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炎陵客家民歌的产生、发展与创新

2014-02-07尹学毅

关键词:炎陵客家人山歌

尹学毅

(湖南工业大学 音乐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罗霄东来、衡岳西望,湘江北去,洣水源长”, 湖南株洲的炎陵县,原名酃县,因“邑有圣陵”——炎帝陵(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圣地,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9公里处的鹿原陂,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旅游观光的圣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美誉。江泽民、胡耀邦等30余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炎帝陵题词题字),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炎陵县。炎陵县位于罗霄山脉中段,湖南东南边陲,江西井冈山西麓,四面环山,是个“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域和庄园”的山区小县。全县面积2 030平方公里,人口20余万,客家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2/3以上,这里也是湖南客家人口密度最大的一个地方。炎陵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县内东、南部的沔渡、十都、石洲、垄溪、策源、水口、中村、下村、平乐等乡镇,这些乡镇属于客家人的居住地,很少有“土著”居民。城关和城东等西部7个乡镇为本地人居地,但也有散居的客家人,南端的龙渣瑶族乡是客家人与瑶族人的杂居地。

据《炎陵县志》记载,最早迁入炎陵的客家人是在宋代由河南洛水一带迁入,相传以明后期及清代的“康乾时期”为最多。清代后期,客家人又从广东、江西再次大量地迁徙到炎陵。现在居住在炎陵的客家人,多数是粤、赣等地客家人的后裔。在炎陵客家地区,涌现了革命先驱何孟雄、开国将领张经武、抗日阵亡高级指挥员廖纲绍、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何炳麟、郭春涛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张平化、周里等一大批客家人的优秀儿女。

炎陵客家民歌是炎陵客家人在山野间的劳动和生活中产生的,是炎陵客家人的口头艺术形式。其中,炎陵客家山歌具有《诗经》的传统风格,也深受唐诗竹枝词的影响。千百年来,炎陵客家民歌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音乐特色,并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但由于炎陵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很少有大家、名家来此采风,其客家民歌也很少为外人所知。

一 炎陵客家民歌的产生

我国中原地区的文化十分发达,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极为丰富。客家人从中原迁入炎陵山区之后,过着自给自足的安定生活,他们仍然经常用歌声抒发情感,传承祖先留下来的传统音乐文化。但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其音乐也逐渐注入了地方的民间音调,形成了具有炎陵特色的客家民歌。

(一)炎陵客家山歌

炎陵客家人住在深山老林,开门见山,出门爬山。两山遥遥相望,如有人要交谈,很不方便。他们经常用喊话来交流,喊话的“吆喝声”加上客家音调,便是高腔山歌了。

例1 《过山梆》(二) [1] 32

例1是一首炎陵客家高腔山歌,旋律宽广绵长、高亢嘹亮,是一首炎陵客家人呼喊在外劳作的阿哥阿嫂回家吃饭的山歌。

音乐反映了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也反映了人类语言的高低起伏。炎陵客家山歌的产生与炎陵客家人的语言音调息息相关,是炎陵客家人的直抒胸怀。

例2 《一把芝麻撒上天》 [1] 31

例2是一首在炎陵广泛流传的客家山歌。我们只要用客家话的语音声调去反复吟颂,找到相应的音调,就可以自然地唱出这首山歌了。

炎陵客家山歌就是炎陵客家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真实情感的抒发,经过世世代代炎陵客家人的不断传承和创新,它逐步演化成了一种具有浓郁炎陵地方特色的民间歌谣。

(二)炎陵客家小调

炎陵客家人的祖先迁徙到炎陵后,逐渐建起了乡镇,如县城东边的沔渡镇、十都镇,南边的水口镇、下村乡、中村乡等。在这些乡镇集市中,客家人沿袭传统习惯,遇事喜欢用歌声来表情达意。闲暇之余,炎陵客家人即兴哼唱的口头小曲,就是最初的炎陵客家小调。炎陵客家人用这些客家小调咏叹心思,用以消遣助兴。炎陵客家小调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温婉柔美,是炎陵客家人在生产劳动之余自娱自乐的口头艺术形式。

在汉族民歌中,小调歌曲一般以羽调式居多,而炎陵客家小调中最常见的调式是徵调式。除徵调式以外,炎陵客家小调也有宫调式、商调式和角调式,羽调式反而很少。

例3 《送郎调》[1] 19

这是一首表现炎陵客家阿妹在情郎远行送别时吟唱的炎陵客家小调,为角调式,旋律温婉、缠绵,表现了炎陵客家阿妹送情郎参加革命时依依不舍的情景。

(三)炎陵客家劳动号子

炎陵客家劳动号子是他们在从事比较繁重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为了统一步调,统一节奏和呼吸自然发出的吆喝声或呼号声。炎陵客家劳动号子常常由客家人边劳动边即兴创作,其旋律简单、粗犷有力、有领有合、顿挫分明,在齐心协力完成劳动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民间歌曲。

现存的炎陵客家劳动号子比较少,过去主要产生于伐木、搬运、扛抬、打夯、筑路打硪、开山采石等繁重的生产劳动中。一般只有“嘿哟!”“加油干呀,嘿哟!”“一呀一子,嘿哟,二呀二子,嘿哟,三呀三子,嘿哟”“用力打呀,嘿哟!”“用力夯呀,嘿哟!”等等。

炎陵客家劳动号子主要有搬运号子和筑路号子。搬运号子是在扛抬、挑担、搬运等劳动中歌唱;筑路号子是在打夯、伐木、采石等劳动中歌唱。

(四)炎陵客家风俗歌曲

炎陵客家风俗歌曲是指炎陵客家人在婚、丧、喜、庆节日演唱的歌曲,如酒歌、骂歌、哭歌、祭祀歌及一些地方宗教歌曲等。炎陵客家人吃饭喝酒时猜拳唱的是酒歌,对人、对事不满意时唱的歌是骂歌,举办红白喜事带着哭腔唱的歌是哭歌,民间丧事或追悼会主祭人唱的歌是祭祀歌,乐队坐堂时带领孝子们唱的是孝歌,还有过去年长一辈去世时道师主唱的地方宗教歌曲等。

例4 《哭姐》[1] 62

例4是一首炎陵客家哭歌,是妹妹在姐姐去世时的哭号。其旋律如泣如诉,表达了姐妹之间的深厚情义。

炎陵客家民歌与炎陵客家人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全面反映了炎陵客家人的生产劳动,也是炎陵客家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炎陵客家人无事不歌,无处不歌。炎陵客家山歌久唱不衰,其民间小调、劳动号子以及风俗歌曲亦各具特色。在历史的长河中,炎陵客家民歌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并不断得到发展和创新。

二 炎陵客家民歌的发展与创新

(一)炎陵客家民歌的发展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炎陵客家民歌在各个艺术领域里得到了广泛运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发展。

1. 炎陵客家民歌在客家人的革命活动中得到发展。1927年10月初,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经过“三湾改编”后来到炎陵,活动近20天。红军在水口镇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并举行首次连队建党宣誓仪式。在水口镇的日子里,红军部队第一次唱起了我国最早的军旅歌曲《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歌》(又名《红军纪律歌》)。

炎陵县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斗争》中指出:“军事根据地:第一个根据地是井冈山,介在宁冈,酃县、遂川、永新四县之交”。[2]据炎陵县志记载: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罗荣桓、任弼时、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十余次来到炎陵县,走遍了炎陵的山山水水,在这里开展了大量的革命斗争活动。

红军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在炎陵客家人的心间,而客家人则响应党的号召,纷纷参加革命,投身到革命斗争的浪潮中。据统计,当时不满10万人口的炎陵县,有一半以上的人先后参加了革命斗争。在为革命事业牺牲的近3万炎陵人中,有近2万是客家人的儿女。在炎陵客家人参加革命活动的过程中,新的具有炎陵客家风味的革命民歌不断涌现。如《劝郎当红军》《当兵就要当红军》《妇女革命歌》《暴动歌》《红军百姓一家人》《红区建立苏维埃》《白军土兵说你听》《蒋介石就怕毛泽东》等。

例5 《慰劳红军歌》[1] 16

例6 《下山虎》[1] 174

炎陵客家革命民歌,从内容到形式都保留了炎陵客家民歌的特点,广泛运用了当地客家人熟知的客家传统音调,易学易唱,对炎陵的革命斗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就这样,炎陵客家民歌在客家人的革命活动中不断发展。

2. 炎陵客家民歌在客家人的曲艺、戏曲和民间器乐中得到发展。炎陵地处湘赣边境,客家人戏台上表演的曲艺、戏曲和民间器乐,很多都具有江西“采茶”风味,俗称“打采茶”。同时炎陵所处的位置又是在湘东南角,过去属衡州府管辖,戏台上表演的一些曲艺、戏曲和民间器乐又具有湘东湘南风味,俗称“打花鼓灯”。在炎陵客家地区,不管是 “打采茶”“打花鼓灯”, 还是其它的曲艺、戏曲和民间器乐,都注入了炎陵客家民歌的音调,具有鲜明的炎陵客家音乐特色。

例7 《比比歌》(二)[1] 70

炎陵客家曲艺、戏曲和民间器乐,很多都是用炎陵客家山歌和客家小调改编而成的,炎陵客家民歌在深入客家人生活的曲艺、戏曲和民间器乐中不断得到发展。

3. 炎陵客家民歌在建国后的新民歌创作中得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炎陵的新民歌除老调填新词外,创作的新民歌增加了客家民歌的韵味。具有客家音调的新民歌给人耳目一新。

例8 《山里人爱唱歌》[1] 58

例9 《山歌唱得好热火》[1] 26

例8《山里人爱唱歌》是一首具有浓郁炎陵客家音乐风格的新民歌,它是以例9的炎陵客家民歌《山歌唱得好热火》的音乐素材为基础进行创作的。

原始的炎陵客家民歌主要以单旋律为主,主要以单乐段曲式和独唱、对唱的演唱形式为主。建国后,客家民歌得到了炎陵文化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客家民歌音乐素材被广泛运用到新民歌的音乐创作中。炎陵客家民歌在建国后的新民歌创作运动中得到了飞速发展。

(三)炎陵客家民歌的创新

炎陵客家民歌的创新是从曾任炎陵文化馆馆长的尹秉华开始的。他1938年出生于湖南炎陵客家重镇沔渡镇洞里村,曾任部队文化教员、中学教师、炎陵县文化馆长、县文化局副局长、县文联副主席等职。光明日报、长沙晚报、湖南电视台、株洲电视台等媒体都对他的事迹进行过报道。尹秉华在炎陵县文化馆工作30多年,从事炎陵客家民歌创作50余年,共收集炎陵客家民歌1 500余首。他的创作,始终坚持“革命化、大众化和民族化”的道路,社会生活是他创作的源泉,即“做什么,看什么,就想什么,就写什么”。[1]扉页

尹秉华的音乐创作大量运用了炎陵客家民歌素材,在继承炎陵客家民间音乐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丰富和发展了炎陵客家音乐文化,在创新炎陵客家民歌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他创作炎陵客家民间音乐风格的新民歌有100余首,其中有40多首在省、市乃至全国发表、演唱、播放和获奖。如《捱哩都爱山区好地方》《山里人爱唱歌》(合唱)《唱出机械化好时光》(对唱)《毛委员朱军长率领我们挑军粮》(表演唱)《满山树叶嫩菲菲》(女独)《井冈美》(独唱)《山妹妹出嫁》(表演唱)《我爱山乡是真情》(表演唱)《桃源洞小唱》(小组唱)《明朝山乡更秀丽》(小组唱)《炎陵山里游》(表演唱)《炎陵之歌》(独唱)和《孟春花》(广播剧作曲)《一片热土一方歌》(山歌影视片)等,这些歌曲至今还铭刻在炎陵人们的心中。退休后,他还为自己所在的“常春老年艺术团”创作了合唱歌曲《客家山歌好又多》,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炎陵客家民歌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表现内容的创新。从前的炎陵客家民歌主要表现与炎陵客家人日常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以“小爱”为主,包括爱情、劳动、休闲娱乐等等,有的民歌也告诫人们一些做人和勤俭持家的道理,但很少涉及“国家大事”。 新中国成立以后,炎陵客家民歌紧跟社会的发展,其表现内容紧扣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以“大爱”为主,表现内容除了爱情、生产劳动这些永恒的主题外,更多的是弘扬社会的正能量,表现内容更加丰富。

例如,创新的客家山歌《唱出机械化好时光》[1] 277歌中唱道:“打个山歌飞过江,问妹这向忙不忙,敢久不见妹照面,唱歌不见妹接腔。十五月亮两头光,阿妹这向忙又忙,白天学会开机器,晚上读书上课堂。燕子会飞不怕高,阿妹攻关有胆量,会驾铁牛耕绿野,会开汽车上山岗。一对白鹅飞过江,阿妹阿哥放声唱,唱得青山团团转,唱出机械化好时光。”这首歌词,把阿哥阿妹的爱情与学文化、练本领相结合,不再是单一的情歌,生动表现了客家阿哥阿妹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勤学科学文化知识,苦练实现机械化本领的内容。

又如,1979年被人民出版社《献给祖国的歌》歌集收录的炎陵客家新民歌《人人都当实干家》中唱道:“不学麻雀叫喳喳,要学黄牛把犁拉,不做口头革命派,要做一个实干家,人人鼓足冲天劲,干出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这首歌抓住了时代发展的主题,表现了炎陵客家人响应祖国的号召,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做一个实干家的志向。

2. 音乐旋律的创新。随着表现内容的需要,炎陵客家民歌的音调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从原始地道纯粹的客家民歌到红色革命民歌元素的渗透,再到文化大革命红歌的兴起和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新歌的风格,无不影响着炎陵客家民歌旋律的发展。炎陵客家民歌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旋律到多声部旋律的衍变,都是炎陵客家民歌音乐旋律创新的体现。

例10 《满山树叶嫰菲菲》[1] 300

例11 《桐子开花仰上天》[1] 34

在炎陵客家新民歌的创作中,多声部旋律的炎陵客家民歌开始出现,这也是炎陵客家民歌音乐旋律创新的重要标志之一,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3. 音乐结构的创新。原始的炎陵客家民歌多数为上下两句的规整结构,或为1句、3句、5句的不规整结构。由一段体民歌到二段体曲式以上的新民歌结构,使炎陵客家民歌在音乐情绪方面更加具有对比性,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前面例举的《过山梆》(二)《一把芝麻撒上天》《送郎调》,都是单乐段的炎陵客家民歌,而《满山树叶嫩菲菲》的谱例只是歌谱的A段,省略了活泼欢快的对比段B短。这首新民歌把极为简单的一段体老民歌的音乐素材发展成了典型的A+B+A三段体曲式的新民歌,炎陵客家民歌的音乐结构得到了创新。

4. 表演形式的创新。炎陵客家民歌内容的创新、旋律与结构的创新,使得其表演形式也由最初的独唱和对唱,逐步创新出表演唱、齐唱、小组唱、重唱、合唱等多种表演形式。丰富多彩的音乐表演形式,更好地表现了炎陵客家民歌的内容,更好地表达了歌曲的思想感情,更好地展示了炎陵客家民歌的动人魅力。

“民歌是人民自己的创作,它记录了各时代人民的精神生活。民歌的乐观主义精神永远给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它的一些富有哲理性的诗句,人民思想上的启迪也是极为丰富的”。[3]36湖南炎陵客家民歌在炎陵的大山中,在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勤劳朴实、坚忍不拔的炎陵客家人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产生。炎陵客家民歌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炎陵客家人的生活需求在不断创新。炎陵客家民歌全面反映了炎陵客家人的劳动生产和生活,表达了炎陵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抒发了炎陵客家人纯朴真挚的感情。炎陵客家民歌这朵中国民歌海洋中的小浪花,不仅是炎陵客家人生命的伴侣和照亮人生的灯塔,更是中华大地上绽放的音乐艺术奇葩。

[1] 尹秉华.炎陵飞歌[M].北京:中国文艺出版社,2006.

[2] 毛泽东选集:1卷[M].2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8.

[3] 吕 骥.中国传统音乐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炎陵客家人山歌
山歌还要妹起头
山歌
炎陵黄桃促增收
我为家乡点赞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湖南炎陵红色歌谣音乐特点和价值探析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苗山歌
苗山歌
炎陵黄桃
宁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