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创建与提升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

2011-08-15李洪雄陈桂峰蒋文波高敏

关键词:吉首校园文化民族

李洪雄,陈桂峰,蒋文波,高敏

(1.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湖南吉首,416000;2.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创建与提升研究
——以吉首大学为例

李洪雄1,陈桂峰2,蒋文波2,高敏2

(1.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湖南吉首,416000;2.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校园文化既是校园文明的窗口,又是先进文化的生长点。民族地区高校的校园文化具有民族性、实践性、教育性、多元性等特点。吉首大学在环境营造中渗透校园文化,在校风建设中构建校园文化,在德育实践中呈现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强化校园文化,努力铸造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自身特色的文化品牌。

吉首大学;民族地区;校园文化;品牌

校园文化是指以师生为主体创建并共享的,以校园环境文化为基础,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交往为基本形态,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先进的制度文化和良好的行为文化为载体,具有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一种群体文化和精神氛围。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一所大学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办学方针、专业特色和人文精神的反映,也是一所大学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反映。

一、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基本特征

(一)民族性

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有双重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校园文化要体现本民族特色,表现的是考虑和适应本民族的发展需要和本民族的文化环境;第二个特点是校园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主体民族为主的各民族共同的大文化背景的影响,表现的是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但是两个特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源于其本身特有的民族性特征。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需要有意识地筛选吸收少数民族文化要素,形成具有本民族文化教育的素养;也需要具备经筛选吸收的国家大文化的要素。

(二)实践性

每一所高校,都有不同的学科方向、学科特色,有富有个性的学术大师、历史人物、独特的建校背景、发展历史等,在此基础上,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实践就会呈现出各种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民族地区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丰富了新时期校园文化的内涵,打造了民族地区高校特有的校园文化品牌。

(三)教育性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有长期教育导向的、稳定的、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使它扎根于校园环境的文化建设与全校师生的骨髓中,使它成为指导全校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积极向上的、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主体。民族地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对教育影响力起着点缀与催化的作用。

(四)多元性

在文化的多元化情势下,就像社会财富会分配不均一样,多元文化情势下势必会出现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由于目前少数民族与主流文化地区在经济、教育科技水平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相互作用下,一方势必对另一方强行介入或占有优势。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应在借鉴其他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品牌,以使其适应当地高校发展的需要和符合民族特点。

二、吉首大学创建与提升校园文化品牌的实践

校园文化是大学办学的精神力量,优秀的校园文化将对师生的言行举止起着长期的春风化雨般的积极影响,其作用在于规范和引导大学的办学行为。吉首大学汲取湖湘文化和湘西民族文化的精髓,熔铸52年办学实践凝炼,按照“立足区域、夯实基础、突出特色、强化优势”的原则,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先进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为载体,传承“凤飞千仞,薪传八方”的大学精神和“以人名校,以业报国”的励志校训,着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一)在环境营造中渗透校园文化

学校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按照人文、美化、节约、友好的原则,科学规划校园,有效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湘西民族文化、学校办学理念与办学精神等文化元素,形成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

校园环境建设是构建校园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它感染、熏陶、激励着广大师生向真、向善、向美,是学校形象外在的、物化的呈现形式。民族地区高校要以建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文化浓厚、恬静雅致”的校园环境为目标,遵循“设计科学、规划合理、经济实用、整洁舒适”的原则,通过学校建筑物造型、绿色植物造景、人文景点设置,来塑造校园的整体形象,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在校风建设中构建校园文化

学校坚持校园文化品牌战略,锻造一系列深受学生喜爱、在校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活动品牌。校园文化活动既有特色鲜明的专场文艺演出、校园短剧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计算机技能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也有紧密结合专业特点的“三下乡”、“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和彰显学生个性的校园歌手大赛、形象设计大赛,还有综合性的文化节、社团周以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体育文化人”计划,“大学生旅游学术论坛”,“职业经理人”综合素质养成计划等都成了校园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01年以来,学校每年定期举办“‘重阳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月”活动,活动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争做新时代文明大学生”为主题,组织开展“义利”关系之争的演讲与辩论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题征文活动、“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网评活动、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和讲座,“传统美德大家谈”主题班会等一系列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同时一些国内外知名的大师、大家经常来校讲学,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思想政治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和品牌。

文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各种文明成果均以文化来传递、延续。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根基,是学校在其办学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与物质成果的总和,它以良好的校风和校园精神为标志,充满时代气息和校园特点的人文氛围。校园文化氛围一旦形成,将产生巨大的能量,熔铸在大学师生员工的灵魂里,是大学师生员工办学实践的动力源泉和精神寄托。

(三)在德育实践中呈现校园文化

吉首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创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机制,使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从而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湘西自治州“三农”问题现状调研及对策探讨》项目组在实施过程中,深入偏远的排绸乡王腊村调研“三农”问题,联系吉首市委组织部、市环保局、卫生局、广播电视局、市场局及吉首市排绸乡政府等部门为该村修通了村级公路和村卫生室。通过“十乡百村千户”的调研实践,完成了15000字的调研报告《湘西高等教育服务“三农”的创新模式与对策》。《湘西州民地族地区大学生村官思想道德观调查研究》项目组充分利用假期,走访了永顺、保靖、古丈等地,行程1000多公里,对毕业于母校的大学生“村官”进行了寻访,并做成了主题宣传片,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播放,引起强烈反响。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是实施德育实践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其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

(四)在素质教育中强化校园文化

吉首大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确立“立人”教育的素质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定位,构建课程引导、环境熏陶、实践砺炼、自我塑造的“四位一体”的特色鲜明的素质教育体系,建设精品通识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抓活动、抓实践、抓社团、抓骨干、抓网络”,探索出一条具有学校特色的、有效性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构建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八心”(“信心”、“诚心”、“爱心”、“暖心”、“舒心”、“交心”、“热心”、“贴心”)品牌工程。具体实施中,充分发挥校报、广播电视台、校园网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坚持办好党校、团校、学生干部培训班和各种学生刊物;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特色活动;大力健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并结合新形势和新特点,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和激励学生完善自我、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

心理咨询室开展“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开办“成长训练营”活动,创办《心理教育报》,构建“课堂教学、教育活动、指导咨询、危机干预、调查研究、激发潜能、人格塑造”的“六位一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表征,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涯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它可以巩固教育成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校园文化品位,丰富办学内涵,促进师生健康和谐发展。民族地区高校要立足学校发展的需要,树立先进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努力构建科学的校园文化,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

[1] 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 康胜.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7).

[3] 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0.

[4] 杨东平.大学精神[M].上海:文汇社,2003.

G647

A

吉首大学校级科研课题(10JD030)

李洪雄(1976-),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吉首校园文化民族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作品精选
我们的民族
湘粤专家学者相聚吉首研讨声乐套曲《四季如歌》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吉首美术馆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