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1-08-15渠章才盛国荣

关键词:经济发展

渠章才, 盛国荣

(1.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广东湛江524037;2.湛江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广东湛江524037)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渠章才1, 盛国荣2

(1.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广东湛江524037;2.湛江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广东湛江524037)

随着世界各国对金融危机的干预,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并有所发展。但是,个别国家和地区再一次陷入经济发展的低谷,如迪拜、希腊等,整个世界经济并没有真正摆脱金融危机,而是进入了金融危机后的“后危机时代”。与金融危机相比,后危机时代更加变幻莫测。此背景下,探讨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后危机时代; 消费低迷; 居民收入;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后危机时代泛指狭义的金融危机结束,经济周期度过最低谷开始缓慢回升的一个阶段[1]。在这个时期,世界各国的经济已经从危机时的最低谷开始缓慢回升,但是回升乏力,且随时有可能再次陷入危机之中。

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到来时,及时推出“四万亿救市计划”。通过一系列重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振兴计划的实施,经济成功实现了v型反转,2009年中国GDP增长保持了8%的速度,顺利度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最困难的一年”。同时,温家宝也指出,“2010年将是中国经济形势最复杂的一年”。一方面,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如居民消费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另一方面,世界性需求不足、欧美发达国家重提“制造业振兴计划”、多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对于像中国这样以“出口拉动”为重要动力的经济体来说又增加了不少变数。

二、后危机时代中国面临的经济问题

(一)最大挑战是消费需求不足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在缺乏政府有效监督和管理的情况下,资本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必然会导致生产规模无限扩大和人民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在中国目前的GDP分配中,存在着资本、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劳动者所得相对减少的现象。全国总工会2009年6月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续下降,2005年已经下降到36.7%,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从1978年到2005年,与劳动报酬比重的持续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2]。经济在不断增长,劳动者所得却相对持续减少,这是造成目前中国消费低迷的根本原因。

金融危机以前,中国主要采用“外销”的办法来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产品出口连年上升, 2006年中国GDP为20.9万亿元,进出口总额1.76万亿美元,按美元兑人民币1∶7.8汇率计算,外贸依存度为65% (外贸依存度就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该指标通常反映一国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3]。但金融危机之后,贸易保护主义在各国蔓延,据中国商务部官网消息,最新发布的《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09》统计显示,2008年中国出口产品共遭受来自21个国家(地区)的93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超过60亿美元[4]。同时,发达国家为解决就业等问题,重新开始重视本国制造业的发展。例如,2010年8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①,力图恢复美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欧盟也把恢复欧盟范围内制造业的竞争力作为下一步发展的目标。这将对中国等外贸依存度较高的经济体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二)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空前加大

中国的经济结构存在众多问题。首先,产业结构总体不合理。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第二产业目前的技术水平比发达国家大致落后15~20年,企业仍然普遍存在着规模效益差和专业化程度低的缺陷;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特别是信息、科技、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已经成为阻碍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其次,产品结构不合理。低科技含量的产品大量积压,而高科技的现代工业产品如复合材料、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海洋技术、新型电子技术等却依赖进口。再次,地区结构优化压力依然存在。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困难重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达不到预期效果,且在重复东部“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没有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最后,经济效益低下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依然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致命障碍。据统计,目前中国每万美元GDP能耗是日本的88倍、美国的23倍,人均GDP能耗是日本的8.5倍、美国的5.2倍[1]。另外,污染问题的解决已经达到刻不容缓的程度。根据新华社旗下《瞭望》新闻周刊在2007年初的报道,全国有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40%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受到严重污染;3亿农民喝不到干净水;4亿城市人呼吸不到新鲜空气[5]。

(三)自主创新能力面临人才瓶颈

虽然党的十七大报告早就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依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制约因素。在后危机时代,整个世界将进入一个空前的创新密集的新时代,创新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特别是学科领域的拔尖人才、一流的人才,但是中国缺乏的就是一流的人才。从留学生来看,1978~2005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有933 400人,其中学成归国的占留学生总数的25%[6]。而且“一流人才留下,二流人才回国”,中国根本得不到一流的留学人才。从国内人才培养来看,钱学森的一句话可概括一切,“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是按照培养科技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顶尖人才”。2004年教育部组织10所高校27位校领导赴耶鲁大学进行海外培训,这些重点大学的校长80%有海外留学经历[7]。但是,到2010年10月,仍没有见到哪一所高校借鉴海外的“学术中心型”,依然是校长牢牢地把握着手中的行政权力不动摇。

(四)国内游资兴风作浪

马克思主义认为,由于不同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的不同,资本家在不同部门的投资所能够带来的利润量是不同的,所以资本总是在不停地寻找最有利的投资场所。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私人手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其中一部分货币资本专门等待时机,为追逐高额利润而在各金融市场之间来回游动。这种资本具有投机性强、流动性快的特征,所以把这种私人资本叫做游资。在中国目前形势下,私人资本无法进入利润丰厚的垄断行业,把资本投入实体经济获利少且来钱慢,炒作固定资产获利丰厚且来钱快,所以大量游资都用来炒作固定资产,甚至实体经济中的部分流动资本也转移到对固定资产的炒作中来,严重损害了危机后中国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位经济研究人士说,目前只有30%的温州民间资金回归实体经济,65%则流向了楼市和股市。据中国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介绍,2009年温州民间流动资金高达8 000亿元。”[8]这部分游资不仅炒房,他们还炒生姜、炒大蒜、炒猪肉、炒植物油等物资,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如果他们把手中的资金投放到小麦、大米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上来,小则会影响群众生活,大则会导致社会的动荡。

(五)国际投机资本挑战中国金融监管能力

目前以“对冲基金”形式存在的国际投机资本拥有资本金近3亿美元。基于对高额利润的追求,对冲基金在主要国际资本市场之间不停流动,它们对各种产品如石油、玉米、铜、小麦、铁矿石、房地产市场等轮流发起攻势,抬高各种物质资料的价格。基于贪婪的本性,他们还对金融市场本身进行投机活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就与对冲基金的投机活动有直接关系。目前,国际投机资本已经以某种方式进入到中国市场。2007年5月25~26日举行的“2007年中国上海国际地产投资与开发博览会”上,来自中东地产界的参展商占到70%。这次中东资本的集体亮相,被业界看作是中东资本正式大规模进入内地的前奏[9]。2010年一季度中国直接投资净流入达到175亿美元,表明直接投资净流入状况已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甚至超过了2008年初的水平[10]。在中国率先摆脱危机走向发展之际,国际投机资本会再一次看好中国市场而通过种种方式进入到中国市场,从而扰乱中国正常的经济秩序,值得中国政府高度警惕。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为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消费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撑,新的消费热点还会带动新的产业群的出现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者的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减少,使得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缩小之间的矛盾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同时,世界上主要国家相继提出工业重新振兴计划,产品外销压力增大。解决目前中国消费低迷问题的根本出路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首先,要解决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种粮的补贴力度,力争在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建立与农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把全体农民纳入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农民生活和养老等有了保障,必然会减少为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储蓄,从而增加其消费支出。

其次,完善城市的最低保障水平。政府应该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和最低工资水平制度,并逐步建立这两条保障线与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全称为Consumer Price Index)的联动机制。把在一个城市中居住一年以上,有3个月处于失业状态的农民工纳入其所在城市的失业保障制度体系之中。这个层次的群众由于收入低,会把自己的绝大多数收入用于当前的消费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再次,积极推进工会改革。建立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工会制度已经不适合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功能的要求,所以要对工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以提高工会在与企业对话中的实际地位,鼓励和支持工会维护工人的正当利益。在改革和完善工会职能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政府主导下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改善国民收入分配,增加劳动者的收入比重。

最后,加强对国有垄断企业的监管。对国有垄断企业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加强对国有垄断企业运行和工资、福利发放的监管工作,防止垄断企业把其垄断所得过多地发放给个人。一方面,这是变相侵吞国有资产,应该严厉制止;另一方面,当人们的收入过高时,就会用过高的收入来投机,比如炒作黄金、房地产等,从而影响社会稳定。

(二)调整经济结构,为后危机时代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政府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用于自主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资金有3 700亿元。经过1年多的努力,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经济结构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方面,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形成的时间长,短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另一方面,世界上主要国家包括美、欧、日等都在酝酿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整个世界将掀起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形成新能源、绿色经济等一系列国际竞争的新高潮。要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无公害方向发展,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纳米技术、复合材料、生物工程、计算机等知识型第二产业,围绕第一、第二产业,大力发展信息、科技、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同时,基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新时代的要求,由政府出面积极推动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既能解决中国面临的油价高升问题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国际压力,又可以产生巨大的生产需求,从而为中国真正走向“新型工业化”铺平道路。对于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采用低污染、节约能源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的企业从贷款、税收、补贴等方面给予的财政扶持力度,对资源浪费严重和高污染的大型企业采用限期整改的强制措施;另一方面,由政府出面、企业出钱,组建污染治理公司,集中治理大、中、小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问题,同时对违规排放的企业实施高额罚款,让他们付出惨重代价,这样才能彻底治理污染问题。这不仅关系到能否巩固当前来之不易的经济企稳向好的形势,也关系到能否抓住后危机时代发展的历史机遇,从而顺利实现经济的腾飞。

(三)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抢占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正面临着新的技术革命的高潮,宇航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生物工程和海洋工程等一系列新兴产业将会有新的重大突破。要使中国经济发展迎头赶上新技术革命的高潮,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以培养创新型人才。

首先,加大教育投入是前提。1993年,中国政府就提出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要达到4%。但是,直到2009年,中国实际公共教育投入仅占GDP的2.4%,低于印度的2.7%,相当于美国的一半[11]。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根本性制约因素。

其次,要大胆放权。把事关学生前途和学校发展的业务,如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等下放给学校,由学校自己来组织和管理。学非所用是当前中国大学生和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市场瞬息万变,由于高校直接面对学生就业问题,对于什么专业最有市场、最有发展前景十分清楚,所以应该把专业设置的权力下放给高校。教育行政机关的主要职责应该是加强对高校架构和运作的监管工作。

再次,高校管理的“去行政化”是高校体制改革的根本出路。以行政领导为中心的管理体制是中国高等教育难以向“研究型”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在中国,学而优则仕,仕后专心行政,不再搞学术,甚至利用行政权力抢夺别人的科研成果的现象已屡见不鲜。要想解决“钱学森之问”,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在高校实施去行政化,降低校长等行政领导对高校的影响力,建立、健全学校专家委员会治学、治校的管理体制,积极推动学生会、学生团委会等学生社团组织自主管理学生事务,逐步形成“民主、自由、学术、和谐”的高校新局面。

最后,积极推动校企联合,走产、学、研一条龙的道路。对于高校来说,通过校企联合,不仅可以解决办学经费不足和缺乏实习基地的问题,还可以为高校提供最新技术、最新经验,以及时变更和充实教学内容,从根本上解决理论落后于实践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通过校企联合,可以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合格工人,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高校的科研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最新的技术成果,从而为企业实现不断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引导并规范游资,给游资找出路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游资不同于实体经济中的资本,因为游资既不能创造社会财富,又不能增加就业,它们主要在商业和金融领域进行投机活动,如果任其肆虐,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们要加大对游资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引导其逐步转向实体经济。

首先,要大力拓宽私人资本投资的空间,引导游资转向实体经济。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改善实体经济投资环境,对投向实体经济的私人资本给予关怀和帮助,鼓励私人投资兴办实业,变游资为实体经济;二是放开投资禁忌,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电力、能源、金融等垄断行业和市政公用事业、国防科技工业等领域;三是国家通过政策倾斜,引导私人资本向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流动,既解决了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资金短缺问题,也拓宽了私人投资的渠道。

其次,严厉打击游资的投机活动,迫使它“改邪归正”。第一,针对游资喜欢炒作固定资本的特性,开征资产税,其中包括遗产税和物业税,以压缩固定资产投机带来的利润,使其利润所得低于投资实体经济的利润所得。为实现这一目的,必须把握一个原则,即任何措施都不应该损害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2010年国务院对房地产的调控中,有一条是新房首付比例增加到3成,把一些刚刚攒够2成首付的刚性需求堵在大门之外,违背了国务院对房地产调控的初衷。第二,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大额资金进出进行严格监管,对游资商业领域的投机活动,如对棉花、粮食、植物油等重要物资的投机征收资本利得税,使其暴利消失,变游资为正常的私人资本。

(五)加强金融机构监管能力和水平,严防国际投机资本进入中国

国际投机资本一方面在全球寻找最大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在全球制造最大的利润空间,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国际金融秩序,甚至会导致一个国家经济垮台。1992年,金融大鳄索罗斯就从英国套走10亿英镑。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这些国际对冲基金又重出江湖,所以中国应该对国际投机资本保持高度的警惕。

首先,要密切注视国际投机资本的走向。一方面中国应该对国际投机资本的动向进行严密监测,防止他们向中国出手;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压缩国内的高利润行业的利润空间。中国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行动,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国内的高利润产业和部门如房地产等进行必要的干预,逐步压缩这些部门的利润空间,使国际投机资本无机可乘。

其次,通过商业银行加强监管。虽然国际投机资本进入的渠道多,一时很难分辨出投资资本和投机资本,但它们总是要通过商业银行来流通和运作。商业银行对国际资本“一进一出”的监管是甄别国际投机资本的关键。商业银行对大笔国际资本的来源、用途和期限等必须做详细记录和跟踪调查,以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入和流出的监测工作。中国银监会要根据各商业银行提供的信息及时跟踪调查,采取预防措施,对被判定为国际投机资本的要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以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最后,充分利用和消化外汇储备,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产业优化升级和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应用为目标,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进口。根据“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方针,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国门,拓展企业的海外业务,使用海外资源和优秀人才,以减少外汇储备量,降低国家的外汇储备风险。

总之,目前整个世界经济处于不确定的后危机时代。在这个时代,全球经济复苏和稳定增长还将面临许多挑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很多,中国政府和人民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中国政府应该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的客观认识,及时调整和优化发展思路,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抓住难得的机遇,推动经济发展,使中国顺利度过后危机时代并迎来一个辉煌的明天。

注释:

①高建.奥巴马签署制造业促进法案,规模为170亿元[N].中国证券报,2010-08-13.

[1] 唐未兵,彭涛.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J].经济学动态,2010,(4):33~36.

[2] 李强.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持续下降[N].中国工商报,2010-05-21.

[3] 辛向阳.科学发展与中国铸型[N].浙江日报,2008-04-1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09[EB/OL].http://www.gov.cn/gzdt/2009-04/ 23/content_1294370.htm,2009-04-23.

[5] 陈泽伟.环保“十一五”布新局[J].瞭望,2007, (41):39~40.

[6] 商江.浅谈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引进人才的政策[A].揣摩中国教育——商江教育论文续集[C].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7] 熊丙奇.“走出去”之外还要“拿进来”[N].西安晚报,2010-05-19.

[8] 刘华.活着的温州炒房团[N].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05-14.

[9] 刘笑一,王伟民.热钱还是游资中东资本内地楼市寻宝解密[N].中国房地产报,2007~06~05.

[10] 高晨.13省市查出热钱73亿美元,部分流入房地产领域[N].京华时报,2010~05~26.

[11] 蔡昉.2009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发布会[Z/OL].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http://www.scio.gov.cn, 2009-09-08.

Discussion abut Development Problem of Chinese Economy and Countermeasures after Crisis Era

QU Zhang-cai1,SHENG Guo-rong2
(1.School of Basic Education,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Zhanjiang,Guangdong 524037,China; 2.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Zhanjiang,Guangdong 524037,China)

As the world interments to the financial crisis,the world economy is beginning to recover and develop.However,in the world to go out of the people exulted when,the countries that Dubai and Greece fall into economic crisis age.This shows that the whole world is falling into the after financial crisis after the economic crisis.And financial crisis after crisisperiod,the situation will be more complex and variable.In such a background,China will be facing challenges and should solve this difficult problem.

the after times of crisis;under consumption;people possess property income;constructing innovative talent

F832.59

A

1674-0297(2011)01-0041-04

(责任编辑:李晓梅)

2010-10-18

渠章才(1976-),男,山东聊城人,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分享经济是个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拥抱新经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