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英文歌曲与英语教学的结合

2011-08-15赵黛妮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英文歌曲学习者大学

赵黛妮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论英文歌曲与英语教学的结合

赵黛妮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本课题围绕“英文歌曲和大学英语教学的结合”这一话题,并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文章认为:针对目前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很有必要改革上课形式和内容,从而带动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学习效率和水平。文章提供了这种理念实施的可行方法,并就实施的困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英文歌曲;情感和情绪;大学英语教学

1.引言

我国内地从1999年起,大学本科开始扩招,此后大学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报告显示:自1978年高考恢复到扩招政策实施前,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人数平均年递增率为5.1%,而1999年到2002年间,这一指标上升到了42.4%。虽然扩招让更多学生圆了大学梦,但是大学扩招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许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大量涌入,使得大学英语教育的总体质量降低;教学资源紧张,很多英语课程所需的硬件设施跟不上,大班化的课堂,使得学生很难积极参与讨论,课堂秩序混乱,听课效率低;教师疲于应对沉重的授课任务,无暇顾及研究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多注重埋头上课,忽视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难以得到总结和改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王瑜卿,袁敏英2010)。

2.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如今,大多数英语教师习惯于满堂灌讲授知识,学生们坐在教室内听讲,记笔记,显得“很听话”,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沿用“以教师为主”的原则,教师的讲解占去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授课容量较大、讲课环节齐全成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显著标志,学生忙于低头记笔记,本能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记,没有多余时间参与听说训练,造成课堂气氛十分低迷(张威,刘春波2010)。而其实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老师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王红2000)。笔者对所在大学的十一个不同专业的1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00份,收到有效问卷93份。其中当学生被问到:在大学英语课上,你对下面哪项不满意时,36%的被调查者对授课方式不满意,26%选择课堂氛围,教材15%,教学设备12%,其它11%。被调查者普遍反映老师讲课较死板,形式单一,与学生的互动性少,课堂气氛单调沉闷。从上述现状中可以看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

3.英文歌曲的作用

3.1 英文歌曲对学习的积极作用

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本文主要从情感和情绪的角度分析说明歌曲对学习能起到积极作用。

Dulay和Burt于1997年首次提出“情感过滤假说”,解释了情感因素怎样影响外语学习的过程,他们将情感过滤定义为“一种内在的处理系统,它潜意识地通过情感因素来阻止学习者对语言的吸收”。8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在他们的基础上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情感过滤“是阻止学习者完全消化他学习中所得到的综合信息输人的一种情感障碍”,这种情感障碍指学习者由于某些心理因素引起的对二语或外语学习的阻力。krashen将情感的滤网比喻为一道无形的墙,存在学习者与所输入的内容间。也就是说,输人量大而情感过滤又低(无心理障碍),学生才能较快地学好语言。Krashen指出以下几个主要情感因素影响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速度和效果:动机、兴趣与习惯、自信心和焦虑。动机是内部动因和外部诱因结合而成的心理状态,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为的主观原因。动因常由于个体的迫切需要而引起,诱因常由于与需要相应的客观存在而引起。故愿望、意向、兴趣产生动因,目标产生诱因,两者结合,形成动机。有些学生英语学得不好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动机与兴趣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兴趣是动机的保证。要激发学习动机,首先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把学习英语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王璐2006)。在调查中,有80%的被调查者认为听英文歌曲增强了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左半球具有语言中枢,掌管说话、领会文字、数字、作文、逻辑、判断、分析,因此被称为“知性脑”。人的大脑右半球掌管图像、感觉,具有鉴赏绘画、音乐等能力,被称为“艺术脑”。听、唱英文歌曲可陶冶学生的情绪,刺激大脑,激活右脑神经,引起情绪上的高度兴奋(谢静蓉2008)。

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们可以影响和调节知觉、记忆和思维等认识过程。科学研究和生活实践都告诉我们,轻松、愉快的情绪可使人肌肉放松,心情平静,持这种情绪学习,就可使人精神集中,记忆力增强,思维敏捷、活跃。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看,愉快的情绪可以使大脑皮层属于“觉醒状态”,保持大脑活动的高效率。心理学家泽尔勒就情绪对学习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证明了积极情绪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李红2007),也进一步证明歌曲对学习有积极的作用。

3.2 英文歌曲对语言学习的作用

这一部分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英文歌曲对英语学习者语音、语感、语调、语法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其对英语记忆力的影响。

Fonseca Mora指出音乐和语言具有密不可分的共同点:首先,它们都是对声音的处理。另外,虽然音乐主要是基于情感,语言比音乐更精确,但是他们都是由作者或说话人传递信息的媒介。一般语言交际主要涉及听觉、视觉、动觉等感觉,在言语听觉这个层面上,语言和音乐都有音高、语调(音调变化构成的旋律模式)、音量、音色、重音、节奏和停顿等特点(Fonseca Mora,C.2000)。美国的一位语言学家Ray Jackendoff在《生成调性音乐理论》(A Generative Theory of Tonal Music,GTTM)中探讨了语言与音乐的内在联系。他认为:人对音乐的感知是与生俱有的,人们对音乐的感知并行于人们对语言的感知。可使英语学习者在短时期内学到地道、纯正的英语(Lerdahl&Jackendoff 1983)。这样在音乐节拍的暗示下,听或学唱中,必然注意并记住重读与非重读音节。当学习者积极地跟在原唱者后面反复模仿吟唱,当说唱时单词的发音模仿得惟妙惟肖,开口说唱英语的信心就会逐渐增强。可见,听或唱英文歌曲可潜移默化地为开口讲英语,克服“聋哑英语”,逐渐摆脱“中国腔”,向地道的英语靠拢提供有力帮助。

由Liberman等提出的言语听辨的肌动模型认为:听话人利用关于言语发音的隐含知识来帮助听辨(Liberman,A.M.,F.S.Cooper,D.P.Shankweiler,M.Studdert-Kennedy 1967)。所以听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发音的好坏。英语的节奏近似音乐节拍,加之,英语歌曲既是有声、有韵、有调,又有歌词连读、略读、重读等规范的英语口语,继而听、唱英文歌曲的过程是一种对言语听辨力的训练,模仿是提升这种能力的最佳手段。模仿在心理上是一个随着感知进行再现或尝试的过程。这是人类一切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肌动模型启示我们,在新单词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模仿歌曲中的标准发音,由于语音教学的目的有的只在于实际学会发音,只要能正确发音,并不要求对每个音作科学的解释,因此通过简单模仿,比如跟唱,能够正确发出的那些音位通过单纯模仿就可以了,而对另一些较难掌握的音位来说,应该让学习者理解发音的部位和有关特点后在进行自觉的模仿,注意发音器官的变化,并体会发音效果(田延明,王淑杰2010)。

音乐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记忆力。“因为音乐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对人有极强的感染力。”而且在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研究中也证实了音乐歌曲对英语习得的有效性。Tim Murphey教授在1992年选取Music&Media流行歌曲(1987年9月18日版)中的前五十首进行分析,指出流行歌曲所具备的简单、极富情感、指向模糊和对话般的特征使听者易于记忆(曾欣悦2008)。这是因为:①音乐歌曲可以使人的听觉变得更加敏锐、精细。在适当的音乐环境和条件下进行听力培养,会使人听力方面的潜能充分发展。以良好的音乐听觉为基础,学习者更易于捕捉细微的英语语音语调的变化。②英语和音乐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学生若经常欣赏乐曲,可增强乐感和语感。并在学唱中,高效记忆单词。③音乐的旋律以声觉的方式刺激大脑,激活了大脑细胞,提高了大脑的记忆功能,使英语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而美妙并易于接受。

通过这次调查笔者发现目前大学英语课的阅读教材普遍偏难,这样做其实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违反了客观规律。人的信息加工系统能力具有局限性。80年代神经生理学发现,重量只占体重2%的脑消耗能量达到全身的20%,脑能量代谢是最高的。在神经信息加工过程中,到处都伴随着能量代谢的变化。神经信息在电学表现形式和化学表达形式间发生顺序性和并行性的交替变换,实现信息的传递、放大和转换等加工过程。太困难的学习任务一下子加大了劳动强度,超过加工能力的限度,人就会放弃这个任务(田延明,王淑杰2010)。相比而言,英文歌曲也是作为一种阅读材料被使用的,一般歌曲简单易懂,用词较少,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阅读它们是比较轻松的学习任务。

4.问题

虽然以上理论表明听唱英文歌曲对英语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问题: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对英文歌曲感兴趣,并且对于不同类型的歌曲,大家的喜好也不同。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听唱英文歌曲主要是对英语听力、语音、词汇记忆方面的训练。而作为高等教育的接受者——大学生,这种课堂内容未免太过简单,学生学不到太多的东西,反而会削弱他们的上课积极性;作为课堂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对于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自然也有想法。虽然大学生总体认为这样会给原本枯燥的英语课堂带去生机与活力,他们也期待这样的改变,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质疑:花钱上这样的课到底值不值?因为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现在,学生们只需点击鼠标,海量的有效资源都能被搜索到,既然这样,还有必要花40分钟坐在课堂听老师讲自己在几秒钟内就能找到的东西吗?作为教学目的的英文歌曲需要语言优美,愈发珍贵,歌词内容既贴近现代生活和学生实际,积极健康,催人上进,又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邵玲2005)。而如今的英文歌曲良莠不齐,许多都充斥着低俗的东西,带给学生消极、负面的影响。所以在歌曲的选择上,对老师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中国大部分英语教师是specialists in English,很少是generalists,他们普遍缺乏音乐方面的知识,例如如何通过分析歌曲的节奏等来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等等。所以要将音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这就对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就要求每个教室需配置相应的多媒体设施,然而对于部分学校来说会是一笔较大的经济投入。

5.英文歌曲运用于大学英语课堂的操作步骤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学校单独开设一门通过英文歌曲学英语的公共选修课,这样就能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喜爱音乐与英语的学生在一起能更好地交流,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气氛。

课前预习:老师应将下一节课要讨论的歌曲提前通知学生,让他们收集相关的资料:如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和歌手背景等,并准备自己感兴趣的一些问题和话题供上课讨论。

课堂上

(1)歌曲学唱:第一步:放第一首歌曲让大家静静欣赏,让学生们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同时,产生学唱的积极性。第二步:在幻灯片上打出歌词,再放歌曲,老师教唱,学生练唱。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纠正语音。第三步:再放歌曲,学生跟着清唱。

(2)学生资料共享:由学生们分享他们课后找到的各方面的背景信息,最后老师可以作出补充。

(3)基础知识解析:英文歌曲里有许多“时髦词”和地道的表达,此外也可以学习许多实用的词组、句型。比如:在Celine Dion的一首Because you loved me中有几句歌词:You’re the one who held me up,you are the one who saw me through.其中有两个词组hold up在这里表示“支撑”,see through在此表示“看穿,懂得”,这些词组的实用性都很强。学生们可以就不懂的单词、词组、句型、语法、句式等提出问题,先由其他学生解答,若学生遇到困难,可由老师帮忙解答。也可以提出自己觉得用得好的词、词组等与其他同学交流。

(4)翻译的训练:歌词的翻译也是文学翻译,此外歌词具有很多诗的特色,许渊冲先生提出的形、音、译“三美”的诗歌翻译原则,应当成为我们进行歌词翻译的指导思想(张志强1997)。在课堂中学生们可以试着去翻译,之后拿出自己的译文和大家比较,讨论看看这句歌词的哪种译法更接近“三美”原则。例如《珍珠港》的主题曲“There you’ll be”中有一段歌词写得很美:In my dreams I’ll always see you soar above the skies/In my heart there’ll always be a place for you/for all my life/I’ll keep a part of you with me/and everywhere I am there you’ll be.学生甲将其译成:在我的梦里,我总是看见你架着飞机直冲云霄;在我的心里,永远都会有你的一席之地。我会珍藏对你的记忆,不论我到哪里,你都会如影随形。如果学生乙有更好的翻法可以拿出来和大家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歌词翻译也是文学翻译。

(5)问题讨论:学生提出之前准备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的范围不限,学生可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对歌曲进行仔细分析和大胆的猜想。然后老师可以阐述自己对于歌曲的看法。

课后写的训练:老师可建议学生关于本课写一篇文章,字数、内容不限,这就要求学生们能把对这首歌及关于它的一切信息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海量的资料中(无论是课后还是课上得到的)如何筛选最有效信息作为写作素材,从众多评论中提炼出自己的独特观点。

选择英文歌曲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1)歌曲清晰。节奏和缓、曲调优美、唱词清晰;歌词内容应与学生的年龄水平相适应,易于接受,语法正确。(2)歌曲有发挥的空间。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歌曲要语音标准,有值得讨论的词汇、句型等,一定的文化知识。笔者在此推荐几本教材,美国ESL专家Millie Grenough编写的六册系列教材Sing it!Learning English Through Song,中国十大名师之一的赖世雄老师的听音乐学英语一书。老师可以从中选取些合适的歌曲,并从这些教材中汲取灵感。(3)形式的变换。不同的学生喜欢不同类型的英文歌曲,所以每节课可选取不同类型的歌曲来进行教学。教学设计的形式,练习的形式做些变换,让学生感受到每次课都有新鲜感。

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美国心理学家勒温(K.Lewin)于1939年曾研究了组织者的领导方式对其成员的影响问题。结果表明:当组织者是权威型的,小组气氛会紧张、沉闷;当组织者是放任型的,小组表现出无组织、无纪律、无目的的特点。只有当组织者是民主型的,小组成员在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主动精神,善于合作,活动效果很好。所以教师的领导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气氛的形成。(2)教师的移情。它指教师将自身的情绪或情感投射到学生身上,感受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引起与学生相似的情绪性反应。师生双方彼此的移情体验会促进师生感情的沟通与融洽,进而促进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的形成(李红2007)。

结束语

随着近年来对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和外语教学规律的探索,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众多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国内较早将音乐运用在英语课堂的是华东师大外语系的张民伦等。他们编写的英语专业听力教材《英语听力入门》的练习形式主要为跟着歌词唱、选押韵词等。这一阶段,运用歌曲进行课堂教学的只局限于听力课或口语课,而且形式单一,缺乏深度和广度。音乐更是无所作为,仅在一些外语听力录音带上作背景音乐而已。应惠兰主编的《新编大学英语》把音乐融入教材,其练习形式是以歌词填空和跟着唱为主(曾欣悦2008)。从以上的教学尝试中笔者看到:音乐还只是作为一种陪衬品,它和英语教学的联系比较松散,没有充分体现出英文歌曲对英语学习者语音、语感、语调、语法的积极作用,及其对英语记忆力的正面影响。而从本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到笔者探讨了英文歌曲运用于大学英语课堂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并建议以选修课的形式将热爱音乐和喜爱英语学习的学生聚集起来,让这样的英语课堂不仅成为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的场所,而且成为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的地方。虽然这种模式的实施存在不小的困难,但若学生、教师、学校领导乃至社会能群策群力,不畏艰难,定能扫清这些改革中的障碍。笔者希望能通过这种新方法的提出给读者带来些许的启示,为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当前大学的英语教学带来新的契机和动力。

Fonseca Mora,C.(2000).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Melody Singing[J].ELT Journal.

Lerdahl&Jackendoff.(1983).A Generative Theory of Tonal Music[M].Cambridge:Mass MIT Press.

Liberman,A.M.,F.S.Cooper,D.P.Shankweiler&M.Studdert-Kennedy(1967).Perceptions of the Speech Role[J].Psychological Review.

李红(2007).教育心理学[C].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邵玲(2005).英语教学中实施教唱英文歌曲的实验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4)。

田延明,王淑杰(2010).心理认知理论与外语教学研究[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红(2000).听歌法在英语听说课上的有效应用[J].国外外语教学(4)。

王璐(2006).情感过滤假说与英语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

王瑜卿,袁敏英(2010).中国古代教育的办学类型及现代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谢静蓉(2008).英文歌曲与英语口语教学[J].成都大学学报(4)。

曾欣悦(2008).大学英语课堂教学[C].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

张威,刘春波(2010).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及改革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9)。

张志强(1997).英文歌词的歌词的翻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

2010-01-26

猜你喜欢

英文歌曲学习者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大学求学的遗憾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英文歌曲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英文歌曲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