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散打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因素研究

2011-08-15徐光辉

关键词:段位跆拳道普及

徐光辉

武术散打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因素研究

徐光辉

武术散打作为中国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搏击武坛中享有一定的声誉。但是武术散打在国内青少年的普及上,却远远不如同为格斗对抗性项目的跆拳道。通过文献资料对比分析,为武术散打在青少年中的推广和普及提出建议和理论依据。

散打;跆拳道;普及

一、前言

武术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以下简称散打)。散打自从1978年原国家体委成立散打调研组,到1979年5月在南宁进行首次表演,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散打已成为全运会、亚运会、世界武术锦标赛、世界大众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特设项目,散打已成为国内外影响力较大的竞技运动。

但是散打运动自1979年开展以来,一直走的是竞技化道路,在大众普及推广方面,特别是在青少年的普及推广方面,其“传播、推广、普及远不及跆拳道,已是不争的事实”[1]。

国内关于散打普及的研究较多,但针对青少年特点的普及研究几乎是空白。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散打普及的希望所在,如果散打不首先在青少年中普及,就谈不上散打的大众普及,更谈不上散打走向世界、进入奥运。本文旨在引起广大武术专家与学者们对青少年普及的关注与重视并加以深入研究。

二、散打与跆拳道的普及现状

在国内,散打运动的开展主要以各武术馆(校)、省市体校和各大体院为主体进行,而散打练习人数最多的武术馆(校),其开展散打的目的则是以参加各种竞技比赛和商业赛来获取名次、扩大自身影响,而很少考虑该运动的强身健体、锻炼胆识、磨练意志等教育功能。因而散打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程度不高,知名度也不如跆拳道,再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有的人甚至把散打运动误认为是“打架”。跆拳道传入中国以后短短10多年的时间,得到迅速的普及和发展,仅2004年,练习跆拳道的人口就达500万人以上(包括港、澳、台)[2]。 同时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是参加跆拳道练习的主体[3]。

三、研究范畴的界定

(一)青少年的界定

在我国,由于升学、观念等原因,练习跆拳道的主体人群的年龄多为4-14岁左右,因此采取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的划分方式:0—14岁为青少年 。

(二)跆拳道的界定

本文研究的跆拳道为我国广为流行的世界跆拳道联盟组织的跆拳道,即WTF跆拳道。

四、分析与比较

(一)民族特色及观赏性比赛的宣传效果比较

普通大众基本上是通过“中国散打王争霸赛”“武林风”“中泰争霸赛”等电视节目认识和初步了解散打的,他们对散打的总体印象是实用、刺激、暴力[4]。前国际奥委会项目工作小组成员魏纪中在谈到散打与其他搏击项目时曾强调指出:“首先是暴力问题,在国际奥委会内部早就有不少委员反对拳击的呼声,认为拳击是一种‘暴力’的较量,而不是一种技艺的比试。散打项目如果不加控制,也可能被认为有 ‘暴力’之嫌。”由于宣传角度等原因,导致人们不能够正确区分散打与传统技击。而且散打比赛与影视、武侠小说中描述的武术擂台赛相差甚远。对于普通大众以及青少年来说,他们很难体验散打运动的魅力所在。加上散打比赛运动强度大、身体对抗性激烈、技战术复杂,讲究的是远踢、近打、贴身摔,手脚皆用,并规定在不违反散打竞赛规则的前提下,可使用武术任何流派技法进行竞技,技术相对丰富。因此,从理论上来讲,散打比赛会更加精彩,更具有观赏性。但由于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为追求比赛的最后胜利,其所使用的动作都是从简单、实用、易得分的角度来进行的,在加上摔法在比赛中的得分较多,有些运动员在消极对抗时喜欢采用搂抱的方式,这种过多的抱缠对比赛的观赏性有所影响。

普通大众大多是通过奥运会、亚运会的跆拳道比赛认识跆拳道的,跆拳道运动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动作潇洒、漂亮,有威力。跆拳道以腿法著名于世,被称为“踢的艺术”,这是它区别于其它格斗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跆拳道运动由原来的拳法与腿法的综合技术向着以踢法为主的方向发展,目的就是为各种各样的踢技敞开大门。腿法攻击的动作速度快,腾空动作多,变化多样,相对来讲,单纯的腿技便于防御,同时也便于进攻招式的尽情展现,它较好解决了真实与安全的矛盾关系,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总体上看,跆拳道运动追求赛场上的“表现性”与“观赏性”的综合效果。许多人认为,与散打相比,跆拳道同样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且有更强的观赏性。

(二)散打与跆拳道项目服饰比较及宣传影响

运动项目的服装可以说是青少年对运动项目的第一印象。散打服装的特点就是红、黑色的“短裤背心”,没有展现出我们的民族特色。这种服饰最大的优点是:适合竞技比赛,在竞技比赛时有利于运动员动作的发挥,在夏天,容易使人体热量散发,其缺点是冬天起不到保暖作用。在普通大众看来,散打服装与拳击、田径,甚至某些球类运动员的服装没有两样,没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与跆拳道服装相比逊色不少。另外,在非运动比赛时,显然散打服装在日常生活中的不相适应性更为明显,短裤背心总给人一种不正式、不庄重之感,这对散打的普及传播也是不利的。

跆拳道的服装特点是白色的“长衣长裤“,具有鲜明的朝鲜民族特色。服装以宽松、简洁、开口袖等设计满足基本运动的需要。从美观的角度来看,服装以白色为主,配以不同颜色的腰带以区分级别的高低,强化了视觉感受,显得洁净、高雅,给人以美感。跆拳道服装接近“正装”,更显正式与庄重。醒目的色彩与独特的样式造成视觉上的美感也是对跆拳道一种无形而有力的宣传,有些青少年甚至就是冲着这身衣服去学习的。

(三)散打与跆拳道运动技术体系比较及损伤比较

运动损伤与运动训练有密切的关系,带有运动专业和技术动作特征。散打与跆拳道运动都是直接对抗项目,是以拳腿直接击打在对方的身体上作为得分以战胜对手的竞技项目。因此两者的运动损伤与规则有很大的关系。规则引导技术,技术影响损伤。

1.散打与跆拳道引起头部损伤的技术比较。通过对1999年至2007年有关散打损伤的10余篇论文的调查,发现头部损伤排在数据调查的第一位。不同的运动项目有着不同的运动技战术体系,散打特有的“远踢、近打、贴身摔”,有着全面灵活、复杂的技术体系,在战术意图上有向凶狠、杀伤力较强的目标追求,讲究用重拳、重腿击中对手以达到重创对手的目的。2004版的散打规则规定:“在比赛中如果一方用腿法击中对方的头面部就可以得2分,用重拳重创对手产生强制读秒,也可得2分,同时有可能产生优势胜利。”

在调查中发现,散打运动员受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面部、手腕部、踝部和小腿部。从项目本身特点上看,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体育竞技项目,头面部是散打运动员受伤较多的部位,这与散打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技战术的运用有明显的因果关系。由于规则的引导,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会更加频繁的打击对方的头面部,致使头面部损伤的几率高。而2006版的跆拳道规则规定,腿法击打到头部得2分,拳法不准攻击头部。也就是说,运动员不能用拳直接击打对手的头面部,而只能用腿击打头面部。相对于散打的技术体系来说,跆拳道的技术体系要简单得多,它主要是在站立中通过踢击对手的胸部和头部的护具达到进攻的目的。正是由于跆拳道在击打手段和部位上的限制,跆拳道练习者在实战中的安全性就大大提高了。

2.散打与跆拳道其它身体部位损伤的技术比较。

国际武联秘书长严建昌认为:“散打的可用攻击方法和得分部位比其他搏击项目更多、更大”。散打的击打范围除了上身和头部以外,还可以击打大腿、小腿。在散打的练习与实战中,大腿部位并没有相对应的护具保护,小腿的护具也起不到完全的保护作用,因此散打练习者的大小腿的损伤比例也很大。作为散打比赛中重要的得分手段,散打中的摔法也是引起损伤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跆拳道除了用腿可攻击头部外,仅限于击打有护具包裹的上身。大腿和小腿都是禁止击打的部位。这样,可以用于击打的上身部位都有护具保护,因此安全性大大提高。

(四)散打与跆拳道的“道”与“技术”位置核心的比较

散打开展之初便受到现代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强化体能、技法全面、突出个性、快狠巧准”的技术发展方向。其训练原则是“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就连该运动的名字也从散手改为散打,突出了“打”字。由于传统的观念影响,人们对“打”字很敏感,散打被很多人误认为是一种纯暴力性的体育项目[4]。

散打虽然强调“拳以德立”,以德为先,要求练习者在比赛时行抱拳礼,讲究拳德、拳风,戒好勇斗狠、持强凌弱。但散打在教学训练中没有一套相应规范的礼仪系统。运动员为追求优异的竞技成绩,逐渐减少了礼仪形式,更加淡化了武德教育的文化内涵。与跆拳道相比,人们对散打提出了质疑:“除了技术外,文化含量有多少?”

世界跆拳道联盟原总裁金云龙:“跆拳道的目的在于健全精神、磨练意志,而不在于攻击和杀伤对方”。“道”将人格修炼放在第一位,把技术追求放在了第二位。韩国跆拳道之所以受到世界普通大众乃至广大青少年的喜爱与重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对练习者具有培养和教育的功能。“礼仪”是跆拳道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部分,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跆拳道练习者以“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为宗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跆拳道练习或比赛前后都一定要向对方敬礼,注重培养人克己、忍耐、谦逊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尤其对青少年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5]。

(五)散打与跆拳道的技术等级考核比较

1.段位评定面及知名度的比较。中国武术协会在1997年颁布了武术段位制,但十多年来武术段位制的推广力度不强,在社会上开展缓慢。现在武术的初级段位和中级段位考评,基本上采用的套段方式,即习武者参加武术比赛,获得名次后,可申请相应的段位,然后由各级体委或武术协会核准,授予其段位。高段位的考核则是按照中国武术段位制的规定,由武术管理中心组织专家进行考评。由于参与比赛的人数毕竟是少数,因此能够申请段位的也是少数,这就使得散打段位的知名度不如跆拳道。

2.段位考核机构灵活性的比较。目前,中国散打各段位的申报、考评与考核主要依靠行政部门运作。其管理体制属于政府管理体制。中国武术段位的考评与审批划分为4级管辖考核,分别为:区县、地市、省级、国家。在段位的审批中,只有国家体育总局(原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及其授权的地方武术主管部门才有权审批和授予相应的武术段位。

政府管理体制必然导致在行业系统内主要采用行政手段来进行段位制运作,从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到组织各种武术活动,都由政府负责,从而使各种武术组织丧失了实质性的管理功能,大部分协会组织基本上没有权进行段位考试,从而影响了青少年对散打的继续参与、学习,进而限制了散打在全社会的发展。

跆拳道的段位考核机构相对灵活。世界跆拳道协会下属跆拳道协会持有国技院教练员培训资格4段以上段位资格者就可以担任考官。世界跆拳道联盟同时规定,跆拳道馆的开办者必须有4段以上的段位。这就很好地解决了跆拳道教授的正规性和考级升段的方便性。

五、小结与建议

武术散打要在青少年中普及,其技术训练及比赛的安全性是推广的前提,比赛的观赏性、服装的大方美观以及注重精神的磨练也是在青少年普及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而段位的知名度和考核的简便、灵活性是散打在青少年中持续发展的动力。

散打应确立竞技比赛与大众普及两种发展模式,即竞技散打和大众散打。竞技散打可继续走竞技化道路,以职业化为最终目的。大众散打则以注重安全、简单实用、强健身体、磨练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在青少年中普及为主要目的。

要设计青少年喜爱的大众散打服装,注重民族特色,大方美观。要加大大众散打段位的宣传,注重考级在普及过程中的重要性,加大大众散打审批段位的权限下放力度,简化考级的复杂程序。

[1]靳启亮.浅析散打与跆拳道普及程度的差异[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7(3).

[2]吴结.中国跆拳道发展大有潜力[Z].中国跆拳道协会2004年年会上的开幕词.

[3]戚欢欢等.跆拳道在我国青少年中风靡的原因及其对武术普及的启示[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4).

[4]朱亚伟.安徽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运动发展因素解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0(1).

[5]黄海滨.中国竞技跆拳道运动发展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4).

G852

A

1673-1999(2011)08-0137-03

徐光辉(1981-),男,山东烟台人,硕士,宿州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体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2011-02-25

猜你喜欢

段位跆拳道普及
“复兴号”美食“新段位”
嘻哈跆拳道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Use of curcumin in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嘻哈跆拳道
测测你是哪个段位的吃货
嘻哈跆拳道
创客,你是什么段位?
天文知识普及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