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对策探讨
2011-08-15文秋林
文秋林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在经历全球金融危机洗礼、世界经济逐渐整固复苏、中国对外开放全面深化的新形势下,2011年5月5日,湖南省召开了“全省扩大开放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对外开放过往的成绩和经验,科学判研当前面临的形势,作出“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决定。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相关会议精神,形成“以开放促发展”的新格局,有必要正确把脉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现状,以求实创新的精神,积极探寻扩大开放、加快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从而推动湖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
一、科学研判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湖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重要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湖南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统筹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引进来”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产业竞争力得到提升,开放合作平台不断拓宽,开放环境进一步改善。[1]“十一五”期间,全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9.1%;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2%。截止2010年末,来湘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总数达到55家,与湖南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增至194个。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基于国外经济衰退明显、资源价格大幅下跌、大批企业股值缩水而省内企业所受影响相对较小的现实,湖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2009年湖南省对外投资实际发生额达10.16亿美元,位居全国首位;2010年湖南企业走出去进一步实现“全面开花”:不仅对外投资实际发生额继续位居中部前列,而且对外经济合作也由过去的单纯以对外劳务合作业务为主,快速扩展到资金密集、技术含量高的对外工程总承包和境外资源开发、技术研发等领域,企业走出去逐步向纵深发展,“走出去”战略成为了助推湖南“弯道超车”的强大动力。
(二)湖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存在明显不足
成绩代表过去,存在的问题却会影响将来。因此,总结湖南开放发展现状,应当更加重视存在的问题。客观地讲,湖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还很不充分,开放带动整体发展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对外开放的规模和层次还处于初级阶段,[2]开放型经济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其具体表现:一是对外贸易规模明显偏小。2010年湖南省外贸进出口额虽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达到146.89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却不到0.5%,约为江苏的3%,浙江的6%、广东的2%。二是经济外向度明显偏低。由于对外贸易总体规模偏小,致使湖南外贸依存度指标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2010年为6%,而全国平均水平是48.7%。三是出口商品中高附加值商品虽有所增加,但占比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湖南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全部出口商品中所占比重为34%和7.2%;全国平均水平则分别高达59.3%和31.4%,两者差距十分明显。四是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占全省比重虽有所提高,但依然与全国平均水平有着很大的差距。2010年湖南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占全省比重提高了3个百分点,达21.08%,但占比远低于全国54%左右的平均水平。五是省级以上园区实际使用外资占全省比重虽有所上升,但园区利用外资占全省比重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湖南省引进外资还存在过度集中于二产业而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引资力度明显不足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在中国经济社会步入“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湖南省对外开放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加速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阶段,处在推进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机遇,湖南省委省政府立足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抢抓机遇,把握主动,决定进一步扩大开放,并配套出台了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38条措施。全省上下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和重大举措,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努力开创湖南开放发展的新局面。
二、加快外贸“扩总量、转方式”,着力提高湖南经济外向度
湖南省经济外向度明显偏低,说明我们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利用程度还不高,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着力提高经济外向度”是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在“全省扩大开放工作会议”上所提出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结合湖南的实际情况,建议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绿色”产品和高附加值商品出口
1.努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扩大绿色农副产品出口
湖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有着十分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如何将农产品优势转化为出口商品优势,大有文章可做。以往,由于我们对农产品生产标准化问题重视不够,致使农产品“农残”和“重金属”等指标居高不下,因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对此,我们应当加以高度重视,要积极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进而扩大优质农产品的出口份额。
2.顺应消费发展趋势,扩大“精、深”加工产品出口
现阶段,随着各国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需求也日益呈现个性化特点,一些具有精雕细琢特点的手工艺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很受欢迎,而湖南正好具有这方面的优势。我们不但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且有一批传统手工艺产品如湘绣等产品,在市场上深受欢迎,有关方面应当不断发掘其潜能。湖南还有着丰富的金属、非金属矿及其他珍稀资源,要设法对其进行精深加工以增加其附加值;比如浏阳菊花石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自然资源,以往当地却是实行的初加工,开采过滥,其产品虽已打入国际市场,但价格很便宜。我们应当也完全可能在注重精、深加工的基础上,主动将中西文化进行融合,将其加工成深受国际市场欢迎的高品位、高价值的出口商品。
3.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扩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
近年来,以转型创新为核心,一次次拉长工业短腿的科技攻坚让“湖南制造”声名鹊起:“三一”输送泵再次“泵”出世界新高;中电48所进入全球光伏装备生产先进行列;湘电集团填补中国超大吨位矿用电动自卸车空白;世界最快高铁的机车设计和电控系统,由位于湖南的中国南车株机研究所研发;坐落此间的国防科大制造出了世界运速最快的计算机“天河一号”。昔日中国的农业大省,通过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走上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新型工业化为湖南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奠定了坚实基础。[3]有关部门要群策群力,努力将这些优势转化为出口商品优势。2010年湖南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分别较上年提高3.6和1.7个百分点;我们要继续保持这一良好发展势头,进一步扩大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
(二)着力培育市场主体,不断优化贸易结构
1.优化贸易主体结构,全面提升各类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能力
对外贸易的主体结构可以按经济性质划分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其他企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外向型加工企业的发展。现阶段,湖南正面临全球及沿海产业转移、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我们要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加大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加工企业引进力度,努力发挥外商投资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要继续保持外向型集体和私营企业的发展势头。近年湖南进出口总额不断攀升,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功不可没。“十一五”期间湖南私营企业进出口规模从“十五”末期的13亿美元扩大到2010年的57.2亿美元,翻了两番,在湖南对外贸易中的比重首次超过国有企业,特别是出口额占据了半壁江山,成为外贸发展的“排头兵”;有关方面要努力创造条件,继续支持外向型集体、私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2.积极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不断优化贸易市场结构
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全面影响实体经济,世界贸易大幅下滑,中国的外贸发展也受到严重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坚定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着力推进自贸区谈判、使企业对自贸区优惠政策的利用率显著提升。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后,在我国对外贸易保市场、保份额、稳出口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湖南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协定的相关优势,推动湖南外贸增长。统计显示,2010年,湖南省与20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贸易往来,较上年新增24个。东盟已经成为湖南最大贸易市场,贸易额45.75亿美元,同比增长45.2%,占全省外贸总额比重为34.2%,欧盟、南亚地区分列2、3位,湖南省实施自贸区战略成效初步显现,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3.改善进口商品结构,扩大资源性产品和高新技术及产品进口
积极扩大进口是中国政府为减少国际贸易摩擦、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而采取的重要举措。目前,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也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外贸进口持续高速增长,湖南省也不例外。2010年湖南省进口商品总额67.34亿美元,增长44.5%。其中机电产品进口增长32.2%,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长38.8%,均低于进口增长平均水平。由于先进设备、工艺等进口偏少,导致大量消费性进口支撑着低效率、粗放型增长模式的运转。对此,我们要通过主动利用战略改善进口商品结构,一方面,要将培育企业的自生能力与进口选择相配合,选择有利于本地企业成长和发展的进口技术、商品结构,着力提高本地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要注意进口商品与出口商品在品种和特色上的互补性,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要增加科技含量高的进口商品比重,以充分提高我国可利用的技术存量,学习并掌握国外的先进技术。再者,就是要加大对资源性产品和关键零部件的进口,通过发展加工贸易,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推动湖南外贸进出口增长。近年,长沙和湘潭的一些外经企业从非洲开发钴铜资源运回国内,加工成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日、韩,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有效地推动了我省对外贸易的发展,此种模式值得推广。
三、加快投资“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努力提升湖南国际化水平
开放型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种要素在全球范围的自由流动,资本的自由流动尤其重要。湖南省近年在资本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有机结合,努力提升湖南国际化水平。
(一)坚持“引资引智”并重,继续做好“引进来”文章
1.进一步改善投资发展环境
近年来,湖南省努力发挥后发优势,积极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工作在中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成功经验之一就在于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要按照“全省扩大开放工作会议”的要求,制定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外资服务中心建设,增强“一站式”服务能力,切实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尤其要优化人才服务,建设完善的国际化人才市场体系和配套服务管理机制,引进更多的杰出人才。全省上下要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先导,在全省全社会培育开放、协作、共享、全球运作的最新理念,形成契约、诚信、合作、共赢、包容、大气的开放文化,要加强统筹协调,深入研究、努力破解湖南对外开放的瓶颈和难点,形成开放合力,增强重要区域、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对国内外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营造开放新优势。[1]
2.不断拓宽外商投资领域
不断拓宽外商投资领域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必然选择。要在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实行全面对外开放。要依托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资金,联合开发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尽快把企业做大做强。要配合湖南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外资投向,扩大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稳步开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引进优质资源,提高湖南服务业国际化水平。要创造条件积极吸引外资银行、海外投资机构、中介机构来湖南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同时还要积极促进和扩大非公有制经济对国外资金的利用,把非公有制经济利用外资作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方面,统筹安排,在政策扶持上,与国有经济一视同仁,调动其利用外资的积极性,通过利用外资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积极拓展引进外资方式
我国“引进来”经历了从合资到外商独资和并购的发展历程。通过合资可以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打入国际市场。而在某些领域里允许外资独资进入市场,有助于国内的发展。并购则在外国直接投资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在并购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引进在市场、技术或管理方面有利于湖南企业的战略投资者。要在逐步放开外资股权限制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外资采用收购、兼并、租赁经营的方式参与省内企业改组改造,实现资本扩张和产权多元化,提高省内企业的竞争力。要加大智力、人才和技术引进工作力度,强化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的联系,设法吸引国际知名大公司、大财团,特别是那些技术含量高、带动力强的大型跨国企业到湖南设立研发中心,进行长期投资,兴办合资、合作企业,争取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湖南。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坚持引资引智并重,广泛引进技术密集型企业及研发机构,切实推动湖南产业承接由过去以低端为主逐步向高端产业转变。
(二)企业“出海”政府“护航”,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
1.充分把握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最新动态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步入快速增长阶段之时,中国《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发展海外工程承包,扩大农业国际合作,深化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积极开展有利于改善当地民生的项目合作。逐步发展我国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对此,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企业“走出去”政策支持,鼓励企业通过跨国直接投资参与国际分工。中国税务部门将继续完善国际税收协定网络,为“走出去”企业创造良好的国际税收环境;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将继续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进一步推进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将对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项目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企业在境外利用混合贷款、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等手段,以及采用境内外发行股票、债券和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4]中国政府扩大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湖南省有关方面应当积极响应,通过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切实提高湖南国际化水平。
2.科学谋划企业“走出去”的对接方式
近几年来,湖南已有一批企业先后成功走出国门,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2008年,中联重科斥资1.6亿欧元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工程机械制造供应商;湘潭电机与世界500强美国铁姆肯公司合作制造风力发电机机组主轴承;南车时代收购加拿大DynexPower公司,成为亚洲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基地。2009年,华菱集团收购澳大利亚FMG公司17.34%的股份,每年为华菱解决1000万吨铁矿石资源;三一集团投资1亿欧元在德国科隆建立研发中心及机械制造基地;湘电风能有限公司投资6400万美元在荷兰开发风力发电;湖南有色以2950万美元成功收购加拿大水獭溪锑矿有限公司100%股权。2010年湖南省除继续保持资本对外投资中部领先外,其他方面也获利了长足发展: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合同金额21.15亿美元,增长35.4%;实现营业额16.18亿美元,增长 50%;外派劳务 3.96万人,增长15.8%。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5.39亿美元,增长62.3%;服务外包企业208家,取得各类国际资质认证34项,新增18项。随着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湖南大型企业通过到欧美国家实施跨国并购,获取资源、技术、市场,建立研发中心,跨国经营能力不断增强;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设立营销网点,带动了湖南大批劳动力走出国门;承包工程企业大规模采购湖南机电生产企业产品,有效拉动了外贸出口。这是一种良好的局面,要继续保持这样的发展势头。已经走出去的企业,要加强对境外企业的现场管理,进一步做好资源整合工作;要建立相关机制,包括信息反馈机制,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等,切实提高防范风险和处置安全事件的能力。打算走出去的企业,必须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详细了解当地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市场前景,充分考察投资所在国的基本国情,了解相应的政策法规、风土人情和社会习俗; 企业要有很清晰的战略思路,投资的境外项目,应该是其核心业务,或纵向延伸业务,或可以弥补技术开发能力不足,并且有将其内部化的优势,从而确保企业“走出去”以后能够健康稳步发展。
3.千方百计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为了更好地推行“走出去”战略,提升湖南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近年来,湖南省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2008年,湖南省商务厅分别与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签订了湖南企业“走出去”金融支持框架协议,帮助外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在全球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国际经济遭遇寒流之时,湖南省政府召集实施“走出去”战略座谈会,及时了解外经工作的发展情况,分析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使企业得以轻装上阵,进一步增强了竞争实力。湖南省相关部门还在近两年成功举办了“外派劳务资源对接会”、“央企、湘企对接会”等,湘企借船出海,取得了良好效果。特别是通过举办“省内外经外贸企业合作‘走出去’对接会”,鼓励湖南外经企业和外贸企业联合“走出去”,为省内外经、外贸企业之间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实现了湖南外经、外贸工作联动。一批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带动了湖南机电设备、建材出口及劳务输出,实现了对外经济合作与对外贸易企业优势互补,合作联动,互利互赢。为了增强企业防范风险能力,2010年12月下旬,湖南省商务厅还举办了一期“湖南企业走出去风险防范培训班”,引导企业正视和正确防范国际市场风险。正是因为有了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大力扶持,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湖南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都走在了前列。这些企业不仅是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希望所在,也是推进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
[1]周强.湖南省扩大开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湖南日报,2011-05-06.
[2]湖南日报评论员.新起点新开放[N].湖南日报,2011-05-06.
[3]白祖偕,傅煜.新型工业化提升湖南国际坐标[EB/OL].中国新闻网,2011-03-08.
[4]黄瑞.中国将继续加大企业“走出去”政策支持[EB/OL].中国新闻网,201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