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涵及可行性分析

2011-08-15

关键词:公平正义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

祝 辉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安徽 合肥23003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涵及可行性分析

祝 辉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安徽 合肥23003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中央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增强其认同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对于当代青年,他们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栋梁人才,理应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增强认同首先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涵有所解析,进而作者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理想追求性和实践操作性三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认同;可行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涵解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解析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的基本理论、观点和看法,它是人们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念、信仰和理想是其具体表现形态。[1](P127)价值观是一个系统概念,它包括多层次、多方面的价值观念,有一般的也有核心的,有特殊的也有普通的,而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众多价值观中处于核心地位,统领和支配其他价值观的价值观念,具有主导性和稳定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1](P1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是一致的,它们既相互统一,又各有侧重、相互区别。在相互统一上,两者具有一致性和同质性,它们都属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范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个同一问题的两种不同解释,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在相互区别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规范、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P25)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基础,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和灵魂,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失去目标与方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涵解析

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解释千差万别,笔者赞同贺善侃的观点,即人们在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以某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作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动,或以某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尺度、原则为追求目标,并自觉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3](P102)除此之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还应该把这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外化为一定的价值行为,投入实践之中。这个过程是自觉进行的而非强制性的,是一个从认知到评价选择再到接受认可最后到情感和行为认同的过程。

那么人们要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呢?是一个还是很多个呢?笔者认为,既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就应该只有一个,多了就会显得庞杂而分散,减弱它的号召力与说服力。因此,应该明确建立一个具有长期稳定性,符合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所一贯追求的目标,代表人类文明发展未来的价值观,那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就是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认同。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毕生所追求的目标,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指出“代替那存在着各种阶级以及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一个以各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并且为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奋斗了一生,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终极价值,此后,列宁以及我国党的四代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这一理论,体现了其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期稳定性。

当然,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类所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不可能一步登天,需要分阶段去实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目标就是“以人为本”、“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以人为本”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是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社会主义终极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述,并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其他价值观诸如民主法治、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诚实守信等都是以人作为根本的,因此“以人为本”作为当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至名归。在当代进行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才能使人们的思想拧成一股绳,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建设出力。“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这也是党和全国人民所不懈追求的共同理想,理应成为当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凝炼并促使人民认同这一价值观,能够避免两极分化,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进而激发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斗志,早日实现建设“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公平正义”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共同理想和追求,也是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准则,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就曾说过“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加强公平正义建设有利于协调各方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因此“公平正义”成为当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题中之义。加强对公平正义的认同,能够有效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增强社会团结,实现社会各阶层良性互动,更有利于正义体制建设和完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可行性分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科学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有着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在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总结凝炼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这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得到了事实证明。当代青年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就是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能使自身的认识始终与社会主义方向保持一致。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它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它如实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情况,真实反映了我国转型时期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需要和满足,能够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认同。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理想追求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目标,体现了人们对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和目标的孜孜以求,这也是当代大学生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人为本、共同富裕、公平正义无不体现了人们对未来人类文明发展目标的一种追求,尊重人、依靠人,维护人的权益,对人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的弘扬真正体现了人的自我价值,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在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下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种合价值性、目的性与规律性是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的依据所在,它的这种价值理想追求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实践操作性

马克思曾说过,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因此,只有具备实践操作性的东西才能被现实的人们所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实践操作性,首先是指它从构建之日起就具备了能够为之实践和操作的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综合国力日趋强盛,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制度日趋完善,这都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提供了生存、发展、实现的环境和土壤。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是人,它的建设与认同从根本上来说都是大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引导、评价和整合的结果。正是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青年学生能更好的发现自身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契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因而必然会得到大力支持和热情拥护,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就具有了可能性。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凝练出共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进一步分析它实现的可行性,进而实现认同,并将其作为指导思想和理念来促进自身成才。

[1]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2).

[2]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8.

[3]贺善侃.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认同与冲突[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5).

祝辉(1984-),男,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当代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公平正义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坚持公平正义 增强裁判效果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关爱弱势群体 维护公平正义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