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原稿校对”与提高是非辨析力

2011-08-15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校样原稿编校

金 琦

(大连出版社,辽宁 大连 116011)

“无原稿校对”与提高是非辨析力

金 琦*

(大连出版社,辽宁 大连 116011)

“磁盘稿”取代“手写稿”,带来了校对方式和校对理念的重大转变,“无原稿校对”及“校是非”对校对人员的是非辨析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出版社内部建立编校差错讲析制度,有助于校对人员业务能力尤其是非辨析力的提高。

无原稿校对;是非辨析力;差错讲析

校对是图书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关口,负责对编辑程序没有纠正的差错进行堵截,即“为编辑‘净后’”。从这一关口溜出去的任何一个差错,都可能直达读者那里,造成不良后果。担负如此重大的责任,校对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要有足够的是非辨析力。在校对方式正在经历重大转变的今天,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校对人员的是非辨析力,以保证图书出版的质量。

一、“无原稿校对”对校对人员的是非辨析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上市的新书在印制方面是越来越精美了,但编校质量却不能让人满意。我国近年来的新版图书差错率远远突破1‱红线的为数不少。某直辖市12家图书出版单位,有8家的12种受检图书经检测为不合格品,其中被责令全部销毁的一本图谱,其差错率为5‱。这还不是最高的,从图书质量抽检数据得知,某社有一本书,差错率竟高达8.4‱。这仅仅是被抽检到的,未被抽检到的很难说没有更高的差错率。

由于这些受检图书都是出版社正规出版的书,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出版社不是都有自己的“纠错”机制吗?为什么“三校一读”没有完全堵截校样中的差错呢?经分析发现,很多差错映射的不仅仅是责任心的问题,还有业务能力的问题。

近年来,校对方式正在经历着重大的改变——“有原稿校对”到“无原稿校对”。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脑的普及,磁盘稿件几乎完全取代了手写稿件。以大连出版社为例,磁盘稿件现已占到全部稿件的95%以上。磁盘稿件将原稿与校样合二为一,校对人员面对的是既为原稿又为校样的打印件,校对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原稿可对照,这就是“无原稿校对”。与“有原稿校对”的“对校”方式不同,“无原稿校对”主要是通过“读校”进行的。校对客体的这一变化,导致了校对功能也发生变化。传统校对以“校异同”为基本功能,“校是非”只是附加功能;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校是非”已升为校对的主要功能,“校异同”则降为次要功能。[1]在这种情况下,校对人员纠错改错的能力更多地体现在“校是非”的能力上。而 “校是非”恰恰是许多校对人员的弱项。“校是非”的能力弱,缘于对是非的辨析能力弱,对没有原稿比照的校样可能存在的错漏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这就难以为编辑“净后”。于是,在“后手写稿”时代,一些出版社图书的差错不见减少反见增多就不足为奇了。[2]

这说明,“无原稿校对”对校对人员的能力要求更高了,校对工作承担的风险也更大了。但现实情况是,目前许多校对人员的知识面和语言文字素养尚不能满足“无原稿校对”的工作要求。特别是近年来,出版社校对人员的构成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具有较高文字素养和丰富工作经验的“老校对”相继退休,一些年轻人扛起了校对工作的大梁。以大连出版社为例,2010年在岗的校对员平均年龄不到29岁。年轻人有工作热情,有工作干劲,但工作经验还不丰富,知识面相对狭窄,语言文字功夫也有所欠缺,是非辨析力因之而弱。这种弱点,在“校异同”为主要校对方式时还不大明显,到“校是非”为主要校对方式时就凸现出来了。

不少出版社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因此积极鼓励校对人员去听相关讲座,参加相关培训。不过这样的讲座和培训少之又少,难得遇到。当然,靠工作磨砺和经验积累来提高是非辨析力也是校对人员“成才”的途径之一,只是提高的速度慢一些,对急需用人的出版社来说有点“远水解不了近渴”。提高校对人员的是非辨析力已成为出版业的当务之急。

二、建立社内差错讲析制度有助于提高校对人员的是非辨析力

在出版社内部可建立这样一种制度,将本社近期出现的编校差错进行集中通报和相关解释,我们将这种制度称之为“差错讲析”。参加人员主要是校对员,也可吸收编辑参加。主讲人可以是负责质检的人员,可以是校对部门的领导,也可以是提前指派并作了准备的校对员。讲析可以开会的方式,类似于通报会、说明会和研讨会,辅之以书面的《质检通报》和墙面的“差错公示”。

讲析即一“讲”二“析”。

“讲”,就是通报,把对本社近期在清样和成书中发现的差错通报给校对人员,让校对人员知道最近有哪些差错从他们负责的关口溜了过去,从而引起注意。“讲”就要“大声”,要起到振聋发聩的效果,使校对人员加深印象,打下烙印,避免相同或相似的错误再次发生。

“析”,就是对近期出现的编校差错逐个进行分析,指出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正确用法应该是怎样的,并理出同质性的问题,加以推及和引申。如一些字形相似或意义相近的词语交错出现会出现错用的问题。如“融解”“溶解”、“振动”“震动”、“暴发”“爆发”、“会合”“汇合”、“权利”“权力”,等等。上述这些词语虽然差别细微,却各有分工,如果搞不清楚,在使用上就会出现混乱。编校人员可将这些不大容易分辨的词语整理在案,进行内部研讨,对其义项和使用范围逐一进行分析。清楚了它们的区别,遇到具体的情况就能够做到具体分析。这样的分析很有必要,使我们能又准又快地改正校样中错用的词语。“析”必须透彻,不能“析”后依旧糊涂。对不易判定是非的案例,则可采取集体会诊的办法。

汲取他人的教训,有利于减少自己的失误。为全面提高校对人员的是非辨析力,讲析的案例要力求全面,仅在语言文字方面,就要有文字差错的案例,词语错误的案例,语法错误的案例,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案例,数字使用错误的案例,量和单位使用错误的案例,等等。

提高校对人员是非辨析力的途径有多种,在出版社内部建立差错讲析制度是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方法。在此不妨套用军事语言,把建立这种制度的好处归纳三条:一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每一次差错讲析如同一次战斗总结,失误和教训会给我们以切肤的感受。再碰到遭遇过的差错之敌就知道该如何识别它、消灭它。二是弥补个自为战的不足。由于校对环节一般是单兵作战的,就会出现这一校对员校出来的差错不被另一校对员了解,而另一校对员校过的稿子会漏掉同样的差错。差错讲析则能使教训共吸取,经验共享。三是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差错讲析能加速提高校对员的是非辨析力,从而充分发挥校对工作对编辑工作的监督、检查、补充和完善的作用,形成更加紧密的编校合力,把好图书的编校质量关。

总之,从“手写稿”到“磁盘稿”的变化,对校对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无原稿校对”,从“对原稿负责”的传统观念转到“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现代校对理念上来,如何在做好“校异同”工作的同时,承担更多的“校是非”的功能,并为此尽快提高业务能力尤其是非辨析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需要我们边努力工作边努力探索。

[1]阎宓.校对工作的新趋势与新对策[J].出版发行研究,2007(11):70-71.

[2]封春英.现代校对该做什么[J].出版科学,2001(3):51-52.

“Proofreading without Original Script”and Improvement of Ability to Distinguish Truth from Falsehood

JIN Qi
(DalianPublishingHouse,Dalian116011,China)

“Disk draft”takes place of“manuscript”,which brought the big change of proofreading methods and proofreading notion.“Proofreading without original script”and “proofreading truth and falsehood”raise stricter request on proofreaders’ability to distinguish truth from falsehood.Establishing proofreading error analysis system within publishing house helps to improve proofreaders’quality.

proofreading without original script;ability to distinguish truth from falsehood;error analysis

G232.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8-388X(2011)04-0077-02

2011-10-12

金琦(1980-),女,辽宁大连人,编辑。

阅力]

猜你喜欢

校样原稿编校
本刊作者校对注意事项
戈公振《世界报业考察记》校读记
戈公振《世界报业考察记》校读记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
“中央圖書館”所藏甲骨文字原稿
敬告作者
敬告作者
编校手册
编校工作宜更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