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探源及对策

2011-08-15安永峰葛振东卢春艳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消费观错误价值观

安永峰 葛振东 卢春艳

(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35)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探源及对策

安永峰 葛振东 卢春艳

(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35)

消费与人的价值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消费方式可以反映出价值观念,而价值观念又左右着消费方式。通过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关键。

大学生;消费现状;对策

大学时期如何克服消费方式的误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关键。最近,我们就这一问题对省会高校近千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总结,初步掌握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一、大学生消费的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1.学习消费。从调查结果上看,更多的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乐于把钱投资到学习上。被调查学生中,34%参加过各类学习班、培训班;10.5%购买了电脑;63%的学生表示,当学习消费与其他消费出现矛盾的时候,一切都要为学习让路。这表明,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冲击下,相当多的同学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和掌握一门甚至几门过硬技能的必要性;这也表明,面对社会上种种复杂现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提高了认识水平、辨别能力,能够深思熟虑,去伪存真,明确人生的奋斗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情感消费。调查结果表明,近 10%的同学承认自己最主要的消费方式是恋爱消费,包括:萌芽阶段不惜血本的大献殷勤、成熟阶段花样百出的感情消费。表现出恋爱支出过度现象。一部分大学生每月恋爱消费少则一二百元,多则 500元以上,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大学时光正是一生中最为宝贵的金色年华,应该只争朝夕,发奋图强,如果被恋爱牵扯了主要精力,于自己于社会于国家都将是莫大的损失。由于思想不成熟,对人生价值目标认识不够,深陷爱情的漩涡而乐不思蜀,忽略和阻碍了更高价值目标的追求。

调查结果还表明,近 10%的男生承认自己大部分钱都花在了交际应酬上,他们认为,在当今社会掌握应酬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60%的男生配备手机以加强关系网,虽然他们每个月要为此支付相当数量的话费,大多数人仍无怨无悔;只有 13%的男生承认,已经习惯于大小聚会,在推杯换盏之间联络感情、解决问题。这表明,一部分大学生受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畸变,在错误思想的支配下,他们将社会不良风气列入人际交往之中,这些都在极力强化利益意识,消解社会责任。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思想以及浮躁的情绪正在冲击宁静的校园。

3.追求时尚和名牌。调查中发现,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4.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调查中发现,15.2%的同学月消费 200元以下,有 7.5%的同学月消费 800元以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富贵族”学生不严格要求自己,很容易形成错误的消费观,久而久之又形成了错误的价值取向和心理惯性,也产生了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膨化“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缺乏社会责任感。不思学习,不思进取,没有志向,甚至误入歧途。特困生由于家境贫困,容易产生自卑情绪,敏感多疑,缺乏自信,不容易融入集体,对成长不利。

二、错误消费观探源

1.内在因素。一些同学不重视提高自身素质,认识水平比较低,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也比较差,关键是没有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产生模糊甚至是错误的价值取向,直接导致了错误的消费观。

2.市场经济意识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市场意识也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大学校园之中,由于大学生盲目地将这种市场经济原则扩大化、普遍化,把它列入实际生活的各个领域,甚至视之为自己的价值准则,因而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将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价值混同,以物质价值的追求吞没精神价值的存在,形成畸形的价值观。社会结构的转型使一些大学生对未来充满怀疑,产生心理失调,热衷于追求眼前利益,追求享受,这势必阻碍了他们对更高价值目标的追求,滋生实用主义、个人主义及享乐主义等不良倾向。错误的价值观导致了错误的消费观,手里的钱不是用在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上,而是用来享受、玩乐、打扮、拉关系。

3.生活环境的影响。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使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对书本宣传的“价值观”产生怀疑,产生“价值信仰危机”。而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外价值观和文化思潮正逐步侵蚀着年轻的大学生,使他们产生“价值多元化”与易变性相结合成为“新潮价值观”,于是就产生了相应的消费观。社会上的吃喝风、关系网对某些学生影响很深,使他们产生了“拉关系就能成就一切”的错误想法。更有一部分大学生极力模仿外国人的消费方式,谈恋爱少不了玫瑰香槟,办点事少不了金钱开道,形成了极其错误的价值观。

4.社会教化。由于改革开放之初,出现强化经济,忽视道德;强化物质文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手硬,一手软”的失调现象,忽视了对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精心培养和正确引导,从而使正在成长的大学生的价值观杂草丛生,良莠不分;另一方面,我们的一部分教科书由于脱离实际,缺乏深入的研究,因而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经验上都不能融入学生意识中,出现了“你讲你的,我讲我的”的价值观平行状况。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对扑面而来、千姿百态的错误价值观产生了兴趣。

三、消费观及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1.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大学生除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以外,还须努力学习社会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去伪存真,不被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所影响、所迷惑,从而引导正确的消费观,用合理的消费方式追求自我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2.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学校、社会与家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据北大学生思想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研究组的随机抽样调查表明,13.6%的大学生认为父母的价值观于自己的价值观有“较大”以上等级关系,家长的言传身教,学校的良好学风以及大众传媒和舆论的正确引导对于矫正大学生的价值盲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社会与家庭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正确的价值氛围对学生成长极为有利。家长应及时了解孩子的消费方式、消费观念,及时控制和调整孩子的消费量和消费结构,发现误区及时纠正、引导;另外,辅导员也应当言传身教,注意自己的消费方式,及时自我检讨,以免对学生的消费观误导。

3.不断优化育人环境。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严谨求实、积极进取的良好校风,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浓厚学风,会使学生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受到良好教育和熏陶,使他们认识到个人价值只有融入集体之中,才有生命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对生活奢侈的同学,要引导他们克服享乐思想,消除“金钱万能”、“高人一等”的想法,走到同学中间去。对于贫困而产生自卑情绪的同学要不断开导,避免使其产生自闭、厌世的情绪,多关心他们思想的动向,引导他们融入集体,在集体活动中实现他们的价值。

[责任编辑袁树平 ]

G641

A

1009-6981(2011)01-0092-02

2010-10-14

安永峰,男,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高级政工师。

猜你喜欢

消费观错误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在错误中成长
正确认识消费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消费观
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消费观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