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请求言语行为对比分析

2011-08-15孟荣新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1年5期
关键词:英汉言语话语

孟荣新

(西安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2)

一、请求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理论源于语言哲学家Austin(1962)关于语言具有行事功能这一哲学思想。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主张可以归结为一句话:“说话就是做事。”(Austin,1962)说话人只有说出了有意义、可为听话人理解的话语,就可以说他实施了某个行为,这个行为叫做言语行为(speech act)。言语行为的本质就是交际者借助话语所传达的交际目的或意图。不论我们是在向他人提出请求抑或是在向他人道歉,只要所说的话语传达了一定的交际意图,完成了一定的功能,我们就是在实施言语行为(何自然,2004)。

请求言语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不同语言文化中的交际行为,“请求”(request)是一种带有使役性的言语行为,如:“Set the table”(Jean Stilwell Peccei,2000:61),“Could you pass the salt?”“Would you open this?(Yule,2000:56)”请求作为一种具体的言语行为,受到语言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请求在本质上被认为是威胁受话人面子和行为自由的言语行为(Brown&Levinson,1987)。为此,该行为的实施可能威胁到对方的面子,涉及礼貌及其程度问题。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很多时候说话人往往不是直接向对方发出请求,而是借助一定的辅助性话语或间接性话语,以降低该请求所产生的使役性,或者减少该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如:“表哥,我现在下岗了,能不能请你在广州帮我找一份工作?”(何自然,2004:57),“嘿,小娟,我昨天下午有事没上政治课,可不可以借一下你的笔记本?我明天一定还给你。”“老张,现在有空吗?帮我抬一下桌子。”“经理,你好,最近我家里事情很多,还有老人,所以我可不可以换个班?”(冉永平,2006:90-91)。类似的请求在我们日常交际中十分常见。第二个例子中说话人的主要目的是向同学借课堂笔记,这是说话人的语用用意,也就是说,此例中只有“可不可以借一下你的笔记本”是一个中心行为,其他部分则是服务于该中心行为的附加性话语,其中“嘿,小娟”是一种称呼语,在于向对方打招呼,以示友好,有时也用于引起对方的注意;“我昨天下午有事没上政治课”在于陈述信息,目的是向对方提供原因,是实施请求的前置辅助性话语为随即实施的请求言语行为创造条件;“可不可以……”是人们实施请求时习惯采用的委婉形式,有助于降低请求产生的驱使性;“我明天一定还给你”则是实施请求的后置辅助性话语。类似辅助性话语就是实施特定言语行为的支持性话语,它们的使用目的在于推动、促成该行为的顺利实施。可见,要成功地实施请求,是需要讲究策略的。

二、请求策略类型

Blum-Kulka(1989)等一批学者为了调查研究不同语言文化中言语行为(主要涉及请求行为和道歉行为)表现方式的异同,进行了一项国际间的合作研究,即“跨文化言语行为表现方式计划”(CCSARP),根据请求的直接程度将请求分为三大类型:直接策略(如:把电视关掉),常规性间接策略(如:把电视关掉,好吗)及非常规性间接策略(如:我困了)。另外,刘国辉(2003)又增加了两大类:无言策略和组合策略,因为这两种策略经常运用于我们的交际中。无言策略是指如果说话人认为在特定的语境下不必发出请求行为,那么可以选择无言的方式。而组合策略是指说话人在一些语境中感觉到有必要使用一种以上的策略,才能达到请求之目的。

1.直接请求

直接请求是指说话人向对方用明确的话语直截了当地发出请求,在语言形式上,通常用祈使句或陈述句,在英语中,大多数情况下,祈使句表达一种命令,通常是上级对下级讲话时的语气,如“Type the report for me.”一般情况下,英语中人们不倾向使用这种策略。而在汉语中,直接策略用得比较广泛,除家庭成员中长辈对晚辈的请求外,直接策略也适用于社会距离较小的交际者之间,如妻子请丈夫为其倒杯茶时会说:“给我倒杯茶吧。”另外,在一些特定关系中,使用直接策略被认为是不伤害受话人的面子,如顾客对服务员说:“再来壶茶。”而在这些情况下,英语会加上敬辞“please”以减少对受话人面子的威胁,即便家人朋友之间也是如此,这是与汉语的不同。

2.常规性间接请求

常规性间接请求是指说话人通过一些固定语言结构形式委婉地提出请求,在英语中,疑问句是这种策略中实现请求的基本形式。如:

Will you lend me your note please?

Would you mind giving me a hand here?

Will you do me a favor to put this bag on the rack?

Could I borrow your note?

Can I get a ride?

Why don't you clean up the mess?

汉语中也有类似的结构,如:

我可以借用一下你的笔记吗?

你可以把笔记借给我看看吗?

你能帮我放一下行李吗?

我能搭你的车吗?

但是,以上英语疑问句不是每一个都能被直译成汉语中的请求行为。

另外,英语中常规性间接请求演化出了汉语所没有的各种形式,如通过时态变化使表达更加委婉。英语中可以用情态动词would代替will,could代替can来表达礼貌程度的增加,而汉语中的情态动词缺乏此功能,汉语中用“请,请问”,和一些附加反问词“好吗,行吗,可以吗,行不行,成不成,好不好,可不可以,方便吗”等来表达礼貌。

3.非常规性间接请求

非常规性间接请求是指说话人不直接说出自己的请求,而是通过含蓄的暗示由对方根据具体的语境来推测其言外之意,主要采用暗示表达法。非常规性间接请求给听话人留下了较大的选择空间,如果听话者不愿意接受这个请求,可装作不懂甚至不予理睬。

在汉语中,由于中国人的习惯,在表达请求时,更多地采用直接方式,但有时又过于间接,尤其当交际双方社会地位差别较大时更是如此,如雇员与老板之间。这表现在我们有时会过多地使用辅助性话语,林娜(2007)将这种语篇形式总结为:

Because A,and Because B,and Because C,Therefore/so D

If…Then…

Although…But/yet…

英汉两种文化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载体,又是文化的镜像折射,所以在请求时,一定要重视目的语国家人们的交际风格和交际习惯。

三、英汉请求言语行为差异对比分析

Blum-Kulka,张绍杰、王晓彤(1997)以及刘国辉(2003)等学者在对请求行为的研究后指出: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请求语的使用是不同的,其本质区别就在于直接程度和间接程度上的不同,CCSARP的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性间接策略是英语中最常用的请求策略,比例高达82.4%,而姚顺霞、邱天河(2003)对汉语请求语所做的调查研究表明,直接请求是汉语中最常见的请求策略,所占比例高达59.7%。影响请求策略选择因素非常多,如权势差异、社会距离、请求行为的难易程度以及年龄和性别等因素。下面将从中西文化价值观的不同来说明请求策略选择的差异。

在社会关系的文化取向上,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权势关系,即上下或长幼尊卑关系。社会犹如一个大舞台,每个人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如果交际双方社会地位平等,则交际灵活多变,受社会规约的程度较弱。而如果交际双方社会地位不平等,谈话一方地位明显高于另一方,则无需“委婉”、“间接”,只要直接陈述其指示,这就是所谓的“名正言顺”的具体体现。如“把车开走”,“给我倒杯茶”。

而这一特征在请求行为的起始行为语(也称作称呼语)中更为突出,几乎存在于汉语每一个请求行为中,即无论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关系如何,称呼语是必不可少的。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领导时,往往用“大哥”、“二婶”、“王大伯”之类体现长幼尊卑的词汇,而且,中国人习惯用亲属称谓亲切地称呼非血缘关系的其他人,如孩子可以随便称陌生人为爷爷、奶奶、叔叔、哥哥、姐姐等,甚至还可以亲切地称呼领导人如“胡锦涛爷爷”。这种大量而频繁地用亲属称谓的做法,体现了集体主义文化特征,表明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社会是家庭的放大。

同时,汉语里习惯于用“姓+职务”来称呼有职务的人,如某某局长、某某主任等,以示尊重。相比之下,西方人更看重人与人之间的一致性关系,强调个人自由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因此,他们常常用名字直呼别人,而不用某某先生、某某太太或某某小姐。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英语文化中,“please”的使用范围比汉语的“请”广泛得多。即使在家庭成员之间也频繁使用,而中国文化注重人际间的和谐,亲朋好友之间遵循“亲近准则”,“请”字多用于下对上或陌生人之间,熟人之间较少使用,有见外之嫌(曲卫国、陈流芳,2001)。

四、请求言语行为与大学英语教学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要求》(2007)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而要实现有效交际,就要在大学英语课堂引入语用知识,使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克服母语影响,减少负迁移,恰当实施“请求”等言语行为,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为此笔者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更新观念,以语用知识的传授为重点

教师首先要树立语用能力观,熟悉并掌握语用学的相关知识,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样,语用能力的培养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2.重视交际,以语用能力的培养为宗旨

语言教学应该是一个培养语用能力的过程,在语法能力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语言的使用要合乎语境的需求。如在语法教学中,加强语用语法的教学与实践,如情态动词can、may,must等的语用问题、(一般或特殊)疑问句的语用功能、人称代词或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功能等。同时告知学生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不同条件下,一个简单的陈述句也可表示请求、责备或抱怨等语言行为功能。比如,通过There is some paper on the floor的陈述形式可表达这样的功能:请对方把地上的纸捡起来;也可责备对方为什么地板上有这么多纸。

3.了解文化差异,避免语用失误

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及社会价值观的不同,尤其是英汉两种语言在使用上的差异,可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语用失误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语用语言失误,二是社交语用失误。无论是在同一语言,还是在跨文化交际中,导致语用语言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说话人的语用用意。

4.走出课堂,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

如今的英语学习可以不再拘泥于固定的课堂,现代网络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去接触更真实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网站,提供有效的视听材料,引导学生体验真实的语言,掌握英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原则。

五、结语

英汉两种语言在请求行为中基本运用相同的句式结构和相同的策略类型,而且两种语言中最常用的策略都是非常规性间接策略,但在具体策略的选择上两种语言却存在很多差异。相比较而言,中国人在请求策略的选择上更直接,受权势影响更大,这些差异与中西文化的社会价值差异有关,因为西方国家多数受个人主义影响,注重个体自由和平等,而中国是一个注重群体的社会,受传统差序格局或等级观念的影响较大。另外中国和其他使用英语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礼貌体系,这必然会影响到请求策略的选则。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融入语用知识,通过实施不同的言语行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

[1]Austin,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Oxford:Clarendon Press,1962.

[2]Blum-Kulka,S.,House,J.,Kasper,G.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Requests and Apologies.Norwood/New Jersey:Ablex,1989.

[3]Brown,P.,Levinson,S.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5]Peccei,J.S.Pragmatics.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Routledge,2000.

[6]Yule,G.Pragmatics.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7]何自然.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8]林娜.中英请求语的比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7):117.

[9]刘国辉.英汉请求策略理论与实证对比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3.

[10]曲卫国,陈流芳.也谈“Please”,也谈“请”——与刘绍忠先生商榷[J].外国语,2001,(4):22-27.

[11]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2]姚舜霞,邱天河.英汉请求言语行为策略类型对比初探[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3):73-76.

[13]张绍杰,王晓彤.请求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1997,(3):63-72.

猜你喜欢

英汉言语话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