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炎陵县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
2011-08-15刘建平
★ 刘建平 莫 超
炎陵县地处湖南省东部,井冈山西麓,是中华始祖炎帝的陵墓所在地,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炎陵县(原酃县)领导了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等重大革命实践活动,留下了大量的红军标语、历史建筑、历史史迹等红色遗迹,它们是炎陵县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炎陵县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基本状况
炎陵县除了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中华全国归国华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景区炎帝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神农谷外,还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
1.与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有关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毛泽东和朱德、陈毅、彭德怀、罗荣桓、任弼时、王震、黄克诚、肖克、何长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走遍了炎陵的山山水水,进行了建党、建军以及土地革命、政权建设等一系列首创性革命实践,留下了大量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主要包括毛泽东主持连队建党旧址——叶家祠(含桥头江家)、军民诉苦大会旧址——中村圩头、毛泽东指挥酃城战斗旧址——接龙桥、毛泽东给部队上政治课旧址——八担丘、毛泽东与朱德首次会面旧址——十都万寿宫、中村插牌分田旧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洣泉书院、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部旧址——周家祠(含周南中学)。
2.以炎陵县本地抗战名将、革命先烈、老红军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一代名将:张经武中将、张少松中将、廖海光少将;革命先驱:中共创始人之一何孟雄、南昌起义的组织者之一孟湘鉴、酃县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共产党特别党支部书记李却非、全国总工会和海员工会革命运动的早期领导者贾纡青;革命英烈:刘寅生、黎育教、潘祖浩、戴奇、段楠、周介甫、房灿、徐鼎燕、万达才、邝光前、周亚水、廖纲绍、萧忠廷、盘圆珠;在世老红军:余庆腾、刘乐扬、钟炳勋、游克源。这些抗战名将、革命先烈、老红军等大多数人的故居等活动场所已成为炎陵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何孟雄同志故居已成为全国首个党员团员教育示范基地。部分革命先烈等陵墓也保存良好,成为了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以现有纪念馆、博物馆、纪念碑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包括全国首个党员团员教育示范基地何孟雄同志故居、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炎陵县纪念馆、全国唯一的红军标语收藏、保护、展览博物馆—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酃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石洲革命历史纪念碑、大院革命烈士纪念碑。
4.其他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包括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酃县县委机关旧址(张平化故居),凝结7000名炎陵知青蹉跎岁月的——知青阁,湖南省第一座双曲大跨径拱桥、亚洲最大跨度的单孔桥、亚洲第二高桥——红星桥,开湖南中学男女同校之先河的近代著名教育家何炳麟的故居等。
二、炎陵县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价值
红色文化遗产有革命历史文物、革命历史建筑、革命战争遗址等,既有物质遗产,也有非物质遗产,它们是一种文化资源。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是开展红色旅游的有效载体,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是具有政治教育、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等价值和功能的独特的综合性旅游资源。
(一)炎陵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要历史转折点。炎陵县作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行土地革命、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及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重要舞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来到炎陵县水口镇,通过发展赖毅、李恒、鄢辉等6名同志入党,在水口正式实施了在“连队建党”的决定,即班、排建立党小组,连队建立党支部,营、团建立党的委员会;连以上各级设党代表,由同级党组织的书记担任;全军由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部队的一切重大问题,都必须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连队建党”的实施使党的组织在部队形成了系统,党支部掌握了基层,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毛泽东后来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水口休整期间,毛泽东做出了由进军湘南转向进军井冈的战略性决策,由此掀开了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序幕。1928年3月,毛泽东与时任酃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刘寅生在中村周南学校召开区乡农会骨干会议,部署工农革命军在道任、中村、联西、心田等地开展分田运动,史称“插牌分田”,为后来制定《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提供了实践经验。1928年4月24日,毛泽东在得知朱德已到达沔渡的消息后,在酃县十都墟万寿宫实现了与朱德首次会面。这一系列首创性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实践基地,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不朽丰碑。[2]同时,也为炎陵留下了许多非常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炎陵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
对于革命老区而言,红色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纪念,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记忆、一种财富,是革命老区发展的灵魂。炎陵红色文化遗产是炎陵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在炎陵境内留下来大量革命纪念地和红军标语、革命文物,成为炎陵地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载体。水口连队建党旧址—叶家祠、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洣泉书院和朱毛第一次会面旧址、中村插牌分田旧址、接龙桥战斗旧址等革命纪念地,已成为省、市、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3]毛泽东和朱德、陈毅、彭德怀、罗荣桓、任弼时、王震、黄克诚、肖克、何长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炎陵留下了重要的历史记忆和人文足迹,也成为炎陵县重要的文化积累。此外,二十世纪初叶,何孟雄、郭春涛、孟湘鉴、贾纡青、周里、张平化、张经武、廖海光、廖纲绍等一大批炎陵热血青年先后走出酃县(炎陵县),投身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走上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立下了不朽功勋。其中何孟雄成为中共最早的党员和创始人之一,孟湘鉴成为“八一”南昌起义的组织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周里曾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张平化曾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等职;廖海光曾任福州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与指挥金门炮战;特别是张经武长期在“世界屋脊”西藏担任工委第一书记等主要领导职务,为西藏的和平解放、平定骚乱和民主改革等殚精竭虑、不遗余力。他们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建设事业立下的不朽功勋,成为炎陵文化的又一大品牌。
(三)炎陵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重大的旅游价值
近年来,炎陵县逐步形成了以炎帝陵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旅游品牌,旅游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2010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58.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074万元,旅游综合收入8.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41%、63%。酃峰、龙井等主要宾馆住宿率基本达到95%。[4]炎陵县旅游产业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和内涵,通过对炎陵县旅游资源的分析,不难得出,炎陵县除了拥有炎帝陵这个独一无二的优势资源外,其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优势也相当明显。且红色文化遗产资源跟炎帝陵一样,都属于炎陵县历史文化旅游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周家祠、第一次连队建党旧址叶家祠、毛泽东给部队上政治课旧址八担丘、中共创始人之一何孟雄故居、接龙桥战斗旧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洣泉书院、毛泽东与朱德首次会面旧址十都万寿宫等众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红色旅游景点,既可以用来开发历史文化旅游,又可用来开发红色旅游,炎陵以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为依托,将打造历史人文旅游的又一特色。
三、炎陵县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
1.提高对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认识。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是炎陵红色旅游开发中的高等旅游资源,是炎陵旅游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具有革命文化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审美文化价值、社会教育价值。从经济价值分析,它可以转变成旅游资源,成为旅游吸引物;从革命文化价值分析,它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载体,给人以教育启迪;从历史文化价值分析,它是历史的记忆,历史的见证;从审美文化价值分析,它是社会美、物质美的体现;从社会教育价值分析,它可以资政育人,传承文化,给人教益。因此,保护好炎陵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就是保护炎陵的文化记忆,传承炎陵的文化精神。
2.加强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既然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就必须建立科学的保护体系,强化对革命文物、文献、建筑等“红色文化遗存”的保护,并参照对文化遗产地的保护方法,对重大战役、重大事件以及在民间留存的红色文化进行局部的原风貌保护[5]。注重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真实性、整体性、可读性、可持续性。保护是一个系统,炎陵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不仅要注重对重要文物、遗址遗迹、纪念地、名人故居等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要注重对红军标语、革命历史文献、红色歌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推进红色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和有效传承,加强炎陵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网络建设,建设炎陵红色旅游综合信息系统和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
3.整合区域相关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不能就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而开发,而必须对区域内相关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化整合。炎陵县旅游资源丰富,有以第一次连队建党、朱毛首次会面、第一次插牌分田、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接龙桥战斗旧址等红色遗迹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有以“中华民族的时代地标,情感纽带,精神家园”之称的炎帝陵为代表的“古色”旅游资源;有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神农谷、“小庐山”大院农场、梨树洲、湖南最高峰酃峰等为代表的“绿色”旅游资源;有以瑶家歌舞、畲族龙狮、客家山歌等民间传统民俗风情为代表的“俗色”旅游资源。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要将红色、古色、绿色、俗色有机结合起来。以红色为主带动区域内的古色、绿色、俗色的联动开发。将红色旅游与炎帝陵这个历史文化品牌结合起来,与炎陵秀丽的自然风光结合以来,与炎陵独特的民俗风情结合起来,通过建设“来炎帝陵祭祖、到沔渡听客家山歌、去十都舞火星龙、赴龙渣欣赏瑶族歌舞、往神农谷穿越原始森林、品尝客家农家菜和‘红军宴’”[6]等旅游产业链,整合炎陵相关旅游资源,满足旅游者多层次的旅游需求。
4.开发区域的特色旅游产品。特色是旅游产品的生命,文化是旅游产品的魅力。红色旅游产品要在求特、求新上下功夫,注重教育性、观光性、时代性、参与性、体验性。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不能仅仅停留在看看遗址、看看照片展览等层面,需要研究旅游者的审美观念和消费心理,创新手段。可以通过参观革命遗址、听革命故事、欣赏电影、演唱革命歌曲、参与模仿攻城、寻找战场遗址等方式,增强特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因此,炎陵要充分利用特有的红色文化,尤其是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个第一次”,即在炎陵第一次实施了“连队建党”的决定、在炎陵第一次做出了“进军井冈”的战略决策、在炎陵第一次实施了“插牌分田”的土地运动、在炎陵第一次实现了朱、毛两位伟人的历史性会面,开发设计红色旅游产品。如在“连队建党”旧址叶家祠定期举行预备党员入党宣誓、正式党员重温誓词等活动;以“进军井冈”为主题,建设“模仿进军井冈”等体验性旅游产品;以“插牌分田”这一历史运动为史料,设计“党员干部上山下乡廉政教育、党性教育实践基地”等。
5.开发区域内外旅游线路。开发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必须将区域内外的线路联结好,形成线路内循环。一是跨区域旅游线路:郴州—衡阳—炎陵;长沙—炎陵—井冈山;广州—南岳(郴州)—炎陵—井冈山;岳阳—炎陵—井冈山;韶山—炎陵—井冈山;炎陵—衡阳—韶山—张家界。二是区域内旅游线路。如县内祭祖祈福游:香樟温泉度假村—炎帝陵祭祖;县内“古、红、绿”游:炎帝陵—红军标语博物馆—神农谷生态旅游度假区;县内爱国主义教育游:洣泉书院—红军标语博物馆—叶家祠—周家祠—万寿宫—军魂纪念馆。[7]
6.加大区域旅游营销力度。一是继续完善《炎陵旅游指南》、《神农风》、《炎陵文化》、《炎陵旅游手册》、炎陵旅游明信片、旅游风光宣传碟等宣传资料的编制和印刷;二是与旅游主流媒体、旅游专业杂志和旅游网站等合作,采取开辟专栏、专题等形式,把炎陵旅游作为一个整体品牌来营销和推广;三是利用春节、清明、重阳、炎帝诞辰等时间开展祭祖炎帝的主题活动,利用4月24日朱毛会面日、5月19日中国旅游日、10月1日国庆、10月15日连队建党日、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等具有代表性的纪念日开展红色主题的旅游活动,以这些节日为契机,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四是加大区域协作营销力度。主要包括加强与井冈山、张家界、南岳等地旅游协作,建立营销网络;与黄帝陵墓所在地黄陵县合作,共同打造炎黄文化品牌;五是与武汉、长沙、广州等主要客源地旅行社合作,共同推广和打造炎陵旅游品牌。
7.培养区域旅游人才队伍。人才是至胜之本。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要以人才作后盾,必须高度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建设。建设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第一必须从思想上重视人才建设,形成育才、爱才的良好风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第二要通过举办培训班、短训班等方式,请专家授课,实战演练等以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第三,依托高校培养人才,提高员工的学历,提高业务能力。第四,要对旅游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旅游行政管理的从业人员分类培训,依据其自身特点进行培训,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第五,借用外脑,与高校密切合作,请专家进行咨询、指导,从而构建区域旅游的人才队伍。[8]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Z].2007.
[2]吴清成.炎陵的“四个第一次”[J].档案时空,2007(3):12.
[3]刘艳.炎帝文化与炎帝陵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长沙:国防科技大学,2004:25-26.
[4]炎陵县旅游局.炎陵县旅游“十一五”工作总结[B].2010.
[5]国家旅游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党和国家领导人论旅游(1978—2004)[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373.
[6]李文峰.“乡土之旅”火了炎陵旅游[N].湖南日报,2010-5-10(5).
[7]炎陵县旅游局.炎陵县旅游“十二五”工作构想[B].2010.
[8]刘建平,刘向阳.区域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整合开发探析 [J].湘潭大学学报,2006(5):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