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激荡对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影响探析

2011-08-15冯小燕包有或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1年10期

冯小燕,包有或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福建 福州350002)

多元文化激荡对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影响探析

冯小燕,包有或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福建 福州350002)

“十二五”规划为高职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学校和学生数量与普通高校并驾齐驱的高职院校,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多元文化激荡更加激烈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性,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多元文化使学生主体思想表现出多元化,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模糊了学生在多元文化中的价值判断,同时也提供了更多思想资源与发展空间。

多元文化;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影响

自从1980年教育部批准了我国首批13所职业大学以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时代,2011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职 (专科)院校共有1228所,[1]培养出了一批批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伴随着多元文化的融合和碰撞,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逐渐增强,在思想品德、人生观、价值观、学习态度等方面上都存在一定问题,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彰显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特色显得尤为重要。

一、多元文化的一般考察

“多元文化”一词源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的文化多元主义思想,认为多元文化“是一个国家由不同信念、行为、肤色、语言的多样化所组成的文化,其彼此间的关系是相互支持,且均等存在的”。[2]随着全球化浪潮的突进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逐步加速了中国与世界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形成了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格局,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并存。这些文化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上的差异。

而我国多元文化形成的原因有其复杂的社会背景,一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全球性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熟悉西方文化,了解他们的信仰、风俗习惯等等,同时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和世界市场的发展也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文化发展的空间更加开阔。二是市场体制的建立对人们的是非观念和价值追求更趋多元化,同时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三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社会进入了信息化发展时代,文化的发展已越来越脱离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更是使多元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二、多元文化对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影响

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有利于我国吸收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使人们的思想更加自由和开放,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多元文化激荡对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一)造成了学生主体思想多元化

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社会中的各种文化体系相互开放、相互交流与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就一步加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个体特征发展明显,思想状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新特点。有些学生崇尚他国文化、宗教文化与大众文化,乐于网络群体交往,追求个性化生活方式等。大学生中价值取向的多样化,既有积极向上的,又有消极落后的;既有高尚文明的,又有低级庸俗的;既有符合主导价值取向的,也有背离主导价值取向的。在本土文化和异质文化的影响下,学生的话语方式、思维模式、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念都相互的发生改变。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强势文化的进入,容易使青年一代出现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从而主动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念。目前,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每年向国外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达30万小时,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往往占到60%~70%,有的占到80%以上,而美国自己的电视节目中,外国节目仅占l%~2%。美国电影现已占据世界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占据世界电影市场总票房的2/3。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电影市场几乎被美国电影所垄断。[3]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使学生面临着更多的价值选择,遭遇着更多的道德困惑,经历着更多的文化冲突。这使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难度加大,如何把握差异性、提高针对性成为重点问题。

(二)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成分、社会结构、就业方式、利益格局和生活方式日渐多元化,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日益冲击着我国的经济意识形态,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社会思潮更趋多元化,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消费主义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尤其是西方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正在向全球蔓延。西方的机构、人员、广告和商品源源不断地潮水般涌入进来,冲击着我国社会各类群体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年轻人深受影响。当前,穿国际名牌、吃新奇、借贷消费已经成为年轻人中的一种消费时尚,从众、攀比的心理越来越突出。这种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念在一些青年学生中成为至高无上的价值观念和生活准则,不断侵蚀主流意识形态崇高价值理想,严重扭曲了学生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导致理想迷茫。一部分学生认同西方的价值观念,憧憬西方的自由、民主,而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和动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遗余力地推行西方式民主,我国的一些自由主义者就将西方民主尤其是美国式民主视为现代民主的楷模,他们崇尚个人自由,认为西方的价值观具有普适性,在政治上坚决要求实行西方的“三权分立”和多党制。他们认为“就以中国政治的现代化进程而言,中国要实现民主政治……就必须引进西方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这几乎是一切致力于解决中国现代政治问题的思想家们的共识”[4]这种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也很大。

多元文化的冲突,为各种意识形态观念之间的交锋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舞台,虽然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功能,并始终保持着主导地位,但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下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公平公正缺失、贫富差距悬殊、弱势群体利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的疑惑还没有明确的解释等等,导致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多元文化冲突中难以有效应对各种意识形态的直接攻击。马恩预言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但当前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在国际对比中普遍不如资本主义国家高,这导致了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怀疑,使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论断很难有充分的说服力。

(三)模糊了学生在主流文化中的价值判断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多元文化必然导致多元价值。在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各种思想观念汇聚、冲突,善恶标准、价值标准的判断模糊,对于一些道德问题在原有的文化背景下运用道德尺度进行价值判断难以得到充分的解释和辨别,出现了一些正不压邪、是非颠倒的现象,致使青年学生的道德追求缺乏目标,出现信仰危机,缺少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反思、探索和追求,对生活充满失望、甚至敌意。价值标准的模糊化使青年学生的道德情感逐渐淡漠、道德意志薄弱,容易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从而推崇各种西方文化,憧憬西方的民主政治,崇尚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消费主义和拜金主义的生活方式。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迷乱,在价值目标的选择上出现极端的功利主义色彩,在个人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冲撞中,偏重个人目标,缺乏对社会应有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出现了理想信念缺失、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对未来感到迷惘,逐渐丧失了进取之心。浙江省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的一项调查表明:有55.7%的学生把生活安逸舒适、财富多、权力大作为最有意义的人生追求;在学习目的上,有65.7%的学生是为了实现个人理想,14.3%的学生把学习作为不得已的人生过程,只有5%的学生是为了报效祖国;在信仰上,有32.2%的学生选择了宗教和“说不清”,还有13.6%是信仰个人主义。[5]在其他省份的高职院校中也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

(四)提供了更多思想资源与发展空间

多元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但是在对待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历史上长期以来,我国采取的是简单批判、全面否定的态度,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一些思想资源比如自由、人性、平等、人权等等缺乏应有的批判借鉴。在各种意识形态的相互比较和碰撞中,那些蕴涵普世性价值的思想资源必将日益深入人们的头脑,反过来促使主流意识形态将这些思想资源进行整合。[6]对于西方文化中可以补我所缺、为我所用的科学理性精神、现代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近代民主政治与法制思想、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创新精神、西方现代化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思想和战略等要深入研究、扬弃升华,吸收人类进步的优秀文化成果来发展马克主义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同时,在更为广阔、更为宽容的多元文化空间中,有利于我们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介,加强对外交流,增强自身文化影响力,此外多元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异质文化的冲击和碰撞更能诱发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创新。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大学生成为网络空间中的一支主力军。随着虚拟空间的扩大,网络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形成挑战的同时也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更为广阔的平台。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原则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这个群体,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乎我们“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原则问题,关乎我们能否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大是大非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使青年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在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出挑战的同时,也向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时代任务。

(一)坚持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地位

坚持主导性原则是指要坚持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性和方向性,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决不允许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7]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学生思想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坚持多样性是指在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介绍主导性的文化观念外,还要介绍与主导性有关、相容的其他文化观念,把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能辨别真伪,从而正确对待其他民族、区域和国家的文化。坚持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承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又使各种文化互济互补,使不同文化和谐发展。

(二)坚持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相统一,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传统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偏重对社会价值的教育而忽视对个人价值的重视,甚至只强调对社会的贡献而否定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需求,这不利于调动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尤其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多种价值观念相互影响,将尊重社会价值与尊重个人价值相统一,才能使二者协调发展,更能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与彰显人本精神。针对学生主体思想多元化,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为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提供了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学生在多元文化中的价值选择和判断能力。

(三)坚持培养人文精神与职业精神相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把人文精神与职业精神结合起来,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和体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特色。在教育内容体系和教育活动过程中,把思想道德素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职业精神教育三者纳入素质教育内容体系进行统一设计,达到既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又能提高以修养和人格魅力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水平,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以及在职业中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良好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整合多元文化中优秀的思想资源

民族文化是民族国家的灵魂,在多元文化激荡的过程中,要保持大学生对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民风民俗、话语体系以及文化心理结构等文化要素的心理认同感。防止大学生在影视文化、网络文化中的主体性丧失;防止大学生疏离民族经典文化而陷于“快餐”文化消费。在立足民族性基础上,积极整合多元文化中优秀的思想资源,教育者要不断用新获取的德育资源作补充,如西方文化倡导的科学、诚信、创新精神等等,作为一种资源充实到我们的思想理论课中去,对于完善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和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将不同文化中优秀的思想资源进行整合,取长补短,不断开发、创造、利用新的德育内容。通过学习、借鉴异质文化中的优秀思想资源及其成功经验,为我所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提高自身文化影响力。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科A类课题(思政专项),课题编号:JA10408S)

参考资料:

[1]数据来源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EB/OL].www.tech.net.cn.

[2]郑文芳.美国多元文化与学校健康教育课程[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

[3]匡长福.警惕新形势下的西方文化渗透”等6则[EB/OL].求是理论网,2009-08-25.

[4]胡伟希.“传统与自由之间”[N].中国图书商报,2000-01-11.

[5]郭维平.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6]刘明君,等.多元文化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06.

[7]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