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路径创新

2011-08-15雷雪芹

关键词:价值体系理论课核心

雷雪芹

(安徽大学政治学系,安徽合肥,23003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路径创新

雷雪芹

(安徽大学政治学系,安徽合肥,230039)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存在多方面缺陷,因此需要实现工作方式上的路径创新,主要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文化管理、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等方面的创新,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掌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极强的教育针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和清晰的逻辑层次,它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效果。因此,应从社会系统观的多维视角,进行合理的路径选择,并把多种路径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

(一)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带来很大的影响与冲击。同时,独生子女独特的生活环境,使当代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以自我成才为中心,自我期望值过高,对环境的要求高。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特征突出表现为崇尚自我,使自我和集体、社会需要之间存在矛盾和偏差。还使得一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价值取向极端功利化、社会责任感严重缺乏、政治信仰比较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不清、自我评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诚信观念非常淡化等问题。这种情况下采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能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应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路径,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掌握。

(二)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途径存在的缺陷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取向上过分强调社会价值,没有真正以学生的现实需求和全面发展为本,严重缺乏人文关怀意识,约束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以灌输为主的“填鸭式”教育方法,单纯依赖课堂教学,忽视了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隐性教育途径的育人功能;没有将灌输和渗透相结合,忽视了受教育者自身的实践活动;对学生日常生活中多样化的道德实践关心不足,忽视了道德修养的巨大作用;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不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体现时代性,没有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思想实际的发展。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其承担的育人任务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都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工作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路径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相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及其建设赋予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路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路径创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阵地。这就要求要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进教材、进大学生头脑的深入开展。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西方思潮的传播,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匮乏、信仰存在危机等问题,在价值观上出现多样化的趋势,与我国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很大偏差。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系统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学内容,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大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态势下,做出正确的选择,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引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倡导者、传播者、实践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必须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围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进行教学,这些问题要涵盖指导思想、社会理想、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发展方向等重要方面,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自觉划清“四个界限”,使学生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的信仰者和践行者。同时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增强说服力和亲和力。

第二,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要不断改进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授课内容情景化、信息化,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完美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2]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改进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采取课堂讲授、名师讲座、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法,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同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内容。根据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改进和优化教育内容,精心设计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课程方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题,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培育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教学的基础,使学生准确、全面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

(二)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浓厚氛围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3]这说明环境对人们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具有影响面广、渗透性强、吸引力大等特点。高校要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促进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境界、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目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受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首先,加强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加强优美校园环境的建设,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教师要树立爱国、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要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挖掘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崇高理想、道德品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而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认识和认同感;其次,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开设人文素质等方面的选修课,举办文化讲座,结合传统纪念节日、重大事件、入党、入团仪式等重大活动,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注重校园环境的人文设计与建设,着力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和文化辐射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精神,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再次,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重要作用。大学校园应以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种社团为依托,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学术研讨、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形成具有政治性、学术性、娱乐性相结合的校园文化,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得到熏陶,觉悟得到提高,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三)建立健康的网络文化管理系统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中网络教育是重要的途径和有效载体,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网络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又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西方不良思想的传入不利于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也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教育引导作用,坚持以学生为本,建立健康的网络文化管理系统,将其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平台。

健康的网络文化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完善各方面的工作。一是优化网络环境,营造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氛围。高校要抓好网络思想教育建设,就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制高点,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网络主流舆论,从而充分赢得大学生的注意力和认同感,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同时也要加强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建设,尤其是加强校园红色网站建设,占领宣传主阵地。要做到网站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方式灵活、交流便捷,贴近大学生实际,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教育的合力。二是专业教师进行网络指导。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专业特点,采取网上专家讲座、名师答疑、在线讨论的方式,引导大学生如何从网上获取知识,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做到既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又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在校内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文化活动,帮助同学们全面认识上网的利处与迷恋网络的弊端,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三是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管。不断完善互联网监管技术系统,加强校内网络的防火墙建设,增强对网上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的辨别处理能力。加强大学生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网络观,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以有效抵御各种不良信息和错误思潮的侵蚀,真正使网络成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手段。

(四)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比课堂教育更具体、生动,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有效途径。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在提高实践本领上狠下工夫,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切实提高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4]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上偏重理论而轻视实践活动,没有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真正结合。开展的实践活动很大一部分过于形式化,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因此,高校应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需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首先,广泛开展纪念活动,组织大学生参观历史纪念馆、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战争纪念场馆等主题实践活动,加深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水平,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其次,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高校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应加强实践教学的探索,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组织大学生深入农村、企业、社区,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体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时代变革,增强大学生对党情、基本国情、社会实情的了解,加深大学生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要和奋斗目标的理解,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再次,组织大学生深入边远山区、贫困地区,走近弱势群体,增强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增强忧患意识和大局观念,让其在奉献中受到教育、接受新知,进一步培养自强自立、艰苦奋斗和乐善仁义的道德情操,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五)培养一支精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人格魅力。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和主要组织者、承担者。要“加强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与实践,使他们成为真正能够胜任此工作的队伍,为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队伍保障”。[5]因此,高校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中,以便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师资保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必须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坚定性,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治水平;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需要懂得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还必须具有较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热情和奉献精神,爱岗敬业。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建设:一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对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落到实处具有重要意义。在新世纪、新阶段,国家教育部要求辅导员要尊重客观规律、创新工作思路、提高自身素养、真诚关爱学生、勇于钻研业务、勤于社会实践,做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人才。这就需要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培养人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充分调动广大辅导员、班主任的积极性,把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抓紧、抓实、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应以专业化为目标,力求做到专业培养、专业使用。这就要求辅导员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近距离的接触,了解目前学生生活、学习、思想方面的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完善学生的人格。二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使命。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自觉、自愿地去提高理论素养。要能追踪理论前沿,善于把理论界的一些最新的成果及时运用到教育工作中,结合自身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建设和品性修养,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教师要引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体验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大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三是培养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要采取有效措施,整合各类资源,大力加强和完善高校各级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专业课教师等队伍建设。加强党建,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党员群体成为高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锋队,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人格魅力的感染,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以上各个队伍紧密配合、各负其责,形成专兼职队伍相结合的局面,发挥“全员育人”的积极效果,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制度保障。

[1]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3.

[2] 吴迪.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性[J].高校教育管理,2007(11):82.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1.

[4] 胡锦涛.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05-04.

[5] 郭祖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甘肃日报,2008-01-17.

G641

A

雷雪芹(1983-),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理论课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