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2011-08-15张莎莎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道德心理

张莎莎

(山东省粮食干部学校,山东 济南 250100)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张莎莎

(山东省粮食干部学校,山东 济南 250100)

本文介绍了当前大学生上网的现状,并深入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网络;心理影响;健康教育

众所周知,互联网是一柄“双刃剑”。网络信息能给人们带来新的观念、创新的意识和丰富的知识,能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其成长。因此,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查找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研究有效的对策,对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意义十分重大。

一、在校大学生上网的一般情况

据黄岭峻等[1]的调查,从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看,在317人中,年龄皆在18—23岁之间,其中男性225人,占71%,女性 92人,占29%;文科82人,占26%,理科235人,占74%;大学一年级学生72人(占23%),二年级学生50人(占16%),三年级学生125人(占39%),四年级学生70人(占22%)。据陈晓强与潘爱华在2003年初苏州大学的调查比较,互联网的使用在2003年底的武汉理工大学更为普及。在受访的317名学生,每周上网时间皆达到1小时以上,因此按照陈、潘二人的标准,皆可称之为“网民”。非但如此,在这317名大学生网民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每天平均上网的时间超过1小时,而且有超过6成的人已有了3年以上的上网经历。可见,上网已经成为当今在校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上网的地点看,社会上办的网吧仍是在校大学生的首选。这一点,黄岭峻和徐浩然调查的结果与陈、潘二人的相仿。所不同的是,在黄岭峻和徐浩然调查的结果中,在寝室上网的人数远远超过了陈、潘二人调查中的比例。社会上办的网吧以营利为目的,一般都没有对浏览网站进行限制,宿舍上网一般要受学校限制。

二、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网络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一)正面效应

1.网络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由于网络的方便快捷特性,大学生可以在这里充分了解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增强爱国之情,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在网络中,大学生更容易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到友谊。由于网络内容的丰富多彩,更易于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与爱好。良好的网络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

2.网络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大学生因为生活贫困、家庭原因、学业状况等诸多不如意,自卑感强,时间久了造成意志消沉,混天度日。而在网络中,完全没有社会地位、贫富差距等等区别,体现着个体间的真正平等。在网络的世界里,大学生更易于找到自我,更易于体现自身的价值,自信心会得到增强。

3.网络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有些大学生不善于交际,一见生人就脸红,当面交流无话说。有了心结,只能默默承受,时间久了,会影响到心境。而网络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它拓展了人们交往的手段与空间,提供了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在这里,大学生们可以避开不善于面对面交流所短,无须担心脸红心跳、词不达意的状况,可以与天南海北的朋友广泛交往,畅所欲言,推心置腹。时间久了,就可以提高交际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负面效应

我们在充分肯定网络对大学生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网络对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有效化解消极因素,使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1.认知影响。认知是指感觉输入的转换、归纳、阐述、储存和使用的过程,也就是人们在某一特定的时刻思考事物和感受事物的过程[2]。大学生上网,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同时又由于网络的切换方便,对于许多信息是一扫而过,很难留下深刻的印像,久而久之,就会降低他们的感知能力。同时,从理论上讲,人的接受能力也是有限的,在较短时间内,如果接收的信息量超过负荷,也会给大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和思维混乱。另外,许多网络信息采用图像化的方式进行表达,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方便了阅读,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容易使学生养成懒惰的习惯,不再刨根问底、追根溯源,从而淡化了思维过程。

2.情感影响。大学生朝气蓬勃,易于激动。顺风顺水时,意气风发,一往无前;遇到挫折,就会手足无措,唉声叹气。即使情境消失,还会转化为心境,其影响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3]。大学生需要情感的表达与渲泄,需要沟通与交流,而网络是无法做到的。大学生在这里感受的是机器的冷漠而无人文的色彩,时间久了容易出现出现情感异化与迷失。

3.精神意志影响。网络内容丰富多彩,使许多大学生对上网乐此不疲,有的甚至达到通宵达旦的程度。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到学业的完成。入学时的远大理想与抱负也就抛到脑后去了,这些人往往是上网精神高度兴奋,下网则颓废、消沉。

4.人格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4]它既包括外在行为及其表现,也包含内在的心灵与精神状态,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呈现的整体状况与方式,是人的心理与行为特质的总和。[5]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是高等院校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的特点,使得一些大学生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天马行空为所欲为。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观念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蔓延与滋长。对社会、人生的真实性也会产生不信任以至怀疑。

5.道德影响。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有几千年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中国国度里,应当说思想上深深打下了烙印。但在网络的世界里,东西方文化交织,思想观念相互碰撞,有些西方的东西他们也许更易于接受。像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这些原来我国并不重视的节日,被一些青年学生津津乐道。一些有悖于中国传统观念的思想观念,他们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以直觉的道德情感和形象性的道德情感为主,但互联网攫取了大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成长的土壤和空间,又提供不了相适应的道德情境。大学生直觉和形象的道德情感体验减少,最终导致用来丰富大学生道德情感体验、培养道德意志品质的许多途径和方法发挥不了作用。[6]

6.人际交往影响。网络人际关系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的人际交往,[7]同以往的人们交际方式不同,网络人际交往具有匿名性、平等性、自由性、交往方式的间接性和交往对象的无限性等特点。在网络交往中,多数情况下只能依靠文字描述或声音来判断或想象对方,没有面对面的交流,很难有真情实感,很容易被网络交往对象的文字描述所迷惑。同时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疏离。有调查[8]显示,有53.0%的大学生说不清网络上是否有真正的友谊。由于热衷于虚拟交往,造成对现实生活中朋友的疏远,使大学生人际关系疏淡,交往能力下降,个人又易产生焦虑、孤僻和压抑、冷淡等心理障碍。

三、因势利导,培养大学生健康网络心理

(一)高校要高度重视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是潜移默化的。高校要把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当做一件大事来抓,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措施上要得力,要不断研究新情况,不断改进方式方法,以期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二)以人为本,加强心理疏导

大学生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进入大学后,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有许多不适应,难免产生寂寞感、孤独感,家庭的温馨似乎少了,学习方式也有了很多改变,上网往往成为他们的重要生活内容。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一方面要让他们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对症下药做好各种思想工作。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网络文化,从中吸取营养,抵制不健康东西的侵蚀。教育他们上网要节制,避免上网成瘾,把精力用在学业上。

(三)多措并举,齐抓共管

1.大学生自身要增强上网的自控能力和免疫力。大学生要对网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要利用网络的优势,把它作为一个获取知识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当作坚定理想信念、陶冶情操的园地。同时又要防止各种不健康的信息的侵蚀,抵制各种各样的糟粕。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钻研规定的科目上,上网要适当节制。对于那些上网过多以至于影响学业完成的学生来说,要有意识地抑制上网欲望,逐步减少上网时间。要多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思想上有什么烦闷与苦恼,可以多与同学、老师交流与沟通,从而得到释放与渲泄,而不是到网络中去躲避与排遣。

2.教育大学生遵守网络道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有党纪,国有国法,网络作为一个载体,它也有自身的道德规范。有些学生认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可以在这里我行我素,自由驰骋,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了。在网上进行诈骗等犯罪活动,同样要受到法律制裁。退一步说,即使没有触及法律红线,在网上做出有违我国传统道德的行为,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毋容置疑的。因此,教育大学生上网遵守网络道德,这是做人的起码要求。

3.采取技术手段,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为了给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高校应该加大投入,引进或者充分利用科研力量强的优势研制开发一些软件,防止网络病毒的攻击,增强信息系统对病毒的“免疫力”。同时,充分发挥监控软件的作用,对网络的信息实施监控与过滤,剔除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限制调阅互联网上的不健康内容,为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证。从而加大网络管理,强化网络监管体系。

4.开展网上咨询等活动,对症下药的解决困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归类一些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理论中掌握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也能够对于网络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产生一定的积极效果。也可以开展网上咨询活动,一问一答,单兵教练,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要针对大学生性生理成熟,性心理不成熟的情况,适当开设性教育课程,消除他们对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消除他们对黄色网站的热衷,树立正确的性观念。要多开展一些大学生乐于参加的文娱、体育活动,使他们投身其中,乐在其中。

[1]黄岭峻,徐浩然.关于互联网与中国在校大学生政治意识关系的实证研究,《博客中国》Blogchina.com 2004-2-21.

[2]龙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5:10.

[3]郝文清.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研究[D].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3:13.

[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40.

[5]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33.

[6]任兴洲.网络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1):243.

[7]陈松英.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3):192.

[8]胡凯.试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J].医学与社会,2003,16(1):52.

G455

A

1008—3340(2011)02—0040—03

2011-03-24

张莎莎(1981-),女,山东省粮食干部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道德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心理感受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