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理工专业双语教学改进措施探讨
2011-08-15雷晓玲
雷晓玲,陈 垚
(重庆交通大学 河海学院,重庆 400074)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以及日益增长的人才国际化需求趋势,培养一批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接轨,提高国际社会影响力的一项重大举措。自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中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1]开始,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便在全国高校陆续展开。双语课程建设被视为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2007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把双语课程建设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来促进高等学校双语教学水平。
然而,由于理工类专业课大多具有知识面广、系统性差、概念抽象等特点,加之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使得高校理工专业双语教学难度加大,教材及师资问题更加突出,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高等学校理工专业双语课程教学的发展日益受到教育部、教委及各高等院校的特别重视。本文通过对高等学校理工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从课程的选择、教材的选用、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等几个方面对高等学校理工专业双语教学的改进进行探索研究,提出能够在高等学校普遍适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示范性和借鉴意义的理工专业双语课程教学体系。
一、高等学校理工专业双语教学现状分析
(一)持续发展
近几年来,高等学校理工专业学生主动学习外语的气氛热烈,其外语学习逐渐由过去的纯粹“学英语”向“英语与专业知识双赢”转化。虽然高等学校理工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不一,但大部分同学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良好,能够达到接受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同时,随着高等学校对留学生招生和国际生交换力度的不断加大,双语教学日益受到各高等学校的重视,双语教学已被列为众多高等学校提升学校形象和档次的重要内容之一,各高等学校实行双语教学的学生及课程数目日益增多,部分学校举办的“双语讲课比赛”等促进活动进一步调动了高等学校师生进行双语教学的热情。双语教学得到了持续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双语教学是指将母语外的另一种外国语言 (本文指英语)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课程教学,并使英语与学科知识同步获取的一种教学模式。[2]其最终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用英语获取专业信息进行专业沟通的能力。
双语教学应以英语作为授课手段,实现传授专业知识的目的,而不是传授专业外语知识。有些高校为了应付教学评估、为了不在兄弟院校中掉队而进行双语教学,而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和重视普遍存在不足,具有较盲目性和攀比性。有些高校管理者一味追求双语教学的开课数量,而往往忽视双语教学的效果。同时,双语教学绝大部分由相应的专业任课教师承担,而他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去讲授,应付现象严重,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将英语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分裂开来,使双语教学成为专业英语教学。因此,笔者认为应从学校层面上重视双语教学工作,使广大师生提高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只有当双语教学的主体(管理者、任课教师)和客体(学生)从观念上真正接受双语教学,才能实现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
2.缺少相应的双语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双语教学因其特殊性,不能沿用现有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应针对双语课程的课时和教学大纲、教学质量评价等进行专门制定。目前,高等院校理工专业的双语教学管理仍然沿用传统的专业课教学管理体系,特别是缺少相应的激励政策,在工作量核算上并未体现双语教学的特殊性,使得双语教师丧失相应的激情,在教学上普遍存在应付了事的心态。同时,缺少相应的考核体系,无法客观、正确地评价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无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质量考核,不能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信息反馈。
3.缺乏合适、优秀的专业双语教材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双语教材主要有引进的原版教材、自编教材、改编教材和翻译教材。有些高校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双语教材,授课教师只能自己编写,而在编写过程中往往将相关专业知识的英文材料进行简单汇编,使教材丧失了系统性和完整性;有些教师通过对原版教材进行适当删减改编,但从实际使用效果来看,学生普遍反映各个知识点没有连贯性;甚至有些教师直接将国内的优秀专业教材进行翻译,但文字表述不规范,使得翻译的教材丧失了英语的“原汁原味”。总体来说,自编、改编和翻译教材知识更新速度太慢,缺乏案例,综合性和灵活性不够。同时,因编写者对原版教材整个知识体系的接受和转化都需要一个过程,这样就无法保证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能与国外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主流思想接轨。而教材是课堂教学的直接依据,是教学内容和学科体系的载体,是联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决定着双语教学的成败。[3]鉴于上述教材存在的问题,一些高校直接选用国外优秀的原版教材。虽然这些教材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专业英语,但是大多学生认为英文原版教材难度较大,大多看不懂,反而降低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这是因为英文原版教材的编写在体系构架和内容编排上都与我国教材存在一定差距,国外原版教材思维活跃,知识拓展面大,且在语言表述方面与我们的习惯存在差异,加之文字阅读上的困难,使得学生不易在规定的学时内消化吸收,大部分学生使用起来感到不适,这对教师备课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调查还发现,由于学生看不懂外文教材,授课内容又未与中文教材一一对应,感到无所适从,反而降低教学效果,使外文原版教材沦为形式。可见,合适的双语教材应符合以下条件:内容充实、符合学科教学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兼顾趣味性和知识性;文字表述规范、教材难度适中,利用实施教学;价格适中,考虑成本。[4]
4.双语教学教师资源严重匮乏
在高校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实践,关键是具备英语口语和专业水平俱佳的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具备的能力不单单是英语备课、做课件和读课件的能力,而是真正具备用英语教学的能力。[5]目前高等院校理工专业的双语教学往往由具备一定英语能力的专业教师承担,但是,由于师生英语水平有限,双语课常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学校也没有针对双语课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使得各高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效果参差不齐。而作为双语教学改革最直接的探索者和最重要的承担者,双语教师的受教育程度、语言能力、教学能力、教学策略和工作态度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6]因此,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双语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5.教学模式单调乏味、效果较差
目前,高等院校开展理工专业双语教学时,学生普遍反映双语课程内容或方法单调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出现原本向往双语教学的学生,在上几堂课后就对其丧失好奇心和积极性的现象。有的教师授课仅仅用英语“照本宣科”,然后用中文翻译,将双语教学课程上成专业外语课;有的老教师用英语并附中文翻译的课件,直接以中文授课,并未使学生接触双语的环境;还有的教师忽视学生外语水平及专业基础知识的参差不齐的情况,不关心教学模式,不注意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部分学生放弃对该课程的学习。可见,对于学生而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课堂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双语教学目标的不明确,使得大多数高校双语教学流于形式,严重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
二、高等学校理工专业双语教学改进措施及建议
针对目前理工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双语教学应该在教学管理、师资队伍、教材、课程选择、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进、探索和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
(一)教学管理
双语课程因其特殊性不能按照原有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进行管理,应该建立起一套适合双语教学的管理体系。比如在教学学时和教学大纲的安排上,就应该针对双语课程进行单独制定,特别是针对教师的绩效考核。
在课时安排上,对同样的教学任务,双语教学工作量应为该课程实践课时数的1.5~2倍。如《武汉大学关于双语教学的若干规定》提出的办法是:使用原版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课时占该门课程课时30%~50%,教学工作量按1.2倍计算;使用原版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课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50%以上,教学工作量按1.5倍计算;使用原版外文教材,全外语授课,教学工作量按2倍计算。
在双语教师的职称评定、办公条件和出国进修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并定期在校内各专业或学校之间开展双语教学评比,通过教学交流切实提高双语教学的水平。学校重视、支持双语教学,一方面设立专项基金鼓励教师从目标定位、课程设置、组织形式、教材的选择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双语教学开展研究;另一方面学校应对参加双语课程教学的教师进行有效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
双语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学质量控制的核心步骤,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召开相关座谈会、问卷调查、同行专家访谈等方式,采集相关指标信息,然后采取层次分析等多种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通过构建效果评价与内在评价、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层面、多主体、多维度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进行理论论证和实践验证,全面鉴别控制教学质量,以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二)师资队伍
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是具备专业课程的教学能力和外语表达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针对目前师资队伍严重匮乏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学校层面上必须重视双语教师的能力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并通过制定双语教师资格标准,明确规定从事双语教学人员对双语教学能力和工作经历的基本要求。其次,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培训、海外引进等方式建立合格的高素质双语教学团队。双语教学团队的建设可有效推行新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师凝聚力和提高团队成员的整体素质。[7]同时,通过对教学团队的建设,可针对教师的特点和教学需要,突出重点,有所侧重,使团队成员在职称、年龄、学历和教学经历等方面形成合理的梯队架构。
(三)教材
对于目前教材难选的问题,笔者认为可根据教学大纲摘选精编国外原版教材,不仅可保证教材的质量,又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对于一些特色的专业选修课,符合教学大纲的原版教材几乎没有。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专题的形式,在原版教材、讲义、期刊中摘选最新的研究内容,精心编辑使之自成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并不断补充完善后,再逐步形成适合本专业课程的双语教材。这种摘选精编的教材,不但保留了原版教材英文规范、逻辑性强的特点,而且贴近教学大纲,紧跟专业最新发展。对于试用教材未能赶上教学要求的时候,可以内容清晰、精炼、重点突出的多媒体英文课件暂时替代教材。这样的课件可使学生需要掌握的英文专业知识集中而明确,进而有利于强化这部分内容的学习。[8]
(四)课程选择
虽然目前对于安排多少门双语教学课程、哪些课程适合进行双语教学、从什么时候开始安排课程,没有明确计划。但是双语课程的选择必须能够代表专业的发展方向,并适合用英语讲解,同时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能够与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9]因此,双语课程应以专业拓展和介绍内容为主的专业选修课为主,而不适于在专业主干课中开设。因为,专业主干课内容多、知识难度大;其次,专业主干课是学生的专业基础,关系到他们专业能力的架构,[10]双语授课反而会影响专业基础的掌握,违背双语教学要提高学生素质的初衷。若在专业选修课中开设双语教学,不但有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进展,还能为有志于深造的学生日后选择专业方向进行引导和铺垫。同时,双语课程作为选修课,可根据学生自身的语言能力和兴趣去选择所修课程,能充分调动学习双语的积极性。
(五)教学模式
目前,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浸没型(课堂英语使用比重一般超过60%)、过渡型(交替使用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其中英语使用比重一般不超过30%)、维持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母语为主,英语使用比重一般在10%左右)。[11]在理工专业双语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采用渐进式的双语教学模式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即循序渐进地提高英语在双语教学中的使用比例。在教学前期,主要采用维持型教学模式,课堂中主要以汉语为主。在教学中期,逐渐采用过渡型教学模式,课堂中的英语比例逐渐增加,对一些较易的内容逐步采用全英语的讲解方式,对一些难点问题仍主要采用汉语讲解方法。在教学末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尝试性地采用浸没型,在学生能够较好地接受时,逐步提高英语讲解的比例,否则仍然采用过渡型教学模式。[12]
在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取互动式(如讨论、讲座、案例)的教学新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应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内容上网查阅、学习相关英文资料,用英语完成内容摘要;要求学生分组合作,通过收集、学习、筛选、整理资料进行专题演讲,并在其间设置相应的提问环节,演讲者必须用英语一一作答。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督促其更深入和广泛地进行专业学习,还可培养学生学术演讲能力,为毕业答辩、求职面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选择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和主体参与型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双语教学,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热情,加强师生互动,营造和谐、愉快、活跃的学习氛围。
(六)教学特点
结合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等学校理工专业双语教学应充分体现以下特点:
1.“英汉”双强
高等学校理工专业双语教学将采取专业内容和英语能力培养兼顾的教学方法,彻底避免“翻译法”。课程教学内容将与其他专业课程内容做到“系统连贯、互相补充、不重复”的原则;切实加强学生对中、英文内容的联系和应用;注重学生英语应用技能的培养;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双赢的效果。
2.语言教学理论与双语教学实践相结合
双语教学虽然是在非语言学科中实施,但语言教学理论对于双语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因此,双语教师应重视语言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加强语言教学理论的学习和修养,将其恰当、有效地运用于高等学校理工专业双语教学实践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教学内容应新颖,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围绕专业热点话题,介绍国外相关专业先进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注重学生参与积极性
学生的积极参与,才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思考专业问题、表达专业思想、陈述专业观点等的关键。因此,应在组织学生观看国外相关题材影视资料、听取国外相关专业演讲录音和部分专题报告等有足够专业知识和语言输入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选择相关主题进行分组演讲比赛等,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5.体现“原味”
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原味”英语语境、提供真实材料,从而凸显双语特色。围绕学生们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专业内容,精心选择编辑原版教材,而不是简单地借用或翻译。只有体现这样的原味,充分体现英语语境,才能使高等学校理工专业双语教学真正做到内容专、语境纯、难度适中、英汉双强。
6.开发利用多种教学途径
要建立完善高等学校理工专业双语教学课堂及课外辅导体系,应开发利用多种教学途径,充分发挥多媒体功能,如影视、录音、计算机课外辅导系统等,加强学生对语境、语感的多方位接触和掌握,切实提高学生的双语应用能力。
(六)考核模式
在考核模式上,应摒弃传统的、培养学生“哑巴英语”的书面应试考核方式,大胆采用以研究报告在课堂上做学术演讲的形式,不仅能为新理念下的日常教学服务并与之相匹配,也能够培养学生用英语能说善辩的专业能力。有研究者通过调查表明,80%的学生认为主题演讲对他们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90%的学生认为对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50%的学生希望其他部分科目的考试也能改革为演讲考试,100%学生表示喜欢这种考试方式。[13]
三、结语
双语教学是我国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要提高高等院校理工专业的双语教学水平,必须引导教师和管理者重视对双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应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与教材,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和直接使用外语从事科研的能力;注重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及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双语教学才能体现现代教育思想,融外语与学科知识教学于一体,教学效果显著。
[1]李慧仙.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及走向 [J].中国地质教育,2005,(3):118-121.
[2][9][12]王世元,段书凯,王丽丹.关于本科生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8(1):192-195.
[3][4]乔桂强,王敏娴.推行双语教学的五段论[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2):47-49.
[5][10]曲燕.推进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建议和设想[J].化工高等教育,2010,(1):84-86, 92.
[6]施红斌,殷冬玲.美国双语师资建设经验及启示[J].青年教师,2007,(1):54-55, 71.
[7]高丽婷,丁学钧,王利霞.论地方性普通高校双语“教学团队”师资培训新模式的构建 [J].教育与职业,2009,(2):71-72.
[8]陈瑜.浅谈高校工科类专业课双语教学与多媒体手段的整合应用[J].高教论坛,2010,(3):67-70.
[11]罗畅.在西南大学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 [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86-188.
[13]徐盛林.双语教学的考试模式改革初试 [J].人力资源管理,2010,(5):227,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