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电大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基于“双师型”教师视角
2011-08-15谢定生
谢定生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奉化分校,浙江奉化315500)
县级电大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基于“双师型”教师视角
谢定生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奉化分校,浙江奉化315500)
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县级电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双师型”教师的视角,阐述了县级电大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理论问题,分析了县级电大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县级电大;专业发展;双师型教师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概述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教师专业发展从教师专业结构来看,涉及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意识等不同侧面。教师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是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对教师专业素质的理解不同,把握不同,则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也不同。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也不仅仅是技能的纯熟,而是包括一切与教学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以及情意特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专业非常复杂,除了需要教师的专业特质、专业知能、专业伦理、专业精神等的发展,还需要扩展了的专业特性,如探究意识、反思能力、合作能力、实践智慧。侧重于知识提升和技能形成的实践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成长的结果,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结果是指教师达到专业成熟的水平教师专业发展也是一种过程,这意味着教师为达到专业成熟而进行的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贯穿于教师整个的职业生涯,它包括了多个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和侧重点。
(二)县级电大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县级电大的教师既具有教师职业的一般特征,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县级电大教师的基本特征是由电大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电大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具体来讲,是由县级电大教学的特殊性和县级电大所面临的形势所决定的。在当前的背景下,县级电大不仅要继续承担学历教育任务,而且要把为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技术性人才作为未来的主攻方向,所以,县级电大教师至少有三种类型:理论型、实践型和“双师型”,并且“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电大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县级电大教学的特殊性表现在教学目标的现实性和实用性,教育内容的应用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能力培养的主动性四个方面。县级电大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其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很多的特殊性。首先,电大教师应关心市场的动态,了解企业的文化、产品的技术含量、生产流程、工艺路线、岗位人员的职责和需求,关心专业的发展,具有高度的职业前瞻性和敏感性。其次,电大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与教授方式上均强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工学结合。这就要求电大教师既要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又要具有很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具备“双师型”教师素质。县级电大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并且贯穿教师职业终身的过程,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土壤,教师从事教学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两翼。
二、电大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分析
(一)目标取向从“理论型“到“双师型”
“理论型”是指具有一定资格从事文化课或专业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他们一般是只懂理论,对专业技术和行业发展了解不多。以前电大教师的培训,囿于理论知识的强调和一般技能的养成,缺乏对电大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也缺乏一个科学、规范的课程培养方案,正因为以往的电大教师专业化路径的偏狭,导致培养的教师质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不能充分适应和满足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专业发展期待教师专业素质或职业素养有一个现实的改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双师型”教师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呼之欲出,成为新形势下电大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形态。
(二)知识结构从强调学术性知识到关注实践性知识
过去的电大教师的培训注重的是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技能及策略的传授,教育或培训旨在让学习者被动地接受各种与专业有关的现成知识,教师专业的发展异化为教师单纯为获得新知识、技能而学的过程。这样的教师专业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学术性知识和技能的增量,却未能有效调动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随着县级电大教育定位的改变,对电大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关注理论知识、学术性知识,更要实践性知识,这里的实践性知识渗透了教师个人的教育信念自我的知识、人际知识、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及批判反思的知识。这种知识结构的转向不表明学术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不重要,相反,它是在教师专业规范化的主导下,对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关注。
(三)路径从单一走向多元
以往的电大教师专业发展主要通过职前学校教育和学校培训来进行,培训途径显得单一,呈现封闭式的特点。今天,电大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呈现出多元化,如与大学的链接,是电大教师改善其学历结构的方式;与企业的合作,是电大教师提高实践技能的重要路径,这种合作的路径借鉴国外的经验,它不局限于那种固定的一对一的形式,而是一种相互多元选择的路径。近年来,立足于校本培训、专家指导的形式是一种新的路径,它在根本上主张通过行动研究来促进电大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试图从教育或培训的方式上弥补标准化培训带来的缺陷,也为电大教师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实际而又可行的专业发展的路径。
三、县级电大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发展意识不强、缺乏规划
专业发展意识不强通常表现为没有具体明确的专业发展计划。不少教师对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通过几个阶段达到自己的目标,现在处于什么阶段等等问题,都是模糊不清的。表现在工作上就是被动接受领导安排,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机械地完成例行工作。上述问题直接导致对于自身的专业发展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认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如何提高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和提高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我们必须深思的一个问题。
(二)专业发展环境不佳
教师专业能力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由于县级电大主要是承担成人的学历教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到课率较低,并且很多教师讲授课程的种类较多,没有时间和精力就某一个学科和某种教学方法深入研究。这种现实决定了教师在学科知识与教育理念自我更新的局限性,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使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制约,更不用说学术研究,整体而言,县级电大的教师面临的专业发展环境确实欠佳,导致县级电大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较慢,研究能力一直是县级电大教师的软肋,严重影响了县级电大教师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一是缺少研究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二是教师接受高层次培训进修机会较少,所以理论前瞻、知识更新等方面有所欠缺;三是学术研究氛围淡薄;四是缺乏专家引领,同伴互助。
(三)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管理和控制不严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参与、学校制度、学校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教师具有专业发展动力和自主发展意识的情况下,学校的支持就成为了推动教师专业进步的主要力量。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应通过一系列制度来加以体现,并转化为现实的途径。但长期以来县级电大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就奉化电大情况来看,还没有建立起自身未来发展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制度和机制,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管理程序及其方法策略体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显得松散、随意,缺乏系列化、层递性的举措。
(四)教师交流合作平台支撑不够
从奉化电大的情况来看,学校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的交流合作平台不够,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少校内交流合作平台。校内教师间的交流合作可以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科研项目等活动为平台,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促进相互间的提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教师参加过校本培训,但是实际效果不佳,与同事合作开展学术研究的比例就更低。二是缺少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平台。校际间的交流合作一般以实地考察、校际教研活动、校际间的专题会议等形式体现。目前,奉化电大的教师经常参加各类的专题会议、讲座等活动的比例极低,不少青年教师希望学校能组织教师进行兄弟院校的实地考察以及校际教研活动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三是缺少与企事业单位交流合作平台,与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是教师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有效途径,这也正是县级电大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
四、促进县级电大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坚持教师的和谐发展原则
教师的和谐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涵,即教师的发展与学校发展保持和谐、教师专业发展和谐。就教师的发展与学校发展保持和谐而言,教师是学校组织的一员,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的发展要与学校组织发展保持和谐人与社会的协调关系要求。就教师专业发展的和谐性而言,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应该在其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之间建立一种平衡,避免教师专业发展单一化的取向,而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县级电大主要的目标是培养应用性人才,所以,县级电大应该确立以教师为本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评价机制和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建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以促进教师自主发展为最终目的。
(二)把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专业发展重点
目前大多数县级电大办学形式比较单一,生源渠道日益狭窄,而随着学历达标率的提高,需要提高学历层次的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另一方面成人高等教育生源竞争日益激烈,这就要求县级电大工作者换一种思路来分析潜在的生源市场和社会需求,努力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开辟多种办学途径,主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培养更多的应用型的人才,为有效实现办学模式的转变,必须大幅度提高教师的素质,优化教师的结构,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县级电大“双师型”教师的比重。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最重要的途径,它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县级电大教师队伍建设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双师型教师比例严重偏低;知识结构比例失调,教师学历明显偏低,从教能力显得不足;实践能力薄弱,专业训练亟待加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影响着县级电大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县级电大应该把“双师型”教师的建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深入研究县级电大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制定科学的政策并在实践中加以实施。首先,加大“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要有计划地让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或与学校紧密型实训基地和产学研结合基地实际锻炼或工作一段时间,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技能,使他们逐步成为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其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为了更好地按社会需求发挥其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要切实建设好这支队伍,就必须强化管理环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主要有教师队伍的发展规划、教师的聘用、教师的培训几个环节。最后,提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度保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经济支撑体系,支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努力为“双师型”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发展环境。从政策上入手,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制订更为具体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健全各种激励和约束机制,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通过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充分利用晋升职称、评先评优、岗位津贴等手段,促进更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向“双师型”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双师型”教师成为县级电大生存和发展的主力军。
(三)增强专业发展意识,强化管理
为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教师作为一个职业,有着职业能力发展的需求,作为一个社会人,有着自我发展的需求。从县级电大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构建来看,教师的内部环境创设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县级电大教师要适应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的变化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和增强自我发展的意识。目前,大多数教师都只是很随意地依赖于外在途径来改变自身发展。教师只有增强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才能更有效地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县级电大的管理者必须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与控制。要设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评价体系,使之更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在总目标下,还应该设立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目标,使教师成长成为一种新的职业生活方式。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多方面合力的过程,因而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应当成为一种新的专业生活方式渗透于教师日常专业行为的方方面面,并伴随着教师的职业生涯走向成功。因此学校要强化管理,在目标引领、激励、调控的同时,协同各方力量,营造和谐的教师专业发展氛围,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建立起充满活力的符合开放教育实践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并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觉性,使教师变成教育教学的积极参与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才能使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步走向终身学习的轨道,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境界。
(四)完善县级电大教师的职后培训
1.构建教师在职培训的多样化模式
教师的在职培训是县级电大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通过建立多样化、灵活的在职进修体系,有时只需要较少的投入,可以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笔者认为,校本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学历培训与短期脱产进修培训相结合、正式培训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是县级电大教师继续教育的较好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采取不同的措施,县级电大教师的观念和态度对培训结果将产生直接的影响,他们在年龄结构、个体素质、培训动机、培训需求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开展职后培训时,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使县级电大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需求,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一个适当的学习形式和方法。一方面,对于那些感到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足的教师,县级电大可以采取把教师送出去进行学历培训或是鼓励教师进行自学等方式;另一方面,针对一些县级电大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发现自身实践操作能力不足的教师,学校应有计划的分批派送至企业考察学习,使得教师的在职培训能够更好地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2.积极做好校本培养
校本培养实际上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利用任职学校教育资源,以实际情境中经常性问题与教学经验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一种培训,重在解决教师日常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所以这种培养效果很明显,能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校本培训内容要合适,要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校本培养的内容不否定理论培养的必要性,但从县级电大教师的特点出发,校本培养更应侧重发现并解决教师日常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联系。其内容从理论上讲,应侧重于教学理论、课程理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及学科教学方法的培养。目的在于提高教师专业意识和专业素质,使教师更像一个教师,使其教育教学行为更多一些理论支持,从而唤醒自身教育专业发展的自觉。其内容从实践上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的观察,发现教师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教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归纳、提升,再从理论上和技术上进行指导培养,以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课堂研究意识。校本培训培训方式应多元化,即既要考虑到教师个体的内在需求差异,考虑到教学实践多元性对教师发展的不同要求,也要考虑到学校对不同教师的不同要求。
3.大力拓宽校企合作渠道
根据对县级电大教师及教学特点的分析,我们认为学校和企业合作进行在职教师专业继续教育应该是促进县级电大教师专业继续教育的有效方式。所谓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在职教师通过学校和企业,并在学校和企业中交替学习的方式来实现自身专业发展,达到继续教育目的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针对县级电大“双师型”教师培养而建立的。而校企合作中最能促进民办高校教师发展的合作形式应是校企联合办学,即学校与产业部门在办学的组织领导、经费投入、学校建设、管理运行等各个方面的合作,是电大教育办学模式的拓宽和提高。
[1]王萍.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其途径[J].山西高专学报,2008,(9).
[2]陈永明.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探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宋春林.基层电大教师专业发展浅析[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
[4]钱永江.基层电大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及化解[J].远程教育杂志,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