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2011-08-15钱淼马卉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1年17期
关键词:外展患肢置换术

钱淼 马卉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利用手术方法将人体已发生病变的股骨头及髋臼以人工的髋关节假体取而代之,以达到解除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1]。我院骨科2010年1月~2011年7月共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9例,经过治疗和积极有效的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9例患者中,男15例,女4例,年龄49~82岁,平均61.5岁,其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4例,股骨颈骨折5例。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均能进行正常生活。住院时间15~36天。

护 理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病人术前大多存在担心和焦虑以及悲观的情绪[2]。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我们用通俗易懂的方法给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介绍手术方法及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其达到对手术及预后有一个初步了解。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愉快接受手术。

(2)一般护理:术前做好常规检查及皮肤准备。便秘患者术前行清洁灌肠。对精神过度紧张难以入眠者,术前晚给安定10 mg口服以保证睡眠。术前晚十点开始禁食,晚十二时开始禁饮水,吸烟者要求禁烟。

(3)营养支持:术前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鼓励患者每天进食牛奶、鸡蛋、绿色蔬菜等。少食高糖、高胆固醇饮食,多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饮食上遵循高钙,易消化吸收,少食多餐原则,多食蔬菜,水果以防便秘。

2.术后护理:

(1)生命体征观察:使用心电监护仪,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变化,持续中流量吸氧。输液观察:老年病人术后敏感性差,为防止急性心衰和肺水肿发生,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并记录24小时尿量及尿色变化。患肢血运观察:术后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若患肢皮肤发绀,皮温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应及时处理。术后3~5天行X线摄片,以了解人工关节的置换的情况。伤口引流的观察:术后应充分引流,防止局部血液淤滞。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正常量为50~250 ml,色淡红。如伤口敷料有较多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2)体位:保持适当的体位,患肢制动。患足穿矫正鞋,使足尖向上,患肢下垫一软枕并保持20~30°外展中立位,以防止髋内收和关节脱位[1]。患肢外展15~30°中立位,用皮牵引带制动,防止人工髋关节脱位。搬运病人时应加强对患侧髋关节的保护,避免内收和外旋。

(3)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患者因术后早期不能下床活动,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容易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DVT),其高发期为术后 l~4 d。因此,为预防DVT发生,术后抬高患肢,患肢下垫软枕高5~20 cm,直至患者可以下地活动。根据医嘱给予静滴右旋糖酐扩容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钙在术后六小时开始使用,连续使用三周,有效的防止了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4)肺部及泌尿系感染的防治与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开窗通风;鼓励患者深呼吸,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痰液粘稠不易咯出时,可做雾化吸入以利排痰。鼓励患者多饮水(心肺功能良好的情况下),并注意导尿管的护理,认真做好会阴部护理,用0.5% 的碘伏消毒尿道口,每天二次,并保持导尿管低于膀胱,每天更换引流袋。

3.术后康复护理 术后当天晚可适当进行踝关节背伸被动运动,做踝关节及腓肠肌、股四头肌主动运动,促使血液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前3天的方法是:①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机会。②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保持肌肉张力。③深呼吸练习。患者躺在床上,绷紧大腿和臀部,然后放松,同时可在家人的帮助下练习髋关节的外展、屈曲,但屈髋度逐渐增加而不要超过90度。术后1周,体力多有恢复,使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的患者已经可以下地进行功能康复训练,该阶段锻炼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关节活动度,但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根据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床上练习:适用于术后7d以上,如无特殊情况,可让病人翻身。正确姿势:伸直术侧髋关节,保持旋转中立位,伸直同侧上肢,手掌垫在大粗隆后面,向术侧翻身,防患肢外旋。俯卧位,有利于被动伸展髋关节[3]。

出院指导

使用拐杖至无疼痛及跛形时,方可弃拐,最好使用单手杖,可减少术侧关节的磨损[4]。预防并及时控制感染:对拔牙、插尿管等有可能造成感染的任何手术或治疗措施都应及时预防,防细菌血运传播→关节感染。术后6~8周内避免性生活。性生活时要防止术侧下肢极度外展,并避免受压。避免重体力活动以及参加诸如奔跑、跳迪斯科等需髋关节大范围剧烈活动的运动项目,减少术后发生关节脱位、半脱位、假体松动等问题。避免将关节放置在易脱位的体位:避免在髋关节内收内旋位时自坐位站起的动作;避免在双膝并拢双足分开情况下,身体向术侧倾斜去取东西,接电话等。注意勿翘"二郎腿"或女性的穿鞋动作以防髋关节过渡屈曲、内收、内旋,厕所马桶不宜过低,防止出现身体前倾,双足分开,双膝并拢的不良姿势。向健侧翻身时注意勿使髋关节处于伸直、内收外旋位。术后1,3,6个月来医院行x线摄片检查,以后每隔半年来院复查一次。发放医患联系卡,不适时随诊。

体 会

在患者的手术后康复治疗中,应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个原则,除了加强患肢基础锻炼,同时也要注重健肢、上肢主动活动,呼吸训练以及心理咨询,使患者消除忧虑,增强生活信心。通过康复可以促进患者恢复体力,增加肌力,增大关节活动度,降低术后并发症,使患者的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获得最大限度的恢复。

1 华蕾,宋艳霞,孙燕.34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599-600.

2 缪剑英.老年住院患者心理护理探讨[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3,9(1):5l-57.

3 黄金怀,彭新静,高竹英,等.髋关节置换术后院外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效果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9):800-802.

4 袁琦,覃美珠.出院指导在骨科患者康复中的地位[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1):747.

猜你喜欢

外展患肢置换术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外展悬吊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肱骨外展动作中肩袖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