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文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2011-08-15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大学

王 婷

(宝鸡文理学院外语系,陕西宝鸡721007)

论人文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王 婷

(宝鸡文理学院外语系,陕西宝鸡721007)

大学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重视和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大学英语教学应发挥语言的载体作用,通过英语教学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英语教学与人文素养的有机结合,促使大学英语教学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人文素养;大学英语教学;渗透

引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带动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为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新课程要求突破了以往把英语作为工具来学习的认识,将人文素养渗透进大学英语教学中,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社会和时代的需求。

1.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

所谓“人文”,通常指贯彻在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情趣等。从本质上来说,人文素养是指一种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是揭示人的生存意义,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完善和自由发展。人文素养是社会上每个个体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它对人的思维模式、道德情操乃至创新精神都有很大的影响,也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2.现状分析

在中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和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大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实用性和市场性,从而忽视了人文主义的建设。许多学生重实用、轻精神,重眼前、轻长远,他们认为人文素养远不如分数、奖学金和各种证书有含金量,更有甚者不清楚人文素养的涵义。目前虽有很多学者、教育学家意识到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就整个高等教育状况而言,人文素质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分强调专业教育,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分割了人文教育和科学系统教育的结合,素质教育流于空泛,学生个性发展受到局限;且多数教师只是响亮高喊人文教育的口号,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依然是“书本知识型”的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灌输,轻视能力培养,课堂只是书本知识的机械化传播,毫无人文素养的人性化渗透。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长期以来都是以四、六级英语考试为核心,英语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都受到通级考试的限制,英语教学变成了只重视认知教育、应试教育,轻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锻炼。

因此,在学生眼里只要英语证书考到手,英语的学习就算大功告成。这种传统落后的教育和学习观念,不仅使教师思维束缚,也大大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的人才只是高分低能的做题工具。前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曾在报告中提出:“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下列问题:一、专业设置过窄;二、教学内容偏旧;三、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四、教学方法偏死;五、外语水平偏低;六、人文教育过弱。”由此可见,人文教育薄弱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导致了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迷失方向。

3.人文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3.1 人文素养和英语教学的关系

中国近代以来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外语教育起源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外语系在1926年成立时,其《西洋文学系课程总则》就明确外语系应培养“博雅之士”,应“熟读西洋文学之名著”、“了解西洋文明之精神”,要汇通东西精神思想而互为传播介绍。简而言之,英语是介绍东西方文化思想的桥梁。许国璋先生也曾说过:“英语教育是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和培养心智,而不是英语教学。”语言不仅包含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蕴含着该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精神积淀等;英语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人格化的过程,是形成人生修养的过程,在其中不但获得知识和技能,也是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同时,人文素养的提高对语言和语言的学习者有潜移默化的滋养。所以,英语语言教育不仅要教授学生掌握英语这门语言,更要教授英语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精神。从本质上讲,英语教育是人文主义的教育,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3.2 人文素养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结合策略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从教学理念到思维方式的一场全方位的立体变革。这无疑给高校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位教师本身就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他的言行举止、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就是最直接的教学手段;他的人格魅力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人生阅历和审美情感等是学生个体人文素养构建的重要参考。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是实施人文教育的关键,一个英语教师只能教授语音、词汇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思想精神和丰富的本族语,以及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知识,通过对自身人文素养建设的提高来进一步影响感化学生。此外,教师可以通过优化英语课堂,组织有益的英语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到中西方文化差异,了解西方世界文明和价值观念,丰富学生对于人文素养的理解。

以笔者的一次英语教学活动为例,The Treasure in the Orchard(21st Century Practical College English Book 1),这是一篇生动的伊索寓言故事,极富人文精神,是生动的人文教材,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启迪教育意义。文章讲述了一位老者在临死前告诉三个懒惰的儿子,在葡萄园埋藏了很大一笔财宝。儿子们兴奋地去挖财宝,一无所获,但意想不到的是葡萄大丰收挣到了他们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明白了葡萄园中财宝的真正含义。课堂内容先从寓言这一宏观概念入手,以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了解西方寓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并举例对比中外寓言的异同,从而在文化导入中渗透人文教育,这样学生就可以走出文化束缚的误区,从一个新的角度了解不同语言国家的人文精神。英语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遵循文化导入的实用性、阶段性以及适用性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让学生用表演的形式生动演绎课文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情感处理,挖掘教学内容并加工设计,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充分发挥人文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语言的运用,也能深刻体会寓言故事所赋予的教育意义;充分利用教材中颂扬人性美德的内容,凸显课文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最后以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is Fable?这个问题引起学生深思,让学生主动思考文章的实质和教育意义,这也是一条“点拨-学习-品味-欣赏-思考-学习”的良性循环过程。

其次,打造知识和人文兼具的英语课堂,必须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我们生活在汉语言环境中,从小耳濡目染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价值观突出中庸和谐、兼容并包。因此,英语教学不能单纯“就西论西”,应以此为契机,通过对照中西文化,汲取不同的文化精髓,不仅加深了东方文化在学生思想上的烙印,也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强调以个人为本、崇尚竞争和个人独立的特点。中西文化的结合,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相互互补,使接受双重文化熏陶的学子们成为既不媚外,也不自大,既能了解历史,也极具创新精神和崇高人文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最后,培养人文素养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大学英语课文多数取材于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极富人文精神,对现实生活有深刻的启迪和教育意义。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使教材内容流露或再现了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各种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和痕迹,反映了人类对真善美的渴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与作者在心灵上沟通并共鸣,乐其所乐,恶其所恶,正确辨别领悟真理与谬论,善良与邪恶,美丽与丑陋,让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信念得以形成。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字背后蕴藏的巨大内涵,更深刻地明白生活的价值意义,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结束语

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人文精神是英语教育的方向、核心和灵魂。融语言、文化与人文素养为一体的语言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根本趋势,人文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大学英语教师应从自身出发,教学结合人文精神,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培养时代需要的综合性国际人才努力奋斗。

顾明远(2002).高等教育与人文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1)。

韩红(2002).外语教学创新探源.语言交往之文化维度[J].外语与外语教学(1)。

孙有中(2008).英语教育与人文通识教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09-26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