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日本对华团体的中国观及其在华活动

2011-08-15石岩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东亚日本

石岩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研究室,辽宁沈阳110044)

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大,日本的侵略野心不断膨胀,也想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扩张的过程中分“一杯羹”。日本自认为现在已经不是美国“叩关”的年代,已经可以引领亚洲国家,来对付西方的列强。于是,在19世纪70年代,日本国内兴起了一股兴亚思潮。日本民间纷纷建立起各种团体,宣传自己的“兴亚”观点,以此抒发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者来影响政府的决策,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影响普通大众对中国的认识。随着这些团体对中国认识的趋同,从而逐渐出现合流的趋势,最后都并入东亚同文会。由于这些团体的经费来源,大都由政府拨给,因而他们的观点也会为政府牵着鼻子走,最终沦为日本对外扩张政策的宣传工具。

一、“日中提携”观

19世纪70年代的日本出现了打着“兴亚”旗号,力图对抗西方的兴亚主义思潮。伴随着兴亚思潮的出现,也出现了不少兴亚团体。1877年12月,曾根俊虎等人在东京成立了“振亚社”,时常集会,商讨与亚洲邻邦“善邻亲睦”、“振兴亚洲”的问题。1880年3月,“振亚社”改组为“兴亚会”,并于9日在日本神田锦町的学习院内举行了第一次成立大会。会长由长冈护美子爵担任,副会长为渡边洪基。此外,主要的发起人和赞助人还有柳原前光、广部精、草间时福、金子弥兵卫以及清朝驻日公使何如璋等。在兴亚会成立的同时,在芝爱宕下的天徳寺内,创办了一所中国语学校,开始教授中国语,作为兴亚会的附属事业。校长由丸山校一郎担任,聘请的教授有大立为一、广部精等。招收的学员最多时达100余名。1882年,该中文学校合并于文部省直辖的外国语学校。1883年,兴亚会改名为“亚细亚协会”。1900年并入东亚同文会。

兴亚会主张“日中提携”,结成联盟,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使东亚维持和平局面,进而振兴亚洲,以与西洋抗衡。兴亚会成立之初,曾根俊虎曾指出:“‘兴亚’二字,乃欲挽回我亚细亚衰颓萎靡大局之意,而欲挽回全亚洲衰颓之势,非亚洲各国合纵连横,心志相同,缓急相扶,苦乐相共而不可也。”[1]兴亚会关于“日中提携”、“中日结盟”的宣传带有很大的鼓动性,其主张看似比较温和。

兴亚会认为日中提携的基础是经济,中日两国首先应该在通商、贸易上互相提携。兴亚会想通过走清朝上层路线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主张,为此他们积极与清朝官绅士大夫取得联系,希望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兴亚会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把清国官话作为亚洲的通用语言。一方面博得清朝官绅的好感;另一方面也确实感到由于西洋国家把英语作为通用语言,使得西洋国家具有十足的凝聚力,欧洲由此兴盛起来。因而有必要以清国官话作为通用语言,使亚洲各个国家之间得以很好地交流、理解和文化融合,从而实现亚洲振兴的愿望。这种提议自然得到了官绅们的赞同与青睐。当时,清王朝已经处于腐朽没落的边缘,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的失败,使得一些有识之士从老大帝国的迷梦中惊醒。为了挽救危局,这些官绅们也在积极寻找盟友。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一衣带水,是中国盟友的不二之选。他们也希望通过与日本结盟的方式,来挽救自己的命运。兴亚会的主张正切合自己的想法,因而在清朝官绅阶级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时中华公使及使员游士多入其会”。[2]除何如璋外,张滋昉、黎庶昌、王韬、郑观应、李凤苞等人都先后加入其会。

兴亚会的日中提携观虽然貌似比较温和,但也有着深层次的内涵。它所说的日中提携、结成联盟并不是平等意义上的合作与结盟。而是中国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日中联盟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日本起到主导作用,是东亚结盟各邦的主宰,以此实现日本“执东亚之牛耳”的盟主地位。而且,其所宣传的日中经济提携,也有打开中国国门的意图。因此,一些官绅士大夫对此也存有戒心,保持着极高的警惕,认为中国的出路还在于“自强”。汪有龄曾告诫汪康年:“日本虽有日清同盟之议,然我能自强,则日本肯结之亲之。我倘萎靡如故,则一有急难,日本亦将从而染指。故自保,实亟亟也。”[3]一语道破了兴亚会的真实意图。

兴亚会成立不久,便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重视。日本政府也逐渐介入兴亚会的事务中去。如果说兴亚会前期还是以民间团体的身份来宣传自己的主张,那么日本政府的介入,则使得兴亚会的活动从此不再单一。事实上,兴亚会组织内部人员的身份注定了兴亚会从一开始就不可能的单一与简单下去。兴亚会的发起人之一曾根俊虎是日本的职业军事间谍。在兴亚会成立之前,曾在中国长期从事侦察活动,对清朝的军事要地、海防要塞及其设防情况了如指掌,通过收买手段骗取了《大沽炮台全图》。兴亚会的会长长冈护美子爵以及副会长渡边洪基,会员柳原前光等20多名会员都来自日本外务省。每年兴亚会都会从日本外务省得到以“机密费”为名目的补助费。兴亚会囊括了40余名情报人员,负责收集中国的情报,汇报给日本外务省。随着兴亚会附属的中文学校合并于文部省,该学校也有了自己的任务,每年学校都要派出一些学生到别国游历,并要“送回关于所在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地理、兵要地志的详细情报”。[4]兴亚会不再是单纯的民间团体,其主张及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为日本的对华政策服务。

二、“保全中国”观

明治维新后,随着国力的增强,日本确立了向中国和朝鲜进行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1875年又侵略了朝鲜,同时开始积极寻找机会向中国大陆发展。1890年12月,日本召开了第一次帝国议会,日本首相山县有朋在众议院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了守护“主权线”、保护“利益线”的理论,指出:“盖国家独立自卫之道有二:第一为守卫主权线,第二为保护利益线。其主权线系指国之疆域,利益线乃密切关系主权线之安危地区。”[5]而关系日本安危地区的自然是与其相邻的中国和朝鲜。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野心昭然若揭。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同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直接威胁到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的侵略利益。为此,俄国勾结德法两国向日本政府发出照会,要求其归还辽东半岛给中国。日本迫于无奈,在向清政府要求3000万两白银作为补偿后,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给中国。“三国干涉还辽”后,俄、德、法三国以“功臣”自居,乘势伸张在华实力,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此时的日本自然不甘心失败,但又无办法单独对付列强。日本朝野内外出现了一种研究中国问题、探讨中日关系的热潮。这一时期,日本的对华团体也逐渐从兴亚会时期的“温和”主张向“强硬”主张转化。

1890年,由小泽豁郎、白井新太郎、福本诚3人发起成立了“东邦协会”。成立之初,发起宗旨说:“今欲行一国之经纶,而对宇内大势及邻近诸邦现状,不加观察,是非真知国家百年之大计者。……当此时际,以东洋先进自认之日本帝国,尤非详审近邻诸邦之现状,对外扩充实力,借以讲求与泰西各国在东洋保持均衡之计不可。……而今中外多事,士君子之所为,不一而足,自政治法律以至学术技艺,皆各自有其协会,而独从事研究东南洋之事者,为数几希,吾人固力量棉薄,亦欲以补其缺隙,意甚恳切。”[6]可见,东邦协会认为日本是东洋的先进国家,应该考查近邻各国的现状,以便对外扩充实力,并与西洋各国一样在亚洲其他国家拥有一定的势力范围。为此,东邦协会想从研究东南洋的国情入手,最终使日本像西方国家一样对外扩张。

1897年,日本众议院议员犬养毅、玄洋社社长平冈浩太郎以及香川悦次、井上雅二、《日本新闻》社社长陆实、江藤新作、安腾俊明、三宅雄二郎、《朝日新闻》主笔池边吉太郎等9人在东京日本桥的偕乐园中集会,成立了东亚会。商定:“发行机关杂志,由江藤新作负责;研究时事问题,随时发表其看法;邀请横滨、神户华侨中之有志之士,参加本会;允许辅佐光绪帝,力任变法图强之责的康有为、梁启超等入会。”[7]与此同时,中西正树、中岛真雄、高桥谦、井手三郎、白岩龙平、岸田吟香、宗方小太郎等大陆浪人和日本政界要人近卫笃麿等30余人以“启迪中国人,匡救东亚时局”为目的,成立了同文会,展开对中国的调查,在上海设立同文会馆等等。不久,陆实、长冈护美、犬养毅等人也加入其中。由于东亚会和同文会在研究中国问题上目的一致,同时人员构成又有所交叉,因而在1898年10月,在近卫笃麿的倡议下,在神田万事俱乐部,东亚会和同文会召开合并协商会议,正式合流,决定会名改为东亚同文会。11月2日,东亚同文会在芝公园红叶馆内举行成立大会,通过了东亚同文会的组织纲领:“1.保全中国。2.协助中国及朝鲜的改革。3.研究中国及朝鲜的时事,以期实行。4.唤起日本国内舆论。”[8]东亚同文会推选近卫笃麿为会长,长冈护美为副会长。同时,在中国的北京、汉口、上海、福州、广州等地,设立支部。此后,东邦协会等其他的对华团体也逐渐合并到东亚同文会之中。1900年1月,存在20余年的兴亚会由于人员的变迁,逐渐趋于颓势,也合并到东亚同文会之中。至此,日本的对华团体实现了合流。

东亚同文会以“保全中国”为宗旨,以“同文同种”为口号,对中国问题进行研究,从政治、文化等方面对中国进行渗透。该会认为:在西方列强蚕食中国之际,中国危在旦夕,为此必须推动中国进行改革,以促进中国的觉醒,从而“保全中国”。但其所宣传的“保全中国”只是冠冕堂皇的口号而已。其最终的目的是在日本还没有能力与西方列强抗衡之前,决不能坐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一定要保住中国的领土,当日本强大到足以与西方列强对抗的时候,就可以独吞中国。事实上,东亚同文会的“保全中国”论是“兴亚论”的延续和发展,更能代表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政策。

为了“保全中国”,东亚同文会积极争取和拉拢中国有影响的人士,大力培植亲日势力,同时获得对日本有益的情报。当维新志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维新思想、进行维新变法之际,东亚同文会积极对他们进行拉拢和支持,以便在光绪帝依靠康梁改革派成功实现变法、夺取政权后,能够在中国播下一个良好的种子。可当戊戌变法失败,康梁被迫流亡日本之时,东亚同文会意识到,此时如果还与康梁过从甚密,则是与清政府作对,与西方列强对立,对日本不利,因而他们又转而支持慈禧太后等守旧势力。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北方地区在义和团的带领下,掀起了反帝爱国风暴。面对严峻形势,慈禧太后宣布对列强开战。就在清政府宣战的当天,东亚同文会基于“保全中国”宗旨,立即做出如下决议:“当清政府丧失统治权时,日本先于列国在南方协助亲日势力成立新政权;若列国开始瓜分沿海地区,日本应迅即占领有关地区;若列国乘清政府出逃之际划定势力范围,日本也应多占其地。”[9]从中,可见东亚同文会的主张完全是为日本国家利益服务的。清政府对列强宣战,引起了以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为代表的南方地方实力派的恐慌,他们担心长江流域掀起反帝风暴,从而影响自己的统治范围。于是,刘坤一、张之洞酝酿与帝国主义列强在长江流域结成“保境安民”的“东南互保”。当刘坤一、张之洞、盛宣怀与列强关于东南互保进行交涉之时,东亚同文会会员也积极参与其中,极力促成此事。他们希望南方诸省结成联邦,置于日本的保护之下。以后逐渐将中部、西部各省也并入其中,等待时机成熟,结成一国,由日本来主宰。

东亚同文会的“保全中国”论,虽然随着形势的发展在内容上稍作调整,但万变不离其宗,最终都是为日本的自身利益服务的。事实上,东亚同文会从成立之初就与日本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受到日本政府的控制与制约。东亚同文会的历届会长及其会员大都是日本政界要人。东亚同文会的部分经费由日本外务省供给。

为了培养了解中国的实用人才,东亚同文会在日本外务省的资助下决定在中国设立学院。1899年,近卫笃麿旅欧归途来到中国,在南京拜访了两江总督刘坤一,商讨在华设学事宜,得到刘坤一的赞同。1900年,东亚同文会在南京设立了南京同文书院。1901年3月,由于义和团运动,迁往上海,后更名为东亚同文书院。东亚同文书院由外务省直接管辖,主要教授中国的政治、时事以及历史,培养了解中国的实用人才。日本政府每年都给予书院4万日元的活动费。

东亚同文书院每年都要组织学生进行旅行调查活动,足迹遍布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考察中国各地的地理、风土、人情、交通、商业、贸易、金融等,回来写成报告,为日本政府的侵华政策提供情报。越到后来,书院为日本政府服务的色彩越明显。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许多书院学生参军成为随军翻译,有的直接参战。书院的毕业生也大多留在中国。“工作地点以上海为中心,延伸到了当时‘满洲国’的大连、奉天(沈阳)、长春以及北京、天津、南京、徐州等地。其中也有一些回到了日本的东京、大阪等地。所从事的职业主要是银行业、‘满洲国’官吏、运输、公司职员等”[10],基本都在日本的侵华机关工作,为日本军国主义服务。

此外,东亚同文会为了宣传“保全中国”的主张,还在中国各地办汉文报刊和杂志,为日本侵华政策服务,有汉报、闽报、咸报、亚东时报、济南报等,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顺天时报。顺天时报于1901年12月在北京创刊,创刊者是东亚同文会会员中岛真雄,他曾是日本在华间谍机构“日清贸易研究所”的成员,在中国从事间谍活动。他创办顺天时报的目的就是为日本的侵华政策进行舆论宣传。创刊初期,以呼吁中国的维新改革、宣传东亚同文会的“保全中国”论为中心,向中国介绍日本的近代化制度,得到中国士绅的欢迎。1905年,顺天时报成了日本外务省的机关报。从此,更加为日本政府的侵华政策服务,成为日本政府赤裸裸的侵略、宣传工具。

近代日本对华团体的中国观,无论是“兴亚论”还是“保全中国论”,都是从日本的利益出发的,都是为了最终侵略中国,扩大日本的版图而提出的理论。这些团体的思想对日本政府的政策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日本民众对中国的认识。反过来,日本政府利用他们的思想,提出了具体的对外政策,并反作用于这些团体,从而使这些团体不自觉地成为日本侵华的工具。

[1][日]亚细亚协会.亚细亚协会报告第2集[A].戚其章.近代日本的兴亚主义思潮与兴亚会[C].抗日战争研究,2008,(2):35.

[2]兴亚大会集议记[A].桑兵.“兴亚会”与戊戌庚子间的中日民间结盟[C].近代史研究.2006,(3):43.

[3]汪康年师友书札(一)[A].桑兵.“兴亚会”与戊戌庚子间的中日民间结盟[C].近代史研究.2006,(3):51.

[4]黑木彬文、鳟泽彰夫[A].兴亚会报告·亚细亚协会报告第1卷[A].戚其章.曾根俊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C].学术月刊.2008,(1):146.

[5]大日本帝国会志第1卷[A].史桂芳.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与中日关系[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33.

[6][7][8][日]东亚同文会.对华回忆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467-468、470.

[9]近卫笃麿日记刊行会.近卫笃麿日记(第三卷)[A].翟新.近代日本民间团体的对华政策理念——以东亚同文会的“中国保全”为中心[C].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5.

[10][日]又吉盛清著,陈君、高向杰译.中国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和冲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9):43.

猜你喜欢

东亚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第7 届东亚焊接技术论坛(7th EAST- WJ)在杭州落幕
学霸“三小只”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东亚季风强弱年高原、东亚及太平洋热力对比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