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几点启示
2011-08-15石媛
石媛
(宁夏社会主义学院,宁夏银川 750002)
谈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几点启示
石媛
(宁夏社会主义学院,宁夏银川 750002)
上个世纪末期,协商民主理论在西方国家兴起并被热议,并由此引起人们对我国政党制度背景下协商民主的关注,我们研究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及形成背景,分析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所能给予我们的启示,从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中借鉴和汲取反映人类社会政治发展一般规律的、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益的东西,丰富、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保证。
协商民主;理论;借鉴
一、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及流派
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学术界提出了“协商民主”的概念,并很快成为民主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约瑟夫·毕塞特在《协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数原则》一文中首次从学术意义上使用“协商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一词。他主张公民参与而反对精英主义的宪政解释。90年代后期,协商民主理论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关注。当今西方政治思想界的领军人物,如美国约翰·罗尔斯、英国安东尼·吉登斯、德国尤尔根·哈贝马斯等人,都是协商民主的积极倡导者,他们分别出版和主编论述协商民主的专著,对协商民主理论的探讨不断升温。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兴起后主要有两大流派,分别是自由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和激进主义协商民主理论。自由主义协商民主理论认为协商民主绝不是对自由民主的替代,它只是对自由民主的一种补充而已。其核心观念是“多数人的暴动”,参与者拥有自身利益判定的偏好。而激进主义协商民主理论认为协商民主提供了一种新的民主发展的可能性,是对自由民主的一种超越和替代,是深化民主内涵的一种尝试。他们认为民主的本质是协商,而不是投票。通过协商就能使参与者“更有公共精神、更容忍、更有见识、更关心他人利益、更追求自身利益”[1]
二、协商民主理论兴起的背景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首先,其社会背景在于西方理论界对选举民主局限性的认识。从18世纪政党在英国议会出现以来,在西方国家逐步确立和实行了以两党或多党竞争为基础的选举民主。以选举民主为标志的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对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然而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选举民主的弊端和缺陷日益凸显,西方社会每隔几年一次的选举,公民权利只能在在投票中体现,公民基本被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导致了公民们对选举投票或政治参与的冷漠。协商民主的兴起就是要将民主的重点从解决谁当选转移到公民对公共问题决策过程中的民主思考。
其次,协商民主理论是对当代西方多元文化和普遍冲突的现实回应。在市场经济发展和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西方的社会利益和社会阶层日益分化,社会价值观念和利益追求的异质性进一步加大,利益冲突与社会分裂的危险性加剧。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民族、种族之间的迁移和交流日益广泛,种族和文化的多元性日益明显,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乃至宗教观念的差异加大。面临这种多元主义文化的困境和公民社会分裂的现实,西方国家迫切需要加强公民和团体间的对话、合护社会的稳定运行和发展。协商民主理论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其强调的是政治的包容性,参与的平等性。
三、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内容
1.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涵义。协商民主是在一定的政治共同体中参与者平等、自由、公开地按照合理的程序来进行交流、对话、讨论、说服、沟通等,以协商性的方式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一种民主机制。
首先,协商民主是一种决策机制。它强调公共议题应该由受决策影响的人,通过理性的讨论、对话、审议等方式作出决策。其积极意义在于:(1)通过协商民主方式,政府可以最大限度捕捉到决策所需要的信息。(2)打破公共决策的封闭的神秘色彩,满足公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增强决策过程透明度和公开化。(3)协商民主是弥补决策过程中“有限理性”的有效方法。(4)协商民主是有效整合决策论证的制度平台。(5)协商民主能够通过讨论、审议等过程赋予决策以合法性。
其次,协商民主是一种治理机制。它强调在多元社会中,政府和民众对共同事务进行共同决策,决策以集体利益为目标,以重视所有人的需求和利益为原则,平等沟通,有效讨论,这些决策对所有公民都具有约束力,是理性交流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共识,为公共决策的顺利实施奠定牢固基础。
第三,协商民主是一种公共参与机制。协商民主作为对选举民主的补充或超越,强调公民参与的重要性,选举民主已日益导致民众对政治的冷漠与远离,而协商民主要求公民通过平等理性的对话、讨论、审议等方式,以公共利益为取向,积极参与公共政策和政治生活。协商民主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集体责任感,“它使人们清楚认识到,政治共同体的每个人都是更大社会的一部分,其福祉有赖于其承担属于自身的那份集体责任的意愿。”[2]只有通过公开的对话、交流和协商,不同群体之间才能加深沟通,从而维持深层的相互理解。
2.协商民主的优势及局限性。选举民主的优点是决策形式实在、具体,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具有明显的操作性,有利于具体决策的出台;其缺点是以多数决定权为核心,容易导致多数人对少数人利益的侵犯,少数人的利益在“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下作,消除社会分歧的产生,推进政治共识的形成,维被违背和忽略。协商民主的优点是尊重少数人权利,通过对话→互动→协商→妥协→共识达成等过程,利益均衡得以实现,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公共决策也得以制定。其缺点是受人口、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公民直接参与决策还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且由于参与者知识水平及自利动机,合乎公共利益和理性的公共决策的达成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四、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几点启示
1.民主具有普适性,但实行什么样的民主没有固定模式,要根据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世界上不存在统一适用于各国的“最理想的民主模式”。民主和任何事物一样,既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由于实现民主需要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而这些条件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可能极不相同,因而世界各国的民主必然带有本国本民族的特征,不存在统一适用于各国的“最理想的民主模式”。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世界上的民主,都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任何一种民主的本质、内容和形式,都是由本国的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并且都是随着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3]。西方选举民主曾经被当做世界各国民主建设的标本而被到处兜售,却也遭到协商民主理论的挑战与颠覆,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民主具有全民性。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米尔斯就曾指出,美国的民主是一种“形式上多数人参与、实际上少数人控制”的民主。美国学者熊彼得也把美国的民主称之为是“精英民主”。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前不久出版的《对理性的侵犯》一书中,也惊呼美国的“民主正面临被掏空的危险”。“政治上被边缘化的群体,如女性和少数民族在政治决策过程中缺席或没有发言权,这意味着他们的利益和观点被有意排除或至少没有得到充分表达”[4]。在选举民主中,出现了两个民主悖论:一是选举出的领导人的决策和治理是违反“公意”、不民主的,另外就民主的本质来说应该是全体人民的统治,是全体人民当家作主,但选举民主的结果却是多数人当家作主,少数人被排除在当家作主的范围之外,导致选举民主是以牺牲少数人的利益为代价的。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说明,民主的发展与建设必须扩大参与者的范围,兼顾多数人和少数人的利益。选举民主历经几百年实践,对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但西方国家从总统被杀到民众游行,并不是说投票选举就能解决一切事情,这说明只有大多数人的民主并不是真正民主,民主从本质上说是人民当家作主,其主体范围应该是具有主体能力的每个人,是多数人和少数人的利益均衡。
3.民主的本质特征是平等。平等作为一种规范和制度的政治理念,意味着一方面每个公民的地位都是平等的,现有权力当局不能影响参与者的实际地位,他们都拥有平等的机会来接触有关政治和政策的信息和发表见解,每个公民都应给予平等的关注和考虑。在选举民主中,多数人的意志得到贯彻,已经造成对少数人利益的侵犯,形成不平等,而选举民主中的黑金政治、暗箱操作更使这种不平等登峰造极。而协商民主却强调平等,地位的平等、机会的平等、权利的平等。在协商民主理论中,协商的议题是公共的,协商过程也是公开的。人们只有在追求共同的目标时,才可能受规则引导,聚焦公共利益的决策,而不是一味盘算自身利益。协商过程的参与者在政治上是平等的,不存在特殊成员的优先性,为公众提供公开的、平等的表达机会,消除参与协商的制度性障碍,是保证比较全面反映民意的必要条件。同时,协商使每个参与者都明确自身与他人的责任,明确事关公共利益的决策来自各方妥协的共识。通过协商,人们可以发现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交集”,这就有助于淘汰那种一意孤行的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协商的结果也不仅仅是尽可能充分考虑大家的需求和利益,而且这种考虑又必须依赖公开的、平等的责任分担,反映了较高程度的集体理性和社会责任。因此,最终将达到机会均等、权利平等。
4.民主以追求合法性为前提,不仅要合法律,还要合法理。选举民主是传统民主合法性的经典,但却遭到协商民主的颠覆和挑战,投票选举解决的是表面上的合法,是以法律的外衣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合法,只合法律,不合法理(人心)。而协商民主追求的合法性,不仅要合法律,还要合法理(人心)。协商民主就是为了构建政治决策的合法性。政治决策只有在获得广大政策对象的认同和支持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实施。而广大政策对象的认同和支持是以合法性为前提,不仅要合法律,还要合法理。那么,协商过程的合法性是如何建构的呢?首先,协商过程及结果的合法性出于参与者的意愿,依据个体公民的有效参与和充分的认知表达。其次,合法性源自集体的理性反思。经过讨论、审议形成政治决策,即理想的协商程序使各种分歧最终通过讨论而达成共识。公共协商结果的政治合法性不仅建立在广泛考虑所有人需求和利益基础之上,而且还建立在利用公开审察过的理性指导协商这一事实基础之上。
5.民主具有吸引公众参与,提高政治参与热情的功效。资本主义选举民主历经几百年历史,不仅使民主成为一种形式,而且使公众冷漠远离了政治。多数美国人不知道他们的议员的名字,也不知道参议员和众议院议员的任期以及《权利法案》旨在保护什么。2002年国会选举后的一项调查显示,仅有少于三分之一的美国人知道“共和党在选举前控制着众议院”,近三分之二的美国人叫不出最高法院的任意一个大法官的名字,几乎60%的美国人叫不出联邦政府的内阁部门的名字。民意测验也显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不信任政府,而变得对政治冷漠。协商民主的产生,由于其强调个体公民的有效参与和人民意志的充分表达,使得每一个公民受到关注和重视,从而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公众的参与热情。
总之,协商民主作为西方民主理论的新探索新发展,也体现了世界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可以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借鉴,但不能照搬照套,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从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中借鉴和汲取反映人类社会政治发展一般规律的、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益的东西,丰富、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
[1]【澳大利亚】德雷泽克.协商民主及其超越:自由与批评的视角.14.
[2]王学杰.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要健全和完善协商民主机制[J].中国行政管理学术论坛.2006,(10).99.
[3]李铁映.论民主[M].人民出版社,2001.8.
[4](英)登特里维斯.作为公共协商的民主:新的视角.第六章101.
D621
A
1009-6981(2011)04-0028-03
2011-07-26
石 媛(1967-),女,宁夏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室副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 王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