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的思考

2011-08-15马其茂王艳品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执行力领导干部

马其茂王艳品

(1、石家庄市高级技工学校 ,河北石家庄 050041;2、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河北石家庄 050051)

【观察思考】

有效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的思考

马其茂1王艳品2

(1、石家庄市高级技工学校 ,河北石家庄 050041;2、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河北石家庄 050051)

执行力是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推动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既需要各级领导有科学的决策和措施,更需要领导有坚强执行力。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应从强化自觉执行意识、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强化学习意识、强化制度建设入手。

领导干部;执行力

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从根本上讲就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战略决策、工作部署以及上级指示、决定、命令,从而实现预定目标和任务的能力。它是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有效开展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是党和国家政令保持畅通的基本保证。2007年 3月 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这是“执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政府“执行力”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新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实现推动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目标,既要求领导有科学正确的决策和措施,更需要领导有坚强有力的执行力。

一 、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的意义

十七大报告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执行力既是工作作风的反映,也是衡量领导干部素质的标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要靠领导干部出色、高效的执行力来推动。执行力强,就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执行力弱,势必贻误发展,影响建设。执行力决定事业的成败,意义重大。

一是提升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一个政党或一个执政集团获得了执政权,如果仅仅停留在制定制度、作出决策上,而没有执行力,这个政党或政治集团迟早是会失败的。换句话说,执行力就是执政能力,执行力丧失执政能力也会随之丧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能否顺利实现,关键是能否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科学发展,这直接反映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二是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必须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牢固放在依靠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谓“全面”,就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全面履行职责、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水平;所谓“协调”,就是要使各自的工作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相适应、与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进程相适应;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明确工作的发展目标,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总之如何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关键就要看各级领导干部有没有过硬的执行力。

三是提升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实现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核心目标是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由此可见,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政府的执行力是党的执政方略的体现,而贯彻党和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线、方针、政策,需要提升执行力。因此,执行力的提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二、领导干部执行力弱化的表现及成因

近年来,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认真履行职责,群策群力谋划发展,彰显了务实、高效、坚决的执行力。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各项工作落实中,不执行、虚执行、乱执行和难执行等执行力不强的现象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与发展的任务、群众的需求和更高的标准相比,领导干部在执行力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事倍功半的低效执行。有些地方和部门不能很好地把上级精神与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执行过程中墨守成规,照抄照搬、教条式地执行,标准渐渐降低、甚至完全走样,最终错失发展良机。二是执行速度不快。执行者对工作缺乏计划性,工作拖拉,不求实效。推推动动,不推不动,效率不高。三是缺乏创新意识。习惯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处理问题,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解决矛盾,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的办法抓工作,影响了组织决策和目标的实现。四是执行能力弱化。部分领导干部在其位不能很好地谋其政,缺乏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既吃不透上级精神,又掌握不了下级情况,导致工作思路不清,轻重缓急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办事不力。五是缺乏凝聚力、无效执行。有的民主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大权独揽,以致班子成员“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六是不顾整体利益的选择执行,把部门利益凌驾于全局之上,对落实重大决策选择执行,断章取义,为我所用,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导致少数决策几年都没有得到落实的不正常结果。

执行力表现弱化虽然只是发生在少数党政机关之中、少数干部身上,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推动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持续健康发展,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

分析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领导干部思想保守、僵化。部分领导干部局限于陈旧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思维定势,面对各项改革和新形势、新任务,思想准备不足、工作方向不明、角色定位不准,认识模糊,内心迷茫,缺乏理性判断和宏观把握,表现出复杂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其中清醒者有之,困惑者、动摇者、盲目者乃至堕落者也有之。凡事搞本本主义,习惯于照搬照套,满足于“领导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别人怎么干我就怎么干”的工作状态,精神萎靡不振,工作动力不足,面对差距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面对机遇缺乏主动迎接挑战、知难而进的精神,错失了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大好历史机遇,结果是荒于公务,职能亏欠,最终导致执行力的低效。

二是部分领导干部创新意识欠缺。当前,部分干部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把科学发展停留在口头上、文字里。对改革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顾虑重重,在执行中把简单重复上级文件和讲话精神看作是贯彻执行,开开会、发发文、应应景,对开拓新局面、开创新领域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缺乏争创一流的执行信心和勇气,导致执行力弱化或成效不明显。

三是机制不健全影响执行力。现行的监督约束机制对既定目标缺乏有效的监督,对执行力低下、工作效率不高等“软问题”缺少有效的处理办法。工作中存在人浮于事、多头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工作效率不高的现象。“无为便是过”的工作氛围和处罚执行不力的硬措施还没有真正建立或执行。有的奖惩不落实,激励机制缺位。建立奖惩体系的目的是为了奖优惩劣,形成竞争,促进全面进步。但长期以来“大锅饭”、“不患贫,患不均”的思想制约了奖惩体系作用的发挥,这一问题本身就是执行力低下的具体表现。由此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平均主义盛行;造成工作主动性、创造性不强,形成了影响执行力的体制根源。

尚未健全的市场体制、低效软弱的执行机制、赏罚不明的干部考核和选拔任用制度等,也是造成执行力弱化的原因。

三、切实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对策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核心是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执行力,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力。这既需要改造世界观,也需要改进方法论;既需要务实的作风、过硬的举措,也需要理性的创造、科学的方法。

一是要强化自觉执行意识。为政之要,重在执行,贵在自觉。各级领导干部如果没能从内心深处充分认识到制度执行的重要性、紧迫性,反而把制度当成束缚、当成负担的话,在行动上势必就会消极应付,甚至阳奉阴违,拒不执行。思想认识是否到位是否深刻直接决定行动是否自觉是否坚决。只有在深刻领会、透彻把握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将执行政策的意识变为一种自觉的行动,才能打心里想执行、愿执行、要执行,才能使执行更加全面、准确和富有成效,才能提高执行力、落实力。

二是要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创新是执行力的动力,创新是执行力的源泉,创新是提高执行力的法宝。善于创新,将能使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要的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将各项政策与当地的实际结合起来,将制度要求上的刚性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提出切合实际的实施思路和具体可行的落实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此,各级领导干部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敢于打破一切陈旧的、妨碍发展的思维观念和行为习惯的束缚,勇于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及潜规则,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用新的视角观察问题,用新的思维分析问题,用新的举措、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是要强化学习意识。党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对全体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新要求。胡锦涛总书记也曾指出:“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在知识快速更新、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形势下,学习是领导干部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执行力的根本。领导干部要努力当学习的表率,要有丰富的知识武装,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不断拓宽学习领域,广泛涉猎现代经济、科技、管理知识和历史、文化、法律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掌握最新动态,学习鲜活经验,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善于在学习中多思考,不断提升自身的执行能力,促进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

四是要以强化制度建设为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为保障。制度建设是党建的基础性工作,不仅贯穿于执政能力建设的各个环节,而且发挥着重要导向作用。要提高执行力,可以通过健全制度来打破“人管人”的旧框架,实行“制度管人”的理想方式,使每一项工作都有布置、有措施、有检查、有考评、有奖惩,以确保政令畅通,进一步提高领导工作的效能,增强执行决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责任编辑吴 冉 ]

D262.3

A

1009-6981(2011)01-0068-03

2010-10-25

马其茂 (1964-),石家庄市高级技工学校高级讲师,教务处处长;

王艳品 (1964-),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副教授。

猜你喜欢

执行力领导干部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儿子,未来需要你的执行力
合理赞扬提高执行力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