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2011-08-15林霁月

关键词:理论课实效性政治

林霁月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的科学内涵和现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从根本上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朝着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转变,是体现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进行之后的结果与教师所期望的目标之间的一致和吻合的程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承担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思维能力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1]从当前高校的教学实际情况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甚微,从各种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相关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满意度不高。而且据调查大部分大学生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太交流或者是几乎没有交流。同时根据某些调查也有不少老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很不满意或者是不太满意。从这里可以看出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都感到不满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低效果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研究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积极探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已是当务之急。

二、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开设系统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教育为主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是由若干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组成,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这样一种教学活动,即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形成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活动。从基本构成要素来看,教学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活动,所以教师、学生等各种社会复杂因素必定是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一)学生因素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规定,在高等学校具体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所以会使学生产生这样的看法,即思想理论空洞无物,比不上专业课、技能课实用,因此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另外一个原因是这些课程在学生中学时代就有一定的接触,对课程内容比较熟悉。所以学生在上课时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看闲书、听mp3、聊天、睡觉,真正认真听课的学生很少,他们来上课是为了考勤,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这门课程。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抱有偏见,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本不感兴趣,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因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不仅受学生因素的制约也受到教师的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教师的一系列因素制约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足够的热情和正确的认识

热情可以转化为动力,使人们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意向性增强,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活动的目标;正确的认识可以确保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繁重,加之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教师付出的劳动没能体现其价值,同时在教师职称晋级时也没有任何的优势,这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上课时缺乏应有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不能很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在某些学校有一些行政人员也担任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工作。行政人员事务性的工作比较多,部分行政人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存在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认为只要把规定的教学任务完成就大功告成了,更谈不上去了解学生和研究教学内容了。这种错误的认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本课程的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

2.僵化地使用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一系列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方法和策略的体系。年纪大的教师固守以前的旧模式,使用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序,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是教师的一言堂。上课记笔记,课下无交流,考试背笔记,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课的一大特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技越来越发达,所以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不是学校和社会没有提供条件,而是教师缺少发现和探索新的、合适的教学方法的积极性。大学四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发展,但是教师在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却没有适时地改变。同时尽管有多媒体,但是大部分老师或因计算机技术有限,或因缺少探索新方法的积极性,导致多媒体在大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那里成了放映讲课提纲的工具,而不是使教学更加鲜活和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学手段。同时少有教师能够带着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实际,将课堂的知识应用于社会。

3.刻板地理解教学内容

前面已经提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大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内容重复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很好地将教材的内容和大学生具体的实际相联系,只是把教材中的一些条条框框向学生梳理清楚。但是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日益增多,并开始对新鲜事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有了自己的看法。而教师们却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教条化,这同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现实需要不符合。同时不良的社会现象同教学内容发生巨大碰撞,当学生面临实际问题时上课接受的思想政治理论显得软弱无力,使得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较反感,这也就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社会因素

如果说教学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共同参与的活动,那么其他的因素都可以从大的范围归结是社会因素,这里对社会因素的分析其实也是对当下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社会环境的分析。笔者在这里主要谈论两个方面的社会因素:第一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指由于资本扩张的需要,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其强大的跨国公司为主导,在科学技术推动下,资本、技术、产品等跨国快速流动或扩散,世界经济活动逐渐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全球范围内的有机整体。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资本的扩张导致我们的信仰严重失落,文化安全受损,正确的舆论引导难度加大,在这些消极的影响下,学生逐渐陷入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泥潭中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感到乏味,甚至是反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开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内容缺乏兴趣的时候,也就是失去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力和积极性之时。任何方法都无济于事。第二是社会的不良风气。社会上不正之风和种种腐败现象也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由于市场经济中人们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容易使人们滋生利己主义思想,会导致一部分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扭曲;同时市场经济必然使人们更加重视金钱的作用,在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拜金主义倾向。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这些消极影响,使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即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思想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等方面面临更大的困难。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途径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明确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思想,即“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2]这里强调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

大学教育的目标在于传承人类文明,培养有个性,有创造精神,有判断力与道德人格,有不断学习、终身受教育与自我完善能力的个体,从而使大学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不竭的人才资源。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涉及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不管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应该要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和老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向学生说明其重要作用。比如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讨论、辩论赛、真实案例的解说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他们健全人格和良好道德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内心认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并且,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要具备极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师要在其位谋其职,培养自己上课的热情。做到真正用心去培养学生,用自己高涨的热情去鼓舞学生。同时,学校应该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配备专业的教师。不能将整天忙于行政工作的人员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非专业人员的大量加入难免会产生本课程谁都能教的尴尬局面。这不仅会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更重要的是影响到了本课程以后的发展。

(二)改变教学模式,灵活掌握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的改变与使用,教学内容的把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坚持首因效应的教学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第一堂课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事物的发展有先入为主的特点,第一印象好坏直接对全部课程的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上课前应认真细读全书内容,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教材体系,紧紧抓住学生心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向自己提两个问题,即我们到大学来是干什么的?我们四年后以什么样的人才角色离开校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第一堂课不仅仅要教学生如何学习这门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方法和树立正确做人做事的人生态度。坚持首因效应体现了从学生需要的角度来选择教学模式和把握教学内容。容易激起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热情。第二,重视隐性教学作用的原则。这主要是从教学模式上讲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学方法。隐性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模式。政治理论课教学既要重视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要重视教师自身修养和行为的养成。对教师而言,如果教师不能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那么教学将变得苍白无力,根本没有说服力。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若能较好地运用语言的力量,以生动有力的语言激起学生思想的共鸣,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教师的人格魅力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境界,就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外隐形教学重在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同时还要借助于多种教学手段、相关媒介和情境实施渗透性教育。隐性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手段,更是大多数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模式。第三,坚持实践性教学和情感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引导人的心灵的工作,但人的心灵并不是任意被捏弄的泥巴,不是被拖轮拽上就走的竹筏”,[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群体的实际,要讲到学生的心坎上,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与学生面临的实践问题结合起来。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是一个忠实的听众,更要提供舞台,让学生走上讲台,讲学习与践行的感受,加强动手和动口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做到以真情感染学生,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打动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要平等交流,变“训话”为“对话”,把学生从客体性地位发展为主体学习性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会学生的情感变化,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净化社会风气,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高

社会风气的净化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社会各个部门多管齐下。大学生作为半个社会人,在培养良好道德素养时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社会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崇尚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使大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能有一个相对良好的环境。通过媒体向大学生宣传主流的价值形态。使大学生能够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自觉抵制不健康的腐朽文化。良好的道德风尚以及社会主义文化无疑会净化社会风气。这样便会降低学生排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可能性从而推动本课程目标的实现。第二,社会各个部门应为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内化,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想获得好的效果必须要让学生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外化为自己的行为,所以社会各部门应尽力给予大学生这样的机会,比如一些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等。使大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自己和社会是大有裨益的,从而提升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兴趣和动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面对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和教师以及社会应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尽力克服这些不良影响,优化教学环境,选择各种合适的模式进行教学,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1]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32.

[2]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A].教社政[2005]5号.

[3] 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理论课实效性政治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