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创伤者的创伤后成长研究1)
2011-08-15刘晓虹
汪 际,刘晓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业的发达,因车祸、建筑施工等意外伤害所致肢体残疾者骤增,已占肢体残疾总发生率的20%~30%,工伤、车祸伤已列入致残因素的前5位。意外创伤对当事人,特别对平素健康的个体造成的身心重创,导致伤者认知、情绪、行为等多方面的异常反应。在精神卫生领域,关于创伤的研究,人们曾较多地把研究侧重点放在创伤性事件如何导致心理和精神问题等负性结果上,但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 th,PTG)受到了学者的积极关注[1]。创伤后成长的提出改变了心理病理领域一直以缺陷为基础的研究预设,对该现象的深入研究能增进对创伤后心理机制的理解,其研究成果将为临床上如何更有效地激发成长以及恢复和提升创伤者的身心机能提供有益的指导[2]。现围绕创伤后成长在意外创伤病人临床应用中的可能性进行论述。
1 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概念及其研究现状
1.1 意外创伤 本文所涉及“意外创伤”,特指因突发、不可预测的事故即工伤或车祸等导致的躯体创伤。《2009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全年认定工伤95万余人,全年评定伤残等级人数39万余人。据公安部统计,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万余起,致死6.7万余人,致伤27.5万余人,直接财产损失9亿多元。此类意外创伤对社会与家庭均造成巨大的损失,尤其导致意外创伤的直接受害者的心理改变,其主要身心特点包括:①大多为青壮年,既往健康,是其家庭经济和精神的重要支柱;②意外创伤多由工伤事故或他人肇事所致,伤者可因其无辜遭遇而深陷“赔偿神经症”数月甚至多年,把日后来源寄予理赔而缺乏参与自身复健的能动性,或对医护人员的康复指导不合作,易错失最佳康复时机而殃及终身;③意外创伤致残者与癌症等严重患病病人的最大不同点在于肢体的伤残不影响其生存年限,但伤者的身心康复状况对其自身、家庭、社会的影响深远;④意外创伤初期,陷入“情绪休克”的伤者大多不了解自身早期的不当认知、情绪或行为与其日后身心康复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关联,遗留严重心理障碍的伤者从此无法自立,给其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意外创伤者早期的心理评估与干预直接关系其干预效果、伤者身心康复及日后的生活质量[3],乃至为社会减负等问题。
1.2 创伤后成长 创伤后成长,即个体应对创伤事件后在与创伤事件进行抗争过程中体验到的积极变化[4]。主要表现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认识、重新设置人生中重要事物的主次顺序、个体力量增强、新的可能性的发生、与他人更亲近、积极的精神改变。研究者既往侧重关注创伤性事件所致伤者心理异常和精神障碍等消极结果;但近年来相关学者的研究视角有所拓展和转换[5,6],在证实个体经历创伤性事件后,除消极心理体验外,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积极心理变化——创伤后成长。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引起诸多学者的浓厚兴趣。有学者认为,创伤后成长既可为研究创伤心理提供全新视角;也可为开展创伤的消极面与心理、社会领域不断增长的人性积极面之整合研究另辟蹊径[7]。我国学者张倩等[8]指出,长期以来,创伤心理学重点关注创伤给人们的负面影响,将创伤恢复的理解限制在一种缺陷导向的模型。若将创伤后成长视为应对创伤的可能结果,则可拓宽创伤应对的临床研究视角,为开展意外创伤者的心理重建提供新思路。因此,创伤后成长引入意外创伤者的早期心理干预,促进伤者的积极体验,鼓励并激发创伤后成长,将有利于其身心机能的恢复和发展。
创伤后成长量表(posttraumatic grow th inventory,PTGI)的使用,使创伤后成长量化,从而为临床和研究者对创伤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PTG I自发表以来在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中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其研究人群包括天灾人祸的受害者、患病病人及其他遭受创伤事件的人群。德国[9]、日本[10]、荷兰[11]、西班牙[12]、波黑[13]等国家的学者对 PTGI进行修订和本土化研究。创伤后成长这一概念引入我国后,我国香港学者Samuel等[14]2004年以香港地区癌症病人为研究对象,汉化修订了PTGI;高隽等[15]在经历汶川地震的初中生群体中修订PTGI。但在我国临床意外伤病人中尚无研究先例。
2 创伤后成长理念及其量表应用于意外创伤者的思考
2.1 救护意外创伤者中引入创伤后成长理念 近年来工伤、车祸等意外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其主要身心特点决定了此类人群的特殊性。将创伤后成长的理念引入临床一线,可使医护人员认识到创伤救护不仅仅是对伤者躯体损伤、缺陷的修复和弥补,也是对伤者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发掘。利用创伤后成长等积极心理学原理和技术有效地促进意外创伤者创伤后成长,引导其尝试把灾难性创伤视为自身人生历练的一笔财富[16],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康复指导,避免其长期陷入“赔偿神经症”而错失身心康复的最佳时机。
2.2 研究意外创伤者创伤后成长的相关因素 创伤后成长的概念自提出至今,“成长”发生的内在机制仍不清楚。因此,将创伤后成长的研究应用于意外创伤者,仍需进一步探究各影响因素对伤者创伤后成长产生作用的途径、机制以及相关因素与其创伤后成长之间的关系。探讨既往相关研究中涉及影响因素是否也作用于意外创伤者的创伤后成长的发生、发展,意外创伤者的身心特点是否导致其创伤后成长与其他创伤事件经历者的不同。
2.3 修订意外创伤者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 创伤后成长量表是测量个体创伤后成长的量化工具,国外学者以此为研究工具,为创伤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及预后提供依据。但目前国内外创伤后成长的测评人群主要聚焦于癌症等病人,而对意外创伤者(如工伤、车祸等)的此类测评鲜有报道。因此,在意外创伤者中修订此量表并制定相应常模,既可为临床一线提供预测意外创伤者预后的量化工具,又可为开展意外创伤者的早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且可作为判断心理干预效果的工具。
[1] H elgeson VS,Reynolds KA,Tom ich PL.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benefit finding and grow th[J].Journal of Consu 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06,74(5):797-816.
[2] 涂阳军,郭永玉.创伤后成长:概念、影响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114-122.
[3] 王艳波,刘晓虹.灾难事件早期心理干预的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2B):29-30.
[4] Calhoun L,Cann A,Tedeschi R,et a l.A correlational tes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posttraumatic grow th,religion and cognitive processing[J].J Trauma Stress,2000,13:521-527.
[5] Linley PA,Joseph S.Positive change follow ing traum aand adversity:A review[J].JT rauma Stress,2004,17:11-21.
[6] Linley PA.Positive adaptation to trauma:Wisdom as both p rocess and ou tcome[J].JTrauma Stress,2003,16:601-610.
[7] W estphal M,Bonanno GA.Posttraumatic grow th and resilien ce to trauma:Differen t sides of the same coin or differen t coins?[J].Appl Psycho Int Rev,2007,56(3):417-427.
[8] 张倩,郑涌.创伤后成长:5·12地震创伤的新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3):623-630.
[9] Maercker A,Zoelnner T.The Janus face of self-perceived grow th:Toward a tw o-com ponent model of posttraumatic grow th[J].Psychol Inq,2004,11:41-48.
[10] Kanako Taku,Law rence GC,Richard GT,eta l.Exam ining posttraumatic g row th am ong Japanese university studen ts[J].Anxiety Stress Copin,2007,20(4):353-367.
[11] Tessa AJ,Grieteke P,RobbertS,etal.Phychometric propertiesof the Dutch version of the posttraumatic grow th inventory among cancer patients[J].Psycho Oncology,2006,15:911-920.
[12] TzipiWeiss,RoniBerger.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Spanish version of the posttraumatic grow th inventory[J].Res SocialW ork Prac,2006,16:191-199.
[13] Steve Pow ell,Rita Rosner,Willi Bu tollo,et a l.Posttraumatic grow th after w ar:A study with former refugees and displaced peop le in Sarajevo[J].JClin Psychol,2003,59(1):71-83.
[14] Samuel MY H o,Cecilia LW Chan,Rainbow TH H o.Posttraumatic g row th in Chinese cancer survivors[J].Psycho Oncology,2004(13):377-389.
[15] 高隽,王觅,邓晶,等.创伤后成长量表在经历汶川地震初中生中修订与初步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2):126-130.
[16] 翟建霞,刘晓虹.“创伤后成长”研究进展对我国创伤护理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68-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