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应用的盈余管理探究
2011-08-15姚玉梅
姚玉梅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公允价值应用的盈余管理探究
姚玉梅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本文从分析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合并、债务重组等会计准则的应用入手,指出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而提出防范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改进方略.
公允价值;盈余管理;改进方略
我国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大致经历了“先用后弃”、“禁而又用”三个阶段,即从1997年的大力提倡到2001年的回避再到2006的重新引入三个阶段.[1]2007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采取了适度、谨慎的态度,准则规定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只有在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基础上才能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允价值的滥用,但由于会计政策选择与职业判断的增多,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盈余管理途径.[2]
1 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基本蕴涵
1.1 公允价值的基础含义
2009年5月28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FAS157为基础,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ED),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销售资产所接受或转让负债所付出的价格;而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则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FASB和IASB都明确和坚持采用了公允价值的脱手价格观.一般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有三个优先序层次:第一层次是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市场中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第二层次是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类似资产的市场中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第三层次是对于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的资产,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认其公允价值.
1.2 盈余管理的目的指向
盈余管理一般是指通过会计估计的合理变更、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观性、会计方法的选择运用、交易事项的时点控制以及调节关联交易来修正财务报告,达到增减利润、平滑利润以及稳定股价等目的,从而更好地实现管理当局的经营目标以及企业价值最大化.[3]
1.3 二者的辅成关系
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辅成关系.我国已发布的38个具体会计准则中有17个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计量过程中,公允价值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增强了企业盈余管理的弹性,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由于受到较多人为因素的影响,为企业盈余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4]
2 公允价值应用的盈余管理探究
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主要集中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合并、债务重组等具体准则方面,这些都为公司盈余管理创造了空间.
2.1 金融工具准则中的盈余管理解析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一是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不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不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者金融负债初始计量还应当包括相应的交易费用;二是后续计量中,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公允价值的变动一方面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影响企业利润;另一方面计入所有者权益,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因此,企业可以利用市场上金融工具价格的变动,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以企业的股票投资为例,一方面,如果企业希望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可以卖出获得利得的股票或是推迟确认亏损的股票的方式来增加企业的利润,实现扭亏为盈,从而获得再融资、股票增值等方面的好处;另一方面,如果资本市场受各种因素影响而起伏不定、当整个市场面的起伏比较大时,企业投资的股票和债券的公允价值会跟随市场面发生大的波动,这时企业希望实现平滑收益的目的,如果为了降低利润就可以买入亏损股票持有收益股票,相反为了增加利润就可卖出利得股票而持有亏损股票,来减少公允价值波动对利润的影响.[5]
2.2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的盈余管理释析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在初始确认中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量,但在后续计量中分为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两种.企业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而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并且将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的应用,又将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首先,企业可以利用政策的可选择性进行盈余管理.虽然近几年房地产价格受到抑制,但其公允价值相较于历史成本有大幅上升,所以企业会选择公允价值来调整利润,而且利用价格上的变化进行盈余管理.其次,可以将投资性房地产与固定资产相互转换进行盈余管理.作为闲置建筑物的房地产由于大量的折旧和摊销导致企业的利润较低,使其真实的投资价值得不到市场的认同,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再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因之公司的成本将大幅降低.因此,企业可以在房地产价格上涨时通过关联方签订租赁协议,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反之可通过解除租赁协议来降低利润.第三,可以通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进行盈余管理.由于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企业可以通过变换资产的用途来调整利润.企业可将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为出租,形成投资性房地产,那么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就可以在原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计入当期损益.同样也可通过将投资性房地产转化为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规避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的规定进行盈余管理.
2.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盈余管理辨析
资产交换会计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同时满足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两个条件时,以公允价值作为计价的基础,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上市公司将可以通过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提高当期利润.首先,虽然会计准则对于商业实质的界定给出了明确的标准,但对商业实质的判断也存在一定的会计弹性.规定同时指出,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但企业可能通过操作使关联方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关联化.其次,如果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没有可供参考的市场价格,必须依靠评估机构的价值评估,公司可能为了操控利润买通评估机构,使其评出对自己有利的价格;或者通过以优质资产换劣质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来控制公允价值来改变其利润.
2.4 债务重组准则中的盈余管理分析
根据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规定,[6]一旦债权人让步,债务人重组债务获得的利益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增加当期利润.这样,有的企业就会通过债务重组获得债务豁免形成营业外收入,增加利润,提高收益水平.对于债权人来说,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应以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就形成一定的盈余管理空间.具体来说,若高估抵债资产公允价值,则会减少债权人损失;若低估抵债资产公允价值,则会增加债权人损失.因此,上市公司存在通过调节抵债资产公允价值的高低,在不同损失金额、不同损失确认期间、经常性损益与非经常性损益之间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3 公允价值应用下防范盈余管理的改进方略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使得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备受争议,但理论研究和经验事实证明,公允价值计量并非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正加快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因此,公允价值的运用已成为大势所趋.只有采取全面有效措施保证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正确运用,才能杜绝公允价值变成盈余管理的工具,才能保证公允价值信息的真实可靠.
3.1 制定全面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多数都是原则性的,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南,[7]企业管理层常常利用这些会计准则中的职业判断和会计方法选择进行盈余管理.因此,我们应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制定出全面、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具体准则或应用指南以减少盈余管理的操控空间.首先,加紧研究现值计量的理论及应用.在没有活跃市场的条件下,现值的估计直接影响公允价值的可靠性.目前我国没有切实可行的现值会计规范,准则制定者可以对现值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等建立统一的规范,防止估值技术的滥用;其次,提高公允价值的披露要求.为减少公允价值计量中主观因素给企业留下的盈余管理空间,可以增加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对公允价值的披露的主要包括:一是公允价值计量范围、计量方法及计量对收益影响的披露;二是使用的估值技术及参数的信息的披露;三是可以要求本期所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在列表中集中披露.
3.2 建立公允价值的市场信息平台
公允价值取决于市价或现值的估计数,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还较低,缺乏较为规范的公开活跃市场,那么为更好地运用公允价值,可以联合建立一个统一的市场信息平台、构建数据库系统、提供充分完全的要素市场信息,方便职业人员在资产定价时选取适当的参数,同时也可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咨询基础数据服务.
3.3 完善公允价值监管体系
监管体系不健全也是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外部监管和内部监管构成的综合监管体系.
外部监管的完善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完善市场法规,强化执法力度.不断完善刑法、会计法等与公允价值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旦发现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除追究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外,还应追究管理层的民事法律责任,在经济上给予严厉制裁,同时加大对中介机构连带责任的追究,以增加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成本;第二,充分发挥证券交易所实时监督功能.建立一套实时监控的有效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实时监管力度,严厉查处欺诈、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第三,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监管.一方面,加强对资产评估机构、审计评估机构的监管,制定严厉的措施对违规中介机构进行处罚;另一方面,建立诚信系统,使中介机构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执业环境,保证评估信息的公允性.
对于内部监管的完善,应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公司应该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等机构并保持其独立性,并形成对董事会和高级经理行为的完善监督机制;其次,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约束,避免管理层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8]
3.4 提升相关人员素质
在公允价值的应用过程中,人的主观因素占很大部分,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素质势在必行.一是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主要包括对会计、审计、监管和资产评估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他们掌握公允价值的运用条件、适用范围和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提高其对公允价值判断的正确性,减少对公允价值判断的偏差;二是加强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诚信建设,使其牢固树立务实求真的职业操守,从主观上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另外,还要提高财务信息使用者的专业水平.投资者专业水平的提高是预防企业盈余管理的内在因素,投资者只有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避免投资损失.
4结语
通过分析公允价值应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方略,凭依有效地规避管理者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从而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同时也应注意,虽然企业能够通过公允价值会计政策的选择达到一定盈余管理的目的,但盈余管理并不能改变公司的实际盈余,它只是改变了实际盈余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当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时,正确的做法是找出问题根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经营业绩,而不是仅通过改变账面盈余忽视自身经营管理.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S].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7-11.
〔2〕韩冬梅,王敬玲.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J].会计之友,2008(5):88-89.
〔3〕芦士月.公允价值应用下的盈余管理[J].商业经济,2008(12):47-48.
〔4〕郭西强,贾宗武.浅析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计量及盈余管理[J].会计之友,2008(2):84-85.
〔5〕韩俊华.公允价值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J].商业时代,2009(24):93-94.
〔6〕韩东平,沈雯雯,等.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2009(7):29-31.
〔7〕陈艳.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盈余影响分析[J].当代经济,2010(2):101-103.
〔8〕任世驰,李继阳.公允价值与当代会计理论反思[J].会计研究,2010(4):13-20.
F230
A
1673-260X(2011)01-00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