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化下当代中美青年价值观的殊异与融通
2011-08-15潘晓军
潘晓军
(广东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510006)
论全球化下当代中美青年价值观的殊异与融通
潘晓军
(广东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51000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美两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当代中美青年在理解两国核心价值观、追求民主、追求自由平等的权利等方面折射的价值观存在殊异的一面,也存在相互融通的一面。因此,我们主张用动态的观念、发展的眼光、理解的态度和开放的精神在价值观的差异中找到共性,在有效的融合中坚持创新。
价值观;多元化;全球化;殊异;融通
美国目前有20万学生正在学习汉语,还有2400所高中有意开设汉语课。[1]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在上海与中国青年对话时也透露,美国在华的留学生人数将大幅增加到10万人。[2]截止到2010年底,中国在美留学生人数突破25万,中国已成为在美留学生总数第一生源国。[3]这充分说明了在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的今天,中美两国青年正在通过不同途径保持密切联系,加强交流合作。中美两国青年一方面因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和成长环境差异引发价值观上的对立和冲突,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价值观的统一化、融合和趋同的一面。
一、当代中美青年流行的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差异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最重要、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看法。青年流行的价值观,就是青年关于自身在特定社会时空中所处的位置,关于自己与集体、社会、国家的相互关系的实际状况评价和切身感受。青年流行的价值观规定了青年社会行为的倾向和评价尺度,是青年评价标准坐标的原点。[4](P82-87)由于宗教信仰、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等因素的不同,中美两国文化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因此当代中美青年的价值观固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般而言,个人主义是美国的核心价值观,集体主义是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当代美国青年认为独立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它包括生活独立、经济独立、思想独立等方面,尤其重视个体的独立性,独立就是个人主义的代名词。他们认为“我的一切都由我个人负责”,自己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所以,美国的青年重个人主义、个性发展与自我表现。他们坚信,一个人的价值必须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这就是人们常常津津乐道的“美国梦”,是所有美国青年价值观中评价最高的价值之一。当然,当代美国青年也认为你自己独立,首先要尊重别人独立。个人利益不能让别人随意侵犯,自己也不能任意侵占别人的利益。尊重别人的人格,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别人的个人自由,尊重别人的利益,尊重别人的时间等等,这是当代美国青年的价值观和生活准则。伴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青年,亲眼目睹和亲身感受到了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他们认为,只有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富民强”,国家才有地位,人民才能幸福,个人才能发展。国家富裕不仅仅是指经济领域上的富裕,而且还应包括政治、文化、军事、外交、体育等方方面面的富裕与强大。而民强主要是指民族强盛,包括民族的团结和民族的融合。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中国体育健儿取得的瞩目成就,让中国人民倍感骄傲和自豪,国富民强的价值观念深入到当代每一位中国青年的心灵深处,他们愿意以更加务实、更加理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在追求民主方面,美国青年表现出要给渴望成功的平民百姓提供一个实现价值、表现自我的机会和舞台,而中国青年则认为这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拥有这种权利的表现。当代美国青年认为民主政治是国家政治体制的核心,没有民主就没有政治。在美国,选举就如同家常便饭一般,每次选举都是对政府官员执政能力和水平的一次检验。所以,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当代美国青年习以为常要面对的竞争法则。当代美国青年认为,民主不问出身,国家任何公民都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和自由。奥巴马的当选总统,让世人真正看到和体会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和先进,让当代美国青年也看到了自己的梦想和希望。美国的民主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这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美国民主背后蕴含的“平民文化”和“草根文化”。曾几何时,中国青年在政治民主上一度表现为冷淡和怀疑。但随着政治文明的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青年积极关心国家大事和时事政治,关注和参与改革,民主与法制意识逐步强烈。他们喜欢在网络论坛上自由、民主讨论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喜欢积极地参与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能管理,逐步树立起“忧国忧民”的价值情操。他们多为国家贡献的同时,也反过来渴望社会做到民主、公正与公平,向往通过民主、公平的社会竞争来实现个人自我的社会价值。在当代中国青年看来,这是宪法赋予他们的一种权利。
在追求自由平等的权利上,美国青年普遍认为机会均等、自由竞争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根本途径,而中国青年更注重通过诚实守信、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的努力奋斗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他们认为,人人都有争取成功的权利,只要有力气,有能力,谁都可以获得成功。尽管他们各自努力的结果并不一定相同,但人人渴望拥有获取成功的同样机会。机会均等是“美国梦”的灵魂。在社会改革与市场化的进程中,资源的重新配置与流动变化、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就业向现代型的转轨等都将影响和左右着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追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代中国青年积极参与,追求卓越,更注重通过诚实守信、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的努力奋斗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中锤炼个人的勇敢、进取和创新精神。2004年,“飞人”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米跨栏短跑奥运冠军,创下了中国体育史乃至亚洲田径短跑史上的最佳成绩;2011年6月,中国网球选手李娜创造历史奇迹,成为第一个捧起网球大满贯赛单打冠军的亚洲选手,这些都是当代中国青年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的真实写照。
二、当代中美青年流行的价值观互相促进、日益融通
今天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至于美国《福布斯》网站竟然把“如何嫁个中国有钱人”列入“2011中国投资指南”中,教外国女孩如何学中文,如何学骑马,了解中国“富二代”,希望在中国钓上“金龟婿”。随着中美两国在文化、经贸、政治等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日益紧密和融合,当代中美青年的价值观也随之相互促进、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相互扬长避短。
中国青年深受美国青年价值观的影响,谦恭包容中透着执着和自信,勇于捕捉各种机会追求成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民主、自由的观念和物质享乐主义倾向。当代中国青年认为明星梦没有国籍地域之分,美国平等、开放、竞争的思想被接纳、吸收,张扬个性、勇于表现、追求成功、追求快乐的价值观在中国同样适用。中国众多“真人秀”节目的成功让部分青年看到了圆梦的舞台。“超级女声”“想唱就唱”的理念颠覆了以往国人内敛谦卑的传统。[5]每年考录比例严重失衡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成为了中国独特的考试风景线,活生生地反映了当代中国青年参与政治的热情和管理国家的勇气。今天的中国青年在涉及个人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抉择上也深受到美国独立、自由、民主思想的熏陶,重视家庭成员和长辈的民主讨论,尊重和参考个中的意见和建议,但他们多会根据自己的志趣选择个人的专业深造和职业发展,在婚恋方面重视个体的独立与自由,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完全由父母一手包办。随着市场观念的深入人心,当代中国青年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他们在一定的范围内喜欢追求时尚、炫耀和攀比,人际交往更多强调互惠互利,为社会、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的同时,并不希望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6]
美国青年逐渐认可并接受中国青年的优良价值观,众所周知,美国是个“个人主义”极度膨胀的国度,“个人主义”是当代美国青年最重要的价值观。当代美国青年越来越意识到,在追求“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历程中,如果仅一味强调和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不可取的。因此,当代美国青年对政党之间你死我活的争斗和选举时对竞争对手无情的攻击和诋毁十分厌倦。他们更崇尚妥协,喜欢合作,追求和谐。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对主张终止华盛顿传统政治生态、提出两党精诚合作的候选人情有独衷。随着美国商业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当代美国青年也逐步意识到,要想在无情的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富有敬业精神并不断进取才有机会获得自己所期望的财富和价值。在千变万化地竞争环境中,成功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成功的历程往往需经历无数次磨难、考验与拼搏。在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尤为重要。当代美国青年在秉承吸收了中国青年优秀价值取向后,其“个人主义”更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今天,特别是“9.11”事件之后,当代美国青年一改过去一味强调的美国精神、美国利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喜欢品格教育课程和品格教育计划,他们在竭力维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的同时,反对战争和武力干涉他国内政,各民族团结与和睦、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念头日益增强。
三、几点思考
全球化是一种制度,是共同体,多元化则是互动、互补,中美两国青年应该用动态的观念、发展的眼光、理解的态度和开放的精神在价值观的差异中找到共性。在全球化日益推进的今天,价值观多元化是正常现象。全球化与多元化,两者应是一种并存的关系,如果只谈全球化而不容许多元化,则全球化的立场必然会受到考验。伴随网络等现代技术的普及,全球化的进程在加快,这种多元价值观的碰撞必然也随之加剧。随着中美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日益增多,双方在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就日益显露出来。美国价值观所倡导的个性自由、平等意识、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正全方位地冲击着中国传统的等级观念、中庸之道、安于现状,而中国价值观中的和合意识、团队精神、谦虚谨慎等却又是美国价值观所缺乏的。人类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需要自觉地转换立场,有意识地超越本土价值观的框架模式,摆脱自身原有价值观的传统积淀和约束,主动、平等、如实地感受、领悟和理解另一种价值观的核心内涵,在差异中找到共性。[7]在多元社会里,各价值观不应是彼此攻击的,而是要增进彼此的了解,只有这样,世界才会更加和谐、更加安全和更加繁荣。
多元意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尊重和接受多元意味着包容对方,中美两国青年价值观的发展和完善需要在有效融合中坚持创新。社会进步始终离不开多元价值观的碰撞和互补。美国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其文化的多元、种族的多元和语言的多元。因为多元,所以不断有新的活力、新的滋养和新的动力。实际上,不同国家、族群之间很难只存在和分享唯一的价值观。有些价值观文化,可能在他们原生的祖国无法彰显,可是一旦到了新的国度,因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交汇,反而激荡出新的火花。世界各地的人群,不论其肤色、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政治理念等方面如何不同,其对自然界、对人类社会还是存在着一种相同或相近的态度或看法;他们对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也有着相同或相近的标准;他们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基本一致。这种相同或相似,使得不同民族之间产生了同一性或共同性。这种同一性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相互沟通、交往的基础,也是人类最终走向和平与大同的基础。[8]作为当代中国青年,坚守的价值观应该是吸收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精华以及吸收世界先进文明的精华,应该包括那些把奥巴马选上总统,让世界民众激动的“科学、民主、法治、自由、公平、和谐”等普世价值。这些价值理念并非某一类社会或某一些国家所独有,而为整个人类所共有。同样,当代美国青年也应尊重和分享世界各国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的优秀价值成果,要从狭隘的价值观里跳出来,不要总是以“非此即彼”的眼光来看待价值观,不曾想到可能存在着“亦此亦彼”的价值观。人类的文明正是在不断的交融中得以升华的。也许在现阶段,由于两国的历史文化、意识形态和发展进程还存在差异,两国青年的价值观还不能充分实现融通,但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这样的理念,让它渗透和影响两国青年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抱着这种科学的态度,我们才可能不轻易地否定某一种新的尝试,也不会在这种尝试取得初步收效后即将其庸俗化、绝对化。
[1]新华社.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成立全球首所网上孔子学院[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5/16/content-4552304.html.
[2]新华社.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与中国青年对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world/obama/wzzb.htm.
[3]本报编辑.国外留学美国仍是首选地[N].法制晚报,2011-01-05.
[4]张进辅.论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与引导[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5]潘晓军,巫姝婷.从《美国偶像》到《超级女声》看全球化下的文化整合[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6]梁娅华,代丽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功利主义倾向及其引导[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7]潘晓军.从“真人秀”透析美国价值观及其对中国年轻一代价值观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10,(11).
[8]黎海波.对外传播中的共同价值观问题初探[J].对外传播,2008,(2).
潘晓军(1975-),女,硕士,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二语习练及跨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