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策探讨

2011-08-15程巨僧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名录文化遗产物质

程巨僧

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策探讨

程巨僧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要求,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提出来,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它的保护和传承,也应该摆到空前重要的位置上来。

一、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本情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河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拥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燕赵儿女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延续中华文脉、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河北富民强省建设都有着积极的意义。2006年6月6日,河北省政府正式批准公布包括河北梆子、武强年画、井陉拉花、吴桥杂技、女娲祭典、三祖文化、固安笙管乐等在内的十三类13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29日,省政府正式批准公布了第二批9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6月,第四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前夕,河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公布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冀政函〔2009〕59号),正式批准139项(子项17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我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我省已公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批,共计400项。此外,省文化厅命名河北师范大学等10所大中专院校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命名井陉县太行民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11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及内邱七夕节保护示范地等5个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在已公布的三批省级名录400个项目中,入选国家级名录的项目总数居全国前列;目前我省已有53人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总数列全国第二。整理出版了一批优秀的保护成果,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通俗的文化产品,如《河北民间古乐工尺谱集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等。另外,开展了一系列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并建成开通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

2.存在的问题。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局良好,有些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宣传力度不大。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多被认为是文化部门一家之事,没有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力。二是投入不足。从省到各县甚至到基层,工作经费少,抢救、保护经费缺乏。三是专业人才缺乏,机构不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多还停留在文件上,概念不清、家底不清的情况普遍存在。四是文化生态环境不容乐观,传统民族、民俗文化项目参与人员越来越少,传承者和继承人均出现不同程度断层。

二、建议和保护对策

1.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宣传力度虽然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丰富,但是许多部门和广大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职责和法律意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和保护意义并不十分了解。各级部门要树立宣传意识,通过宣传领导争取政策支持;通过宣传群众,争取社会参与。要坚持重点宣传和日常宣传相结合。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期间,举办相应的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参与热情和自觉性。充分发挥各级文化机构及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举办展览、论坛、讲座等活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展示和传播,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树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盘棋”的思想,提高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自觉性。同时,加强全民的宣传教育,也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保证。与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注重以人为载体的知识技能的传承。要让广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民间团体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的重要性;让民众认识到自己的家乡有许多值得自己热爱和保护的文化传统;而对于当地的文化资源、历史资源、生产技艺资源、自然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等工作,不仅需要有文化的年轻人参与,更需要老人们的回忆、口述与演示,它是一个全民参与的过程。通过有关部门加大舆论与宣传力度,引导和增强广大民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2.加大依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费投入。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上,应以财政投入为主,以多渠道、多方式筹集为辅,解决好经费保障难题。按照《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政府依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同时,设立相关专项资金,并应逐年增加。要制定和健全我省社会捐赠和赞助政策措施,通过引导,调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性,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进行资助。这样,才能确保所需的工作经费、保护经费、专项经费、装备器材能及时、足额到位,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常进行。

3.大力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业人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上,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放在第一位,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耳相传的特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主要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说,非物质文化继承人的培养与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一要建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组织机构,组织一批熟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业务的工作人员,明确规定其工作任务及职能;二要联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方面的专家,充分发挥专家在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三要加大培训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各级各类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素质要求很高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应把从事保护工作的有关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作为培训对象,进一步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努力增强培训质量,逐步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专业精通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人才队伍。

4.建立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机制。我省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间,所以最好的保护和传承方法就应还原于民间,通过民间组织世代相传。针对当前民间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遍不够重视的情况,政府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鼓励民间组织通过自身力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充分调动民间艺人和相关组织的积极性同时及时对其工作提供支持,帮助整理、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的、无形的,它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一旦人亡,这种无形的文化也随之消亡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无形文化必须有继承才能得以传承发展。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要对无形文化持有人(老艺人)进行保护。鼓励和支持他们带徒、讲习、表演,相关部门配合整理音像资料,出版艺术成果,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传承人培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后继有人。还应设立我省民间艺人(艺术家)管理办法,建立有效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激励机制。如果民间能够自发自觉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就能减轻政府压力,更有利于突出重点,抢救濒危,保护有价值的文化遗产。

(作者为河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音像资料馆高级工程师)

[责任编辑 徐将林]

猜你喜欢

名录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同贺名录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作者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