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晏阳初精神”与川渝冀湘学校德育

2011-08-15邱世兵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晏阳初伟人平民

邱世兵

(湖北民族学院,湖北 恩施445000)

试谈“晏阳初精神”与川渝冀湘学校德育

邱世兵

(湖北民族学院,湖北 恩施445000)

晏阳初精神是晏阳初平民教育实践所体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晏阳初精神蕴含着丰富的乡土德育资源,充分利用该乡土德育资源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增强该地区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面。文章概括提炼了晏阳初精神的具体内容,并提出川渝冀湘学校开发利用晏阳初精神提高川渝冀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具体策略。

晏阳初精神;川渝冀湘;学校德育

晏阳初精神是指晏阳初平民教育实践所体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四川、重庆、河北、湖南曾是晏阳初生活及长期开展平民教育实践的地方,这里留下了晏老的足迹、留下了晏老那种出于对人性、对同胞、对人类的博爱、崇高的道德观念和人格品质。这是该地区乡土德育的宝贵资源和素材,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无疑对晏老怀有无限的深情,用这片土地上的“人”教育这片土地上的人,无疑会唤起教育对象的灵魂。为此,本文拟谈晏阳初精神及其在川渝冀湘乡土德育中的运用。

1 伟人晏阳初

晏阳初(1890—1990),原名复兴,又名遇春,四川巴中人,举世闻名的平民教育家。他是20世纪中国教育家中最具国际影响的世界性人物,被尊称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1943年他与爱因斯坦、杜威等一起被评为“当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晏阳初自1918年耶鲁大学毕业后即赴法国投身识字教育,从此致力于 “除文盲、作新民”的平民教育事业,矢志不渝,为劳苦的平民大众,特别是广大农民摆脱愚昧,为世界底层人民免于愚昧无知奉献了一生。回国后他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深入农村开展平民教育工作,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选定河北定县为实验区,为定县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后来他又在湖南、四川两省推广他的平民教育事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实践中,晏阳初形成了其独特的农村建设理论体系。晏阳初将中国农村的问题归为“愚、穷、弱、私”四个方面,要通过四种教育来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这一教育主张和他平民教育的三大方式(即家庭式、学校式和社会式)形成了其独特的平民教育思想和乡村建设理论体系。20世纪50年代之后,晏阳初为了实现“除天下文盲、作世界新民”的伟大理想,将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推广到中国以外的许多国家,并作出了巨大贡献。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为晏阳初颁发了“终止饥饿终身成就奖”。

伟人仙逝,其精神永远感动着后世,其人格令人肃然起敬。研究、学习晏阳初,不仅要研究、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更要学习他教育实践背后所蕴含的那种精神和人格。随着岁月流逝,晏老的平民教育实践已成为历史,但晏老的伟大人格、晏老的“平民教育精神”会永垂历史。怀着对伟人的无限敬仰,笔者试图探寻精神上的晏阳初,以鞭策后世。

2 晏阳初精神的主要内容

晏阳初精神体现在晏阳初的乡村平民教育实践之中,其平民教育实践包含着无限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

2.1 爱国救国

爱国救国是晏阳初平民教育实践的原初动力,是晏阳初精神的重要内容。晏阳初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人士,是一位极具同情劳动人民、立志改造社会、希望中华民族强大情结的知识分子。他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国民文化素质低。因此要改造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振兴必须从教育入手,提高整个民族的知识文化水平。他说,古语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如果广大平民脆弱、愚昧、无知,“本”不强“固”,“邦”国又如何得安“宁”强盛。 晏阳初在考察了当时中国的情况后说:“国民大部分不识字,不能读书读报……这样的国家何以能造成国家?”他说:“启发民智是今日实际爱国的根本工作”,“吾辈所以努力于平民教育的目的,正为培养国民的元气,改进国民的生活,巩固国家的基础。”1923年,晏阳初成立了中华平民促进会,宣布“除文盲、作新民”为其宗旨。他认为消除文盲的识字运动只是其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基础目标,“新民”才是其教育的最终目的,“新民”包括三项内容,即“养成有知识,有生产力,有公共心的整体人;养成社会健全的知识分子,发展社会事业;养成建设国家的国民,提高国际地位。”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本疯狂入侵,晏阳初的“平教会”南下继续在湖南、四川两省开展工作。在湖南、四川两省他们取得了更大的成绩。在开展平民教育活动期间,他们居住乡村,深入民间,与农民为邻,推行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提高平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救国救民,期盼实现民族振兴。

晏阳初平民教育实践所体现的爱国救国精神,体现了在国民落后、民族危险时刻,中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这种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晏阳初是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

2.2 关爱民生

晏阳初的伟大在于他对“民生草芥”的博大关爱。晏阳初本不贫苦,但他选择帮助贫苦民众,晏阳初说是“三C”影响了他的一生,就是孔子、基督和苦力,即来自远古儒家的民本思想、来自近世的传教士的榜样和来自四海的民间疾苦和智能。“四顾茫茫,终夜徘徊,觉舍保定‘除文盲、作新民’的宗旨,从事于平民教育之外,无最根本的事业,无最伟大的使命,无最有价值的生活,这是同仁的自觉心、责任心和奋斗心。”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深入全国各大城市,开展“除文盲、作新民”识字运动,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观。在谈及平民教育的感想时,他说:“我是中华文化与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相结合的一个产儿。我确是有使命感和救世观;我是一个传教士,传的是平民教育,出发点是仁和爱。我是革命者,想以教育革除恶习败俗,去旧创新,却不主张以暴易暴,杀人放火……我相信‘人皆可以为尧舜’。圣奥古斯丁说:‘在每一个灵魂的深处,都有神圣之物’。人类良知的普遍存在,也是我深信不疑的。”可见晏阳初对贫苦民众的仁爱博大而深刻,也体现了他对底层人民的深情。

晏阳初朴实而又深刻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他对底层人民的无限关爱,这是一种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当今社会,当我们在享受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多彩生活时,我们青年学生要关注民生、关爱民生。

2.3 向平民学习

晏阳初提出“要化平民,需先平民化”。在平民教育活动期间,晏阳初总是虚心向农民学习,向农民求教。1929年他和“平教总会”自故都迁往河北保定,居住乡间,深入民间,与农民为邻。他们虚心诚意向农民学习,与农民作师友,完全改变千百年来知识分子清高的习气。晏阳初说:“我们欲‘化农民’,我们需先‘农民化’”。 “要‘化农民’,要给农民做学徒。农民虽然不知科学的名词,虽然未受过书本式的教育,然而对于实际生活的知识与技术,我敢说,值得我们学习。”晏阳初还尖锐批评了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指责他们是“民盲”。他指出,由于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意识的影响,部分知识分子成了书生、书呆、书奴,成了一个士大夫阶层。更有人“学而优则仕”,飞黄腾达,青云直上,当官做老爷。这些知识分子身居高位后,远离平民,不体察平民疾苦,虽有知识,但不了解、关心广大平民大众,的确是“民盲”。因此晏阳初提倡:知识分子要深入民间,到乡村去,了解平民疾苦和需求;要化农民,先要农民化。晏阳初说 “一个有科学训练的人,而不带上农夫眼镜,结果不但不能用其‘所学’,反而牺牲其‘所学’”。在定县时,他们和农民住一样的房子,和农民吃一样的饭,虚心向农民学习,向农民求教。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当代青年亲民、爱民的情怀似乎正在慢慢消逝。当代中国青年特别需要发扬晏阳初亲民、爱民的精神和气节。中国有13亿多人口,其中9亿多是农民,中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其中多数在农村,所以到农村去,和农民交朋友,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至今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不能仅停留在口号宣传上。

2.4 不求名利

“不当官、不发财,只身为民众”是晏阳初先生的信条。在法国教华工识字时他便立下誓言:不当官,不发财,一辈子为劳苦大众服务。他说在法国时,“我就决志回到本国,不上政治舞台,不作大学教授,专要去教育扶植广大平民。二十年来从事于平民教育、农村建设、县政改革,朝斯夕斯,没有做过别的事。”他放弃过留在美国的机会,拒绝过当省主席、外交部长的机会。在他一生中,经他手的钱财无数,可仍然是两袖清风。他说:“在平民教育面前,不存在物质利益的诱惑,有的只是无私的服务和万众一心的奋斗。”“它是一个奉献着的运动……该运动教育人们不要索取,只去奉献;不去统治,只去服务。”我们可以想象,在那留学生鲜如凤毛麟角的时代,他能到乡村中长期从事艰苦的工作,需要多大的精神勇气。晏老不仅是中国青年的楷模,他的精神也影响了一大批同时代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北京时,军阀曾以优厚的条件邀请晏阳初做高级官员,有时甚至是威胁,但他都一一拒绝了。晏阳初说:“我们曾受到军阀的威胁利诱,受到地主与高利贷的围攻,受到贪官污吏的刁难和破坏……我们的口号是: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战乱不足忧。”

今非往昔,但可今昔对比。我们这个社会似乎日趋功利化,做官的无限地追求金钱和权力,贪污腐化络绎不绝。学生读书也日趋功利化,在追求有用时忘记了社会对他们的期待。在人的道德博弈中,也需要有人心向善的美德。“不求功名利禄,只身为民众”,这也是晏阳初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2.5 坚韧实干

晏阳初是平民教育的理论家,更是平民教育和实干家。他坚忍沉教、身先士卒、亲自投入到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实践中。他从1916年起致力于平民教育事业,用他的话来说:“穷干、苦干,硬干了七十年,从在中国干到在世界上干。”他所献身的工作,是前无古人的空前壮举,但有志竟成。在回忆中,晏阳初说:“失则有之,败则未也。”并且解释:“智者千虑,不免一失。”他和总会所有人员对各种事情虽再三反复考虑,但不论在中国或海外,政治社会形势都非常复杂,有时不可避免发生失误,但心中从来没有一受挫折即有败馁灰心、意懒的念头。晏阳初说:“我们的精神是‘卧薪尝胆’,我们的态度是‘舍我其谁’。”“我坚信‘尝试再尝试’的西洋精神。偶遇失误,即祈祷忏悔,冷静思考另一新方法和途径。”

晏阳初平民教育用人的标准之一就是毅力。他说:“要实现任何一个改善农民的目标需要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血汗、泪水和个人生命代价,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不懈。除非他强烈地信奉并全力以赴地现身,否则他就会善始而不会善终。”他还说:“我们做一件事,必须要有相当的忍耐力,钉子愈碰得多,愈不要灰心,在中途不变节,只要有坚忍力,总会成功的。”“看一人的事业成功,不要看他的表面,我们要看到背后的原动力。宗教家的精神,就是一个事业成功的原动力。”凭着宗教般的精神,晏阳初把乡村改造作为他终身事业,从一个县,做到全国,又从中国,做到了世界。他那一生致力于人类事业的“穷干、苦干、硬干”的精神是激励我们奋发图强、竭力进取的精神动力。

2.6 博爱人类

“除天下文盲,作世界新民”是晏阳初先生的宏大理想。晏阳初认为文盲、贫困、管理不善不只是中国的问题,“事实上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是文盲,饭吃不饱,房不够住,并且生活在远远低于人类应有的最低生活水平线之下。”出于人性的本质和对人类的博爱,晏阳初把平民教育运动推向世界。他提出“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人,不论其种族、肤色和信仰都应享有最起码的教育,即能识字;最低的生活,即能吃饱以及最起码的健康保护和自治。”1943年后,晏阳初一直呼吁全球大多数苦难的人群需要“免于无知的自由”。同时因为“农复会”的斐然成绩引起了世界其他各国的关注。联合国文教组织和美国人士认为,中国乡村工作的宝贵经验,如能推行到世界其他国家,那些落后地区人民的生活必得到改善。1952年,东南亚乡村改造运动促进会正式成立,并深入开展工作。后来晏阳初建立了菲律宾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之后,晏阳初还把他的平民教育运动推向东南亚其他国家,他也因此被称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在国际乡村改造中,晏阳初推行中国经验,并形成了一系列工作原则,包括深入民间、与平民打成一片、向贫民学习、与平民共同商讨乡村工作、依农民知晓的开始、在平民已有的基础上建设、不迁就社会应改造社会、不零碎地做、不是救济而是发扬等,在乡村改造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晏阳初出于对天下人类的博爱,凭着其崇高人格品质践行着他“除天下文盲,作世界新民”的理想。这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今天,这种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3 利用“晏阳初精神”推进川渝冀湘学校德育

“晏阳初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充分利用其德育意义加强川渝冀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方面。在有效利用“晏阳初精神”的德育意义、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应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 加紧保护、搜集和整理蕴含“晏阳初精神”的德育文化遗产

伟人德育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只有通过合理的开发利用,才能让德育资源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文化、社会效益。川渝冀湘地区包含着“晏阳初精神”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文化资源,要特别注意保存、修复、整理。然而今天这一点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多数仍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有的任其自然毁损,甚至还遭到了人为的破坏。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对与“晏阳初精神”有关的有形乡土德育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和保护,同时加强对无形乡土德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在开发关于晏阳初精神的有形乡土德育文化资源方面,要注重对有形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保护,抓紧向这些地区的老人、先辈征集有关晏阳初及其在平民教育中所留下来的文物、史料,使伟人所留下的有形文化遗产更加丰富、详实。对于极具独特精神价值的无形文化遗产,更要深入地挖掘和开发。晏阳初精神是无形乡土德育文化遗产,这是乡土德育文化的精神实质,在开发中要用多种形式重温、内化、展现、升华,使之成为本地区人民的精神力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劲动力。

3.2 开展多样化的道德教育方法,有效利用“伟人德育资源”

道德教育方法的创新是增强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渠道。在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中要注意运用多样化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在有效利用晏阳初“伟人德育资源”方面,可以有多种方式。一是实地参观,在实践体验中开展道德教育的方式会在学生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二是图片展览,生动形象的图片资料可以激起受教育者对伟人的敬仰,从而使受教育者深入理解伟人精神内涵;三是媒体宣传,媒体有着无穷的力量,要充分利用网络、电台、电视台的专栏或专题报道,使道德教育潜移默化;四是艺术化方法,利用文艺晚会和伟人影视片等特殊手法,提高教育者在艺术欣赏中产生思想共鸣,精神得到升华。我们要加强研究,运用多样化的、多渠道的乡土德育教育方法。

另外,要加强“晏阳初精神”体验式教育和“晏阳初精神”伟人德育资源进课堂的研究。坚持以体验教育为主要方式,组织和引导青少年到晏阳初平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发生地,开展参观、凭吊、宣誓等特色体验教育活动。同时充分利用本地伟人德育资源,建立教育基地,制定学生参观教育基地的详细计划,每年组织学生深入伟人德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接受教育,从而爱国爱乡、爱人民,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强盛、为民族振兴而学习的远大理想。同时通过有关“晏阳初精神”的德育教材进课堂,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素材。

3.3 利用“晏阳初精神”德育资源,研究建构全方位的乡土德育体系

利用乡土德育资源、伟人德育资源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是单靠某一个部门或机构就能够解决的问题,而应整合包括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在内的所有的力量。道德教育是一个社会性的事业,政府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政府要在社会文化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提供政策上的指导和支持,同时要提供充分的经费支持。“晏阳初精神”包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川渝冀湘地区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需要对颇有开发价值的伟人德育资源和乡土德育资源建立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德育教育基

地,要倡导对全社会开放,并对未成年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实行免票。正式的学校教育是系统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川渝冀湘学校要着力编写乡士德育教材,并把晏阳初精神贯穿于该地区学校道德教育整个过程之中,同时促进乡土德育与主流教育的有机结合。同时,川渝冀湘地区学校可把教育与实践结合起来,既要把“晏阳初精神”所承载的德育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同时精心组织进行各种方式的实践活动,增强德育实效性。另外,对一个人道德观念的形成也具有主要作用,在道德教育中,川渝冀湘家庭充分运用“晏阳初精神”所承载的德育资源的伟人德育效应,利用节假日带着孩子到伟人德育基地参观,进行实践体验,在体验中使子女的灵魂得到触动。

[1]晏阳初,著.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2]晏阳初,著.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三)[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3]晏阳初.晏阳初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4]晏阳初,著.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A Research of Yan Yangchu Spirit and School Moral Education of Sichuan,Chongqing,Hebei and Hunan

QIU Shibing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Enshi Hubei 445000,China)

Yan Yangchu spirit is the advanced ideas,moral values and high quality which was reflected in the practice of Yan’s mass education.Yan spirit is rich in local moral education resources.It’s very important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moral education resources for the young people’s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Yan’s spirit and proposed the strategies that the schools of Sichuan,Chongqing,Hebei and Hunan exploit and make use of Yan spirit.

Yan Yangchu spirit;Sichuan,Chongqing,Hebei and Hunan;school moral education

G641

A

1674-5787(2011)03-0078-04

2011-04-20

邱世兵(1977—),男,湖北利川人,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湖北民族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高校德育方向研究。

责任编辑 周丁力

猜你喜欢

晏阳初伟人平民
乌克兰战火未息,平民在帮助平民
和伟人一样爱上图书馆
伟人也曾经是公认的“坏孩子”
构造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非富即贵? 平民也很爽 10款5000元以内AV放大器简析
卑微的伟人
伟人出东方
晏阳初为办教育卖张学良赠车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研究
平民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