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主城区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1-08-15李蓉李军

关键词:主城区体育场体育设施

李蓉,李军

重庆市主城区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李蓉,李军

运用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法,对重庆九大主城区的大型公共体育设施的布局进行分析。分析指出主城区场馆缺失,布局不符合赛事和项目要求,空间布局不均衡等问题乃体制影响,政府宏观规划不周和城市建设部门要求不严,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土地不足等原因所致。

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城市规划

一、重庆市主城区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存在的问题

重庆市是一个年轻而又庞大的直辖市,由9个主城区构成,主城区人口500多万,地形多山。因此,在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方面就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从规划学方面讲,体育设施的结构与行政区规划的设施分级配置方式挂钩,现有的市级大型公共设施及其配套是按照市政规划部门统一规划审批后政府主导进行投资建设,由于是公益性设施,所以在资金方面得从财政预算,这期间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目前重庆市九大主城区体育场馆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场馆缺失

从场馆数量来看,目前投入使用的市级体育场馆有2座,奥林匹克中心和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而大田湾体育中心的设施来看,改建的45000座的体育场、全民健身综合楼、市民健身广场及体育用品商场。这些设施主要以满足全民健身的需求,有一些大型的国内单项比赛也只能在奥体举行。就目前在重庆举行的赛事来看,这些体育场馆基本能满足比赛所需,但从规模、配套设施、城市地位等还无法承接大型的洲际比赛,或是国际单项比赛。建设中的大学城竞训中心规划占地53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120000 m2,是集训练、教学、产业功能、生活医疗、办公为一体的竞技训练中心。也无法满足大型赛事所需。

从区级场馆设施来看,主城区还没有一个行政区达到规划要求。

拥有体育场有北碚区、巴南区和南岸区 (建设中)。拥有体育馆有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南岸区、巴南区(建设中)、沙坪坝区和渝北区(建设中)。拥有游泳馆有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南岸区和沙坪坝区。其中体育设施较完善的行政区是南岸区和巴南区,现状设施虽未达到一场两馆的标准,但新建的体育设施竣工后可以达到标准;其次是大渡口和九龙坡,由于九龙坡还有奥体中心,为了不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九龙坡区没有规划体育场;再次是沙坪坝区和北碚区,由于这两个区内都有“211工程”高校,而这些高校的体育设施又比较完善,并且部分还对外开放,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该区体育设施不足所带来的需求矛盾;设施较差的行政区是江北区、渝北区和渝中区,这三个区目前都没有区级的体育设施,但渝北区体育馆已经在建设中,江北体育馆还在规划中,渝中区则由于人口稠密,土地稀缺,但无法另辟地修建区级规模的体育设施。

从场馆的类型来看,有6个区缺少体育场,8个区没有游泳馆,部分区有室外游泳池。在布局中一场两馆以体育中心集中规划建设的有大渡区体育中心、南岸区江南体育中心。其余的区采用分散建设的模式。

从场馆的建设现状看,社区居委会的人口规模大多低于1-2万人,而且重庆市主城区住宅建设的楼盘因为受地形条件、资金和政策等因素的限制也多为居住组团或不足居住小区的规模。旧城区由于用地紧张和一些历史原因受到限制,无法达到较大的项目和较高的指标,新建小区普遍达到较高的配置水平。从调查中发现,重庆市主城区还没有一处按规划要求配置的区级、社区级体育设施。产生这样状况的原因主要有:(1)原有体育设施权属的转变。江北区洋河体育场转让给了力帆集团,北碚区游泳馆以承包的形式转让给社会团体,体育场性质由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转变为社会体育设施。(2)规划的体育设施用地不能落实。渝中区体育馆、沙坪坝区体育场规划用地被商业开发侵占;大渡口区体育中心、九龙坡区体育馆、南岸区区体育场建设用地不能落实。(3)原有体育设施因设施落后拆除后,设施的更新滞后。渝北区体育馆在2002年就由于设施陈旧以及城市改造,用土地置换的方式打算重建,但至今还没有完成。(4)避免体育设施资源重叠配置。渝中区、九龙坡区体育场由于辖区内有城市级体育设施,为避免资源重复配置,所以这两个区都没有修建体育场。

(二)布局不符合赛事和项目要求

大型体育场馆的主要功能除了赛时满足赛事的要求外,闲时还要为更广大的市民群众健身服务。所以在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布局方面就需要根据空间模式理论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市民的体育需求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布局,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皆不可取。体育设施集中可以减少运动会的交通运输量,减少市政设施建设,节约投资,便于安全保卫工作,但体育场馆过于集中,不但增加了财政预算的紧张,在大型赛事期间,容易造成交通堵塞以及环境污染;但体育设施过于分散,平时群众使用效率低,造成公共资源浪费。以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相对集中为主的空间模式被普遍采用,根据城市规模一般设置2-4个体育中心,其中1个为主体育中心,另外专项运动的体育设施,因有专项运动的特殊要求,可适当地分散布置。重庆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布局未能按照体育赛事规模化建设的要求发展,大型场、馆设施布局分散,给举办大型赛事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据第五次场地普查共统计各类场地65类,重庆市有其中的41类体育场地,主要集中于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全市共有标准和非标准篮球场地5218个,占全市场地总数的30.07%。而其余的24类场地如手球场(房)、棒垒球场、射箭场、自行车场、汽车赛车场、赛马场、击剑房等奥运(全运)项目或有群众基础的体育项目场地都还没有。

(三)空间布局不均衡

大型体育设施的选址未能全部符合城市的发展方向。现有的市级大型体育设施都集中于中心城区,而其它地区体育设施相对不足。现在重庆主城区城市发展向北拓展的趋势明显。而且城市发展也向外围拓展,发展周边的卫星城市。在城市向北、向外围拓展的同时,外围区的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体现出“南重北轻”、“中实外虚”的格局。在重庆建设工程选址许可中,北部区域(主要指北部新区、渝北区、江北区的部分区域)核发用地面积约占重庆建设工程选址总量的40.6%。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中,北部区域核发建筑面积约占总量的46.4%,北部区域在各类许可核发面积上均位于前列,显示出该区域为重庆城市发展的热点地区,而该区域紧临机场,交通便利,但是在该方向上的渝北区和江北区却没有规划相应规模的大型公共体育设施。

二、重庆市主城区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举国体制的影响

由于“文革”导致我国经济衰退,国家期待通过竞技强国,提升国际社会地位。因此加大投入修建大型体育场馆和优势项目训练基地。但这些场馆建成后,因财政紧张,管理不善,维护费用缺乏等原因造成资源浪费。很多地方场馆由于年久失修,或闲置或承包给商贩。而需要普及的群众体育设施难以保障。体制下的“重竞体轻群体”的局面难以改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体育得到重视,各级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进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地方公共体育设施,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要。

(二)政府规划及城市建设落实不到位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国家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将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安排。重庆历来比较重视城市建设,也一直把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纳入了城市公共设施规划中,这是很值得欣慰的。1986年由国家建设部、国家体委联合颁布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里规定了城市规划的体育用地标准,但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城的加快,这一标准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了。

而且城市规划行政部门在审批时,对城市社区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和停车位、消防通道等指标都作了硬性规定,却对体育设施用地未做强制性规定。体育设施的完善需要统一建设标准并预留用地,但是目前的建设都是零星开发、分散建设、标准不一,从而造成公共设施分布不集中、建设标准低、居民使用不便。

(三)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公共体育设施主要由政府主导投资或募集社会资金修建的带有明显的公益性和非赢利性的社会基础设施。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明确公共体育设施是城市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方针。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体育设施的,必须经体育行政部门和建设规划部门批准,并及时归还。按照城市规划改变体育场地用途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先行择地新建偿还。尽管体育法规定列出了保障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方方面面的问题,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级或是社区级的公共体育在建设管理方面也都出现了一些法规空白,公共体育设施被挪用、以土地置换的方式被侵占的情况时有发生,但由于是政府行为,体育行政部门也不便干预。为了保障全民健身工程的推进,提高全民素质的责任,体育法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健全和完善,提高其保障作用和免干预能力。

(四)城市土地资源不足

重庆是典型的山地城市,可利用大面积开发的土地不多,主城区人口稠密,造成人均拥有体育用地量少。又由于不同开发用地的规模、建设时间、投资主体的不同,在公共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常常出现不同投资主体之间互相推诿的现象。即使是规划预留的公共体育设施配套用地,也由于投资主体的难以落实而迟迟不建。

三、结论

目前重庆主城区的公共体育场馆15个 (包括市级、区级已建成和建设中的),建筑面值约225128m2,重庆主城区人口有542万,人均可供使用的场地只有0.417m2,而由于意识、资金以及管理不到位,导致很多公共设施得不到完善,再加上一些场馆受地域、开放度,以及交通等等特殊情况的影响,真正可供市民健身锻炼的的场地设施就更少了。因此,希望相关部门引起重视,把更多的眼光投向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这一议题上。

[1]马国馨.社会化产业化的体育及体育设施[J].世界建筑,1999(3).

[2]全民健身计划资料汇编(一)[M].北京:国家体委群体司,1995.

[3]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EB/OL].http://www.sport.org.cn/ziliaochaxun/qunti/2003-12-28/122183.html[DB/OL].

G812

A

1673-1999(2011)08-0134-03

李蓉,女,四川洪雅人,硕士,重庆科技学院体育部助教;李军,男,四川洪雅人,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50025)体育教学部教师。

2011-01-25

猜你喜欢

主城区体育场体育设施
新时期单元控规动态维护探索实践——以龙岩主城区为例
Two Funny Men
去体育场所时如何防疫
浅析石家庄主城区岩土工程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比亚迪集团扶贫
福州市主城区园林绿化引进社会化管理改革研究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主城区重要道路围挡施工交通组织研究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