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境外学生管理工作初探

2011-08-15张晓岚

关键词:汉语文化教育

张晓岚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福建 厦门361021)

高校境外学生管理工作初探

张晓岚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福建 厦门361021)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对外招生不断扩大,在我境内高校就读的境外学生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教育、管理、服务好这一特殊群体,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实际工作中境外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分析入手,提出做好境外生管理工作的几项建议,努力做好境外生各项工作。

境外生;科学管理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世界间的贸易合作日趋紧密,全世界掀起学汉语热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涌入中国学习和工作,使得汉语培训、汉语出版、汉语文化传播产业热度飙升。根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统计,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人,包括100多个国家的大学和很多的中小学,都开设了汉语课程。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资料显示,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累计有37万人次参加国内外近200个考点的HSK考试。同时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后,高校正是接收这些学习汉语学生的重要场所。随着境外学生到大陆求学的日益增多,境外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个崭新的课题。

一、加强境外学生管理的必要性研究

(一)境外生管理有别于境内学生

境外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有许多与内地学生不同的特点。从小生活的地域,接触的人文、地理、社会环境都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教育体制方式有所不同;所受学校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也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导致境外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人生观、价值观都在很大程度上有别于境内的学生。与境内生相比,境外生在小学、中学接受教育的环境相对宽松,学习任务也相对轻松,再加上所使用的教材不同,因此相当一部分境外学生在刚进入大学学习时,由于基础较弱,感到学习十分吃力。

在高校中,由于境外生群体的特殊性,我们如果相同于境内学生的教学管理模式来管理境外的同学,不但起不到真正地深入学生思想、管理学生、促进学业发展的作用,反而可能引起学生的负面情绪,给管理教师带来的较大工作量的同时,起不到真正切实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地区学生特点,探索出较为可行的科学管理方式,真正起到寓教于乐、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用科学管理方法可以促进汉语教学

运用科学管理的思想,针对境外生不同特点,采取怀柔与植入式科学管理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境外学生在生活上尽快适应环境,同时也能从各方面激励学生学习汉语,在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境外生管理过程中,思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坚持用先进文化教育学生,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现代化社会更强调团结与协作,学生只有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摆正自身的位置,加强同学间的互相协作,才能更好地学习中华文化。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刻苦学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从而把它们运用到学习上。但是境外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境内生一个最大的不同在于境外生的思想虽然开放,但是比较敏感,警戒性很强。一旦学生觉得我们在刻意做思想政治教育,或灌输一些理念时,马上就会出现排斥的现象,不予合作,甚至暴力反抗。由此导致教育者难以充分考虑到被教育者的特殊性,观念上的明显差异也势必成为教育工作深化和细化的障碍。这些共同导致了境外生在接受管理的同时始终与国内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地方,因此对境外生的思想教育要进行多方位、可行性的研究,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三)做好境外学生思想工作,为传播中华文化助力

随着港澳相继回归和世界各地尤其是东南亚“华文热”的兴起,来华求学的侨生越来越多,扩大对外招生,加强对台影响,有效地发挥华侨大学在国家和侨教事业中的独特作用。办出“侨”的特色,加大境外生管理力度,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冲突,探索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势在必行。

中央“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文化传播是通过多种形式实现的。有的文化要素是直接传播过去的;有的只是传播某种文化要素的一些信息,从而使接受者受到启发;有的是扩大式传播,一种文化在起点上所起的作用可能是微小的,而接受它以后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还有一种潜伏式传播,某一文化要素传播过去了,当时可能默默无闻,而在以后某个时候却突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总之,文化传播是一个过程,文化传播的过程实际上常常表现为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模式,表现为一种持续运动着的各个部分相互作用的模式。作为接触境外学生的一线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把握住机会,从对文化认同、生活细节、人生价值观各方面入手,让境外生溶入我们中华文化大家庭的同时,更好地担当一名优秀中华文化传播使者。

二、高校境外学生特点

(一)境外生的家庭背景具有特殊性,人生观不同

选择中国作为学习国的境外生,多数能摆正自己在学校中的位置,总体上愿意接受学校的引导和管理。很多境外学生的父母都是华侨,有一部分在祖国内地投资兴业,这种特殊的家庭背景使其形成了不同于内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表现较为突出的是消费理念、生活作息规律、关注的事物等方面。由于其所在国家和地区与学习国教育、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一方面,境外生个性比较独立,民主意识和法律观念较强,因此在适应内地大学生活的同时也常有着许多难以适应的问题。

同时,由于是语言学习,跟境内生不同的是境外生来我校学习,年龄层次差别较大,同一个班级里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有十岁的小孩。有的是全家父母跟小孩一起来学习的。这个给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没有父母在身边,思想不够成熟,学习自觉性较弱,自律能力,自主生活能力较差。如不加以督促就经常有旷课、沉溺网络日的现象发生。加强高校的境外学生管理,就应该制定出一套区别于境内生的管理体制,跟据不同的年龄层次学生生活特点,在适当的时候多给予一些人文关怀。

(二)境外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学习目的与动机不同

境外生到大陆高校求学的最初动力,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强大、国际地位增强,与中国经济贸易往来加强,需要学习汉语。另一方面是祖(父)辈同宗同源的民族心理、祖籍国情感和寻根意识的驱使。但归根结底文化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是贯穿其中国情结的主线。境外生的这种心理和需要为高校做好境外生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契合点,要求高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引导和校园文化的推进上,始终重视文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作用,首先满足境外生对文化的渴求、需要,让文化尤其是先进文化始终成为开展境外生工作的强劲着力点。

(三)境外学生需求具有特殊性,更加注重情感交流。

境外生选择到中国求学,主要目的是渴求学业上有所发展,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广交朋友也是他们普遍的心愿。在与境外生的接触的过程中,能普遍感受到境外生都非常尊重老师,注重情感交流。

不同国家地区的境外学生接人待物的方式有所不同。泰国是一个充满了佛教色彩的国家,泰国的学校过泰国本民族的水灯节、泼水节。泰国同学热情友好、好客有礼的招待。尽管泰国人看来很腼腆,实际上他们很容易与陌生人融洽相处,而且总是脸带笑容。但是佛教在泰国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们必须要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而菲律宾这个曾被西班牙统治三百余年、美国统治近百年的国家,其生活环境已相当西化,年轻一代很多人从小吃西餐,用刀叉,看外国卡通,过圣诞节,信天主教。印度尼西亚的华人约有10000万,印尼的同学以华侨为主体,有一定汉语基础是否能够融入当地文化和生活是留学生的留学生活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我们希望留学生能够融入中国文化和生活,与中国人交朋友,这不仅能够促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体认,也能促进其汉语学习。

三、做好境外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尊重民族特色,举办境外生本民族传统节日,加强沟通

境外生同学远离家庭父母,到这里学习汉语。由于生活环境各项原因,难免会出现些不适应。在本民族传统节日的时候,往往很想念自己的亲人。我们应该秉承“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育人要旨,弘扬“宽容为本,和而不同”的校园精神,畅导多元文化的交溶。我们可以举办泰国泼水节、水灯节,万圣节,各国学生美食节等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归属感,融入校园生活。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进一步加强,为之后更好地做好境外学生思想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举办各类语言活动,促进汉语教学

希望了解中国,感受中国,提高自身的汉语水平,培养好自己语言交际能力这个是大部分来中国学生的境外生的学习目的。课堂教学是关键的一个环节,但是难免落入枯燥,积极性不高的瓶颈。做为管理工作者来说,在境外生日常第二课堂活动开办的同时,应该举办一些语言类的活动,对提高汉语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就我院近年开展了汉语技能大赛,普通话比赛,境外生演讲大赛等各项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煅炼自己口语水平、交际能力,同时也克服了学习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的特点,对汉语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境内外学生的协作交流

境内外学生之间除了语言差异之外,在人生观,价值观,生活习惯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异。但是渴望交流融合又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我们应当大幅度构建开展境内外学生共同参与便利相互交流的文化活动,如“一帮一”语言教学,“中文小老师”等活动,为境内外学生在课堂以外提供更为广阔自由的交往空间,这样不仅能使境外生更好地学会汉语,融入校园生活,同时也能引导境内外学生在人际关系中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换位思考,努力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注重社会实践考察活动

境外生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走进社会,感受社会生活。做为学校,我们应当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和各类公益活动教育功能。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了解国情、民情,把书本知识同实际结合。我院有许多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学生,很大一部分是华裔,他们来中国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中国文化,增加对中国的认同感。同时,我校港澳台侨学生众多,他们对我国国情的了解肤浅或知之不多,而且港澳台地区和国外的一些传媒对中国改革开放等情况的报道存在不真实、客观的情况,有的甚至是蓄意歪曲。因此,我们要把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的重要手段,力求让学生尤其是港澳台侨学生了解真实的中国,如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国文化之旅”、“中国寻根之旅”等,从而增进学生对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了解,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铸就了品性。

[1]顾圣皓,金宁.华文教育教学法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1.172.

[2]唐燕儿.论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及其趋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9, (2).

[3]张娟.华文教育:汉语走向世界的桥梁[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6, (6).

[4]胡光明.论华侨高校境外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 2007,(2).

猜你喜欢

汉语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学汉语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
追剧宅女教汉语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