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路径探究

2011-08-15于晓风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集群人才企业

于晓风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路径探究

于晓风

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组织形式,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经济活力,这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路径。然而,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在发展中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和制约。

一、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一个动态的网络系统,在动态变化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尤其是单一结构的专业化集群市场风险很大,今天成功的企业集群,也可能衰落成为明天的“问题区域”。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由于内部成员的恶性竞争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往往存在集群生命周期较短,难以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还面临着内聚力不强,应有的服务不到位,资金短缺,技术和管理力量薄弱,缺乏学习与创新能力,成长环境不很理想等问题。其发展的特点有:

1.中小企业集群的经济规模逐步扩大。中小企业集群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高成长性,大部分企业集群具有很强的增长能力,由于全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小企业集群的成长速度更为突出。

2.区域品牌成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新方向。企业集群能够成为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成长的重要载体,而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提升又将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二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中小企业集群内涌现出大量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在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群体的基础上,企业集群又逐渐升级与壮大,最终形成强大的区域品牌,目前品牌已经成为企业集群的发展重点和重要竞争手段。

二、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内协同与溢出效应在促使集群获得外部经济性的同时,也滋生着集群内的创新惰性。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创业之初在资金、人才、信息、财政金融的支持以及市场控制力等方面处于劣势,无法进行高水平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

一是技术人才储备明显不适应核心技术创新。人才,尤其是高、精、专技术人才是核心创新的宝贵资源。中小企业缺少高技术人才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阻碍了这些企业开展核心技术创新活动。二是资金投入难负其重。核心技术需要企业负担起高昂的技术创新费用,这不是一般企业中的中小企业所能负担得起的。三是缺乏规模经济效益和较强的市场控制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核心技术的带动作用和扩散效应,因而大企业从核心技术创新中获取的受益要远大于中小企业。四是尚未建立高效的风险投资机制。目前,我国尚未形成高效灵敏的风险投资机制,大多数高新技术园区没有风险投资机构进入。在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采取独立运作方式。由于缺乏风险投资的支撑,再加上规模所限,其他融资渠道也不够通畅,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其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具有一定的周期,不少有创新能力企业的创新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因而创新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2.产品信息不对称引发低水平过度竞争。在中小企业集群成长初期,由于市场发展不完善,在集群内部广泛存在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产品的卖方对产品质量比买方有更多的信息,造成低质量商品驱逐高质量商品,使市场上的产品质量持续下降,引起低水平的过度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的利润率很低或限于亏损状态,但生产要素和企业却不能顺利地从该产业退出,使低的或负的利润率长期持续,从而使整个集群陷入恶性循环,严重损害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

3.成长环境不理想。在中小企业集群的演进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集群只不过是企业的盲目堆砌,而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企业集群。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内生的,我国大部分地区没有尊重这种内生性,忽视集群的资源察赋及原有的基础,一味依赖政府的号召力与政策的作用,一些企业集群的直接原因只是高新区优惠的土地和税收政策。多数开发区并没有依据产业分工为基础,产业间互动发展为核心的原则来建立,结构趋同、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对集群机制没有认识,或知之甚少,有些地方甚至陷入盲目搞开发区的误区。许多地方在提出本地区的发展战略时,总是简单模仿外国模式特别是硅谷模式,且几乎是国家提倡什么,地方就做什么,一说起高技术产业,各地就以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机电一体化等作为支柱产业。造成资源极大浪费,形成低效率或无效率的局面。

三、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创新路径建议

1.加强政府对集群创新的引导。在市场经济下,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虽是一种市场行为过程,但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何况我国尚处于经济与社会转型、市场机制发展不成熟阶段。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源于企业聚集的网络效应,各级地方政府作为企业集群发展的外源动力,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对集群进行行为控制,做好长远规划,但要切忌政府包办、直接管理和干预,将政府控制职能逐步让位于引导与服务的职能上来,积极建立政府引导机制。政府可以通过经济与法律等手段,矫正市场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缺陷,营造一个有效的创新激励环境,寻求促进集群内各创新主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内在机理,引导创新活动的方向,保护创新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集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积极参与游戏规则制定,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话语权。在高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技术标准的作用和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标准的制定者能够通过技术标准的技术要素和技术指标的确立,建立起市场准入和技术壁垒体系,从而获得最大的利益。谁掌握了技术标准的制定权,谁就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甚至影响国家的竞争力。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技术标准工作,争取有更多的中国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保障我国产业集群乃至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主动接轨国际制造业的生产标准体系,推进产品国际标准认证;支持企业申请专利、实施专利,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鼓励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工业设计水平,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促进传统产业集群加快由委托加工向自主设计加工、自主品牌生产转变。

3.建立中小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机构。中小金融机构的成立和发展,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能较好地满足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要求。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集群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和成本管理上的优势: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专门为地方中小企业服务,通过长期合作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费用相对较低,也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提供了空间。因此,可使双方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出台完善的信用担保机构建设的规章制度,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保证信用担保机构资金来源。

4.加强中小企业集群区域行业协会的建设。依法设置和加强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建设,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展中小企业行业协会,既可维护中小企业集群信誉,提高集群企业自身素质,又可使企业集群内部及集群与金融机构、与政府机构、与其他相关投资机构等方面的协调更为有效,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与各方面之间的协调作用,在疏通企业集群融资渠道及提高融资效率等方面创造便利条件。同时有效预防产业集群群内由于其产品的相似性,有可能会发生低价位、低品质排挤优质产品的“柠檬现象”,引导中小企业逐步提高产品质量,为群内企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质量基础。

5.积极培育企业集群核心人才。集群内企业在产业集群中有机会获得潜在的贸易竞争优势,但如何将潜在的竞争优势转变成现实的,这就需要企业核心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打破以血缘、亲缘、地缘为基础的私人关系,加上利益导向形成的家族制网络结构,需要这些人才将集群潜在竞争优势转化成现实。从长远看,企业自身离不开既懂业务、懂管理精通外语,又熟悉国际规则的专业核心人才。积极培育企业集群内的核心人才,有利于中小企业集群的长远发展。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只有依靠人才的力量,中小企业集群才能更快﹑更好﹑更健康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长久的推动作用。

(作者为河北经贸大学在读研究生)

[责任编辑徐将林 ]

猜你喜欢

集群人才企业
企业
人才云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