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创新研究
2011-08-15张乐乐蒋小曼斯建钢
张乐乐,蒋小曼,斯建钢
(重庆科技学院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重庆 401331)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创新研究
张乐乐,蒋小曼,斯建钢
(重庆科技学院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重庆 401331)
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的形式和内容,提升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为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和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以重庆科技学院基层党组织为例,在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的创新举措。
高校;学生党支部;三会一课;创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最基层的党组织,是对学生党员进行日常教育管理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的建设成果直接影响大学生党员培养和教育实效性。当前有必要改变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和
“三会一课”传统而又枯燥的形式和内容,充分激发党支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会一课”是指党支部定期召开的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三会一课”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基层支部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也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经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发展,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本课题组面向重庆科技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全体学生党员发放了8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69份,有效回收率为86.3%。学生党员调查对象中,大一党员为5人,大二党员为20人,大三党员为30人,大四党员为14人。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高校党支部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党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的主题和内容缺乏吸引力
在本次调查中,针对“‘三会一课’或党组织生活的主题和内容对你来说有吸引力吗?你希望在主题和内容上作何改变?”的问题,85%的同学选择了“一般”,但是选择“没有吸引力”的同学比选择 “有一定吸引力”的多了2名;同学们在回答“希望在主题和内容上作何改变”问题时,作出了“贴近大学生生活”、“热点与焦点问题”等回答。这说明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迅速,不管身处哪个一个角落,只要有网络便可知天下事,这对“三会一课”内容的创新提出了要求,尤其是支部大会、党小组会的主题的确定,需要学生党支部书记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时代感。
1.2 党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的形式过于单一
在调查中,针对“你们支部‘三会一课’和党组织生活形式是怎样的?你更希望是什么样的形式?”的多项选择,有65名学生党员同时选择了“听报告”和“会议讨论”两种形式,占94%。但是“户外交流”和“分小组比赛”、“与其他活动相结合”等形式几乎没有人选择,有35名同学选择了“看教育片”,占51%。目前高校党支部“三会一课”的形式多采用召集人召集,大家坐在一起开开座谈会的形式。这就跟高校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产生了矛盾。另外,有些学生支部的人数达到50人以上,很多人经常轮不到发言,所以组织生活会及“三会一课”的形式过于单一,这直接造成了很多学生党员经常是强打精神来参加活动和会议。
1.3 党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的形式与内容落后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有85%的学生党员认为当前支部的组织生活及 “三会一课”、“枯燥”、“空洞”、“乏味”、“陈词滥调”,而希望它变得“生动有趣”、“形式多样”、“主题丰富”、“贴近学生生活”,这说明“三会一课”的形式与内容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党建工作发展的需要,必须针对新形势、新挑战,与时俱进创新党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才能确保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常抓常新,取得实效。
1.4 党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通过调查发现,有80%学生党员认为党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学生党支部在开展以“一讲二评三公示”为主要载体的创先争优活动以前,支部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基本围绕着支部建设、党员发展与党员转正等日常工作开展,因为学生支部人数较多,每次发展与转正要持续好几个小时,有些学校甚至存在分4~5批次才能完成的情况,这让学生党员感觉十分枯燥。在学生党支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后,每个月的党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的主题又丰富了一些,但按照要求,每名党员都要讲述,支部书记均要点评,一次活动就需要3~4个小时 ,导致大多数学生党员之间并没能得到真正的交流。另外,支部内部交流的思维也很局限,光靠支部书记一人不能给予学生党员很好的指导。
2 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的举措
2.1 创新活动形式,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的吸引力
创新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的活动形式就是要改变过去“一人说、大家听”的单一形式,让党员轮流讲,邀请优秀学生党员分享成功经验,交流讨论,不断增强学习效果。学习场地不仅仅在会议室、党员活动室,也可以拓展到开阔的户外场地,或者是红色教育基地,或是建立党员交流平台,开办信息专栏,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方便党员交流、学习。学生党支部还可以把为党员过“政治生日”活动融入到“三会一课”中,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发放生日贺卡、赠送生日礼物、送上美好祝福、组织提出希望等形式展开活动;把党的知识、党的政策印成宣传册,定期在“三会一课”上开展“学党史”竞答、抢答、必答擂台赛,广大党员乐于接受;建立党员联系寝室制度,一个党员联系一个学生寝室,并督查所联系寝室成员的学习、思想、生活情况,定期汇报等,都是创新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活动形式的有效举措。
2.2 创新活动内容,增强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的实效性
党支部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的活动内容创新就是要求支部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活动要与上级党委工作部署相结合,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与支部建设实际相结合,在内容上切实做到贴近学生党员所思所想,贴近工作学习、生活实际,贴近就业、社会热点以及学生党员身边典型人物事迹,等等。比如,在学校党代会召开前夕,学生党支部就可围绕迎接党代会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可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三重温”活动,即重温《党章》、重温入党志愿书、重温入党誓词。对照重温内容,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找差距,寻问题,思办法,做贡献;还可以策划组织“红色电影”展播周、喜迎党代会箴言和“党旗飘扬——党员风采颂扬”等活动,既和上级党组织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又和党支部建设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学生党员的才干和能力。通过开展这些鲜活的“贴近生活、贴近党员、贴近实际”的党支部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的活动,切实增强其工作实效性。
2.3 拓宽学习渠道,增强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的参与性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学习渠道的拓宽是学生党支部提升党员教育质量的先决条件。除了支部常规的面对面的组织生活会、党员座谈会、专题交流会等交流渠道之外,学生党支部还可建立网上学习平台,可申请注册专门的支部专用邮箱,定期将支部最新的学习材料以邮件的形式发至支部公共邮箱,通过支部公共邮箱及时收集学生党员的学习建议与学习体会,学生党支部还可开通组织生活专题博客,利用QQ、MSN或者博客日志、微博等方式创新党支部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的交流渠道。比如建立支部“党员之家”QQ群,大家在QQ群里共享一些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的学习资料,还可以交流学习心得,支部全体党员都可以在群里讨论,既提高了学生党员学习的主动参与性、积极互动性,又增强了支部活动交流的广泛性和趣味性。
2.4 加强内外交流,激发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的发展活力
针对高校学生党支部人数过多,活动效率过低、活动质量较差的情况,可以通过合理设置学生支部结构的办法来解决。另外,单是学生支部内部的交流还远远不够,学生党支部之间、学生支部和教师党支部之间、学生党支部与机关党支部之间也可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活动,这不仅能带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而且能增进师生交流,碰撞出新思路新观点,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给予学生党员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更好的教育和引导。高校应以完善相互交流制度为保障,加强学生支部和教师支部的交流,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师生党员共交流的活动,切实增强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的发展活力。
3 结语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的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党员的共同努力与参与,充分发挥支部党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才能促进党支部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与时俱进地持续发展。
[1]丛潜等.加强载体建设,开创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局面[J].中国科技信息,2009,(23).
[2]刘向军.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质量保证体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9).
[3]钟晓军.对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7,(11).
[4]杨攀.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学生党员教育之我见[J].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04,(12).
G641
A
1674-5787(2011)05-0087-02
2011-09-01
党建项目:2010年度重庆科技学院党建科研项目(编号:DJ2010012)
张乐乐,男,重庆科技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工程制图教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蒋小曼,女,重庆科技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斯建钢,男,重庆科技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周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