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差异化教学理论探微
2011-08-15王琳
王 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差异化教学理论探微
王 琳
差异化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是保证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的重要策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差异化教学的内涵,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建议,在此基础上理清高校差异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差异化教学;共性与个性;因材施教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差异化教学理论
在《差异教学论》一书中,华国栋将“差异教学”定义为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美国学者Diane Heacox指出:“差异教学”是指教师改变教学的进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据此看来,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的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因素,教师的教学应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和结果,最终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就实质而言,差异化教学是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教法,是兼顾共性与个性,以期发挥每个学生最大潜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
现代社会是弘扬自我,张扬个性的时代,现代教育也需要把握好这个原则,教育不是为了制造千篇一律的产品,而是要兼顾共性和个性,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开阔其成长的空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紧跟时代,摒弃传统的“一刀切”式的教育方式,探寻差异化教学。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差异化教学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大学生的专业特点、性格类型、兴趣点及学习基础等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取不同的教法,教学内容上在依据大纲的基础上有所选择,突出重点,寻找和学生思想的契合点,以达到思政课“入耳、入心、入脑”的结果,让大学生具备合格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教学方式。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差异化教学分析
(一)差异化教学的必然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西方的意识形态开始大肆入侵我国,中西文化与价值观开始频繁相互碰撞,人们的价值取向也日益多元化,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泛滥以及社会上各种假、恶、丑现象的大行其道都对我国广大民众,尤其是对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复杂的思想观念及价值形态深深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时代现实给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在如此社会大环境下获得预期效果就需要进行变革,根据学生思想实际进行差异化教学是反映客观现实的必然要求:
首先,学生基础有差异。教学中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在校的80、90后大学生都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的,不同于封闭时代人的千篇一律,由于先天素质、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家庭背景等的不同,到了大学阶段,学生在智力、个性、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每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及行为方式也都各有不同。在一个追逐个性解放的时代,如果思想政治课依然运用传统的“一刀切”、“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唯以奏效。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存在滞后性,有些高校仍然沿袭传统的“满堂灌”的做法,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这对于处于多种思维的影响下求新、求快、求多样化的当代大学生显得落后、保守。
其次,学生学习态度有差异。传统的统一模式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得学生越来越表现出令人担忧的态度:比如,现在很多大学生对思政课主观需求不足,认为“政治”学习只是专业学习的“点缀”,思政课是“假、大、空”的空洞的说教,跟将来的职业没有关系,这导致了有些大学生对思政课存在逆反心理,学习态度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也不学”。再比如,有的学生仅仅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考虑,他们认为,思想政治理课是期末考试通过及考研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种种情况给思想政治课教师增添了许多烦恼,有些教师甚至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学生学习态度的回归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意义重大,能让教师找回教学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个人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要想达到此目标,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贯彻差异化的原则,塑造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抱有不同学习态度的学生实行因材施教,比如,对学习政治理论课态度不积极的学生,更多从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对其进行教育,扭转其对思政课的认识偏差,使其认识到思政课跟其做人成才、学习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学习会很有收获。对于目的性较强的学生,教师要更多地以考试为切入点,在强调考试知识点的同时潜移默化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意义及人生价值有更深刻的思考。对待对思政课感兴趣,有进一步学习要求的同学,除上述做法外,还可通过个别交流、推荐参考书目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深入学习。
(二)差异化教学的可行性
传统的“一刀切”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致使很多学生的学习不是从自己现有的基础出发,造成学生学习方式畸形单一的趋同方式,有的学生 “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些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 “入口”。这样的教学本身就很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使得学生整体对思政课的认同度下降,思政课在很多大学生眼里成了“睡觉课”、“考勤课”。通过对天津高校的走访,笔者发现,差异化教学的实施在各高校的实施几乎都停留在文字上,口头上,受制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真正有所作为的凤毛麟角。可日渐成熟的大学生追求的不仅仅是“饱腹”满足,而是趋向于“点菜”消费,更多的追求个性与超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差异化教学迫在眉睫。那么,高校应该怎样保证差异化教学的实施,教师又怎么解决同一教材条件下的差异化教学,笔者试图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首先,在教学组织方面,根据学校条件,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尽量实施中、小班授课来克服师生难沟通、难互动、纪律难保证等问题,保证教学效果。文科生和理科生由于在学习基础、学习目标及学习动力上有较大差异,如条件允许,也应分开进行教学,以提高课程实效性。在思想政治课组织管理上除任课教师外,应强调辅导员的介入,加强对学生的硬管理和软管理,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次,在教学中注重分析学生关注点、兴趣点,塑造、巩固同学的学习欲望。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某一学科学习的认真程度主要取决于兴趣的大小。兴趣作为支配人们行动的动机来说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反映的结果,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兴趣也就表现为其对事物的差异化选择。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注意研究和分析该专业学生的思想特点,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找到与学生思想实际结合的切入点,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他们的做人成才、学习生活、未来的就业甚至走好人生路等都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度,提高其学习欲望。同时,鉴于课程内容庞杂,任课教师对待教学内容应依据教学大纲,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实施专题化教学,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倾向于跟学生的专业和关注点相联系,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再次,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实现多元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教师应摒弃不顾兴趣及差异地“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根据学生或动或静的差异,引入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读书指导等多元的教学方法,注重跟学生的双向交流,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这也能把教师从传统的“一言堂”中解放出来,实现师生双赢。此外,教师应结合传统的板书授课,完善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思想实际、学生专业特点等因素合理运用视频、数据资料、图片、FLASH等来提高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比如,在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改革开放这一专题时,就可以将当前我国各方面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以多种视频剪辑的方式结合起来,增加其对比性,加上相应的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这样就可以将枯燥的数据以活的方式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从视觉上直观感受,有利于学生全身心融入教学情境,更有利于课程内容“入耳、入脑、入心”。
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得到学生认同关键在教师,差异化教学也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个人魅力也是差异化教学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得有高尚的情操,在知情意行各方面都做出表率,做到为人师表。各高校为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可视条件多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以开阔眼界,提升业务素质,同时,在学校内部实行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做到群策群力,尽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搞好。为了实行差异化教学高校思政课教师也需要放低身段,通过交流、调查等方式更为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思想实际、性格类型、专业特点、学习基础等,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法、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思想之间找到契合点。2008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对各地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选聘、培养培训及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各高校也结合意见,依据本校实际,制定了具体实施意见及细化方案。这一举措对于从总体上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打下了基础。虽然目前各高校的思政课教师还存在良莠不齐的状况,但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高会逐步地显现出来,这为高校思政课实行差异化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总之,思想政治课差异化教学就是要采取以学生需要为前提,以现实问题为中心,以学生思考为动力,以多样化媒介为手段,以潜移默化为目的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差异化教学是加强素质教育的一种成功途径,它将有效地培养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全体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全体学生的总体学习水平。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差异化教学应该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一)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它有其统一的目标。李长春同志在2008年7月8日到9日在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北京联合召开的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
统一的目标是确定的,可条条大路通罗马,运用什么样的方式达到目标却不需要统一。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较多地侧重学生的共性,往往采用“一刀切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差异的关注不够,重视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忽视学生在共性条件下个体差异的发展,按照统一尺度要求学生,这样不仅淹没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鲜活个性,而且对学生的知识增长和发展来说也有不利的影响。这种统一模式的教育对待追求个性的当今学生显然已经不适用了。按照现代教学理论,学生应该是个体主体而不是群体主体,在教学中应从研究学生的差异开始,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在其身上既体现着发展的共同特征,又表现出在基础、思维以及学习兴趣的差异,在遵守共同规律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必须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关注学生的特殊性,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实施差异教学,兼顾共性与个性,以期发挥每个学生最大的潜能。也只有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才会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二)教师与学生关系
在差异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建立平等的学习氛围尤为重要。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人们过多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能动作用,课堂更多地成为了教师呈现个人知识和风采的舞台。现在的80后、90后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往往对概念化的说教尤为反感。
教师必须打开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渠道,营造一种真诚、信任、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鉴于此,师生都应进行角色转变:教师要从以往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当然,这并不是对教师要求的降低,学生在教学中的自由度越大,对教师的要求越高,就更需要教师深刻认识思政课教育规律,以更高的育人艺术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则要从以往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探索者,变为积极进行实践活动的个体。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师生通过民主平等的交流,产生精神上的碰撞、融合,从而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三)理论与现实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从宏观层面概而论之,存在缺乏针对性及时效性的问题,教师受制于课本。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跟不上当前社会现实发展的脚步,特别是对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一系列社会变革所引起的人们思想的巨大变化认识不足,教学内容没有很好地针对当今社会的现实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对于当今的社会矛盾等问题更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回答与解读,而更多地是从宏观层面进行灌输,忽视了微观认识的作用,再或者教师对现实的矛盾干脆避而远之,直接用理论来说明理论。这种宏观上的引导用多了往往会导致学生的逆反,使他们对政治课感到厌倦和不可信,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偏见。
理论和现实的矛盾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研究和分析理论与现实的矛盾点,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思想特点进行深入挖掘,找到课程理论与现实情形及学生思想实际结合的契合之处,比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部分的讲授中,针对当前的“国学热”及文学系同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层文化原因,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路径。课堂最后,教师将学生们系统专业化的思考与书本紧密结合后进行理论升华,就可以从某个角度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唤起其学习的兴趣。
理论的魅力在于其背后丰富的社会实践、社会现实,在理论和现实之间找到契合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差异化教学实施的关键,这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去寻求契合点,寻求与学生的共鸣,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
四、结语
大学生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正视差异、利用差异并最终消除差异。教学中也只有以大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因材施教,制定合理的个体发展目标才是一种符合当代大学生个体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广大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促进每个大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我相信,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差异化教学必将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更加旺盛的活力。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赫克斯.D.差异教学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杨希洁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G641
A
1673-1999(2011)08-0144-04
王琳(1985-),女,河北人,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天津300387)教师,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