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哲学意蕴

2011-08-15黄敏

关键词:本体论哲学马克思主义

黄敏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安徽合肥,230061)

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哲学意蕴

黄敏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安徽合肥,23006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它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深厚的哲学原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哲学意蕴,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政治哲学意蕴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发展哲学,是党在新时期执政治国的指导思想,是指导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包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意蕴。科学发展观是紧密联系新时期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客观实际,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创新,它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因而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一、从本体论层面看,科学发展观是以人的社会实践为根本检验标准的人本政治发展观和社会政治实践发展观

政治哲学的本体论可以说其实质就是哲学中的本体论问题,它通过人类政治生活显现和表达出来。由于在对人所处的环境和生存发展的需要有不同理解,因而哲学上的本体论产生出多种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着眼点不是单纯地构造哲学体系,也不是寻找身有所安思有所寄的依据,而是建立一种既能认识世界又能改造世界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而应坚持实践论思维方式和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把本体问题放在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强调以社会存在和人的生存发展来统摄自然本体,并在本体问题的探索过程中融入合理性追求,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同样认为,本体论追寻的意义在于它根源于又体现着人的超越本性和超越性存在方式以及哲学思维的致极性、超越性方面。

科学发展观在本体论层面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性,把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作为本体问题来思考与研究,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显现于当代中国的现实政治生活中,得出了人本政治发展观和社会政治实践发展观这两种政治哲学的本体论形式。人本政治发展观指的是在对人类现实政治生活方式的反思观照下对人的政治主体性的充分认知和不断发展以及对人类理想社会政治生活方式的追寻,对人类实现自我解放和发展的政治路径的探索。这样的人本政治发展观作为社会政治实践发展观的基础,最终在社会实践发展观中得以实现。因此,科学发展观在其政治哲学的本体论层面上最终表现为以人本政治发展观为基础的社会政治实践发展观。社会政治实践发展观以“现实的人”的政治主体性的不断实现和发展为前提,认为人们的政治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在当代中国则表现为人民群众作为政治实践的主体其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当代中国政治实践的价值目标和最终归宿。

二、从认识论层面看,科学发展观是以发展的主客体相互辩证统一的基本规律为认识对象的发展观

政治哲学的认识论是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在人类政治生活中的运用和解决。政治哲学形成于对利益这一人类政治生活核心问题的认识及其实现形式的“形而上”的探索,政治哲学的认识功能首先就是去发现、论证特定时代所需要的政治规范与政治价值,并对实现这些政治规范与政治价值的政治制度、政治道路的基本发展规律进行认识与探索。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客观准确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是关于这些规律发展的内在规定性、推动力、目的和要求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观点。

科学发展观继承与超越了传统理性主义和传统发展观。近代以来,关于发展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后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先后出现了两种传统理性主义:一种是以抽象的资本主义人性论为依据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理想的设计和发展;另外一种是以与近代科学发展、技术进步相联系而形成的科学技术理性主义。这两种传统理性主义所带来的影响是:一方面,建立在理性神话基础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竟然带来的是人的全面的异化;另一方面,对理性至上性的膜拜导致精神、信仰世界空前的文化危机,非理性主义、技术悲观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极端形式出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则深刻认识到传统理性主义和传统发展观的片面性,对自然、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理性思考,创新地提出了要以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核心,自觉地实现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完善相统一,主动地把对自然的改造与社会发展、完善社会制度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了具有先进内涵的发展理念,实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完整统一,为人类的自我解放开辟出了一条新途径,使人类对理性的限度及辩证认识发展问题能够达到正确的认识,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发展观的基本思想,更加体现了现代健全理性的发展观,表现在:一是更加注重人的权利、生命、尊严、价值、需要、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生活质量等人文价值因素,把人文价值理性置于总体理性结构中的核心地位;二是强调辩证理性,在意识上强调人类的极限性,重点阐明自我反思与批判意识;三是强调和谐的人类理性总体结构与发展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也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批判和反思。传统社会主义发展观中存在着的不足有: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人定胜天”的思想导致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中片面强调对自然的征服和索取,没有得到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在如何看待“人”的问题上,存在着物本主义倾向,错误地理解人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却忽视了人应当成为社会的主体和中心,狭隘和极端地强调要满足人的需要、忽视了提高人的素质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淡化了发展作为一个系统所应具备的整体性特征,片面地把经济增长作为社会发展唯一目标的线性发展观。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现代工业文明在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中彰显力度不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理性思维等方面依然具备着传统特征;发展观的形成受到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的影响,科学技术理性、现代人文价值理性、社会制度理性、充满自我批判精神的辩证理性等素养的培育,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三、从价值论层面看,科学发展观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基本价值为总体目的全面发展观

政治哲学的价值论是哲学中的价值论问题在人类政治生活中的蕴存和实践。哲学中所指的价值是现实的“人”同满足某种需要的客体属性间的一种关系,是人们对客体属性的一种评价和应用。人类政治生活是有目的、有价值取向的生活,是对人类政治生活的在哲学层面上的自我审视和思考,从而就必然体现出对政治生活主体的价值取向的思考和对政治生活目的的探讨,体现出政治哲学的价值论、合目的论层面在政治哲学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科学发展观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论思想,这些思想构成了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部分。

科学发展观集中表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更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的成果由谁享有”等问题,体现了政治经济活动与活动主体价值目标的一致性,利益的协同性相统一的要求,是合目的性的发展。在这样的合目的性的向度里,蕴含着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主体的实践特征、价值取向和发展归宿的基本规定,其中,“人”作为社会发展的需要之满足,“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乃至“人的全面发展”的提出,进一步阐明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体的价值归宿,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所包含的“人”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以及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价值理念。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重视人民群众应在政治实践中居于主体地位,要经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切实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是在政治生活中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合目的性的根本体现。“以人为本”,明确指出了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是要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关系达到和谐、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合理满足;指明了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创造的主体,又是社会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推进的主体;更指明了人民群众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主体,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目标的价值主体,是实践主体与价值主体的同一,而正是这一同一性,显示了“以人为本”这一价值理念的全部内涵。

科学发展观还致力于实现人类社会发展千百年来所共认的基本价值理念,并努力地将这些基本价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了当代中国政治生活实践在追求“以人为本”的价值归宿的前提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和谐共生、民主法治等核心价值理念。人类社会发展总有一些基本的价值追求,只不过这些基本价值在不同制度下、不同历史阶段其实现途径、表现形式和所追求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政治哲学的社会功能之一就是提出和论证时代所需要的政治规范和政治价值。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政治哲学,论证了当代中国以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的人民民主的政治规范体系的合理性和正当性,这就是对作为这一民主政治规范体系支撑的政治价值——“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谐共生、民主法治等的追求。如果说,人权、自由、平等、人的全面发展等价值理念更多地被赋予在了“以人为本”这一价值判断之中,显示了科学发展观价值论层面中的“人的发展”的价值目标的话,那么公平正义、和谐共生、民主法治等价值理念则显示了科学发展观价值论层面中的“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

四、从方法论层面看,科学发展观是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的协调发展观和以实现发展战略的可持续性与发展模式的科学合理性为主要特征的可持续发展观

政治哲学的方法论是人们认识、改造和创新政治生活实践所遵循的一般性的、普遍性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方法论是唯物辩证法。科学发展观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方法论的精髓。

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的新理念创造性地解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这一哲学方法论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中的贯穿和统合。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全面发展观”,再到“科学发展观”的演变,是政治哲学方法论上的一次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人类一直在寻找和选择一种科学发展的方法,借以破解人类共同面临的发展难题。“发展是硬道理”指明了唯有发展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选择,抓住了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发展不仅是物的发展,还应是且根本上是人的发展;发展也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还应是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全面发展观”开始以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但发展不仅是面面俱到的发展,还应是各方面之间均衡、协调的发展;发展也不仅是当代人现实需要的发展,还应是后代人未来永续的发展。这就引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命题,体现了当代中国在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发展战略的设计上和发展路径的通盘考虑上,从增长转到发展、再从发展转向科学发展的辩证递进的方法论演变过程。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中也自始至终蕴涵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以人为本”彻底改变了以往发展观中有的只见物、不见人,或只见抽象的人、不见现实的和历史的人的认识和实践缺陷,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将人放置在社会实践的主体地位,在各种现实社会关系的进步和发展中实现人的本质的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兼顾”是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学说的反映,前者坚持了中心论和全面发展论、重点论和两点论的辩证统一,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而后者则体现了坚持全面看问题的观点,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坚持发展的观点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来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等各方面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本质上是一门注重为现实的社会政治实践做出指导和服务的应用哲学。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不仅在上述理论的四个层面上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如何发展”等发展问题,而且在政治实践中也明确回答了这些问题。在指导如何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方面,科学发展观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政治追求和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哲学。在指导如何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科学发展观显示出要在中国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中促进社会和谐的价值诉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是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所要遵循的社会发展哲学。在指导如何建构和谐世界方面,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把握时代精神、遵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方面所具有的高瞻远瞩的国际政治战略眼光,是坚持和平发展的国际政治发展哲学。

[1] 梁荣迅.社会发展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60.

[2] 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8:15-16.

[3] 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24.

[4] 吴元梁.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l):32.

[5] 闰慧敏.用哲学思维解读科学发展观[J].理论研究,2005(4):57.

[6]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6.

D61-02

A

黄敏(1970-),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本体论哲学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菱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CP论题能为本体论论证提供辩护吗?
张栻的本体论建构及其体用逻辑探析
张载哲学的本体论结构与归宿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微电影本体论辨析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