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dv+n”格式探析

2011-08-15储一鸣

关键词:副词语义语法

储一鸣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30)

“adv+n”格式探析

储一鸣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30)

“adv+n”格式日见频繁,在尊重语言事实的基础上,摒弃传统认为其不成立的观念,从学者相关研究出发,考察了进入“adv+n”格式中的“adv”、“n”之语法、语义、语用等特征,进而分析“adv”和“n”组合的条件,并以此来预测“adv+n”的前途。

“adv+n”格式;特征;组合条件;前途

在传统的汉语语法理论当中“adv+n”的格式是不成立的[1-3]。比如:我们不说“很房子、很北京大学、非常湖水、非常马、非常狗”等。但在当前的口语甚或书面语当中这种格式却常常出现,如:

副词+一般名词:特诗意、特现代、非常男人、很淑女、很文学、很艺术。

副词+抽象名词:很青春、很现代、很理性、很风度、很诗意、很传统。

副词+专有名词:很雷锋、非常阳光、很美国、很马列、很上海、很唯物主义。

……

对于这类新出现的语法现象我们该如何看待?常有两种做法:一是抱定传统一棒子打死,二是尊重语言事实改变传统观念,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支持后者,拟从学者已有的相关研究出发,考察进入“adv+n”格式中的“adv”、“n”之语法、语义、语用特征,进而分析“adv”和“n”组合的条件,来预测“adv+n”的前途。

一、相关研究

“adv”和“n”能否组合,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语法学界就展开过讨论。张静先生认为汉语副词能修饰名词并且是一般现象而不是特殊现象[4];刑福义先生针对该文用例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副词修饰名词仍是个别现象[5]。当时,汉语语料中副词修饰名词现象确实不常见,所以邢先生的观点代表着大多数人的看法,以至“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的规则常写进大中院校的语法教科书里。时代迈进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新鲜事物出现频繁,汉语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期,“adv+n”的格式变得越来越常见,尤其“adv”中的小类——程度副词,其与名词的直接结合就更多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的相关研究备受关注,大体有三个方面:

(一)“adv+n”结构的具体描写

研究一种语法现象首要任务就是对这种语法现象进行细致描写,“adv+n”结构的具体描写研究者大体选择两个基点:“adv”和“n”。从“adv”角度研究者多排除了语气副词、关联副词、否定副词等副词修饰名词的必然性,集中认定“adv”中的小类——程度副词与名词组合的合理性[6-9];从“n”角度进行类化的方法描写[4,5],其中代表性的是刑福义先生的四种类型说:副词+数量名结构,处所名词+副词+名词,时间名词+副词+时间名词,副词+方位名词。此外张庆艳通过收集例句试图对“副+名”结构中名词的类型进行确定,得出指人名词、指物名词、专有名词、抽象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和方位名词七大类[10]。总体观之,这类的文章详实和深入度有待加强。

(二)“adv+n”形成的动因探析

这部分的研究无论思维的深度还是广度都比描写部分要强,也更有说服力。大体有三大视点:语义、语用、社会和心理。语义方面储泽祥、刘街生认为词义在概括化形成本质义的过程当中,许多细节被概括掉了,但具体运用该名词时,被概括掉的细节义又重新返回,“细节呈现”是“adv+n”成立的动因[8]。罗丽在此基础上对名词附加义做了进一步考察,发现进入该结构的名词均有语义内涵丰富的特点,由此提出名词存储信息量的大小是决定该结构成立的关键[11]。刘正光、崔刚通过对语言实体的指称与陈述意义相互转化的认知机制、语义来源与基础以及名词用于描述性意义时的可接受性差异的考察,认为名词的非范畴化是这种结构产生的理论依据[12]。语用方面桂诗春认为是语言使用者的“使用语言的策略性行为”,是语用层面的“规则”突破,使用者通过超常搭配,在语用上起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13];杨海明、李振中指出语境具有诱导凸显名词的性状因子的作用[14];张惠强、李敬国进一步认为“adv+n”结构的成立取决于语境的依赖等[15]。社会和心理方面张彦群认为社会的发展、心理趋向的推动、大众文化的流行等,为副名结构的大量出现提供了必要的可能性和广泛的现实基础[16];李康澄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日趋多元化、复杂化、紧密化,加上各种时尚流行文化的刺激催化,“adv+n”结构获得自由的生存空间,体现着人们用语“求新、求雅、求简、趋同”的心理等[17]。此外,运用相关的语言理论对“adv+n”结构进行语法学阐释的文章也有数篇,如刘茁《范畴化与原型理论对“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解释能力》、郝轶鸣《用三个平面理论透析“副+名”现象》等。

(三)“adv+n”结构的语言效用

“adv+n”结构的流行会给语言在实际运用中带来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方面的研究专章成果不多,但在其他相关研究中多有论及,最具代表性的是陈健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的表述。他在结合大量实际用例的基础上描写了这种结构的语用价值:(1)弥补了同一形容词的缺失;(2)拓展了部分名词的描写性性质;(3)能使表达言简意丰、简便含蓄;(4)使用语者幽默生动、情感鲜明、新颖时尚等[18]。这方面研究有待进一步开拓。

以上研究大体反映着“adv+n”结构的研究动态,宏观上铺开了“adv+n”结构的研究面,既有具体描写,也有宏观解释;既有内部研究,也有外部探寻;既有历史分析,也有共时比较。要想真正了解某一结构的存在价值,我们首先必须了解能进入这一结构中各个语言项目的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成立的条件,方可在实际的语境中大胆预测这种结构的前途,以便客观表达对这一结构的规划态度。下面围绕这一指导思想,深入分析“adv+n”结构。

二、“adv+n”中的“adv”、“n”之语义特征

首先看如下实例:

(1)那男人的模样很山东,车子上扭屁股一骑一蹬,更山东了。(阿成《回望古城》)

(2)天青的目光从她脸上往下移,突然心就野马了,在他从未见过的地场上跑,收不拢缰。(阎连科《两程故事》)

(3)留学生呢,狗屁,还留学生呢,狗屁!(曹禺《北京人》)

(4)中国必须毛泽东,台湾还再蒋介石,美国依然杜鲁门。(陈涵平老师授课笔录)

(5)毕业时,她已经变得非常城市了。(转引自《语文学习》1998年第6期38页)

(6)在阿跷上学那一年,他们全家搬到了最最中心,最最繁华,最最上海的淮河中路一条新式的弄堂里。(王安忆《阿跷传略》)

(7)老教师们已经开过几门课,他们很快接过一些课目……我也不能太露怯、太瘪三,我接受了自己比较熟悉和喜欢的两个剧目。(马中行《我要属狼》)

(8)况齐又长得太奶油了一些,这岑心目中的铮铮硬汉……相距甚远,岑实在不能够喜欢他。(李岩炜《说完了的故事》)

(9)这一切等等,确是十分堂·吉诃德的了。(鲁迅《中华民国的新堂·吉诃德们》)

(10)你瞧线条多么维纳斯!(蒋晓云《随录》)

(11)拦网!周晓兰,绝对天安门城墙!(马中骏、贾鸿源《街上流行红裙子》)

(12)我觉得跟你特说得来,特知音。(王朔《顽主》)

(13)炕上净人︱屋子里光书。(转引刑福义《汉语语法三百问》)

(14)今天已经星期六了。明天才初八呢。后天又中秋了。(转引刑福义《汉语语法三百问》)

(15)只两瓶黄酒︱仅仅七个学生︱大约三辆汽车︱共二十块钱︱才五张桌子︱又一阵暴雨︱再一个问题。(转引自刑福义《汉语语法三百问》)

(16)皮秀荚瓜子脸,掉梢眉,相当狐狸。(莫言《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

(17)别问他借钱,他特葛朗台。

(18)他是个特别阳光的男孩。

(19)没想到消息传的这么快,够速度的。

(20)它是个不仁不义的家伙。

以上句子或短语中均含有“adv+n”结构,为了弄清其本质特征,我们不妨先行切分两个部分来观察:

(一)“adv”之特征

以上实例中共出现30个副词,这30个副词是目前能进入“adv+n”结构中的典型性副词,大体可分为七类,依出现量的大小排序如下:

(1)程度副词:很、更、非常、最、最最、太、特、特别、十分、多么、够、相当。

(2)范围副词:净、光、只、仅、仅仅、共。

(3)语气副词:大约、依然、绝对、必须。

(4)关联副词:就、还、才、又。

(5)频率副词:再、还再。

(6)时间副词:已经。

(7)否定副词:不。

图序显示能进入“adv+n”结构的副词中,程度副词占到1/3以上,其运用频率高、组合能力强,具备典型性特征,属于强势词类,而其他各类副词多处于弱势状态,多数只能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如否定副词“不”,只在古语词的残留或偶加到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的场合中出现,如:不仁不义、不法、不规则、不时、不日、不名誉等。因而,讨论“adv”特征时,我们以“程度副词”为中心,再兼及其他类副词。

现代汉语的程度副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主要充当状语或补语,表示被修饰事物性状的不同程度。语料显示并非所有程度副词都能进入“adv+n”结构,如“稍、稍微、较、略、略微”等词就很难在语料中找到用例。稍加观察不难发现能经常进入“adv+n”结构的程度副词都具备“量度层极高”的语义特征。如:(→箭头方向为高)

很:不好→好→很好

更:不高→高→更高

非常:一般→较好→非常好

最:一般→中等→最→最最

除了语义上具备量度层级高的特征外,程度副词在和名词组合之后,整个短语显示出形容词的特征,带有很强的描述性,其组句功能常担当谓语、定语。如:

(21)那是一个很帅气小伙子,他非常阳光。

(22)小王到上海已经五年了,现在她很上海了。

(23)那座建筑的式样特别欧洲,我很喜欢。

此外,程度副词因与名词的结合日渐频繁,稳固性越来越强,在人们的心理认知上已经取得了合法性的特征,语用上人们视为简洁、明快、新奇、俏皮的表达手段。与程度副词相比,其他各类副词与名词的结合稳固性弱,对语境的依赖性很大,往往具有临时组合性的特征,其取得合法性的路途还很远,需要更多的语用检测。同时,它们与名词的结合面窄,单一化倾向严重,语用效用低,还不能成为“adv+n”结构的典型代表。如时间名词“已经”,一般只能与表示数量的名词或顺延性循环变序性的名词结合。例如:

(24)已经三天了,那棵树还没砍倒。

(25)已经团长了,连这样一个小的指挥工作都做不好。(注:团长由班长、排长、连长等顺延而来)

(26)已经夏天了,还穿这么厚。(注:夏天处在春、夏、秋、冬的循环变序当中)

(二)“n”之特征

能进入“adv+n”结构的“n”并不包含所有的名词,有些名词因其自身的语义特征或语法功能的制约根本不能进入这一结构,如“桌子”、“椅子”、“电视机”等,我们很难说“很桌子”、“很椅子”、“很电视机”或“最桌子”、“最椅子”、“最电视机”等等,即便有特殊的语境协助这些名词也很难进入这一格式。观察上文中的语料我们发现具备以下特征之一者的名词,都有可能进入这一格式。

1.凸显个性特征或地方特色的名词。如:阿斗、阿Q、葛朗台、克林顿、蒋介石、诸葛亮、赵本山、乔丹等等这一类的名人姓名的专有名词,他们来自文学作品、政治舞台、民俗历史、演艺体育等领域,经大众相用沿袭成了某些个性特征的代表,这类人物名词最容易进入“adv+n”结构;此外,那些表示地方特色的专有地名,如山东、中国、美国等,这类名词在人们的心理认知上具有某种独有的方域特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唤起人们对它们形象特征的记忆,表现出某些描写性状的功能,因而,这类名词也也容易进入此种格式。

2.携带事物性状描写的名词。副词修饰的词常常具有描写性质和状态的特征,如果一个名词携带有这种性质或状态的明显印记,这类名词很容易进入“adv+n”结构。如:

(27)周杰能为什么受到广大青年人的喜爱,除了歌唱得好之外,他的形象很阳光,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28)张老虽然60岁了,但他在乒乓球台上的身手倒是很青春。

(27)例中的阳光,除了表示日光的意义之外,它还携带着积极开朗、充满青春活力、公开透明的属性特征。(28)例中的青春,容易唤起人们年少、富有活力矫健的特征。这种名词所携带的属性特征,具备了进入副词所修饰限制的语义、语法功能领域,因而,这类名词进入“adv+n”结构也就很正常了。

3.隐含顺延或循环顺序的名词。范围副词、频率副词、关联副词中某些副词常常和一些隐含顺延或循环顺序特征的名词结合,构成“adv+n”结构。如副词“都”、“还”、“才”,例如:

(29)都大学生了,还哭鼻子!

(30)还团长呢,一点规矩都不懂!

(31)才春天,你就穿这么少了!

(29)例中的“大学生”,暗含着大学生是由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顺延而来的;(30)例中的“团长”隐藏着“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顺序;(31)例“春天”隐含着“春、夏、秋、冬”的季节循环顺序。

4.表示某个时点的时间名词或带上数量词的名词。这类名词常受某些时间副词、范围副词、频率副词的修饰。比如:

(32)今天已经星期天了。

(33)后天就元旦了。

(34)只三瓶开水/大约五个人/再一个问题/共五斤米

进入“adv+n”结构中的“adv”、“n”常常具有如上特征,但并非具有如上特征的“adv”、“n”都能进入“adv+n”结构,往往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下面,我们分析“adv”和“n”的组合条件。

三、“adv+n”成立的条件

“adv+n”结构的成立条件,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语用条件

首先,语境的补偿功能有效补足了“adv”和“n”组合后的语义空缺,提供给理解者足够的信息量。如果没有语境的作用,许多“adv+n”结构是难以成立的。比如“太雷锋”,孤立看这两个词组合在一块不符合我们日常用语习惯,让人产生陌生感,甚至意思还不明了,如果放在一个具体的语境当中,你就没了这种感觉,相反,会觉得使用者用得恰到好处。例如:(35)甲:小张真实个大好人啊!

乙:怎么啦?

甲:昨天,我家起火啦,他硬是把我从火堆了背出来啦!

乙:啊,太雷锋啦!我一定要好好报道他!

此处的“太雷锋”,在前后语境的作用下,意思不但明确,而且简洁得体,假如在此处换上一大堆溢美之词,诸如“不怕牺牲”、“舍己救人”、“热血好男儿”之类的词语,意思确实能表达清楚,但会觉得太累赘。从语用学的角度讲,不符合语言运用的经济原则。

此外,表达者的规范突破与接受者的理解认知的有效统一,也是“adv+n”结构成立的重要条件。一般意义上讲,语言的生命力需要不断创新,这种创新往往通过表达者在语用层面上的规范突破来实现,但这种突破的实现是以接受者的理解认知为前提的。如果表达者突破了,但接受者无法理解,这种突破无法在语用层面上扩散开来,得不到社会的约定,其结果不能进入语言的本体层面,最终也只是昙花一现。

总之,“adv+n”结构能否成立,语用因素起着关键作用。“adv”和“n”的组合是通过语境的诱导凸现,表达者与接受者的互动,加上全体社会成员的约定来实现的。

(二)语义条件

“adv”和“n”的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受到一定语义条件的制约,体现出“adv”的语义和“n”的语义的匹配性特征。拿程度副词和名词的组合来说,副词的程度量极高和名词的属性意义丰富是充分必要条件,反之,“adv”和“n”的组合就很难成立。比如我们常常说“很阳光”、“很雷锋”、“非常春天”、“特诗意”等,在这些结构中的副词“很”、“非常”、“特”都有程度量极高的语义特征,其中的名词“阳光”、“雷锋”、“春天”、“诗意”,在长期的习用当中也产生了许多表现性状性的属性意义,而这一意义正好能进入“adv”和“n”组合的结构槽,体现出语义的匹配性。因此,看似不合理的表层结构却隐含着一个合理的深层的语义结构,表现出汉语意合语法的特点。反之,如果把这一结构中名词换成像“桌子”、“椅子”、“房子”之类属性意义贫弱而实际及物性高的名词,“adv”和“n”的语义不具备匹配性,这一表层结构就失去了深层语义结构的支撑,于是,整个结构也就不成立了。其他各类副词和名词的组合,也受这一规律的支配,受文字的限制,也就不一一表述了。

(三)句法条件

成立的“adv+n”结构,虽然在动态的语用层面能独立运用,既能表达陈述,也能表达疑问、反问等,但在静态的句法层面往往不孤立出现,常分布于定语、谓语位置,一般不出现在主宾位置上,这与整个结构的形容词性质相关。如下例:

(36)很阳光的一个小伙子,怎么能干这种事呢?

(37)现在都春天了,天气还这么冷!

(38)他这人,很雷锋的,肯定支持你去做好事。

(39)你也太希特勒了吧,我们都被你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36)例“很阳光”作定语,(37)、(38)、(39)等例都作谓语,“adv+n”结构的句法功能主体充当这两种成分,从目前所收集的语料当中,还没发现做主宾语的案例,但偶尔有作补语的案例,如:

(40)他长得太奶油了些,扮武将不行。

(41)你这事做得也太武大郎了吧,没一点男人气!

综上所述,“adv+n”结构成立的条件是多方面的,这些条件往往不是单一起作用,而是多个因素同时起作用。在这些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在汉语实际的运用中才出现了这种大量的“adv”和“n”组合的结构。

四、“adv+n”的前途

预测一种新兴起的语言结构的前途,我们应该从社会、心理、语言本体等多个角度进行。如果一个新起的语言结构遵从了某种语言自身的结构规律,符合社会群体的文化、心理认同,又适合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等方面的需求,那么,这一语言结构必然会在社会群体中很快传播开来,深受社会群体接受,会成为约定俗成的合乎语法规范结构,自然进入语言普适运用的层面。“adv+n”结构目前正处在这种接受可不接受的过渡状态,从当前汉语发展的宏观实际来看,汉语世界正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其发展的速度、广度、深度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无法比拟的,汉语和汉文化素来具有海纳百川的吸纳消融性特征,因而,“adv+n”结构无论从社会角度,还是从文化、心理或汉语自身的角度,都具备泛化的条件,将来必然会被更多的人接受。因而,语言研究者不应该抱着传统的观念不放,在承认这一结构合理事实的基础上,做好这一结构的切实观察、描写、解释,才能合乎客观规律地做好这一结构的规划工作。

[1] 朱德熙.语法讲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 张静.论汉语副词的范围[J].中国语文,1961(8).

[5] 邢福义.关于副词修饰名词[J].中国语文,1962(5).

[6] 于根元.副+名[J].语文建设,1991(1).

[7] 尹琪.程度副词修饰名词是一种非常合理的语言现象[J].益阳师专学报,2002(3).

[8] 储泽祥,刘街生.“细节显现”与“副+名”[J].语文建设,1997(6).

[9] 王珏.现代汉语名词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 张庆艳.谈谈“副+名”结构中的名词[J].现代语文,2006(2).

[11] 罗丽.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义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12] 刘正光,崔刚.语言非范畴化理论的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1).

[13] 桂诗春.从“这个地方很郊区”谈起[J].语言文字应用,1995(3).

[14] 杨海明,李振中.名词性状因子的构成与副+名框架提取的动因分析[J].语言科学,2004(2).

[15] 张惠言,李敬国.“程度副词+名词”语用表达对语境的依赖[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16] 张彦群.“副+名”结构的社会与修辞理据探析[J].天中学刊,2007(4).

[17] 李康澄.“副+名”流行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基础[J].怀化学院学报,2003(6).

[18] 陈健.“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多角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10).

H14

A

储一鸣(1969-),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史、理论语言学、现代汉语。

猜你喜欢

副词语义语法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语言与语义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副词和副词词组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