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篇分析与小说翻译——The Indiscretion of Elsbeth的理解与翻译

2011-08-15孙演玉

关键词:霍夫曼连贯语篇

王 芳,谢 峰,孙演玉

(1.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亳州,236800;2.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601;3.河南城建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44)

语篇分析与小说翻译
——The Indiscretion of Elsbeth的理解与翻译

王 芳1,谢 峰2,孙演玉3

(1.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亳州,236800;2.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601;3.河南城建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44)

从语篇分析的观点出发,分析了语篇分析对小说翻译的影响,结合The Indiscretion of Elsbeth的中译本,阐述了语篇分析在小说翻译中的作用,提出语篇分析与小说翻译密切相关,译者必须具备明确的语篇意识,熟悉语篇知识,掌握语篇分析方法,才能做出正确的传译。

语篇分析;小说翻译;衔接;连贯

翻译是一种交际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起作用的不是单个的词、词组或句子,而是其组成的语篇。因此,语篇是翻译的关键,词句的交际功能只能在语篇中得以实现。众所周知,小说是一个完整的语篇,有明确的上下文和完整的故事情节,要准确而流畅地翻译小说,真正传达出原文的本意,这并非是件易事。对于小说的翻译,译界许多学者做过众多研究并得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本文拟从语篇分析的角度以美国作家布勒特·哈特的短篇小说The Indiscretion of Elsbeth作为文本来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此说明语篇分析对于小说翻译的适用性。

一、语篇分析

张培基等在《英汉翻译教程》一书中指出:“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1]”那么如何准确而又完整地再现原文却是大有讲究的,这要求翻译时不能只孤立地翻译原文中的字、词、句,而是应该对原文从语篇层次上进行分析。英国翻译学家卡特福德指出:“翻译是一种语言篇章材料与其对等的另一种语言的篇章材料的替换。”由此看出,由于翻译所涉及的不是孤立的词句,而是由相互关联的词语和句子,为一定的交际目的,按照一定的格式组合在一起的语篇[2]。翻译就是把原文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来转达,因此,语篇是翻译的关键。那么究竟什么是语篇呢?韩礼德和哈桑则认为,语篇是长短不一的任何可以组成一个统一整体的语段,具有形式和逻辑、语义的一致性。我国学者黄国文指出语篇是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3]。

由上而知,语篇是指超出句子层次的语言单位,常常由一连串的言语或句子组成,是用于交际的一段语义连贯的文字。它可以是一首诗词、一部小说、一篇散文,也可以是一个路标、一段对话等等。不论何种形式,只要合乎语法,结构上衔接且语义连贯,就可以视作语篇。Beaugrande和Dressler认为语篇需要满足七个条件:衔接性(cohesion)、连贯性(coherence)、意图性(intentionality)、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信息度(informativity)、情景性(situationality)和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其中衔接与连贯是语句成篇的重要手段[4]。

语篇分析就是以语篇为基本单位,从语义、语法和语用几个方面分析文本,研究语篇的结构、句子的排列、句际关系、会话结构、语句的指向性、信息度、句子之间的语句衔接和语义上的连贯等内容,强调文本的一致性和连贯性[5]。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这一术语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 Zelling Harris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后来被广泛用于社会语言学、语言哲学、语用学、符号学、语篇语言学等领域,近20年来,语篇分析的原则和方法又被运用到翻译研究中[6]。

二、语篇分析对小说翻译的影响

语篇是语言交际形式,是传达信息的载体,在意义上具有完整性,一部文学作品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语篇整体。众所周知,任何一部小说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故事情节从前到后都有着某种内在联系,句子的意义前后是连贯的,句子与句子之间是符合逻辑的,而小说的结构也是有条理的,前后是一致的,因此,一部小说就是一个语篇。

(一)有利于透彻理解原文

小说是用语言的砖石建立起来的巍峨城堡[7],而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若想译出准确而流畅的译文,对原文的字、词以及句的理解不能仅仅根据其字面意思或仅仅局限于它的前言后语、形式上的排列简单地进行翻译,而应该结合它所处的段落、章节乃至整个语篇,仔细揣测原作者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理解是翻译的前提,要译出准确而流畅的译文,译者必须译好每一个词、每一句话。而小说是由若干句子组成的语篇,因此对整个语篇进行分析是不容忽视的,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每句话、每个词的确切含义。孤立地分析单个句子,是不容易弄清楚其含义的,自然也就不可能是忠实的翻译,因此语篇分析有利于译者准确地把握原文所要传达的含义。

(二)有利于用中文通顺地表达

翻译是理解和表达的过程。理解是表达的基础,没有正确的理解,就谈不上正确的表达;若正确地理解了原文,但无法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流畅地表达原文的含义,正确的理解也是徒劳的,翻译也还不能称之为翻译,至少不是好的翻译。而要译出准确而流畅的译文,语篇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原文是一篇完整的语篇,那么好的译文,语义上应是连贯的,前后的衔接应是得体的,对译文进行语篇分析,也有利于译文的表达,因此语篇分析为译者准确而流畅地再现原文提供了新的方法,有利于译文在整体上达到与原文相同的艺术效果。

三、语篇分析与The Indiscretion of Elsbeth的翻译

TheIndiscretionofElsbeth是布勒特·哈特的短篇小说。他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小说家,同时也是最早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被马克斯·诺尔道称为“美国小说中的哥伦布”[8],他将地方色彩引入到了文学创作中[9],成为“美国第一位有影响的地方作家”和“国际上第一位因描写美国西部风情而知名的小说家”[10],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The IndiscretionofElsbeth这部作品中,作者使用简洁流畅的词语描写了霍夫曼先生无意中闯入了霍夫花园,没意识到自己将遇到了一系列的麻烦,故事跌宕起伏,文中悬念的设置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读下去。在整部作品中,作者在小说的前半部中已经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这部作品的成功翻译,语篇分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在从The Indiscretion of Elsbeth的初译和改译的对比分析中看看语篇分析在小说翻译中的运用。

(一)语篇的衔接

衔接(cohesion)概念首先由世界著名语言学家Halliday和Hasan在他们1976出版的一部著作《英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中提出来。当时他们提出了五种衔接:指称(reference)、替换(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他们称其为“非结构性衔接”[11]。后来Hasan又扩大了衔接的范围,增加了结构性衔接作为衔接手段。由于词汇衔接是非结构性衔接方式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衔接,因此语篇的衔接又分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和结构衔接(structural cohesion)两类[6]。韩礼德与哈桑明确指出:“当语篇中某一个成分的解释取决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便产生了衔接关系。”体现在语篇内部就是两个不受句法结构制约的成分在意义上的相互关联。因此,语篇衔接就是使用一定的语言手段,使句与句之间在词法和句法上联系起来。

词汇衔接指语篇中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是语言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英语的句群内,甚至相隔较远的语篇内,有时会产生重复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部分整体关系等,构成词语之间的衔接机制[6]。因此,译者必须仔细研读原文,能够察觉到这些起衔接作用的词语,进而对原文作出正确的理解。对词语衔接的忽视,往往导致错误的理解和错误的译文。例如:

(1)“Then you must come where I am.We will meet somewhere when you have an afternoon off.You shall show me the town——the houses of my ancestors——their tombs;possibly——if the Grand Duke rampages——the probable site of my own.”

初译:“你一定要去我那儿。请一下午的假,然后咱们找个地方见见面。你带我参观一下这个城镇——我祖先的住宅——他们的坟墓;可能——如果大公爵发怒的话——就去我住的地方。”

改译:“你一定得去我那儿。请一下午假,然后咱们找个地方见见面。你带我参观一下这个镇子——我祖先的住宅——他们的坟墓;甚至可能还有——如果大公爵发怒的话——我自己埋葬的地方。”

分析:将“the probablesite of myown”译成“我住的地方”,表面看来没什么问题,但由于霍夫曼先生无意中闯入了霍夫花园,碰巧遇到了公爵一家在花园的城堡前拍照,冒失的站在亚历山德里娜公主后面的霍夫曼先生也被拍了进去。这让大公爵很愤怒,警察对他进行了搜捕。在这一段中,霍夫曼先生要求埃尔斯贝特小姐带他参观他祖先的坟墓。所有这些都暗示着“probable site”含义,根据这一语义衔接,翻译成“我自己埋葬的地方”,也就顺理成章了。改译译文察觉了前后文语境以及词汇的衔接,从而正确地译出了文意。

“结构衔接是对语篇中某一词语、词组、或小句,通过同语篇中的另一个预设结构作句法结构的比较,回找本结构中某些未明确出现的词语、词组、或小句。[12]”结构衔接一般分为省略(ellipsis)和替代(substitution)两种:省略有名词省略、动词省略和句子省略;替代可分为名词替代、动词替代、人称替代和句子替代。结构衔接若是被忽视了,也会导致理解和传译的失误。

以代词为例。代词可以避免单词的重复和句子臃肿,因此英语中常使用代词,但有时存在着指代不明的现象,翻译中如果逐字翻译,势必使读者无法理解。因此,译者遇到代词时,应该联系语境明确指代关系。例如:

(2)Hoffman looked into them so long that their frank wonder presently contracted into an ominous mingling of restraint and resentment.

初译:霍夫曼审视她们许久,她们那坦率而惊讶的表情立刻消失了,变得不悦起来,但她克制住了。

改译:霍夫曼盯着那双眼看了许久,直到那双眼中坦率而惊讶的表情很快消失,变得不悦起来,但她克制住了。

分析:这句话本来没什么难理解的,但译者由于误解了“them”的指代关系,因而把此句译错了。根据上文,“them”这代的是“眼睛”,初译者却理解成了埃尔斯贝特小姐及其仆人,改译译者根据语境,正确传译了指代关系。

英语的某个语言成分出现一次后,再次出现时常省略,译者若是没彻底理解省略成分的含义,也会导致误解误译。例如:

(3)“Of what necessity should you?I have said it.That should be enough fora chivalrous American like you.”She again significantly looked down at her hand.

初译:“你留下还有什么必要呢?我已经说了。对像你这样彬彬有礼的美国人已经够了。”她意味深长地看着自己的手。

改译:“你还有什么必要明白呢?我已经说过了。对像你这样殷勤的美国人说这么已经够了。”她意味深长地看着自己的手。

分析:在原文中,“Of what necessity should you?”是一个省略句。这句话中省略了什么呢?初译理解成“你留下还有什么必要呢”,改译理解成“你还有什么必要明白呢”。究竟哪种理解正确呢?从上下文来看,埃尔斯贝特小姐要求霍夫曼先生立刻离开此地,霍夫曼先生对此大惑不解,说了句“谢谢!我不太明白”,紧接着埃尔斯贝特小姐说了这番话。因此,根据上下文结构衔接关系,改译的译文领会了作者的意图和语篇的结构衔接,很好地传译了原文的含义。

(二)语篇连贯

语篇是结构完整、功能明确的语义统一体,不只是一连串句子和段落的无序的结合,因此,语篇要求词句之间在语言形式上具有衔接性,在语义上具备连贯性。连贯(coherence)是指句子或话语在意义上的衔接关系。一般来说,如果一个段落中的一系列句子都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就具有连贯性[13]。语篇连贯(Discourse Coherence)是构成语篇的关键。

语篇的连贯,指语篇意向是语言片段的主线,在语义、逻辑上具有连贯性。其连贯性有的按照时空、逻辑关系来连贯,有的是通过连接词语来衔接。译者在翻译时,必须在语篇语境中认识每个词、每句话,从中把握作者的意图和语篇的逻辑连贯意义,并进而作出确切的传译。例如:

(4)But,after the Dresden method,the pale yellow of her hair was repeated in her bodice,the pink of her cheeks was in the roses of her chintz overskirt.

初译:除了德累斯顿的方法,黄色的头发披在连衣裙上,粉色的面颊映在玫瑰色的印花棉布罩裙上。

改译:除了这身德累斯顿瓷娃娃般的装束外,她黄色的头发披在连衣裙上,粉色的面颊映在玫瑰色的印花棉布罩裙上。

分析:这里是霍夫曼先生对凉亭拱门下少女外貌的描写。“aftertheDresden method”是个很微妙的地方,初译理解成“除了德累斯顿的方法”,让人不知所云。实际上,在这句话前面有句话指出“那个人犹如德累斯顿瓷器做的”,然后对其装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样一来,语义就衔接起来了:“the Dresdenmethod”指的是少女的装束。初译译文显然是由于没有吃透原文而硬要逐字死译的结果。改译的译者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地译成“除了这身德累斯顿瓷娃娃般的装束外”,恰到好处地传达了原文的精神,实现了前后句的贯通。再例如:

(5)The American's crest rose palpably until it cocked his straw hat over his curls.

初译:美国人羽饰高高耸起,使得卷发上的草帽歪向了一边。

改译:美国人的头发明显竖了起来,把卷发上的草帽都顶了起来。

分析:在原译中“美国人羽饰高高耸起”,是一句让人不知所云的译文,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译文,显然是由于译者把目光只锁定在句子的个别词语上,采用了逐词对译的结果。初译译者只根据“crest”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而没有放在语篇语境中去认识,结果造成了误译。而改译译者在正确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跳出了词语本意的框框,根据语境,进行了延伸,从而正确忠实地传译了原文的信息。

要做到语篇连贯,必须注意译文和原文的情景语境相吻合,比如,你所翻译的人物不可脱离其原有的身份,你所叙述的事、所描写的物,都不可与其场合相违背,切忌出现“语不适境”的译文。例如:

(6)“And the picture was spoiled,”said the American,with a quiet laugh.

初译:“毁了照片就是”,美国人微笑着说。

改译:“把照片给糟蹋了”,美国人微笑着说。

分析:根据文中语境,公爵一家正在城堡前拍照,霍夫曼先生无意中闯了进去,而且照片中他甚至比大公爵还显眼,照片被泄露后,霍夫曼先生遇到了一系列的麻烦,但由于霍夫曼先生本人并不知道这是由照片引起的,他仅仅觉得作为一个外人出现在照片上是不合适的,因此微笑着说出了上面的话:“And the picture was spoiled”,初译译文与原文的场合不相协调,没有根据当时语境进行翻译。

语篇的连贯性,还表现在语体的连贯上。对话中的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译者必须找到最佳的语言以适合译语语境,力求在遣词造句上符合语体特点。例如:

(7)“But you Americans——in your rich and prosperous country,with your large lands and your great harvests——you must know all about farming.”

初译:“你们美国人——国家繁荣富强、土地辽阔、庄家丰收——你肯定对农耕了若指掌。”

改译:“可是你们美国人——在你们富足繁荣的国家,有那么辽阔的土地,收成那么好——你肯定对农活很了解。”

分析:小说作品一般对话丰富,运用大量口语化语言且通俗易懂。这里描述的是霍夫曼先生和埃尔斯贝特小姐即将参观农场时的对话,但是,原译中使用的“繁荣富强、土地辽阔、庄家丰收”等词语,给人的感觉太过正式,与对话中使用的语言特色不太协调。

由此可以看出,翻译一部作品时,译者必须从作者、作品内容、读者、作品背景、作品表达手段等各个方面,对作品进行全面分析,不可用中文单词逐词对译英语原文,不可只关注译文与原文字句上的对比,对字句的理解与表达同样不可离开语篇孤立地去考虑,而必须把语篇作为中心,从语篇分析的角度考虑字句的意义,这样才能译出类似原作交际作用的译文。

翻译是一种语言交际的过程,其目的就是要把原文语篇的意义完整地传达给译语读者。通过对《The Indiscretion of Elsbeth》的译文分析,可以看出任何句子都是语篇的一部分。语篇制约着文中词、句的解释,翻译中起作用的不是单个的词、词组以及句子,而是这些词句组成的语篇,译者要准确地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和形式,就必须从语篇层面着手,只有这样才能准确表达词语意义,使译文连贯流畅,文通理达;译文才能起到和原文一样的交际效果,译文读者才能读懂、进而抓住文章的精神要领。

[1]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2] 姜海清.语篇分析与翻译[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8):58.

[3]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7.

[4] 毛荣贵.语篇意识观照下的译文例析[J].外语教学,2003(5):44.

[5] 韩子满.浅析语篇分析与翻译[J].山东外语教学,1997(4):42.

[6] 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57.

[7] 曹文轩.小说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43.

[8] 华莱士·斯特格纳.扑克滩放逐的人们——布勒特·哈特短篇小说集·序言[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60.

[9] 吴定柏.美国文学大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82.

[10] 朱刚.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二卷)[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46.

[11] Halliday,M.A.K.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2.

[12]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69.

[13] 王寅.简明语义学辞典[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66.

H059

A

王芳(1979-),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霍夫曼连贯语篇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先驱——汉斯·霍夫曼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主述位理论对英语写作连贯的启示
天使多快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