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对象理论指导下的移动学习资源构建

2011-08-15唐潇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颗粒化粒度对象

唐潇

(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天津 300387)

1 移动学习资源的特点

作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移动学习资源与网络学习资源有很多共同点。同时,移动学习资源又不同于网络学习资源,它有着自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是呈现形式简洁。移动学习资源主要是学习者通过移动设备浏览访问的,它的呈现形式一般比较简洁,概括性较强。同时,由于移动设备显示屏较小,因此页面、导航和菜单简单,内容的表现形式以文本、图片为主,一般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元素较少。

二是信息内容承载量小而精。移动学习的灵活性和随机性很强,对学习内容的获取也比较随机,内容尽量简单明了,语言简洁概括。

三是使用对象以非在校人员为主。移动学习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学习形式,学习的人群是那些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一定自制能力的非在校人员。

但是由于缺乏相关标准,当前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已经出现类似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即相同的学习资源无法在不同的设备间共享,造成了学习资源的浪费。因此,在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时期,应当结合移动学习资源的特点和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2 学习对象理论

学习对象是一种可重用的学习资源,也是一种教学构件。它对于如何构建、存储和管理结构化的可重用学习资源,增加资源的灵活性和高效检索性提供了参考[1]。

2.1 学习对象的定义

关于学习对象的定义有多种表述,其中美国学习技术专家David A.Wiley将学习对象定义为任何具有可重用特性并用来支持学习的数字化资源。学习对象是指教学设计者可以建立各种粒度的、能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下多次重复使用的数字化资源[1]。

2.2 学习对象的特点

(1)可重用性。这是学习对象最核心的特性。可重用性是指学习资源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被反复使用于多种应用和多种情境,这样可以实现不同人员对资源的再次利用,既可以将这些学习对象单独使用,也可将其重新组合使用。因此,可以极大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一次开发,永久使用,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省开发时间。

(2)教学性。学习对象是专门针对教学而产生的特定构件[2],因此学习对象的目标即是为教学服务。在开发移动教学资源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学习对象的这一特点,针对某个特定的学习目标来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资源。

(3)低耦合可内聚。低耦合指每个学习对象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资源构件,因此每一个学习对象都可以单独使用,与其他学习对象互不干涉、互不影响。可内聚指学习对象依照一定的教学设计原理、学习理论可以与其他学习对象重新组合,形成更大的学习对象,或者继续组合成某个学习模块。

2.3 学习对象的相关属性

粒度(granulariyt)是有关对象的大小、尺度及其详细程度等特征的描述[3]。学习对象的粒度包括学习对象本身的大小和利用学习对象实现的学习目标的大小。学习对象的粒度大小直接影响它的可重用性[3]。粒度越小,可重用性越高,粒度越大,则可重用性越低。

3 基于学习对象理论的移动学习资源开发

3.1 将学习对象应用于移动学习资源建设

通过上文对学习对象的定义、特性的分析,可以把学习对象的理念融入移动学习资源建设中,把学习对象改造为大小适当、能在不同学习情境下多次重复使用的数字化资源,灵活应用于移动学习中[4],从而大大提高学习资源的可重用性,有效地解决移动学习资源的重复建设问题,节省开发时间,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此外,学习对象的低耦合可内聚的特性更符合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的要求,移动学习模式的片断化、零碎性,要求移动学习资源具有独立性。每一个学习对象可完成一个小的教学目标,单个的学习对象与其他学习对象独立,同时可将这些学习对象进行简单的组合,再根据学习者的需要放到其教学环境中,为他人再次利用,实现更大的教学目标。

3.2 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颗粒化原则。由于移动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并不持续也不稳定,学习内容知识组块应小规模、颗粒化,各个模块应相互独立。颗粒化原则有利于移动学习者充分利用任何零碎的时间学习,保证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组块。

二是简洁化原则。由于手机屏幕较小,不适合传播较多内容,同时,由于手机内存不足、处理能力不强以及能耗等问题,在进行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时要遵循简洁、精炼的原则,并且便于操作、界面友好。

三是个性化原则。不同的学习者存在着学习目标、个人兴趣和需求的差异,使得移动学习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因此,在设计移动学习资源的时候要考虑使学习者不仅能够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地点,还可根据需要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自主决定学习进度。

四是规范化原则。坚持规范化原则是学习资源建设时要遵守一定的标准,使得移动学习资源可实现跨平台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开发的重复浪费。移动学习作为一种较新的学习方式,可充分借鉴网络资源建设的经验,如已被大家广泛认可的可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即SCORM标准,解决移动学习资源的共享、重用问题。

3.3 开发流程

(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即确定教学目标。对于移动学习的教学目标应遵循颗粒化原则,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时间是片段化的,因此要完成一项复杂的教学目标并不现实。应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使其精确到某个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小的知识点,完成最终总的教学目标。

(2)学习者分析。移动学习的学习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在校学生,而是那些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一定自制能力、有一定零碎时间的非在校人员,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考虑到这一人群的实际需要。

(3)学习内容分析。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宜移动学习,对于系统性强和复杂的学科,利用零散的时间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如物理、数学等科目。移动学习最适用于那些以听觉和零碎时间来学习的内容,针对这一原则确定学习内容,如语言类科目。

(4)确定呈现方式。呈现方式包括电子课件、电子词典、在线测试、微博交流等。通过这些方式分别可以实现知识点的学习,相关概念、定律的查询,学习效果的评价,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交流答疑。

(5)资源选择和开发。通过需求分析、学习者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进行资源的开发。首先确定资源粒度,坚持颗粒化原则;再进行资源选择,包括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在对资源的选择开发过程中,要注意遵循资源的标准化,即符合SCORM标准,以利于资源的共享和重用。

(6)测试修改。前期由开发者进行测试,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在不断的测试与修改中,使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不断完善。

(7)推广试用。经过测试修改后,先在一部分学习者中进行推广试用,以便获得反馈。

(8)反馈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由学习者进行反馈。开发人员根据反馈再次做出修改,最终完成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

4 总结

在学习对象理论的指导下,以不同粒度大小的学习对象的形式组织移动学习资源,克服了以往传统资源难于检索、不能共享和修改的问题,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了开发者的重复建设及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可以满足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学习资源的需求,帮助其完成相对独立但又可聚合的知识点的学习。

[1]唐瑾.基于学习对象的PBL教学系统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5).

[2]胡小勇,祝智庭.学习对象——网络教学技术的新理念[J].电化教育研究,2002(4).

[3]姚凌云.基于学习对象理论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设计与开发[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4]方海光,刘静,黄荣怀,等.基于学习对象化的移动学习资源自适应引擎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7).

猜你喜欢

颗粒化粒度对象
颗粒化全混合日粮的研究进展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粉末粒度对纯Re坯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颗粒化调理剂在污泥堆肥中的应用
颗粒化调理剂滚筒筛分选特性研究
基于粒度矩阵的程度多粒度粗糙集粒度约简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双粒度混合烧结矿颗粒填充床压降实验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