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资本视觉下的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分析

2011-08-15郑选梅

关键词:代际资本养老

郑选梅

(福建师范大学 福清分校 外语系,福建 福清350300)

社会资本视觉下的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分析

郑选梅

(福建师范大学 福清分校 外语系,福建 福清350300)

本文运用社会资本理论框架结合农村代际关系变化的特点,从社会资本中的社会支持网、社会规范、信任等因素分析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社会影响。注重在家庭代际关系变迁中增加老年人的社会资本存量、重新树立老年人自身的价值、重新整合社会孝文化是减轻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

社会资本;代际关系;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因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忽视。而在中国的老年人人口中,农村老年人仍然是中国老年人的主体。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着中青年人口先转化,老年人口后转化的代际转化差,导致家庭代际关系的转变,由此引发的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探索社会因素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社会资本的概念

“社会资本”最早于1980年由法国社会学家Bourdieu在《社会科学研究》杂志提出,他认为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他强调的是社会资本的网络化和制度化。追溯其理论渊源我们可以在迪尔凯姆的自杀论中发现,他把自杀当成一种社会事实,认为自杀主要不是取决于个人的内在本性,而去取决于支配着个人行为的外在的社会原因。这种社会原因就是社会的密度、社会的结构、社会的集体道德等,这些因素同社会资本都存在密切的联系。目前多数学者对社会资本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还存在争议,还没形成统一的定论。但在健康问题的研究中,多数学者赞同Putnam所定义的社会资本,他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生活的特征,他可使得参与者更有效率地行动以达到目的,即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的信任、规范和网络,主要内容有社会信任、社会规范、互惠及社会支持网。在此基础上,后续的研究又不断的补充和完善,社会资本涉及多方面的内容,还包括安全感、志愿活动和市民活动的参与情况、个人社交网、正式和非正式组织参与情况等。本文主要从社会规范、社会信任、社会支持网、社会参与的角色变化等因素入手,在理论上分析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

二、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新情况

老年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出现如失落感、孤独感、绝望感、恐惧感、抑郁症等心理问题,严重者可能引发老年痴呆症。以往的研究分析侧重于老年人的经济和生活问题、身体健康因素、退休问题、儿女关注等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但这些研究均没有在社会转型期动态的社会环境下分析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而在我国改革开发30年间,社会处于剧烈转型期,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社会转型对农村家庭关系带来最大的影响是家庭代际关系的下移和农民工群体外出所形成的农村家庭的“空巢化”。本文就是在这一新情况下研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三、社会资本下的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原因分析

第一,在农村社会变迁中,农村社区社会关联降低,农村社会规范逐渐松散。农村社会规范的散失主要表现在孝文化的衰弱。在传统农村社区中,传统的孝文化在农村养老中起着重要的支持维护作用,同时孝道也是规范农村家庭人际关系的主要原则。孝道缺乏它应有的约束力,农村社区的主要舆论功能降低。也就是用涂尔干的话说,“集体意识”已经丧失了。中青年的村民们更关注的是现实的经济利益,因而一有机会就竟可能的向城市跑,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过得更好。而老年人还是把期望寄托在子孙身上,认为自己好不好无所谓,只要下一代过得好,这辈子即使过的不好也不要紧。这两种价值观念的差异,导致孝道的缺乏,农村老年人不会立即放弃对儿孙的关注而关注自身,因为这样,他们将找不到自己的存在的价值。因而以孝道为基础的农村社会规范丧失其存在的文化价值基础,农村老年人的社会资本在社会规范方面是弱势群体。因而有必要重新建立农村社会规范的“集体意识”,才能更好的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况。

第二,农村老人社会信任因素降低,自身主体性丧失,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首先,在农村中代际关系重心下移,在家庭中的地位下降,老年人对自身的主体价值会产生严重的质疑,自信心会受严重的打击。这里关注老年人的家庭地位而没关注他们的社会地位,是因为农村老年人的身份决定的,主体上农村老年人还是农民身份,企事业单位的身份还是比较少的。其次,农村老年人会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对于那些比较富裕的老年人或者城市老年人相比,他们会觉得自己没给儿孙留下什么特别的财产,因此会产生一种自责感,看见自己的儿孙在经济方面苦苦奋斗,会觉得自身对儿孙来说是一种累赘;而且,身边的大部分老年人也是和自己一样的贫困,自己生活的不好也没什么。从纵向比较来说,上辈老年人其实和他们一样也没给下辈子孙留下什么财产。但农村老年人往往会进行横向的比较而不会进行纵向的比较,这是因为下辈的农村中青年在社会转型中是利益的受损者,他们在城市化过程中是弱势群体,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使得他们的生活十分艰辛,农村老年人能够深深体会到自己儿孙生活的压力。因而即使农村老人的家庭地位在代际关系变迁中逐渐下降,儿孙不孝顺,他们也不会进行抗争,而选择默默承受,这会产生一种扭曲的人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第三,社会支持网的改变,“强关系”与“弱关系”功能的颠覆。这里的强弱关系指的是以家庭为核心向外递减的亲疏关系,也就是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差序格局”。在农村社区里,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主要是儿女和亲戚,有血缘关系的“强关系”。然而剧烈的社会转型,原有的农村社会结构产生了变化,农村老年人的儿女成为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新阶层——农民工阶层。原有的社会支持网被打破,农民工子辈顶多是在经济上提供一些帮助,在精神慰藉方面就力不从心了。也就是,以家庭为核心的“强关系”社会支持网丧失了原有的功能。但老年人并不是被动的受动体,在原有的社会支持网改变的情况下,农村老年人会调整原有的社会支持网,通过改变原有社会支持网的结构来维系自己的交流沟通的需要。原有的以同辈群体与邻居的地缘群体的“弱关系”倒成为农村老年人交流沟通的主要对象。但这种“弱关系”始终难以完全替代“强关系”,而且这种转换需要一定个过程,不同的老年人个体的接受程度也存在严重的差异。“强关系”社会支持网的松散,“弱关系”社会支持网的重建,对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还是存在一定的影响。

第四,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角色变化,角色扮演中断,社会资本存量下降。角色中断这在大多数老年人中都存在,这里主要突出农村老年人在社会参与的过程中角色中断的特殊性。农村生产活动中,主要依靠的是生产经验,老年人在农业生产上有优势;在农村社会生活习俗方面,老年人是维持传统习俗的权威。因而老年人在传统的农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现在的农村中,伴随着中青年大量的外出,接触大量的社会信息,接受信息的途径大大增加,不再以自己的父辈为主。农村中,中青年成为农村生活的主体,老年人的社会地位与日俱下。使得农村老人的权威角色扮演中断,并且老年人接触新观念的渠道有限,接受能力不强,大大限制了其扩大自身社会资本存量的能力。由角色冲突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也产生一定影响。

四、应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新情况的若干建议

为减轻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本文从社会资本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第一,农村老年人应注重自身社会资本的积累,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自信,提升自身价值。作为中国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农村老年人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顺应时代的变化,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面对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发展的步伐之中。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扩大社会交往的面,努力提升自身的社会价值,建立适应社会变化的社会支持网络,以抵消自己在家庭之中代际变迁的消极影响。

第二,社会要帮助农村老年人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网络,为农村老年人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社会支持网络是个体应对心理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社会支持网络个体的信息和情感沟通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使个体有充分的社会认同感,使个体的精神需要得到满足。尤其是要充分发挥以地缘联系为基础的“弱关系”的作用,增加老年人同辈群体之间的情感沟通作用。在不断发展敬老院、养老院的过程中,特别的注重培训老年人群体的自主性。在农村养老保障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解决养老资源的经济方面问题,更要注意养老资源的精神方面的问题。为农村老年人创建良好的精神环境氛围。

第三,重新规范农村社会规范,重新构建新的农村养老文化,重建农村社区社会价值基础。最容易引起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次序的混乱,社会转型期间容易引起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这种结构的变化引起社会次序的混乱,农村中原来以孝道为基础的“集体意识”遭到破坏,农村的社会规范也就逐渐松散。农村社会结构的转型是一种客观事实,我们要尊重这一事实的基础上,发挥我们的能动性,为农村老年人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既然原有的孝道的社会价值基础已经发生改变,我们就应该适应这一变化,重新树立我们的养老文化理念。重构以“社会养老为核心、家庭养老为依赖、自主养老为支持”的社会化养老文化理念,补充原有以孝道为核心的家庭养老文化理念。

因此,从短期来看,树立新的社会信任、社会支持网和老年人社会角色的重新扮演等农村老年人社会资本因素都是帮助解决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重新构建农村养老文化,重新树立农村养老社会规范,才是解决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长远之道。

[1]〔法〕埃米尔·迪尔凯姆.自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李峰.社会资本视觉下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分析[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

[3]俞晓静,李洋,傅华.社会资本与心理健康[J].医学与社会,2007,(5).

[4]Putnam R.Making democracy work: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

[5]Portes A.Social capital:its origins and applications in modern sociology[J].Annu Rev Sociol,1998,(24).

郑选梅(1984-),男,法学硕士,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语系思政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学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代际资本养老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资本策局变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第一资本观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