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县域经济实力的时空差异分析

2011-08-15方秋玉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圈层区县县域

方秋玉

(重庆大学 贸易与行政学院,重庆400030)

一、研究范围及数据采集

重庆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下辖40个行政区县(自治县),有19个区和21个县。本文以区县为地域研究单元采集数据,选取2000年和2008年为研究断面,采用的社会经济数据主要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年鉴 2001》、《重庆市统计年鉴 2009》和《2008年重庆市各区县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

二、重庆市县域经济实力的评估

(一)研究方法与指标选择

影响县域经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单一指标法无法全面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因此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估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水平。

众多区域经济差异研究在制定评价体系时通常只考虑了经济实力、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等因素[8-9],可持续发展因素往往被忽略。本文在考虑到指标的科学性、全面性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①,选取了X1(人均 GDP/元)、X2(人均固定资产投资 /元)、X3(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元)、X4(人均财政收入/元)、X5(城镇经济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元)、X6(财政收入占GDP比重/%)、X7(人均城乡储蓄存款余额/元)、X8(第三产业所占比重 /%)、X9(第二产业所占比重/%)、X10(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X1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等11个主要经济指标计算重庆市各区县2000年和2008年的经济综合实力指数。此外,本文在11个经济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3个可持续发展指标:X12(每吨标准煤实现万元GDP/万元/吨)、X13(每千瓦时电力实现万元GDP/万元/千瓦时)、X14(每吨标准煤实现万元工业增加值/万元/吨),用14个变量计算2008年的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指数,以更全面地考察重庆市各区县当前的经济实力。由于用11个和14个指标分别计算了2008年的经济综合发展能力指数,为免混淆,下文用2008年 (不含可持续发展指标)和2008年(含可持续发展指标)进行区分。

(二)重庆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计算

本文利用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法和KMO检验所选数据是否适合做主成分分析。2000年、2008年(不含可持续发展指标)和2008年(含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概率 Sig分别为 2.46E-85、3.04E-82 和 5.99E-93, 均小于显著性水平 0.05,因此拒绝零假设。同时,2000年、2008年(不含可持续发展指标)和2008年(含可持续发展指标)的KMO值 分 别 为 0.761、0.731 和 0.693, 根 据 统 计 学 家Kaiser给出的标准可知所选变量适合做主成分分析。

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按照累计方差贡献率>85%的主成分选择原则,2000年选入特征根分别为 6.466、2.011、1.202 的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8.00%;2008年(不含可持续发展指标)选入特征根分别为 5.632、3.107、1.017 的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8.69%;2008年(含可持续发展指标)选入特征根分别为 6.340、4.000、1.076、0.956的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8.37%。上述累计方差贡献率表明,所提取主成分均已涵盖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能够解释重庆市各区县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

计算各主成分上的得分,再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百分比为权重,加权求和得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如下,该指数越高,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2000年40区县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渝中区 7.097,大渡口区 2.396,江北区 3.566,沙坪坝区2.051,九龙坡区 2.044,南岸区 2.943,北碚区 0.347,渝北区 0.827,巴南区-0.749,万盛区-0.521,双桥区1.845,涪陵区 0.867,长寿区-0.139,江津区-0.331,合川区-0.602,永川区-0.255,南川区-0.831,綦江县-0.657, 潼南县-1.285, 铜梁县-0.222,大足县-0.993,荣昌县-0.681,璧山县-0.175,万州区 0.117,梁平县-0.781,城口县-0.720,丰都县-1.047,垫江县-0.784,忠县-0.548,开县-0.905,云阳县-1.567,奉节县-1.153,巫山县-1.211,巫溪县-1.362,黔江区-0.228, 武隆县-0.424, 石柱县-1.388, 秀山县-1.490,酉阳县-1.549,彭水县-1.504。

——2008(不含可持续发展指标)40区县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渝中区 5.843,大渡口区 0.727,江北区 3.368,沙坪坝区 2.423,九龙坡区 2.178,南岸区2.087,北碚区 0.342,渝北区 1.642,巴南区 0.010,万盛区-0.558,双桥区 0.922,涪陵区 0.256,长寿区0.189,江津区-0.134,合川区 0.043,永川区 0.388,南川区-0.853,綦江县-0.333,潼南县-0.722,铜梁县-0.308, 大足县-0.562, 荣昌县-0.523, 璧山县0.055,万州区 0.062,梁平县-1.206,城口县-1.455,丰都县-0.973,垫江县-1.354,忠县-0.632,开县-0.893,云阳县-1.016,奉节县-1.160,巫山县-1.081,巫溪县-1.068,黔江区-0.272,武隆县-0.560,石柱县-0.949, 秀山县-1.225,酉阳县-1.337,彭水县-1.169。

(3)通过服务名(service_name)和服务方法(service_method),查找已经注册的rpc服务;

——2008(含可持续发展指标)40区县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渝中区 5.785,大渡口区 0.357,江北区2.997, 沙坪坝区 2.081, 九龙坡区 2.019, 南岸区2.061,北碚区 0.082,渝北区 2.010,巴南区 0.454,万盛区-1.289,双桥区 1.551,涪陵区-0.125,长寿区-0.572,江津区-0.702,合川区-0.198,永川区 0.392,南川区-0.878,綦江县-0.438,潼南县-0.204,铜梁县-0.215, 大足县-0.228, 荣昌县-0.879, 璧山县-0.202,万州区-0.048,梁平县-0.791,城口县-1.787,丰都县-0.503, 垫江县-0.867, 忠县-0.062, 开县-0.976,云阳县-0.524,奉节县-0.550,巫山县-1.068,巫溪县-1.134,黔江区-0.281,武隆县-0.539,石柱县-0.687, 秀山县-1.610, 酉阳县-1.461, 彭水县-1.169。

(三)结果分析

从重庆市各区县经济综合发展能力指数来看,2000年综合水平指数最高的是渝中区,为7.097,指数最低的云阳县为-1.567,经济综合发展能力极差为8.664;2008年(不含可持续发展指标)指数最高的是渝中区为5.843,指数最低的城口县为-1.455,极差为7.298,与2000年相比极差呈缓慢的减少之势;2008年(含可持续发展指标)指数最高的渝中区为 5.785, 指数最低的城口县为-1.787,极差为7.572。利用GIS软件,将重庆40个区县的综合实力指数按>2.0、1.0 -2.0、0-1.0、-1.0-0、<-1.0 分为经济发达型、较发达型、中等型、较滞后型和滞后型五个等级。

三、重庆市县域经济差异现状特征分析②

(一)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且极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突出

2008年重庆市40个区县的经济综合发展能力指数均值接近0,说明整体经济综合发展能力较低,其中低于均值的区县有29个,占区县总数的72.5%。综合得分为正值的区县仅11个,占总数的27.5%。经济综合发展能力指数的变异系数高达11538805.32,表明重庆市区县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十分巨大。

目前重庆市经济综合发展能力指数>2.0的经济发达型区县只有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南岸区、九龙坡区、渝北区等6个。这6个区县是重庆市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2008年的城镇化率均值为94.41%,其中仅渝北区为66.44%,其余5区县均已实现城镇化。而29个经济综合发展能力指数<0的较滞后型和滞后型区县2008年城镇化率均值仅为34.82%。因此,经济发达型与较滞后型和滞后型区县在经济综合发展能力上的巨大差距,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重庆城乡在经济水平上的差距。

(二)县域经济综合发展能力西高东低,呈明显的圈层分布格局

经济综合发展能力指数在0以上的县域全部集中在西部,而东南部和东北部的区县经济综合发展能力指数全都小于0且囊括了除万盛区外的所有经济滞后型区县,经济发达程度的东西分化现象十分明显。重庆市县域经济的圈层分布格局在加入可持续发展指标后更加明显。重庆县域经济的圈层分布结构共由四个圈层组成,第一圈层经济综合发展能力指数>2.0,包括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南岸区、九龙坡区、渝北区;第二圈层经济综合发展能力指数 0-2.0,包括双桥区、巴南区、永川区、大渡口区、北碚区;第三圈层经济综合发展能力指数-1.0-0,包括万州、忠县、涪陵区、合川区、璧山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黔江区、綦江县、丰都县、云阳县、武隆县、奉节县、长寿区、石柱县、江津区、梁平县、垫江县、南川区、荣昌县、彭水县、开县;第四圈层经济综合发展能力指数<-1.0,包括巫山县、巫溪县、万盛区、酉阳县、秀山县、城口县。经济实力由第一圈层向第四圈层递减,符合区域经济中的空间距离衰减规律。这四个圈层的空间分布与重庆市各区县当前综合实力的发展状况相吻合。

(三)县域经济发展呈单核结构模式

主城区③占地面积5567平方千米,仅占重庆幅员的 6.76%,而 2008年常住人口达 684.41万,占重庆市常住人口的 24.11%,GDP总额达 2249.28亿元,占全市 GDP总额的 42.95%,人均 GDP达32864.54元,是全市的3倍多。这表明,重庆已经形成了以主城区为核心的单核结构模式。从主成分分析结果计算得出的结果看,主城九区经济综合发展能力高且分布集中,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

四、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演变分析④

(一)县域经济综合发展能力差异缓慢缩小

2000年重庆市40个区县的经济综合发展能力指 数 均 值 为 0.00000007, 变 异 系 数 为24426441,2008 年均值为 0.00000032, 变异系数为4570251。均值的增加、变异系数的缩小表明重庆市区县经济综合发能力总体上得到了极其缓慢的提升,区县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逐渐缩小。重庆市人均GDP的变化也能印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缩小的事实。2008年重庆市人均GDP是2000年的3.4倍,高达19148元,人均GDP变异系数由2000年的0.80降至 0.69。人均GDP最高值与最低值之比也由2000 年的 12.1 倍降为 11.7 倍。

(二)经济综合发展能力较高县域集聚的空间范围扩大

2000年经济发达型、较发达型和中等型区县数量少且分布分散。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和大渡口区6个经济发达型区县以及经济较发达型区县双桥区和中等型区县涪陵区分散在重庆西部,未连成片,仅在经济发达型区县形成第一圈层。万州区是重庆东部地区唯一的中等型区县,与西部经济综合发展能力较高区县相距较远。2008年经济综合发展能力较高区县范围明显扩大,呈密集的连续分布,已形成面状空间形态。运用GIS将计算得出的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作图可以看出,围绕在经济发达型区县的巴南区、长寿区、合川区、璧山县、永川区由2000年的较滞后型区县提升为中等型区县。这些区县经济综合发展能力的提升,使得经济综合发展能力较高区县连成片,形成了第二圈层。

五、结论与讨论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重庆市各区县的经济综合发展能力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实力的差异。并依照指数将40个区县划分为经济发达型、较发达型、中等型、较滞后型和滞后型区县5个经济发展等级,运用GIS软件从空间上显示了各区县之间存在的差异。

本文通过时间和空间两个视角对重庆市县域经济综合发展能力的考察,认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且极不平衡、经济发展能力在空间上呈现西高东低和圈层分布格局以及单核结构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重庆市县域经济差异的现状特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能力差异缓慢缩小和经济综合发展能力较高县域集聚的空间范围扩大是重庆市县域经济的发展趋势。

通过分析,本文发现重庆市县域经济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区县经济综合发展能力差异缩小的速度极其缓慢。第二,单核结构的经济发展模式未发生改变。万州区作为重庆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县在多年来经济综合发展能力提高并不显著,甚至在加入可持续发展指标后降为较滞后型区县。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核迟迟未能形成,不利于改变重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西高东低的格局。

注释:

①2006年4月重庆出台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的通知》(渝办发 〔2006〕76号),并于2006年9月首次编制 《2005年重庆市各区县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因而,1997-2004年重庆市各区县的单位GDP能耗等指标搜集较为困难,使得本文在计算重庆市各区县2000年经济综合发展能力时只能使用除可持续发展指标外的11个主要经济指标。

②为了更全面地分析重庆市县域经济差异现状,本文在该部分的分析主要基于加入可持续发展指标后计算得到的2008年重庆各区县经济综合发展能力指数。

③主城区包括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南岸区、九龙坡区、渝北区、巴南区、大渡口区和北碚区。

④本文第五部分分析基于重庆市各区县2000年和2008年(不含可持续发展指标)经济综合发展能力指数。

[1]陆远权.重庆市的区域差异与发展思考[J].探索,2004,(4):128-130.

[2]李艳娜,陶陶.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1): 77-79.

[3]李炯光.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当代经济,2006,(7):28-29.

[4]卢向虎,朱淑芳.运用聚类分析评价重庆各县(市)综合经济实力[J].重庆商学院报,2002,(5):1-4.

[5]俞荣根.关于重庆市实施大城市带动大农村战略的几点思考[J].改革,2002,(4):46-53.

[6]刘蓉.重庆城镇化的差距在哪里——与京津沪的比较[J].经济师,2003,(6):233-234.

[7]蔡书良.重庆城镇化水平与西部开发的探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0-93.

[8]许旭,金凤君,刘鹤.成渝经济区县域经济实力的时空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0,(3):388-392.

[9]杜茂华,杨刚.基于锡尔系数和基尼系数法的重庆城乡发展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0,(3):773-777.

猜你喜欢

圈层区县县域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No.4 圈层用户不断拓展,圈层经济价值释放
B站冲破圈层
年轻人“圈层化”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让圈内新闻飞出圈层——“振兴杯”宣传的一点思考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