方法来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这对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创新能力;“导-研-本”路线;本科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崛起的力量。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本科生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经过初等应试教育考试选拨留下的初等层次的人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与可引导性,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仅关系到本科生就业工作能力、进一步深造及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还关系到未来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已是当前推进高校本科生素质教育的核心课题[1][2]。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走“导、研、本”路线,以期对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影响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因素
本科生创新能力下滑的原因有许多,有社会的因素,有学校的因素,也有学生自己的因素,在这里我们主要以学校为主体总结归纳出影响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因素。
(一)招生规模扩大
据统计,自从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以来,各地高校招生人数激增,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从1998年的108万人扩大到159万人,扩招了48%。由于扩招不仅造成学校升格或教学条件下降而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而且还造成高校本科生含金量整体下降与毕业生就业困难。
同时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各地高校兴起合并之风,招收专业数目不断增多,还有附属学院的出现等等,导致高校教学质量普通的下滑,这样势必引起本科生综合素质及个人能力在整体上大打折扣。
(二)教育观念与教学方式落后
本科生创新能力的下降与高校应试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一部分高校仍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部分学生上课单纯只为了考试,而有些老师为了提高考试通过率,不断降低考试难度,因此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学生学习自律力与兴趣下跌,不想学习的学生听之任之,想学习的学生陷入“应试学习”的“四大家族”(考公务员、考研、考托福雅思、考证)中去,从而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掌握不足,更谈不上对专业方向的创新能力。
(三)缺少创新实践的环境
提高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书本知识,而且需要不断的实验,应用相关的分析软件,以及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的锻炼,比如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等。但现在一般的普通高校还没有完备的实验室或者实验器材陈旧,学校实验投入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较薄弱,因而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或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四)学生时间少,无导师指导
学校缺乏相关的培训机构或组织,学生参加培训机会少,受教师指导时间少,大一学生时间充裕但缺少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大四学生忙于考研或者就业,精力有限;大二、大三的课程安排相对较紧,除了学校规定的课程外,各种等级考试占用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因此学生想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在一般高校基本没有导师指导,即使有,指导老师指导的时间也很少。
二、“导、研、本”路线的内涵
这里“导”指研究生的指导老师;“研”是指“导”下面所带的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本”指本科毕业生[3]。
“导、研、本”路线的基本思想是:以“导”为基础,“本”为主体,“研”积极引导的提高创新能力的方法。具体涵义是:以导师的科研项目和渊博的知识为基础,带领一批(一般3~5个)对本科专业某门课程非常感兴趣的本科生,布置相关科研题目或竞赛课题,激发起学生的热情,这样就把握住创新的主流,为本科生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本”为主体是指创新的主体为本科生,本科生一方面针对导师布置的的课题及时查找各类相关资料,尽快进入创新角色中去,另一方面与导师、研究生师兄师姐进行互动,不断质疑与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启创新思维的闸门,做到从“学会”到“会学”。“研”积极引导是指研究生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对创新有兴趣或是动手能力较强的本科生积极给予引导,这样即使在导师没有时间指导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本科生的创新进程,给予本科生极大的支持。这种创新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优势,下面我们来具体探讨。
三、“导、研、本”路线的优势
坚持走“导、研、本”路线可以实现导师、本科生、研究生及学校四方共赢。
(一)对“导”的好处
坚持走“导、研、本”路线的创新模式对导师具有以下好处:1.可以减轻导师的压力。导师兼有指导研究生与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重任,担在肩上的任务很重,而如果坚持“导、研、本”路线,由“研”负责具体指导本科生创新设计的课题和及时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导师只要定期听取研究生的汇报、把握课程的进度及大方向的指导,这就大大减轻了导师的压力。2.促进教学。由于在指导本科生进行创新课题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对课题产生疑问,而这些问题基本上是难点重点所在,所以导师、研究生、本科生在共同解决问题的同时,各方都获得益处,导师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抓住教学重点。
(二)对“本”的好处
在本科生创新过程中,“本”是创新的主体,也是直接的受益者。坚持走“导、研、本”路线使“本”获得以下好处:1.激发了学习兴趣与创新潜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科生创新能力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兴趣不浓,在导师提供的平台与研究生积极引导下,一定程度上激发本科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本科的专业知识,会不断的创造出新的“产品”。2.提高创新意识与实践动手能力。在“导”、“研”的双重指导下,一些新理念新思想会渗入到创新活动中,而进行每一个具体的创新活动,都必须拿出一定的成果来,这实际上就是锻炼了“本”的动手能力。3.节约了学习、创新时间。由于“导”在项目的申请与论证时,就已经对该项目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非常清楚,因此“导”布置的任务时,就会对“研”和“本”指出创新的重点;同时“研”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不断积累经验与常识,在以后的创新活动中就容易找到突破口,从而节约了学习、创新时间;在创新活动中,“本”可能遇到技术难题,而这时“导”和“研”的丰富经验可以为“本”解答难题。4.使“本”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最大限度从大学生中挖掘出具有潜力的人才是学校培养学生的关键,“导”在创新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最大限度发挥“本”的潜能。使大学生在创新活动中彰显自己个性,扬长避短,成为真正的学习者。5.提高本科生自律能力。在“导、研、本”路线中,导师定期检查其课题进展并限制其完成时间,在就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本”的惰性,提高其自律能力。6.有利于考研和就业。在进行创新活动中,本科毕业生对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及导师的科研方向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他在选择考研研究方向或选择工作的时会明确自己的具体方向。
(三)对“研”的好处
研究生在贯彻“导、研、本”路线,积极引导本科生创新时也会获益不少,体现如下几点:1.丰富研究生的创新思想。研究生在积极引导本科生创新的同时,也给自己提供了一个练习的机会,本科生在创新中不断提问中,有些可以凭以前的知识解决,有些则需要查阅资料或进行试验才可得到。本科生在得到答案时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见解,这就丰富了研究生的创新思想。2.加快了研究生毕业的进程。在试验与创新中,硕士研究生为自己的小论文和硕士论文撰写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题材,研究生可以针对以前所遇到的难题加以引申、扩展,从而加快了研究生论文的撰写与毕业的步伐。
(四)对“学校”的好处
坚持走“导、研、本”路线不仅仅可以使“导”、“研”和“本”获益,还可以使“学校”从中获益,其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1.可以弥补学校管理制度的不足。坚持走“导、研、本”路线,就是从上而下,以导师指导为大方向,研究生的引导为主线,本科生的创新活动为主体,串连起来的。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学生学习被动、松散的现象,为学校的整体学习风气、氛围打下了浓厚的基础。2.可以进一步促使学校向“科研型大学”迈进。坚持走“导、研、本”路线在加速学校硬件性设施的建立,从而提高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必然使得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从而进一步促使学校向“科研型大学”迈进。
四、结语
“导、研、本”路线是一个使“导”、“研”、“本”和“学校”四方共赢的路线,比之导师制更具灵活性与连贯性。现在 “导、研、本”路线已在部分重点高校开始实践,比如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师资力量、科研能力较强,本科生基础较好,已经开始实施“导、研、本”培养模式。一批优秀本科生在导师的科研项目和竞赛设计课题下开展创新活动,通过导师的指导和研究生的引导来完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培养模式,“导、研、本”路线在学校有待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方案。
(注:本文系2009年湖南科技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提高机械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导-研-本”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30976;《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竞争力与风险控制研究》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资助)
[1]汪选要,李文荣,叶友东.机械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8(S2):181-182.
[2]王磊.浅析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0,(15):15-16.
[3]刘文辉,易秋平.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水平的新途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