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对策

2011-08-15张晓霞

关键词:吉林省基地文明

张晓霞

(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2;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22)

论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对策

张晓霞

(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2;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22)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在此从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发展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振兴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重要途径,并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生态文明建设;必要性;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吉林省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面临着资源消耗大、资源浪费严重等现象,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既包含人类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安全的意识、法律、制度、政策,也包括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组织机构和实际行动,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包括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发达的生态经济、完善的生态制度、基本的生态安全、良好的生态环境等。生态文明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一种超越,与工业文明依靠无限度地索取和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物质需求不同,生态文明是依靠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增殖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谋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关系[1]。生态文明具有鲜明的四个特征:一是在价值观念上,生态文明主张给自然以平等态度和人文关怀;二是在实现途径上体现为自觉自律的生产生活方式;三是在社会关系上生态文明推动社会走向和谐,在时间跨度上,生态文明又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建设过程。

继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建设生态文明再次作了强调,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这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加强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第一,生态文明对于解决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人与自然的突出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第二,生态文明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第三,生态文明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

二、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凸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吉林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建国以后,吉林省老工业基地作为国家建设的重点和工业化基地之一,形成了汽车、石化、钢铁等为主的重工业产业结构,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推动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近些年来,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发展中存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资源短缺、环境脆弱的压力越来越突出,严重地制约了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如何使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成为当今面临的重大问题。目前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自然环境破坏、污染严重,产业持续发展困难。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具有一定自然资源优势,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林业基地,非金属矿藏比较丰富,硅藻土、石油等储量居国内前列。但是随着资源的持续开采和过度消耗,在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发展中,面临着资源枯竭、缺乏后续替代产业的问题。营城、蛟河煤矿等煤炭企业由于资源枯竭而破产,东部长白山林区的采运业及林业经济则随着森林资源过度消耗而衰退。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造纸业、石化业等重污染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例如2005年由于石化工业生产事故引起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出现了几百万人口饮水危机,对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可见,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将严重影响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工业生产效率较低,工业竞争力不强。在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工业发展中,重工业所占比重较大,生产过程表现出明显的粗放型增长特征,资源利用率不高,原材料和初、中级产品较多。光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占的比重较小,产业领域中的创新力量薄弱,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作用不强。这些问题造成了吉林省工业竞争力不强的状况。近年来,吉林省工业竞争力逐年下降,2007年在全国排名23位,工业竞争力得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

三是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水平较低,“三农”问题突出。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是由于农业结构相对单一,农产品加工层次较低,产业化进程不快,水平较低,因而造成了一系列“三农”问题。如农业基础设施滞后,资源环境缺乏有效保护,农民实际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较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等。

可见,当前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由于长期实行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模式,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严重制约着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缓解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发展中面临的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工业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途径。

三、推进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包括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发达的生态经济、完善的生态制度、基本的生态安全、良好的生态环境等。根据上述分析的当前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发展的现实状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通过生态伦理教育,培育生态文明意识

培育生态文明意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第一步。而培育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开展生态伦理教育。生态伦理教育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教育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改变人们不适当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道路,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3]。在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中,加强生态伦理教育,有助于培养企业和公民的生态文明素质,养成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伦理道德,从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生态伦理教育,要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态伦理教育网络,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普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知识,积极动员全体社会成员参与环保活动,从而增强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促进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根据吉林省的情况,首先要在现有比较优势产业即加工制造业的基础上,创造新的优势产业,建设五大产业基地,也就是国家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生态型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基地、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①吉林省发改委.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规划纲要,2004.;其次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检测,为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奠定基础;再次要发展金融服务、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培育旅游等新兴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产业化水平。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与传统的粗放性增长模式不同,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4],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发展循环经济,要以科技为支撑,努力开发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水平,还要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来规范和推动循环经济的开展。

(四)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要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积极引导企业、社团组织和个人等多种行为主体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从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实践经验来看,政府都扮演着扭转乾坤的角色[5]。因此,实行生态文明,推进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为此,政府要加速实现转型,加强宏观调控,减少微观干预,将主要注意力转向优化经济发展秩序,实现生态环保型发展等方面,同时要改变传统的GDP政绩观,确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等等。

由于吉林省经济实力较弱,因此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要积极引导企业和个人等多种行为主体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民间筹资力度,引导各种所有制主体进入生态环境建设和经营领域;改革生态建设产权制度,明确各投入主体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保护其合法权益[6]。此外,还要发挥社团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社团组织“扮演了十分活跃的角色,发挥了政府和企业难以发挥的功能,成为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7]。在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在加强规范管理的同时,可以向环保社团提供减税、免税等优惠政策,给予一定的财政资助,如政府补贴、贷款、提供办公用地等,并在环保理论、政策、法律法规、技术培训方面对社团提供帮助,从而促进各种环保社团组织更好地发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

[1] 申曙光.生态文明及其理论与现实基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32-33.

[2] 蒋抒博.吉林省工业竞争力实证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88.

[3] 曲宗琴.保护环境应注重生态伦理教育[G]//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2006:1304-1305.

[4] 杜英莲.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23.

[5] 周生军.循环经济:东北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4.

[6] 彭永林,盛连喜.吉林省生态环境建设的困境与政府行为选择[J].地理科学,2007(5):671.

[7] 杨春平.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经验[J].求是,2005(18):63.

F205

A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2009年度专项课题“马克思生态思想和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研究”(2009M009);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良性互动的研究”(2010362)

张晓霞(1972-),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吉林省基地文明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请文明演绎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漫说文明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我的基地我的连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