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德对传统上帝存在观念的批判

2011-08-15佘婉玲

关键词:神学本体论康德

佘婉玲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

康德对传统上帝存在观念的批判

佘婉玲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

上帝;批判;康德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问题一直被广泛地思考和讨论,在经院神学和近代宗教哲学的发展中,上帝存在的问题不仅成为宗教哲学所关注的基本问题,而且也是宗教哲学中讨论得最多的问题。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将在他以前的种种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都归入到三种证明——本体论证明、宇宙论证明和自然神学证明中,通过三个方面一步步地演绎他对传统上帝存在观念的批判。

自从安瑟尔谟在他的《宣讲》一书中提出了他的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以来,上帝存在的证明问题一直被广泛地思考和讨论,在经院神学和近代宗教哲学的发展中,上帝存在的问题不仅成为宗教哲学所关注的基本问题,而且也是宗教哲学中讨论得最多的问题。例如:托马斯·阿奎那提出的通过上帝的创造物来证明上帝的存在的方法,从而提出了通向上帝的“五路”——五种证明方式;笛卡尔从概念出发对最高存在者提出的本体论证明;莱布尼茨通过“预定的和谐”来证明至上的上帝;休谟则从他彻底的经验论的立场对上帝观念提出了怀疑和挑战……康德受休谟哲学的影响很深,休谟对上帝存在的怀疑也促使了康德对上帝存在证明的思考。康德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对一切旧的形而上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辨证论的第三章“纯粹理性的理想”部分,康德对传统上帝存在的证明进行了批判。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认为从思辨的理性证明上帝的存在只有三种可能的方法:“一切导致这种目标的途径,要么是从一定的经验和由经验而知道的感性世界的特殊造性开始,按照因果作用的规律上升到这个世界以外的最高原因;要么是从纯粹未确定的经验,即从一般存在的经验出发;要么是抽掉一切经验,而从纯然概念完全验前地论证到一个最高原因的存在。其第一种证明是自然神学的证明,第二种是宇宙论的证明,第三种是本体论的证明。没有其他的证明,也不能有其他的证明。”[1]康德将在他以前的种种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都归入以上三种证明中,并将这三种证明归为两条论证的途径即经验的途径和先验的途径,通过三个方面一步步演绎他对传统上帝存在观念的批判。

一 对本体论证明的批判

传统的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黑格尔曾指出:“从这方面看来,安瑟尔谟特别可以被认做经院神学的奠基人。”[2]他是这样通过三段论来证明上帝存在的:首先是大前提即上帝是一个可以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其次是小前提即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不仅存在于思想中,也存在于现实中;最后的结论是上帝存在于现实中。康德对于这种证明方式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安瑟尔谟的这种证明的关键是幻想从一个绝对必然存在者的概念依据某种表面上的逻辑必然性来推论出它的客观实在的必然性。康德认为,这是做不到的。

首先,康德提出人们在谈到一个绝对必然的存在者的时候,早就在文字上定义了这个概念的存在,认为它的不存在是没有可能的。例如我们经常会说:“三角形有三个角”,这是一个绝对必然的事实。事实上我们无法从这个命题中断言三角形必然存在,而只能断言在有一个三角形的前提下,这个三角形里面必然有三个角。“因为必然存在属于这个概念的对象——总是在我们把这个事物设定为所予的 (为存在着的)这个条件之下——所以我们也必须按照同一律,要设定它的对象的存在,而且又说这个存在者因而本身也就是绝对必然的了——重复地说,它是绝对必然的,就是因为在任意假定的且在我们设定其对象的这种条件下而假定的概念里,已经是想到过这个存在着的存在了。”[1]532从逻辑上讲,在同一个命题里,如果不承认它的述项而保留它的主项,会出现矛盾。但是,如果既不承认它的主项,也不承认它的谓项就没有矛盾了。所以,“上帝是万能的”是一个必然的判断。因为只要我们设定了一位上帝,就不得不承认这个无限的存在者的万能性,因为“上帝”与“万能的”这两个概念是同一的。但如果我们说上帝是没有的,那么“上帝”和“万能的”就不再存在了,因而这个判断也就不存在矛盾了。

其次,“是”或“存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谓词,不是关于可以加给一个事物的概念的某种东西的一个概念。在逻辑应用中,它仅仅是一个判断的系词。“上帝是全能的”这个命题中包含着两个概念,即“上帝”和“全能”,而“是”只是一个判断的连系词,它并不增加什么新的述项。如果把主词(上帝)和谓词 (包括全能在内)结合起来而说“上帝是”或“上帝存在”,并没有给上帝的概念设定什么新的内容。“这样,现实的东西所包含的并不多于纯然可能的东西。一百个现实的塔勒所包含的丝毫不多于一百个可能的塔勒。……但是,在我的财产状况中,一百个现实的塔勒就比它们的纯然概念 (也就是说,它们的可能性的概念)有更多的内容。”[3]所以,概念意义上的“存在”与实际意义上的“存在”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传统本体论的证明就犯了这种偷换概念的错误。

二 对宇宙论证明的批判

在本体论证明的基础上,康德又接着对宇宙论证明进行了批判。康德认为传统宇宙论证明是这样的:“如果任何东西存在,一个绝对必然的存在者必然存在。可是至少我是存在的。所以一个绝对必然的存在者就存在。小前提含有一种经验,而大前提是从有任何某种经验而推论到必然的存在。所以这个证明实在是从经验开始,而不是完全验前的或本体论的。为此之故,而且因为一切可能经验的对象称为世界,所以这种证明就称为宇宙论的证明。……然后这个证明就进行如下:这个必然的存在者只能在一种方式上得到确定,即通过两个相反的述项之一而得到确定。所以它必定是通过它自己的概念而完全得到确定的。可是,只有一个可能概念是验前完全确定一个东西的,那就是最实在的东西这个概念。所以最实在的东西这个概念是惟一的通过它能思维一个必然的存在者的概念。换句话说,一个最高存在者是必然存在的。”[1]539康德指出宇宙论证明不同于本体论证明的地方在于:这种证明是以经验为前提进行证明,而不同于本体论完全从纯粹验前概念的角度去证明。但是宇宙论证明虽然是从经验开始证明,却发现经验层面上根本无法解决最高存在者的问题,最终不得不回到本体论证明的道路上去。

宇宙论证明的问题在于逻辑上的链接问题。康德认为宇宙论证明是根本无法让人信服的。首先,宇宙论证明确实不再从纯粹概念入手,而选择以经验为起点,它试图在经验的外衣下展开其论证。它从一般经验实存推至必定有无条件的必然的存在者存在,这也仅仅证明了一个绝对必然的存在者的存在,但并未证明这个绝对必然存在者具有什么属性,因为这是经验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其次,它完全脱离了经验而到纯粹概念里面去寻找这些必须具有的属性,在一切可能的事物中惟有最现实的存在者才在自身包含着一种绝对必然性所要求的条件。于是通过无条件的必然性推出最高实在者就是绝对必然存在者这个结论来。“所谓的经验是完全多余的,也许只是为了把我们引导到绝对必然的概念”[3]136,这一步在本质上与本体论证明毫无区别,却带领我们绕了一个弯后重新回到了本体论证明的旧路上去。康德在消解了本体论证明的基础上也就成功了证明了“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的不可能。

三 对自然神学证明的批判

自然神学证明区别于宇宙论证明的地方在于:后者是从一般的经验出发而前者是从特殊经验出发的。康德在具体批判自然神学证明之前指出:从经验出发是无法达到对最高存在者的证明的。因为,一方面我们在经验里没有足够的材料可以让我们来回答什么是最高存在者的概念;另一方面,我们一向都是在受条件限制的东西的范围里去追寻无条件的东西,这根本是无法做到的。所以,自然神学的证明和宇宙论的证明一样,注定是要走向失败的。

首先,康德将自然神学的证明概括为以下几个要点:“第一,我们在世界中到处显出某种有目的的秩序,其质的多样性和量的无限性都表明一个伟大智慧的安排;第二,这些智慧显然不在这些自然物本身,而只有由外在的安排才能相互和谐;第三,所以一定存在一个智慧的原因,它不是通过自然的生殖力、而是通过智性的自由而对世界起作用;第四,这个原因可以从世界各部分的和谐而推论出来,这种推论在我们观察的范围内有确定的证据,但最终要借助于和人类技术产品 (房屋、手表等)的类比。”[4]康德认为自然神学证明同样犯了宇宙论证明的错误,它同样以经验为起点,同样无法在经验的层面上解决最高存在者的问题,同样不得不走上本体论证明的老路。

其次,康德认为自然神学证明是从特殊的、确定的经验开始通过世界的秩序性和和谐性进行论证的,然后却抛开经验的根据,通过对因果关系的超验使用,从受条件限制的东西到限制它的条件,一直到那最高而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的世界的最高原因,即最高的存在者。其实这种论证方法只能够证明“上帝的造物”的形式的合目的性,而无法证明其质料的合目的性,在这种意义上,上帝“最多就是世界的一个建筑师,而这个建筑师一直总是为他所用的材料的适应性所制约的,而不能证明一切都服从其理念的一个世界创造者。”[1]553“自然神学证明在其证明失败之后,在面临着这种困难的时候,就退回到宇宙论的证明去;而且既然宇宙论的证明只是一种改头换面的本体论证明,所以自然神学证明,实际上只是通过纯粹理性而达到它的意图——虽然在出发时它否认和纯粹理性有任何血缘关系而自以为能从来自经验的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它的结论。”[1[555所以自然神学的证明虽然也不得不投靠本体论证明来弥补它自身的缺陷,但是本体论证明也不是它最好的归宿,因为康德在最开始就已经对其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至此,康德成功地证明了“关于上帝存在的自然神学证明”的不可能。

由以上三种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可以发现,宇宙论证明和自然神学证明都是以本体论证明为基础和归宿的。康德对于这三种证明的批判,证明了纯粹理性根本无力达到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纯粹理性的科学领域不应该有上帝的存在,否则人作为其哲学的主体地位也只能听命于上帝的安排,人无法在自然面前保持其至上的尊严,人也不再是目的。所以,应该到实践理性领域去寻找至善的、完满的“上帝”。

[1] 伊·康德 1纯粹理性批判 [M].韦卓民译 1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黑格尔著,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3] 伊曼努尔·康德 1康德论上帝与宗教[M].李秋零编译 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杨祖陶、邓晓芒.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66.

[5] 闻骏.从上帝存在的证明视角看康德对宗教理性根基的内在转换[J].云南社会科学,2007(2).

Kan t on the C r itique of the Trad itiona lConcep t of God’s Ex isten ce

SHEW an2ling
(South China NormalUniversity,Schoolof Politics and Adm inistration,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1,China)

God;critique;Kant

The p roof about the existence of God has beenw idely thoughtand discussed.In scholastic theology and modern philosophy of religion,the existenceof god hasbecom e notonly a basic isscue,butalso themost frequently discussed isscue in philosophy of religion.In the“Critique of Pure Reason”,Kant classified all the p roofsof the existence of God into three kinds:Ontological p roof/Cosmological p roof and Natural Theology p roof.From the three aspects,Kant critiqued the traditional concep tof God’s existence step by step.

B516131

A

167322804(2011)032001520003

2010207220

猜你喜欢

神学本体论康德
本雅明神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生成逻辑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CP论题能为本体论论证提供辩护吗?
张栻的本体论建构及其体用逻辑探析
纯接受性的被给予?——康德论自我刺激、内感觉和注意
张载哲学的本体论结构与归宿
艺术百家
斐洛论犹太神学的合理性意义
天主教新神学运动中的现象学视野
康德是相容论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