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素质教育的教学心理环境探析

2011-08-15袁友芳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营造素质教育素质

袁友芳

(四川广安广播电视大学,四川 广安 638000)

创新素质教育的教学心理环境探析

袁友芳

(四川广安广播电视大学,四川 广安 638000)

创新素质教育要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心理环境中进行,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素质。学校应该认识到教育心理环境与创新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坚持民主、自由、开放、平等的原则,采取措施,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促进创新素质教育发展。

创新;素质;心理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创新是增强企业或国家竞争力的根本源泉,只有不断地开展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才能提高企业或国家的竞争能力。而企业或国家创新的主体是人,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近年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之一就是推动素质教育,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创新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创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把这种潜能转化成人的素质和能力。潜能转化成素质和能力受到个体素质和教育环境的影响,个体素质是转化的基础,教育环境是转化的根本条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育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心理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如何提供一个有利于开展创新素质教育的心理环境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1 教育可以强化人的创新素质

1.1 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学认为,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成熟稳定的基本品质。依据人的属性将素质分成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专业素质。也可以将人的素质分为心智素质和身体素质。心智素质包括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人格素质(个性素质、心理品质);而能力素质主要指学生应会的技能素质部分,人格(个性)素质是指内化为个性的心理品质。人的创新素质属于人的社会素质或心智素质的范畴,这些素质的形成受到个人先天素质的影响,但是更多地受教育因素影响。创新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拥有创新素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有创新能力。能力是人在一定素质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实践,将素质的可能性变成能力的现实性。也就是说人先天拥有的创新潜能不能够直接转化成创新素质,更不可能直接转化成创新能力。个人先天的创新潜能必须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转化成创新素质,进而转化成创新能力。在人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教育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创新素质教育,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创新人格。人的创新品质是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有利于开展创新活动的优良心理品质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共同影响的结果,而这些都要受到环境和教育影响。因此,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

1.2 教育激发人的创新潜能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 ,创新是指依照一定的目标 ,运用已知的信息,去开发某种独特的,对社会或个人有价值的事物的能力与过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创新源自于个体的需要,人与生俱来就有好奇与探索的本性 ,这种本性为创新提供了可能。这就是说创新是人们的潜在能力,但是潜在的能力不能自发地转化成现实的素质和能力,必须通过教育和外部环境的刺激,才能实现这种转换。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创新环境,为学生的创新潜能转化成创新素质和能力提供动力,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教育价值取向渗透和贯穿在教育的各个部分,它不仅要求教育机构配置良好的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要求教育机构和社会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特别是教学心理环境,强化学生创新潜能向创新素质和能力转化,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而内化成学生的创新品质。

2 营造与创新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心理环境的基本原则

只有营造出学生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环境和氛围,才能培养出学生创新素质。要营造这样的环境和氛围,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2.1 坚持启发式和开放式教学的原则

在开放环境下,学生相互启发和诱导,产生心灵的碰撞,才容易激发创新潜能和涌现创新思想。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环境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不能超越清规戒律,学生的思想被禁锢,思维容易形成定式,这种较高模式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的人才。在启发式和开放式教育环境下,学生既要独立思考,也要求与教师、同学之间彼此交流和沟通,相互启迪,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启发式和开放式教育不仅要求教育者具有知识,而且要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素质。在启发式和开放式教育环境中,学生和教师都有较大的自由度,教师不拘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学生可以不拘于教师的权威性,批判性地学习。总之,启发式和开放式教学是培育创新素质教学环境的最基本的要求。

2.2 坚持营造愉快学习氛围的原则

学习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愉快和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精神放松,容易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容易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精神焕发,大脑神经的灵活性增强,思维敏捷、触类旁通。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理智和情感处在和谐状态时,就是人的心理活动最有效的时刻。赞赏学生是营造愉悦学习环境的有力手段。教师往往通过批评、表扬、惩罚等手段来激励学生。批评和惩罚充斥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教师要求学生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去思考问题,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这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教师赞赏学生,强化学生的行为,学生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就会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产生巨大的创新动力,固化成创新品质。

2.3 坚持民主性的原则

在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心理环境中,学生不惟书、不惟师、不惟上,自由讨论、自由思考,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激励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民主教学环境下,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机,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得以张扬。在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中,才能解放束缚学生的精神枷锁,创新得到尊重,才能真正展现出人的个性,人的创新潜能才能真正转化成创新素质和能力。

2.4 坚持安全与自由的原则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创新活动是标新立异和推陈出新的过程,这个过程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一是世俗的影响。有高度创造力的人的观念和行为一般会与众不同,偏离常态,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容易遭受社会的批评、讽刺、挖苦、孤立等。二是创新失败带来精神和物质损失。人们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物力,才能开展创新活动,而创新失败的概率也非常高,也就是说创新并不一定都会带来回报,还可能承担巨大的损失。无论是世俗的压力,还是创新失败,都会抑制人们创新精神的发挥。只有营造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创设创新失败补偿机制,宽容创新者的行为和言论以及降低创新风险,人的创新行为得以褒奖,人的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张扬。

3 营造创新素质教育的教学心理环境的对策

营造好教学心理环境是创新素质教育的基础。传统教育方式抑制了创新教育发展。学校不能因循守旧,只有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才能营造出创新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教学环境。

3.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下 ,学校通过教育和教学过程所形成的独特办学理念、价值取向、校园精神、道德规范及传统习惯。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首先,以物化的方式来体现学校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先进的校园文化蕴含了学校不断进取和创新的精神,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构建创新素质教育的制度体系,形成创新制度校园文化环境,倡导创新。最后,营造具有自由民主精神的校园文化,使学生置身于愉快的心境之中,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3.2 加强教学模式改革

课堂心理环境是创新素质教育的教学心理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课堂心理环境是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具体表现,不仅具有秩序、服从、纪律等特征,还具有科学、民主、开放的特征。首先,构造安全与自由的教学环境。心理学研究揭示 ,身心自由是发挥创新潜能的基本条件 ,而身心自由来源于宽松、自由的环境。其次,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教学机构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这对培养学生创新可以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这种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创造激情;二是创新素质教育本身的需要。开展创新素质教育一定不能墨守成规,必须与时俱进。最后,创设民主与平等的教育环境。在一个相对信任、尊重、和谐的教学心理环境中,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尊重。我国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不可能营造出自由、安全、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学校必须开展教学模式改革,以营造适合创新素质教育的教学心理环境。

3.3 提高教师修养

首先,教师要树立创新观念。传统教育与创新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不仅不能促进创新素质教育发展,而且还是创新素质教育的障碍。根本原因就在于尊重教师的权威性观念在作怪。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教学形式、手段单一,教学内容相对固定,客观上阻碍了教师开展创新活动。教师应该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创新观念,不断改进教学。其次 ,重新定位教师的功能。在创新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职责不再只是“教”而在于引导“学”;教师的艺术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组织、激励、启发、引导学生。教师应该转换角色定位,教师不仅仅是“师者”,他还是一个指挥者,也是一个组织者。最后,转换教师的心态。学生之所以尊重教师是因为他们有学识、人格、敬业精神等。教师应该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沟通,鼓励学生独辟蹊径、异想天开,包容和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想法。

3.4 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

根据条件反向原理 ,一种行为发生后,如果得到正向强化,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会增加。学生的创新行为和观点在教师的正向强化下,学生会增强快乐感、自豪感、成就感、自信感等,进一步推动他们的创新观点和行为的产生。在创新素质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必须改革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学生应该从学习的被动者转换成学习过程中的主动者,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地与教师交流和沟通学习状况。学生还必须清楚学习的根本目的。在应试教育中,学生学习的直接的目的就是提高考试的分数,这就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对所学习的知识缺少思考。

[1]麻彦坤.创新教育需要的课堂心理环境[J].探索,2002,(5).

[2]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3]俞国良.创新教育理念中的学校教育[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1,(1).

[4]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Innovative Teaching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Analysis

YUAN Youfang
(Guang’a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of Sicuan,Guang’an Sichuan 638000, China)

Innovation and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the corresponding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in order to give students the quality of innovation.School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should be recognized that educ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quality of innovation,commitment to democracy,freedom,openness,equality,to take certain measures to create a favorable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eaching,promoting innovation and quality education.

innovation;quality;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G620

A

1674-5787(2011)03-0073-03

2011-03-02

袁友芳(1965—),女,四川广安人,讲师,从事心理学教学和研究。

责任编辑 仇大勇

猜你喜欢

营造素质教育素质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