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S银行内控制度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1-08-15吕雯雯
吕雯雯
(滁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安徽滁州 239012)
滁州S银行内控制度问题及对策研究
吕雯雯
(滁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安徽滁州 239012)
内部控制制度在确保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研究过程,以COSO框架为理论工具,结合滁州S银行内控制度的发展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从长期有效控制角度阐述如何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和发展对策。
商业银行;COSO框架;内控制度
一、相关概念综述
在内部控制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大体经历了萌芽、发展及成熟三个不同阶段。1992年,美国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 rganization of the Tread way commission,简称COSO委员会),在进行专门研究后提出专题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也称COSO报告。该报告认为内部控制的内容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基本要素组成。2004年9月COSO委员会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新报告。新报告涵盖内部控制框架的内容,其范围和内容比内部控制框架的范围更广泛。提出了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八个相互联系要素。[1]
关于内部控制的含义,国内外专家有几十种不同的说法,从内部控制范围来看,主要有“部分控制论”和“全部控制论”两大观点。[2]
本文倾向于讲内部控制的概念表述为:内部控制是指组织机构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具体说来,它是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控制活动、信息系统与沟通以及对控制的监督等。[3]在现代审计理论中,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者,为实现其既定目标,在企业单位内部建立的一种自我调整和制约的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是指组织机构对其内部控制制度所做的断言或声明,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等三项认定。[4]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结合COSO框架五要素并且切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我国商业银行内控系统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镶,监督评价与纠正机制五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
2007年7月3日银监会第6号令公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其中指出: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5]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党的十五大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统一认识,强化管理,尽快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机制,为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保证我国金融业稳健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滁州S银行内控制度现状及问题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滁州S银行基本形成了一套独特、成效明显的管理体系,其管理特色主要体现在:以效益为中心的财务集中统一和计划管理、以目标考核为核心的综合考核体系、以专职副职稽核制度为重点的内控管理、以客户经理制为主要内容的客户服务体系、以不良资产攻坚站为主的资产质量战略等,其中与内部控制密切相关的一些管理措施将在后文予以介绍说明。可以说,滁州S银行是安徽S银行系统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内部管理较为突出的一家二级分行,因此其内部控制系统问题的研究应该也具有比较典型的代表意义。
滁州S银行作为二级分行强化了管理与内控制度体系:以加强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建立内控严密的制度体系。在贷款管理制度方面,完善贷款审批制度,强化信贷管理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制定2003年信贷政策指引、贷款退出和准入制度、贷款责任人离岗收贷等办法,初步建立贷款贷款管理的制度框架,增强信贷风险防范能力;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制定中层干部辞职,中层干部末尾淘汰,一般员工末位淘汰,待岗培训等办法,为加强人事管理提供制度依据;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优化财务资源配置,规范财务支出,推行集中采购制度,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同时进一步夯实会计管理基础,推行会计主管委派制,加大综合柜员制推广力度,组织实施守押体制改革。各项管理与内控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增强了风险防范能力,成功阻止、堵截一起特大国库券质押贷款诈骗案和一起现金支票诈骗案,受到省分行的通报表彰。
近年来,滁州S银行在业务开拓和规范经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相继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及缺陷,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内部控制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基于COSO框架分析内控制度,对其内控建设中的问题也讲按照COSO五要素的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S银行内部控制机制中的所有员工平等的接受制约,这就意味着每一个层级的员工都会受到内部控制机制的制约和限制。作为二级分行的经营者来说,假设没有任何监管要求或者要求比较粗略的前提下自己设置内部控制来约束自己是根本不可能的,他们往往会更多地考虑业绩,考虑自身的利益而将机构利益置于脑后。特别是对于滁州S银行下属的一些县市支行来说,“一把手”拍板制还是表现很明显,从而容易带来腐败隐患。
其次,在业务流程设计上,许多责任划分和程序制约关系依然有脱节和不严密现象。尽管该行颁布了内控制度,但在业务流程上并不能充分体现相互制约的原则。明显的表现是信贷决策者不是贷款直接管理者,直接管理者并不参加决策,造成双方责任心都不强,遇事互相推诱,内部牵制乏力。
再次,在监测体制上侧重于业务的事后监督与补救,而忽视风险的事前预测和规避。现有的内部控制对业务经营的规范化尽管也发挥了重要的、有效的控制作用,但其最主要的控制特征是把重点放在当前已经存在或出现苗头的问题上,主要工作在于业务的事后监督与补救,即呈现“救火”的特征。然而,科学完整的内控制度特征则是一种事前防范,即“防火”的特征。
最后,各级管理层之间缺乏充分的信息交流,尤其在问题的上报方面。要想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就应将有关政策、目标和程序有效地传达给参与活动的所有人员,形成多种纵向、横向沟通机制。银行的有些损失是由于有关人员不知道或不了解银行政策造成的。有关不正当活动的信息在逐级上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被搁置而没有上报到银行管理层,或管理报告中的信息不完整或不准确,尽管事实上银行的运作已出现问题,但却给人留下了运作正常的假象,从而造成问题日益严重。
总体来说,结合滁州S银行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除了上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通病外,主要问题在于:第一,制度的执行者是人,会受到人的素质等各方面的影响,执行的过程中一定会或多或少的存在偏差。第二,银行业务的发展以及员工激励制度和内部控制是互相矛盾的,比如为了多发行信用卡,多获得绩效工资,有些相关人员对于持卡人还款能力的审核就非常有限,有的甚至不审查;有如对于个人房贷业务或者房产抵押,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使得相关工作人员无法深入房产实地考察并审核,也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第三,作为二级分行对新新业务处理熟练度较低。例如现在很多个人消费都通过电子银行,所以当电子银行出现问题或弊病的时候,分行员工解决的过程相对缓慢或无法解决。
四、滁州S银行内控制度完善对策
首先,坚持有效性原则,确保内部控制的措施和程序在各个部门和所有人员中得到充分贯彻和执行,执行内部控制不存在任何例外;坚持审慎性原则,即金融业内部控制必须围绕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而设置和实施,并且设定在风险发生时采取何种措施进行补救,这是建立内控制度的最重要原则;坚持全面性原则,即内控程序和措施必须全面、完整,必须渗透到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并真正做到相互制约,只有坚持全面性原则,才能使内控机制完全发挥作用;坚持及时性原则,即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要跟上业务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在金融创新领域采取必要的内控措施,遵循内控先行的要求;坚持独立性原则,即将监督、控制部门和管理、执行部门适当分开,提高内控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其次,人事管理制度是内控制度的重要内容,对加强金融监控,防范业务操作风险起着重要作用。滁州S银行要建立完善配套的优胜劣汰用人制度,认真执行合理有效的用工政策,打破大锅饭和终身制,在职工的聘用、晋升、考核、培训、报酬等方面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把思想品质好、业务技术和工作能力强的人员选拔到要害岗位。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对要害岗位人员进行任期和离职审计,对不称职的干部及时进行撤换,同时要在本部门各岗位之间和部门与部门之间进行定期的干部、员工异地交流、强制休假和岗位轮换,从而增强干部的业务技能,杜绝隐患,防范风险。
再次,要加强内控评价体系的建设,在建立内控评价体系中要主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深化对二级分行内部控制综合评价的认识。开展二级分行内控评价是一项新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因此,各级行领导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真正把这项工作纳人议事日程,要从综合改革和推行扁平化管理的需要出发,站在有效控制防范经营风险、提高二级分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度,认真研究这项新工作,切实解决评价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把内控评价与综合经营指标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作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认真抓实抓好。
第二,要科学合理地制定二级分行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方案体系。二级分行是最基本的经营管理单位,集经营管理于一体,加上对其内控评价计分,既涉及到机关本部,又涉及县级支行及其所有经营网点。所以,内控评价方案及实施细则和计分标准必须科学合理,切合二级分行经营管理实际。特别是在评价内容、范围、对象、计分标准及权重、案件扣分降级上要统筹考虑,既要符合二级分行业务经营管理的特点,又要适应县级支行经营管理的实际。同时还要适应当前基层支行业务改变发展的需要,适应新一代综合处理系统上网运行的需要。总之,二级分行内控评价方案要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内控组织体系,建立责任控制机制。二级分行内部控制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涉及到二级分行及县级支行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只有全行齐抓共管才能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当前迫切需要克服两种倾向:一是将内部控制评价和内部控制管理混为一谈,认为内部控制管理是审计部门的事,应由审计部门去抓;二是内部控制评价与业务部门的自律监管脱节,审计部门与自律监管部门各唱各的调,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业务监管部门自我保护的本位思想,致使内部控制评价的效果大打折扣,审计部门的建议也很难落到实处。为此,要在全行建立一个自律监管和再监督并举的内部监管体系,研究制定内部控制管理责任制,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第四,要进一步落实等级行管理政策.S银行开展的对二级分行内控评价结果,虽然也与各行经营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挂了钩,但力度不够。所以,建议总行在制定二级分行内控评价方案和实施细则时,要明确规定把等级评价结果纳入各级行百分考核,并在评价责任认定及处理上加大检查督促力度,保证“内部控制综合评价结果与被评价单位的管理考核及其主要领导者的任用资格挂钩”政策得到切实落实。[6]
最后,通过对滁州S银行内控主要内容的考察,可以看出,内控制度体现在银行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如果内控制度本身不健全、不完善,或者内控制度在运行过程中走样、失效,都会严重影响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不仅达不到管理层预期的要求,还会损害银行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甚至会对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形成巨大的危害,而且一家银行出现了问题,往往会带来“多米诺效应”,影响到经济乃至社会的稳定。银行毕竟是一个求稳的金融机构,应该是一个稳扎稳打的行业,也许短暂的风险利润经营者会让大家看到银行暂时的繁荣,但背后势必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值得警惕。[7]
五、结论
上述研究结论对于改善滁州S银行的内部控制现状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有着较强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同时,对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及分支行构的内部控制系统建设也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随着商业银行进程纵深发展,金融风险日益显露,内部控制在商业银行中的重要性将不断加强。对商业银行而言,内部控制的构建与应用的最终目的在于为其业务拓展保驾护航,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序幕却才刚刚拉开,要使内部控制真正地发挥其监督作用,保障企业完成既定目标和防范风险,则需逐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风险评估监测体系与内部授权审批机制,保证资产运用的安全性,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提高内部控制评价的约束作用,重视内部控制环境的培育,继续强化稽核监督的作用,国家也应尽快完善对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管制度。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将内控效用发挥最大。
本文对于内部控制理论最前沿发展问题涉足不多。资料搜集局限于二级分行内控建设,将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学习积累,以获得完善。本文通过对滁州S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分析,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银行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也倡导以后银行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能更多地考虑其可操作性,为我国银行的健康发展贡献我们的微薄之力。
[1] 柳木华.美国COSO委员会:借鉴与启示[J].当代财经,2006(8):49.
[2] 李凤鸣.内部控制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4.
[3] 耿建新,宋 常.审计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50-152.
[4] 马同保.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控制的比较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5):63.
[5]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EB/OL].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www.pbc.gov.cn/publish/tiaofasi/274/1389/13899/13899_.html.2002-09-18.
[6] 周永先,张光军.对二级分行内控综合评价的调查思考[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3(5):15.
[7]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区分行内控合规部课题组.关于应用RAROC模型评价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效果的研究[J].广西金融研究,2008(10):13-18.
F239
A
1673-1794(2011)01-0070-03
吕雯雯(1983-),女,中级审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
滁州学院科研课题(2008SK007B)
201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