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

2011-08-15李玲夏维奇胡善平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案主社会工作者价值观

李玲,夏维奇,胡善平

(淮南师范学院 政法系,安徽 淮南 232001)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

李玲,夏维奇,胡善平

(淮南师范学院 政法系,安徽 淮南 232001)

在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及我国政府的积极支持下,社会工作建设正处于蓬勃之势。然与此相悖的是,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却相当低下。个中缘由固然甚众,但许多学生自身并不具备从事该专业工作的专业能力,不能够胜任岗位需要,当是一重要影响因素。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探讨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之局限及对策。

社会工作专业;专业能力;应用型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社会工作的需求日益扩大。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政府大力倡导发展社会工作事业,并取得一系列成就。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并认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1]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出台,第一次将培养社会工作人才提高到战略高度,纳入党和国家人才建设的大局,使之与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一起,作为我国的六支主体人才队伍,并进行全面部署。深圳市更是先行一步,现已着手有关方面的立法,拟于2011年颁布《深圳市社会工作促进与管理办法》,以推进该区域社会工作的发展。

以上种种措施使得社会工作逐步进入我国政府的各职能部门,岗位需求亦日见增多,部分地区如上海、深圳更成为全国的典范。可以说,社会工作在我国已渐入黄金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应相当乐观。然现实情况却是,其对口就业率极低,大量毕业生流失,最终从事本专业或与本专业相关工作者寥寥无几。个中缘由固然甚众,但该专业学生自身的因素当不可忽视。本文拟以某普通本科高校为例,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二、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之局限

该校社会工作专业方向分为社区管理和民政工作,主要为这两部门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但笔者调研发现,该专业的学生通过了对众多课程的学习以及一定的社会实践后,①该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除按照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要求的开设10门专业主干课程外,另开设性别社会学、法社会学等特色课程,以坚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扩大其知识面。此外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在民政部门、社区的实习机会,以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在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上,仍存在诸多问题。

1、专业认知模糊

在一项针对武汉市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调查结果中显示:超过70%的学生在入学前从未听说过社会工作专业;56%的学生认为社会工作专业被当今社会认可度低;只有32.2%的学生毕业后愿意从事与社会工作相关的专业工作。[2]这种状况在该校更为严重,笔者通过课堂随机调查发现:超过80%的学生在入学前从未听说过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大一、大二全体共105名学生中,高考时将社会工作作为第一志愿填报的不及10%;能够较清晰地回答出社会工作究竟是什么的,不到半数。可见,对本专业认知不清,甚至不了解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是该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因而也就无从谈起专业自豪感、专业自信心等等。

2、缺乏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本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专业价值理念、选择看待并处理问题的角度方法。社会工作是一项极具人文情怀的工作,除了必备的知识及技巧外,还需要从业者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①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在于它从其他社会领域中分离出来,独立成为一门有别于其他劳动、具有自身特色的职业领域。2003年上海市推行《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暂行办法》,从而使得该市率先诞生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2008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正式开展,标志中国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制度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具体表现为相信每个人都是值得帮助并拥有潜能的、愿意为了促进他人福利和减少社会不公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拥有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在工作中秉承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等等。然而受当前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许多学生并不具备应有的职业素养。

首先,不能做到专业价值观的内化。社会工作价值观实质上就是社会工作者从业的信念,这些信念反映在日常的实施活动之中,并提供了专业实施的方向和准则。笔者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分析环节发现,面对具体案例展开讨论时,一些学生依然在用普通的视角看待并处理问题,如忽视平等、案主自决等;对于一些有特殊经历的案主如未婚妈妈等,还不能做到完全的接纳;此外,在如何尊重案主的个别化需要、替案主保密等事宜上,均不能持有专业价值观。

其次,不能正确处理伦理困境。社会工作价值观体系有两个子系统,一是上文提到的专业价值观,另一个就是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者必须遵循的行为标准即专业伦理守则。[3]该伦理守则是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原则,是引导与规范助人活动的依据。社会工作实务中存在很多两难困境,比如保密和特殊的知情权、案主自决和保护案主生命等等,需要社会工作者遵循伦理守则,并作灵活处理。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表现出不能正确应对各种困境,并制定出合适的介入方案。

3、缺乏专业能力

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指的是社会工作职业具有自身特色的、系统性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技巧。调查发现,社会工作学生在专业学习上面临着专业知识学习与方法掌握的双重不足。

一是专业知识。要成为一名专业社会工作者,首先必须有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积淀。由于许多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尚未建立对本专业的正确认知及热爱,所以并不能做到有意识地、主动地积累各种知识。笔者在一次面对本校社工专业大二学生(共49人)的调查中发现,只有不到10%的学生能够大致回答出一名社会工作者应有的知识储备。

其次还需掌握专业理论,并处理好理论与实务之关系。我国现行的教科书大都援引西方社会工作的一些理论与模式,注重微观分析,落脚点在人的个性心理,主要说明人是独特的、个别的、有价值的生命。[4]这种微观治疗理论与方法在实际社会工作中非常必要,但与我国当前实务有一定的脱节。直接后果是学生学习到的书本知识不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从而最终造成了学习者对专业知识的质疑。在上述调查中,笔者发现有高达60%的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应用性表示出怀疑。②此提示,如何成功地实现西方理论的本土化,恰如其分地实现“中体西用”,是一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再者是专业技巧。在具体方法的掌握上,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也有很多问题,如不擅于与服务对象沟通,实务技巧不够等等。此与高校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及教学条件的不足密切关联。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国内很多开设了该专业的院校大多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实践等环节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没有实务条件,缺乏实验设施、实习基地等等,使得学生对社会工作核心技巧的掌握大受影响。

二、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结构构建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如何培养该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人员而被社会接受呢?我们认为,需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1、提高对专业的认知度

正确认知本专业是建立专业自豪感的基础,专业自豪感直接决定了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兴趣与热情。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事业的一部分,体现着人文关怀,在改变弱势群体生活状况、促进社会不公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施助者,同时扮演着引导者、发现者、教育者、促进者、改变者等多种角色,这是一份伟大的事业。社会工作专业学习者首先要建立对本专业光荣性、崇高性的认识,树立专业自豪感。

与此同时,专业学习者还应认识到社会工作专业广阔而美好的前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社会工作的需求日益扩大。例如深圳已逐步贯彻在每个街道辖区建立一个社区服务中心的规划,“十二五”期末将实现全市各街道社工服务的全覆盖,这种做法也有望被其他省市借鉴。任何一门新专业总要经历探索阶段,社会工作学习者应怀具专业自信心,用富于远见的眼光看待本专业,进而努力培养专业责任意识和开拓精神,将社会工作当作一种信仰,积极开拓,创造机会,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

2、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种信念。从事社会工作,有一些基本的信念必须遵守,这是从事社会工作的前提。如相信每个人都值得帮助,相信任何一个不幸的发生,原因都不是单一的,相信每个人都有改变现状的潜能等,“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核心体现。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要掌握基本的价值观,同时也要处理好中西价值观的差异。社会工作旨在恢复人的社会功能,这其中包括三个层次:首先,解决具体困难,排除情绪困扰;其次,恢复自助能力,选择适当生活;再次,挖掘生命潜能,趋向自我实现。[5]以上每一个层次的实现,都需从业者在工作中不断进行价值观的培养与内化。

3、遵守专业伦理守则

伦理守则是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主要有:承认每个人的价值和尊严;案主的自决权;重视案主改变的能力;提供给案主认识自身潜能的机会;探索并满足个人的需要;挖掘并提供给个人满足他们基本需要所要求的资源和服务;给案主以参与的权利;公平的社会和公正的对待;尊重个人的独特性、隐私和意愿;提升个人的自信心;帮助个人适应社会的变化;实现社会的公平;等等。[6]单纯记忆这些守则是不够的,需用其他方式来保证,如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或社会工作师证等。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医师、律师一样,已有一套资格认证和注册制度,这是一种职业获得社会认可的基本前提,也是对从业人员一种无形的约束和规范。社会工作专业学生通过四年大学的学习,有能力、也理应取得助理工作师证,以确保工作中职业伦理的遵守。

4、丰富专业知识

每一个专业都有属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作为一个强调人类需求的专业,社会工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相当庞杂:从生物学、医学、心理学,到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等等。[7]此外,对相关制度知识和实务经验的学习亦十分重要。鉴此,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须将一些密切关联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知识要作为重点学习,并结合社会热点和自身兴趣做进一步广泛地阅读,同时要避免知识学习的固守和僵化,力争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5、掌握专业技巧

社会工作培养的是应用性人才,那么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对一些重要技巧的掌握是成为一名合格社会工作者的关键。

其一,人际沟通交往技巧。从本质上言,社会工作者处理的是关乎人与人、人与环境间的关系问题,毫无例外都涉及到“沟通”二字。如何敲开服务对象的心扉,让彼此真诚相对,这是对工作者的人际“沟通”技巧的一种考验,需要有平等、平和的心态,愿意接纳他们的一切,在工作中要注意言语、体态、动作的得体,要注意对服务对象的积极引导。与服务机构人员及其他相关机构人员的沟通和联络,也需要灵活运用人际交往技巧,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获取资源。对于社会经验缺乏的学生来说,他们一方面应多观察经验丰富社工者的言行举止,多对自己的言行方式进行反省;另一方面也应注重一些基本沟通知识的掌握,比如学会倾听、同感、注意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的运用等。

其二,三大工作方法。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助人为乐,社会工作者从事的是专业助人活动,这种专业性犹体现在方法的运用上。社会工作方法包括个案、小组、社区、社会行政、社会研究等,其中最核心、最能体现专业特色、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最应该掌握的方法有三种:一是个案社会工作,它以个人或家庭为工作对象,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问题,挖掘其潜能,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以维护个人或家庭的幸福生活;二是小组社会工作,又称团体社会工作,是以一群人、团体或社团为对象的工作,它以小群体为入手点,在小组内外开展工作,向群体成员提供各种服务,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促进个人以及群体成员间相互合作;三是社区工作,以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居民为服务对象,通过社区居民及团体的参与、合作和互助,提高社区福利水平,促进社区进步,推进社区事业平衡发展。这三大方法是应对各种实务问题的关键,当然根据专业方向的需要也可略有侧重,如本校设有社区管理方向,那么在社区工作方法的学习上应更为加强。

其三,六大通用进程。不管是个案、小组还是社区社会工作,在实务过程中,都离不开对通用进程的掌握,通用进程的六个步骤是社会工作专业学习者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环节。实务的六大通用步骤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接案阶段应注意与服务对象良好关系的建立,努力获取对方的信任;预估阶段要注意服务对象个人资料、家庭史的收集;计划阶段要根据服务对象现实需求,与服务对象共同制定服务计划并约定执行规则;介入阶段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动用服务对象的资源,让服务对象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评估阶段要注意经验的总结;结案阶段要注意应对各种服务对象的情绪问题,做好跟进工作。

建立正确的专业认知、拥有正确的专业价值观、严格遵守专业伦理守则,并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巧,是成为一名合格社会工作者的基本条件。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基础上,尚须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尤其是各种实践机会,如实验室、专业实习、课堂教学等)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惟有如此,方能成为真正的专业化人才,以满足当今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议[EB/OL].http://www.cncasw.org/xwfb/xhdt/200711t2007110 6_4549.htm(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网)

[2]李国珍,徐乃斌,雷明珠.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本专业认同感的状况调查——以武汉市为例[J].社会工作,2008,(2)

[3]许原植,王卫平,王国祥,谭卫华.我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6)

[4]杨贵华,杨瑞华.社会转型中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3,(6)

[5]许莉娅.个案工作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4-15

[6]焦金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多维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6,(11)

[7]殷妙仲.专业,科学,本土化:中国社会工作十年的三个迷思 [J].社会科学,2010,(1)

G640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9-9530(2011)05-0118-03

2011-04-23

淮南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HSJY201027)

李玲(1984-),女,湖北黄石人,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助教,硕士。夏维奇(1970-),男,安徽庐江人,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副教授,博士,安徽大学硕士生导师。胡善平(1982-),男,安徽巢湖人,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案主社会工作者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案主自决原则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浅析计划阶段的案主自决
浅析实施案主自决的困境及其对策
重掌生活主导权
——认知行为治疗介入精神障碍康复案例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