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1-08-15程志辉宋丽伟李慧哲
程志辉,宋丽伟,李慧哲
(1.东北电力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2;2.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1;3.吉林石化公司动力一厂,吉林 吉林 132022)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置的一个专业,目的在于培养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土木工程技术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工程管理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1]。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由于工程管理专业横跨管理学与土木工程两个专业,是一个复合型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工程实践方面的训练,是面对现代社会需求,在工业、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高等技术型人才[2]。
对于工程管理这种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尤为突出。在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开展的改革中,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重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1 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需要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宽口径厚基础的实践性专业人才,毕业生多从事工程管理的实践性工作,因此,在教学培养大纲中把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实践性教学包括社会实践、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案例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借此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预测未来工程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根据未来工程对管理人才及能力需求的预测及分析,制定工程管理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以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为基础,突出实践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协调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程实际的需要。根据我院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调查可知,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多数是到电力企业从事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还有到送变电公司、监理公司作现场施工技术、工程监理和施工预算;少数到咨询公司做造价和工程招标。
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来自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将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载体。实践与创新能力是大学生与就业单位对接的桥梁与纽带,社会用人单位出于自身效益考虑,要求“上手快”,基本不予新上岗者培训投入,加之人才市场供大于求,使用人单位占据主动,对招聘对象的适应期要求更加苛刻。我们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否很快对接职位,关键在于学校能否提供更有效的培养方式。所以,毕业生走向岗位之后,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大学期间的实践环节不可或缺;参加社会实践与创新实践,是培养大学生解决社会问题实际能力和工作创造性的重要途径。
2 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实践教学时间短效果差
实践环节教学应承担三方面人才培养任务:一是巩固和深化土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二是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三是综合性训练。[2]但是由于理论课程设置重复现象严重,压缩实践教学时间,另外由于各种原因,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场所和条件受环境限制,导致学生的认识实习与毕业实习普遍存在“走过场”现象。对于实际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施工过程管理、工程招投标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另外由于建设工程存在建设周期长、涉及单位多,现在又是市场经济,很多单位不愿接纳实习生,而且学校多数实践环节教学仅仅只有几周时间,这使学生无法对项目全过程的管理有充分认识。
2.2 实践教学内容独立缺乏系统性
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根据理论课内容一对一进行设置,例如房屋建筑设计对应《房屋建筑学》和《工程制图》,屋面结构设计和主厂房设计对应《钢筋混凝土》,招标文件的编制对应《项目管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应《工程经济学》,施工图预算对应《工程估价》,施工组织设计对应《工程施工》等。由此可见,不仅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相对独立,而且各门课程设计之间缺乏有机的统一,导致学生课程设计内容多,每个课程设计时间少,使学生处于一种应付状态。
2.3 实践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脱节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的范围广,但缺乏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环节,使得进入岗位后很难达到用人单位要求。我院(很多工程管理软件)实验室安装了很多工程管理软件,但由于没有设置专门课程来辅导学生,学生对软件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功能层面,对软件缺乏系统认识,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应用软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3 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3.1 加快工程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
现在我院已经与东北电力丰满培训中心建立了输电实习基地,在这里学生们可以体验到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的组塔、立塔等施工环节,还可以登上二十几米高的实训塔,体验输电线路维修人员高空作业的感觉,通过实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安全作业对于施工管理人员的重要性。至于民用建筑实习基地的建设首先应该充分利用专业教师的同学关系、校友关系,联系建筑企业探讨实习基地的建设问题;其次通过校企合作与交流,探索建立实习基地;最后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面向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毕业学生的良好工作表现,增强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的热情[3]。
3.2 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结合课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对工程不同的阶段、过程及其内容的认识,按照递进关系,可将实践教学内容有机整合,例如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工程施工四门课程的设计内容有机结合,给每个学生一套图纸,根据图纸完成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项目招标文件设计、施工图预算及施工组织设计,这样学生不仅完成了教学内容,而且从项目建设全过程得到了锻炼,为毕业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3 加强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建设
实践教学的效果主要是通过考核来评定,以往的考核方式都是教师统一布置设计题目,在设计期间集中安排两次检查,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有问题随时找教师答疑,最后提交成果报告、答辩,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常出勤、设计成果及答辩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这样有一部分学生易抄袭或造假,达不到实践教学效果。因此建立一套规范、科学的考核制度尤为重要,通过制定具体的量化考核标准,按照各项指标所占比例综合评定学生的实践成果。如在设计任务书加上若干单项与综合训练任务,设计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细化的设计成果,保证设计成果的深度和内容完整性,避免东拼西凑,降低书面报告成果的分值,加大日常考核分值,使学生认真完成设计内容,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我院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加强在职青年教师培训,支持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兼职锻炼;鼓励教师参加有关课程的培训和研讨;积极引进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较高理论水平的工程管理人员指导学生毕业实习;加强教师的实践认识、提高实践经验;完善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
4 结束语
根据用人单位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要求,我们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相信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会有所提高,对提高学生就业竞争有一定的帮助。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郭志涛.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2008(3):47-49.
[3]李高扬,刘明广.我国本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9):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