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比较

2011-08-15□于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国化

□于 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比较

□于 超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它们同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但又分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历史范畴,它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是承前启后、相互关联而又与时俱进的。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两次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在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深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为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才得以全面展开并达到成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二大理论成果。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作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1]这个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基础上,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初步回答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中,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捍卫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在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中,提出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习近平在《求实》杂志上撰文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同志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党在艰辛中形成的重要思想成果,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2]这就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是活水与源头的关系,没有源头就不会有活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创性和基础性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们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同一性又具有各自的特色和不同之处。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中的关系比较

(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建国以来60多年的历史表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是一个统一的历史过程。它们同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们在立场、观点、指导思想、哲学基础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同一性。[3]

第一,它们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一致。

实事求是是两大理论体系的精髓。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毛泽东提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实事求是就像一条红线,连接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它们的指导思想相同

两大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更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种理论上的渊源性,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世界观、方法论等方面相一致,都打上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烙印。

第三,它们的哲学基础相同。

从哲学基础的根源性或本源性上来说,两大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因为我们党在初创时期一直到改革新时期的指导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核心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自然就成为党指导思想的哲学基础。两大理论体系作为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显然具有共同的哲学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毛泽东同志结合中国国情和具体实际,写出了《实践论》、《矛盾论》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等一系列哲学文章,形成了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脉相承的毛泽东哲学思想。“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发展,使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主要体。”[4]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渊源性上来看,毛泽东哲学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因为“改革开放以来的邓小平,虽然也有自己的哲学思想,但他所用的哲学基本概念、范畴来自毛泽东;分析问题的哲学思路与毛泽东一脉相承;其哲学思想的基本结构和主要方面,没有超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大框架”[5]。“不仅邓小平的哲学思想(延伸而言,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从根本上说属于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而且邓小平后的其他领导人的哲学思想(实际上可做同样延伸,“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的哲学基础),也属于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6]。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而且以毛泽东哲学思想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这种哲学基础的共同性、一致性,使两大理论体系体现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第四,它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相同。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两大理论体系都是把通过解放生产力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如果说价值取向要说明的是为谁服务、满足谁的主客观需要的话,那么,价值目标则是为了实现这样的价值取向而需要达到的社会理想和具体的社会架构。共同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两大理论体系都以实现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因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7]“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8]。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形态,正是因为这样的社会形态和社会架构,才一改人类历史上广大人民群众被剥削、被奴役的受压迫的地位,人民才能真正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建设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需要。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期突出了一系列的“特色”,但这种特色主要具体体现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手段、措施、方法和内容方面,这不仅没有削弱人民的社会主体地位,相反,而是加强和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和共同富裕的主体地位与愿望。

(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历史范畴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两大理论成果,两者形成和发展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面临的历史任务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等又是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的。

第一,它们的时代背景不同

作为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的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下,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其他国家以及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它所面临的历史任务是如何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政权和革命道路问题,主要回答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什么性质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革命的步骤、前途是什么以及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问题。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作为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逐渐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的条件下,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重大曲折之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所面临的历史任务是如何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和现代化,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问题,主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并正在向前推进。

第二,它们的实践基础不同

毛泽东思想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它主要是从民主革命时期的经验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同时也包括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验的正确理论概括。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共和国,进而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根本保障,为中国社会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9]在它的指引下,我们党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在不断推进。

第三,它们的基本内容不同

在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党的十二大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进行了阐释,一共三句话“: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10]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内容恢宏、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多方面内容,这主要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不仅表现在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中,而且也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中。实事求是贯穿于这些基本内容之中,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党的十七大明确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科学地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一国两制”与和平统一祖国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理论、执政党建设理论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将处于不断的丰富与发展之中。

第四,它们解决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不同。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的两大任务。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解决了这两大矛盾,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完成了近代中华民族的第一个历史任务,并为第二个任务的完成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础,提供了现实条件。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以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毛泽东对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找到解决这一矛盾的正确路径。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成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是承前启后、相互关联而又与时俱进的

1.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起了奠基作用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斗,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而且领导党和人民,开创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正如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1]

首先,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毛泽东领导全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实现了民族独立、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取得了抗美援朝等自卫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如果没有这些政治条件和前提,改革开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成了无源之水。

其次,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制度基础。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建立了从政治到经济、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制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全民与集体所有制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些制度完全适合中国国情,至今仍在坚持并逐步完善。正是有了这些制度,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奠定了制度保障。

再次,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等。更为重要的是在初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许多符合实际、有创见性的思想。如:提出要以苏联为借鉴,探索自己的道路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思想;经济上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发展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有它自身的规律的思想;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虽然在后来的实践中没有被完全坚持下去,但却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因此,这些思想也就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直接理论来源。

最后、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哲学基础。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写下了一系列杰出的哲学著作,提出一系列哲学观点,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路线的基础;1937年在《实践论》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和实践统一的理论总结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12]的知行统一认识观,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的认识论基础。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矛盾是宇宙中一切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等等。这些道理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毛泽东认为,人是世界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3]这是毛泽东关于人民大众历史观的经典论述。人民大众的历史观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人为本的理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曾经深刻地阐明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事业与毛泽东的关系。他指出:“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我们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14]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他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同志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和胡锦涛的这些论断,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继承和汲取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留给我们的重要思想成果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又以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在继承毛泽东把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的,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党的思想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思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15]的观点;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强调这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经的特定阶段,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两段论”,即“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16];提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思想,指出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没有出路,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科学,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思想;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强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必须肯定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还有积极作用”[17]和“有计划地大大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18]的论述;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思想,强调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丰富和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提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思想,强调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等等。可以说,毛泽东思想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了丰富与发展。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都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同时,他们所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这个理论体系也必将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发展和完善。

[1][9][1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系和认识[J].求是,2008,(7).

[3]魏建斌,苏志炯.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4][5][6]石仲泉.毛泽东的“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哲学基础[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7][15][16][17][18]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稿》[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12]《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毛泽东选集》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A84

A

1008-8091(2011)03-0099-06

2011-03-30

泰山学院政法系,山东泰安,271018

于 超(1970-),女,山东泰安人,泰山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

杨红香)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