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方法论英语阅读课程教学
2011-08-15熊菊香
张 娟,熊菊香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
从后方法论英语阅读课程教学
张 娟,熊菊香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
从后方法的角度对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阐述,认为后方法教学要注意三个参数:特殊性、实践性、可能性;十条策略:学习机会最大化、促进协商互动、理念错位最小化、积极直观启发式教学、培养语言意识、语言输入语境化、语言技能综合化、促进学习者的自主性、确保社会关联、提高文化意识。
后方法;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法
怎样提高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水平,使学生和教师保持良好的互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速度,是许多外语教学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人们对外语教学法作了很多尝试,如视听法、语法翻译法、直接法、自然法、全身反应法、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等。近几十年来,最有效的就属交际教学法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交际教学法的缺陷也在慢慢呈现。要想寻找一种教学法,来适合不同的外语课堂教学和不同类型的教师是不可能的。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科的教学原则,合理安排不同的方法和步骤来适合每一堂课程的教学。B.Kumaravalivelu提出的后方法教学法是一种宏观的教学理念,它强调教师的独创性,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经验和具体情况来安排教学,对我国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一、后方法介绍
在介绍后方法教学法之前,先要分清楚两个概念,即方法和方法论。B.Kumaravalivelu认为“方法指的是在这个领域中已经被专家概念化和建构化的方法。”[1]84而方法论是“为了实现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实际所做的。”[1]84在过去的语言教学中,人们常常把方法和方法论混淆了,甚至就用同一个词“方法”来代替这两个概念。Mackey,Antony,Richards和Rodgers对这两个概念分别作了研究,但都有其不足之处。B. Kumaravalivelu根据前人的研究,对教学活动的组成要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把教学活动分为两个方面:原则和步骤。原则是为语言的习得、计划、教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的观点,它来自于应用语言学、认知心理学、信息科学以及其他相关的学科。而步骤指的是教师为了完成短期的和长期的课堂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学策略。任何系统的教学都要包涵这两个要素。教学活动必须以教学原则为基础,然后教师再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课堂步骤。B.Kumaravalivelu在“方法”前加了一个“后”字,代表了这是对“方法”的一种延续。在《UnderstandingLanguageTeaching:From Method to Postmethod》一书中,B.Kumaravalivelu对方法的意义、方法的虚构和方法的死亡作了简要阐述,指出“方法的概念有很小的理论效力甚至很少有实际的功用。它的意义是歧义的,它的阐述是可疑的”[1]170。Clarke认为方法是“一个没有实质的标签”[2],Pennycook说它仅仅是“减少了我们对语言教学的理解而不是增强”[3],导致的结果是“如果方法的概念是不存在的,语言教学可能会更好地被理解和执行”[4]。由于以上一些原因,许多学者对“方法”这个概念积累了相当的不满,从而导致了后方法的出现。B.Kumaravalivelu是将后方法和外语教学联系起来的第一人,“后方法教学法是针对外语教学的一种思想、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它是‘后’(post-)方法,即它超越了具体方法的层面,是超方法教学法,换言之,它没有固定的一套教学方法和具体的教学程序要求,但是它又是一种方法(pedagogy),它体现的是一种思想。因此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所以后方法教学法提供的是对外语教学的一种宏观的指导思想和理念,而非具体的教学模式和操作规则。”[5]
二、后方法的三个参数
1.特殊性
这是后方法教学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任何后方法教学法都必须关注植根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特殊教学环境,以及在特定环境中追求特殊教学目标的教师和学生。”[6]因此,没有一种教学法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因材施教,在充分了解当地语言、社会和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当地的外语教学。
2.实践性
语言教学界一直是用“二分法”来看待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他们认为研究者和教师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研究者的作用是专门从事理论的研究,而教师则是理论的使用者,教师处于一个边缘化的从属地位。后方法教学法鼓励教师将个人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成为有自主性的教师。
3.可能性
语言和意识形态是紧密相连的,意识形态与权力和统治相互捆绑。语言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与政治相关联的,其载体就是语言。语言的观念是以社会经验为基础的,它体现了政治经济利益关系的上升和保护。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也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不要把外语教学局限于课堂内的语言教授。教师要重视社会政治情形对学习者身份形成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课堂内的社会政治意识,满足参与者的语言和社会的双重要求。
总之,这三个参数是相互作用的,没有明显的界限,它们构成了后方法教学法的概念基础,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后方法的十条宏观策略
后方法教学法的三个参数构成了后方法教学法的概念基础,而它的十条宏观策略则对外语课堂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它是三个参数的细化。这十条宏观策略对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教师可以选择性地运用后方法的宏观策略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习者的英语阅读水平。
(1)学习机会最大化。教师在不断的反馈中更改教学计划,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教师作为学习机会的创造者和利用者,应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在每次阅读之前,教师应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在学生不断的反馈中调整学生的阅读思路,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2)促进协商互动。英语阅读课堂不应再像以前的教学课堂一样,只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毫无反应。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上的所有活动。上课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实现最佳的互动效果,课堂中,学生也应该积极配合教师的训练活动。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从而提高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水平。
(3)理念错位最小化。“所谓理念错位是指教师意图和学生对教师意图的理解之间的偏差。”[7]B.Kumaravalivelu认为理念错位至少有十种,即认知、交际、语言、教学、策略、文化、评价、程序、授课和态度。要想百分之百地杜绝理念错位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教师的教学目的和对学习者的表达是很重要的。不管将教学计划计划得多好,教师都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的不适应,认真分析已经产生的偏差,积极思考对策,解决好问题。
(4)积极直观启发式教学。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也应该加强形式和意义的相互结合,教师要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语法知识。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通过例子间接地表达语法形式。学习者多次遇到某些语言规则后,可能会发现其中的语法规则,从而提高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结合。
(5)培养语言意识。培养语言意识不只是学习者在教学课堂中的训练。教师要告诉学习者,在课堂外也要加强语言意识的培养,增加所学语言的课外阅读。阅读要以“阅”为主,“读”为辅,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要形成整体认知,并掌握语言的语法结构。
(6)语言输入语境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授的不仅仅是文本的字面意义,而且还有篇章作者的意图,因此教师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教学。教师作为学习者学习机会的创造者,在语言输入时必须要语境化。使学生可以利用语境知识进行积极的推理,填补信息空白,以便更好地理解篇章,了解作者的意图。
(7)语言技能综合化。学习一门目标语,不应仅仅学习一门技能,听说读写四门技能都应该掌握好。在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用目标语向学生提出阅读的要求以及阅读后要回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完成以后,让学生用目标语回答所提问题的答案,同时可以让学生总结篇章的大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综合地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全面强化了学习者的各项技能活动。
(8)促进学习者的自主性。在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淡化教师的“教”,要强化学生的“学”。语言学习是一项自主的学习活动,教师把阅读的技巧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在积极引导过程中要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运用合理的方法和策略,探索知识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9)确保社会关联。在《Understanding Language Teaching:From Method to Postmethod》的第一章中就提到了语言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以社会经验为基础的。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为了在现实社会中解决问题,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也不例外。现在英语阅读文章的题材大多与生活中的经济、政治、科学挂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也可以把握社会上所发生的事情,确保与社会的关联,使学生能更加生动地学习目标语言。
(10)提高文化意识。学习一种新的语言都是以母语为基础的文化意识去学的,是以学习母语的思维去思考的,因此难免会有文化差异。在全球化经济的时代,文化全球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成分。教师要加强学生目标语文化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从目标语文化角度掌握所学的目标语言。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评判性的思维能力,能客观地观察和评价文化问题。
四、结 论
后方法教学法对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的指导是一次新的尝试。英语阅读是心理语言的处理过程,没有一个具体的教学方法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后方法教学法的宏观策略,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步骤,将个人的理论和实践情况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互动,实现有意义的英语阅读教学,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效率。
[1]Kumaravalivelu B.Understanding Language Teaching:From Method to Postmethod[M].London: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6:84-201.
[2]Clarke M A.The scope of approach,the importance of method,and the nature of technique[M]∥Alatis J E,Stern H,Stern P,Strevens P.Georgetown University Round Table o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1983:Applied linguistics and the preparation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ers.Washington,DC: Georgetown University,1983:109.
[3]Pennycook A.The concept of method,interested knowledge, and the politics of language teaching[M].TESOL Quarterly, 1989,23:597.
[4]Javis G A.Research on teaching methodology:Its Evolution and prospects[M]∥Feed B.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and the classroom.Lexington,MA:D.C.Health& Co,1991:295.
[5]杨福,柳宏.后方法教学法理论解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143-146.
[6]Kumaravalivelu B.Toward a postmethod pedagogy[J]. TESOL Quarterly,2001(35):538.
[7]申维,熊丽君.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新尝试:论后方法教学理论宏观策略框架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安徽文学,2009(6):257.
Study of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Reading Course from Post-method
ZHANG Juan,XIONG Ju-xia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114,China)
The teaching method of English reading course is expound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2method.Three parameters in post2method are set forth:particularity,practicality as well as possibility.Ten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maximizing learning opportunity;promoting negotiated interaction;minimizing the dislocation of concepts;developing heuristic teaching actively;fostering language consciousness;contextualizing language input;integrating language skills;promoting the learners’autonomy;ensuring societal context as well as raising cultural awareness.
post2method;English reading course;teaching method
G 424.1
A
1008-3863(2011)04-0026-03
2011-01-19
张 娟(1987-),女,湖南益阳人,长沙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刘晓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