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远程教育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2011-08-15荣丽丽
荣丽丽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浅谈现代远程教育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荣丽丽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现代远程教育具有交互性、开放性、资源共享性和学习终身性的特点。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现代远程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三方面论述了远程教育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现代远程教育;新农村;信息化
现代远程教育集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为一体,具有传统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特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推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现代远程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internet)的迅猛发展,使远程教育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这是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其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交互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教师不但上课时传授知识、监督学生的学习,还可以通过各类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非知识性心理需求。这是传统教育模式交互的优点。
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交互与传统教育模式交互的不同点在于:前者具有一种主动的交互意识——是以学习者为主体,以学习者的第一需求为特点的交互。基于WEB等网络支持平台下的互动教学,让学生随时随地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去调节学习进度。在电子论坛、聊天室等公共平台上,学生还可以畅所欲言,在一定的监督下达到了更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二)开放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进行上课,授课内容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必须统一授课,很难做到对学生因材施教,而学生也难以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
现代远程教育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实现了“五个任何”——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章节、任何课程。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开放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资源共享性
传统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教室、教学设备、实验仪器和图书等。受地域和经济因素的制约,教育资源水平差距很大。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难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现代远程教育可以通过网络对不同学校的资源进行交流,有利于缩小教育资源水平的差距。另外,网上教育资源一般是以电子信息的形式存在,信息的复制和传递相对简单、经济,节省了大量的教育经费。现代远程教育模式还有利于解决偏远地区受教育难的问题,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并能提升国民的整体受教育水平。
(四)终身性
人的一生都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因此学习是伴随一生的。现代远程教育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学习资源丰富、有效的学习支持系统、学习成本较低,使得终身学习成为可能。在教育部发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已将发展远程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远程教育提供了多层次、多方面、多形式、多目标的开放办学模式,可以满足社会各种年龄、各种层次和各种方式的教育需求,学习者处于主动学习的位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程度。现代远程教育是发展终身教育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模式。
二、新农村信息化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次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容更加系统科学,从经济、政治和文化全方位,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多领域,生产、生活、风俗、环境和管理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科学界定,提出了明确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目前不断发展的农村经济需要依靠信息化深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改善农民的生活状态。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对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信息化促进新农村政治建设
加强政府与农民的联系,促进政治决策民主化。政府建立农民信息网,一方面增加了办公透明度,另一方面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农民通过浏览、搜集相关的信息,加深了对政府职能的了解;政府也通过提供信息,加强了与农民之间的联系。政府需要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呼声。信息化具有开放的特点,有利于农民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信息化提高了政治决策的透明度、及时反馈了广大农民的意见、增加了为基层解决问题的力度,促进了政治决策的民主化。
(二)信息化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
完善“产—供—销”链条,促进跨国合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于解决“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增加农民的收入。过去,部分农民依靠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来提高收入。多年的实践证明,增产不等于增收。很多农作物卖不出去或者是卖不到好价钱,究其原因是农产品信息匮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0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是44.6%,在农村仅为15%。我国城市和农村信息化程度差距很大,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农村互联网的普及水平,使农民了解“产—供—销”的即时信息,形成农作物的高附加值,才能增加农民的收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农产品的竞争也在逐渐加剧。在加剧的农产品竞争环境中,农业科技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农业科技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特点,而农业科技的传播主要依靠信息技术。农业科技人员可以利用信息科技、加强跨国合作,学习并传播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减少产品交易风险,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传统农产品的“产—供—销”模式,技术信息和供求信息具有滞后性。信息的滞后性带来了农产品的质量差、没有竞争力。另外,农产品市场的供求信息瞬息万变,农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往往有很大的盲目性,这些都带来了产品交易的风险。农民信息网,使农民获取及时的技术信息和供求信息,降低了产品的交易风险。农业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水、农用物资等。传统的利用农业资源的技术与方法,成本高、效率低,而农业信息化将信息作为新的资源,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应用逐日天气随机模型,设计和开发了基于JAVA的逐日降水、温度和太阳辐射多要素随机模拟器DWSS,为农产品的耕种提供了信息,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
(三)信息化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经济的发展,更应该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信息技术可以为农民带来最新的国内外政策、开阔农民的视野、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并通过信息的不断接收,逐步转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全体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现代远程教育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符合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农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将现代远程教育与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远程教育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政治建设作用
发挥学习教育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我国幅员辽阔,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往往比较缓慢。在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党和国家的政策宣传、执行较慢。由于现代远程教育具有资源共享性的特点,通过远程教育站点,可以及时为广大党员群众收集、下载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民族政策、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帮助广大党员群众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定信心。以山东省莱西市为例,截止2011年两会期间,已建成信息镇8个,宽带接入信息村157个,村级信息服务站150个,建成门户网站和信息服务网站的行政村达到60%以上,镇级全部建有门户网站。农民可以通过宽带网络的远程教育方式,及时了解两会信息,第一时间掌握国家的政治决策。
(二)远程教育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经济建设作用
发挥远程教育的技术培训作用,增强农民群众致富能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信息化建设的平台,还需要提高农民自身的信息素质。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在农民闲暇的时候对农民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民能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学习。通过远程教育学习了新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远程教育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农民大学生。他们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极大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建设。
远程教育节目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可以使农民了解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市场信息,引导农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寻找致富途径,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山东省莱西市荣家屯耕地面积共1500亩,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及时了解农业需求信息。根据获得的第一手信息,调整农作物耕种品种,改种300多亩黄秋葵、200亩青刀豆,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
(三)远程教育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文化建设作用
发挥文化宣传作用,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强调以终端接收站点为平台,播放农牧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节目。发挥远程教育网络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具体形象的优势;利用接收站点,及时接收既反映时代特点又贴近农村实际专题栏目。并在各站点设立远程教育书架,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随着我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深入,现代远程教育将会在新农村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1]蒋萍.浅析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J].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9,(4).
[2]孙雪津.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3.
[3]李征.北京市新农村信息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9.
[4]诸叶平,王世耆.随机天气模型及其JAVA实现[J].电子学报,2007,(12).
[5]徐光宪,刘培德.基于二元语义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J].情报杂志,2009,(6).
[6]王琼.农村信息化:需求带动农民积极性[J].互联网天地,2009,(2).
[7]孙志恒.强化“四项措施”整合“四种资源”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9,(2).
G728
A
1008—3340(2011)02—0057—03
2011-03-18
荣丽丽,女,山东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教师,山东经济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信息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