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元宵灯俗的审美人类学泛谈

2011-08-15赵婕

关键词:灯彩灯节灯会

赵婕

中国元宵灯俗的审美人类学泛谈

赵婕

灯彩是元宵节俗的物化载体之一。从审美人类学的视角,探究元宵节俗的深层文化内涵,透过灯彩探析节俗的深层次审美蕴含与节庆给个体生命体悟带来的深层审美境界。

元宵节俗;审美人类学;灯彩

一、元宵灯节

(一)元宵节的起源

“元宵”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称 “元夕”、“元夜”,过完元宵预示着“年”已经过完,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元宵节有通宵张灯的习俗由来已久,因此元宵节又被称为灯节。关于元宵的起源说法不一,主要有:

其一,民间信仰。汉武帝尊祀“太一”天神,将正月十五定为“燃灯节”。在正月上辛日到甘泉寺燃灯祭祀太一神,灯火彻夜不息,是日开放夜禁。这种祭祀活动要从黄昏持续到天明,伴有歌舞表演。《史记·乐书》记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与祠坛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从汉时流传下来的“正月十五夜游观灯”逐渐演变成今日元宵观灯的习俗。这种观点受到许多学者认可。不过,这种说法也不确实,但汉代这种“祠太一”时彻夜张灯的例制,对元宵习俗的形成大概是有影响的。

其二,宗教需要。有元宵节源于道教一说,道教里讲三元配三官,即农历的正月十五天官是上元,七月十五地官是中元,十月十五水官是下元,因此认为是道教的产物。也有认为是起源佛教,西域摩揭陀国每年十二月底,要在城内做燃灯做法会以纪念佛祖。佛教经典《施灯功德经》载:“彼施灯者,所得福聚无量无边不可算数。唯有如来乃能了知。”汉明帝迎经白马寺,蔡愔带着佛教经典进入中土。明帝笃信佛教,大肆提倡宣扬佛教,传旨每年正月十五前后为上元夜,宫廷寺院士族百姓皆要挂灯,用以“燃灯表佛”,这一习俗逐渐为人们所习用。不过,统治者这种大力提倡对元宵节形成的影响或许更大更直接。

且不论关于元宵灯节究竟起源于何的纷纭众说,元宵节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之中已演变成民间大众的节庆活动,失去了原有的宗教或政治意味。

(二)元宵节灯会

元宵节的灯会之兴盛相传始于隋唐,历代相沿。隋炀帝杨广爱热闹玩乐,年年元宵都会在都城洛阳办大型灯会,招待外国使者以夸耀泱泱中国的富庶。《隋书·柳彧传》录:“窃见京邑……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高棚跨路,广幕凌云,袨服靓妆,车马填噎。胥醑肆陈,丝竹繁合,竭资破产,竞此一时。”[1]可见当时元宵灯节的盛况与奢靡程度。《隋书·音乐志》载有:“隋炀帝大业二年正月十五日,在京都端门外大放炬火,光烛天地,绵亘八里,列为戏场。金石匏革之声,闻数十里外。自是每年以常焉。”[1]

到了唐朝,将正月十五一夜灯会延长到三夜,规定在正月的十四、十五、十六官府放假三日,在节日期间取消宵禁以示与民同乐。武则天有诗《早春夜宴》为证:“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关于唐时灯节的盛况,张说则有诗《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云:“龙衔火树千重焰,鸡踏莲花万岁春。帝宫三五戏春台,行雨流风莫妒来。西域灯轮千影合,东华金阙万重开。”

到了宋朝,城市生活进一步发展,元宵灯会更为繁盛,宋太祖于乾德五年正月颁诏书命开封府另外在十七十八两夜也张灯,后成惯制,于是在宋时原先张灯三夜变成五夜。从赵匡胤以后,皇帝都曾亲自主持观灯仪式。开封府宣德楼设有御座,皇帝在元宵夜登楼与民同乐。

宋元易代以后,元宵节俗仍然传承,但是因上层建筑的严格限制,其规模和惯制因而缩小,至明时元宵节俗才全面复兴。明朝永乐时期,官方将元宵放灯节俗提前到正月十一开始,延至十天,不过民间的灯会时间却各地不一。明代,在元宵灯节上举行杂技游艺活动开始流行,后又增设戏曲表演,逐渐地将杂技与戏曲结合。

清代的元宵节俗大致沿袭明朝旧制,只是在上层阶级中,统治者把“与民同乐”的传统习俗改为宫内放灯和民间放灯。至此,民间对灯节的热情渐高于官府。清初官方正月十三上灯,十七或十八日落灯,民间时间不确定,而且娱乐活动增加了许多新内容,如舞龙舞狮、闹社火、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放焰火等。灯的种类也丰富了许多,比如由满人带入关内的冰灯。此后,元宵灯节逐渐演变成为民间为主体的自娱自乐的节庆活动。

二、元宵节俗美学蕴含

历史悠久的元宵节有相当深厚的文化内涵,观灯的节俗更是将其文化底蕴推向了美的层面。

(一)元宵节俗的审美蕴含

巴赫金研究狂欢化文化时,提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特别是阶级社会生活中,实际上过着两种生活:日常生活与狂欢式的生活。在所谓狂欢式的生活中,即在节日中,所有人暂时摆脱等级关系、特权、禁令等关系束缚,暂时能够超越官方思想观念之束缚而置身在原有生活制度外。萧方先生写道:“正月元宵是一年中唯一的‘狂欢’节,人们在这一阶段打破日常的秩序的约束,实现着本性的感官的愉悦。人们祈求婚姻的美满、子嗣绵延、身体的康健与年岁的丰收。”[2]这种非理性的节日对于人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节日将人生的节律化存在表现出来,形成经验性的丰富多彩的人生体悟。

传统社会中,日常生活往往被各式各样的束缚所困扰,常日的世界需要由节日来点亮。日常生活经验的平淡化需要节日狂欢的喜乐对比。在美学角度来看,节日的首要功能是与日常生活构成批判性关系:庸常的日常生活将人牢牢桎梏在受限定的、隐性的时空范围内,因此人们总是感觉日常生活平淡无奇且令人乏味厌倦,节日生活则相反,它是新奇愉悦且让人欢喜兴奋的。就元宵节而言,它预示着“年”过完了,宣告过去一年这样烦闷的旧循环终结,同时预示着充满希望有着不同意义的新循环开始。乏味劳苦的日常生活在此时变成过往,是应当被抛之脑后的记忆。因为在生存时间的节奏点上,关涉人生命运和幸福的重大事件总会被人们强烈关注,那么作为节日的这些点在充分的时间化之后将成为人生中重要时刻去照亮个体的生活世界。节日感在此时无限放大,凸显了其与日常生活经验形成批判关系,同时也凸出了节日的无限意义。

节日点亮整个生活世界的同时,也凸显了个体的人的存在感,将人提拔到了非同寻常的存在境界。在这样的时间点或时间段之中,人们阈限于不一样的精神世界——在该世界中,诸神降临赐恩,碌碌大众因此而发生的狂欢行为,往昔生活中的苦疾酸楚、当下的幸福感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共同上演,此时此刻,生命的强度被不断加强提高,人生的意义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生活;节日激昂澎湃的氛围弥漫开冲散了平日碌碌无为的平淡感知。在节日中各种仪式与节俗的表演活动中充分展示了生命的多姿多彩,这样真切的存在体验与经验的获得使个体的存在境界升华,实现“和”“乐”善、美的统一。

(二)元宵灯会灯彩文化的审美蕴含

灯是光明、温暖等的象征。在中国人的传统美学观念与文化传统之中,元宵节灯彩的灯又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理查德.沃尔海姆说:“艺术对象是心理意象的表现”,当灯具成为独立的对象化的抽象个体,被赋予艺术创造的魅力而受到整个社会文化氛围、观念形成、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影响之后,它开始被赋予相对独立的对象化意义。生产力的逐渐发展与提高,灯具不再是只能照明的器物,人们将美好的寓意揉入其中,它开始被赋予各类象征的意义,是幻想同现实的完美结合。在古代,无论是宗庙祭祀还是民间家族祭祖拜神、婚丧嫁娶,也都与灯息息相关。人们用富含意义的花纹、图案给灯装饰使灯具符合不同场合所需。

格尔茨认为,文化系统的意义是建立在人与人的互动过程中的象征性行动之上。人的行为之所以是象征性的,是因为人的本质是象征性的动物,是使用象征性符号累积生存经验、世代相传、进行沟通的,人的行为负载着意义,建构出来的“社会性话语”是文化形成、传承、扩布的重要方面。元宵灯会上灯彩的艺术在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浸润下,饱蘸趋吉纳祥、祭祖酬神之象征意义,它开始成为具有观赏价值、能体现传统民俗和社会功效的器物载体。灯彩借助种种约定俗成的文化符号,让中国传统文化中抽象的人观宇宙观等物化,更加通俗地表达人们心中的愿景,如麒麟送子灯、观音送子灯灯,通过比喻、类比、隐喻、联想灯表达将经验层面的吉祥寓意物化,表达出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深层“和”“乐”意蕴。灯不但给人们带来光明,而且在节庆时也张灯结彩表达人们内心情绪。

我国元宵节的观灯习俗与灯彩艺术的发展演变是相辅相成,可以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节日风俗与工艺形式。传统中,灯彩制作集彩扎、裱糊、编结雕刻、剪纸及诗词画于一体,包容丰富、是元宵节俗的世俗载体,更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瑰丽的一叶。

三、结语

审美传统具有民族特性,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审美活动,其民族特点同样是非常明显的。常言道:“盛世办灯会”,灯光是繁荣社会景象最佳的点缀,是盛世太平最美的象征。面对热烈跳跃的灯火,统治者点亮它期盼国盛民安,百姓借它祈求现世安好。人们总是赋予它美好的力量,认为它是幸福吉祥的象征,相信它能消灾驱邪,祛除疾苦,带来希望与美满。元宵节灯会上的灯彩在历朝历代虽各具特色,但其热闹喜庆寓意吉祥的象征从未改变过。

[1]魏徵.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萧放.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M].北京:中华书局,2000.

J021

A

1673-1999(2011)24-0135-02

赵婕(1988-),女,云南昆明人,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2)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南方族群文化。

2011-10-10

猜你喜欢

灯彩灯节灯会
水灯节
衰落与突围:佛山灯彩传承发展的路径探析
何氏灯彩,百年传承
——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海灯彩”代表性传承人何伟福访谈
竿灯节(环球360°)
Surgical method choice and coincidence rate of pathological diagnoses in transduodenal ampullectomy: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春节灯会
DIWALI
“舞动奇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