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英语口语习得障碍及教学对策探究

2011-08-15曲巍巍

关键词:英语口语语音口语

曲巍巍

(渤海大学大学外语教研部,辽宁锦州,121013)

大学新生英语口语习得障碍及教学对策探究

曲巍巍

(渤海大学大学外语教研部,辽宁锦州,121013)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英语口语教学一直是较为薄弱的环节。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大学伊始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帮助新生克服种种口语习得障碍,教授给学生适当的语音知识与文化知识,并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其创造语言环境,以帮助学生打好口语基础,为今后口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基本条件。

口语教学;教学策略;口语习得;障碍

在我国英语教学实践中,口语教学一直是较为薄弱的环节。虽然教育部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为了通过中考、高考及四六级考试等重重大关,大部分教师和学生仍然存在功利心理,其对外语口语教学的重视远不如对听力、阅读、翻译、写作的重视,致使“哑巴英语”和语用失误现象在交际实践中频繁发生。然而国际交流的日益加深对新型人才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寻求更有实践意义、更有价值的口语教学方法。

大学新生刚刚走出紧张、繁忙的高中学习生活,对于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十分向往,学习积极性很高,而且大学一年级学习任务相对较轻,所以教师有必要把握此时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强化其口语训练,帮助他们为将来走向国际化大舞台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大学新生英语口语习得障碍

(一)语音习得欠缺,语言环境匮乏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大学新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语音训练,虽然一些学生词汇量丰富,语法知识扎实,但他们对语音基本技能的掌握十分有限,以致于发音极不标准,影响课堂口语交流。很多学生对重音、语音、语调、连读、爆破等英语发音规则一无所知,有的学生甚至看不懂音标,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所以大学教师有必要重新灌输给学生适当的语音知识,并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另外,在繁忙紧张的升学压力下,很多教师和学生只注重笔头训练,忽视了口头交际,学生虽然习得了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却找不到合适的场所练习口语。语言环境的欠缺,使得学生缺乏英语思维意识和能力,既不说又不练,口语很难长进。

(二)母语习惯影响,负迁移现象严重

大学新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由于受到英语教学条件的影响和地区方言干扰,很多学生英语口语带有较重的地方口音。而且“汉语的表达习惯和英语迥然有异,而学生由于从小就受到汉语表达习惯的熏陶,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里,母语的表达习惯已经深深地在学生心里形成烙印”[1],根深蒂固的母语听感和表达习惯,使得学生难以摆脱汉语思维模式,在开口说英语前,不自觉地在脑海中先思考汉语表达方式,然后机械地转译为英语句子,这样极易造成表达错误。例如:学生用英语表达“大雪”(heavysnow)、“大雨”(heavy rain)、“大风”(strongwind)时,常常受到母语的影响把汉语中的“大”字机械地转换成英语中的“big”(大的)一词,没有考虑到英语词汇的习惯性搭配,于是造成了词汇上的负迁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通过汉英对比的方法来寻找两种语言的发展规律及其异同,通过语境设置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既然二语习得中“不可能消除来自母语的干扰,那么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教学使来自母语的干扰降低到最低限度,并促进母语的正迁移”。[2]

(三)焦虑情感障碍,文化教学不足

著名语言学家Horwitz将外语学习焦虑定义为:“一个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在这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显著的自我知觉、信念和情感情绪。”[3]他认为外语学习焦虑主要由外语交际畏惧、考试焦虑和负评价恐惧三方面构成,并指出外语学习焦虑会妨碍学生的语言学习,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由于羞怯、焦虑、害怕犯错等原因缺乏信心、羞于开口说英语,造成课堂学习气氛沉闷。同时,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无法引发学生兴趣,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焦虑水平过低,不愿主动开口。另外,教师和家长对于学生学习表现和考试成绩的过多负面评价,也是导致学生产生紧张焦虑情绪的原因。由此可见,外语教学要取得成功,还必须重视情感因素特别是焦虑情绪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维持适度的紧张感和焦虑度,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此外,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而我国传统英语教学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在教学法上强调对语言内部结构的认知,注重学生的“纯语言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文化教学,大部分学生缺乏对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的了解,这就造成了学生在与外国人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大学新生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英美文化知识,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能准确理解和正确使用目标语,又能适宜地把握语言环境,得体地使用英语进行成功的交际。

二、大学新生英语口语教学对策

针对上述大学新生英语口语习得的种种问题,大学英语教师有必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口语障碍。在大学伊始教师应教授给学生适当的语音知识与文化知识,为其创造语言环境,助其克服母语干扰和不良情感焦虑,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课堂活动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知识,锻炼口语。

(一)传授语音,扩充词汇

准确掌握英语语音知识是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础。在大学英语第一堂课上,教师就应该通过正确发音与错误发音的对比,让学生意识到正确发音的重要性。在听说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2-3课时的时间集中给学生介绍一定的语音知识,如发音器官、音素、音节等,然后在每节课前安排适当的发音练习活动,如语音跟读、读音辨析、英语绕口令、电影对白模仿等,加强学生语感,使其掌握英语单词的音节,单词、句子的重音和正确的语音语调等技巧。

标准的发音是一个人口语素质的基本体现,然而如果目标语输入不足,学生没有足够的词汇积累,则往往在交流中词不达意、贻笑大方,这就极易形成交流上的焦虑情绪,使学生失去信心,羞于开口。因此,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英语词汇和表达,夯实口语交流的词汇基础。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英文歌曲辅助教学,以歌词为例讲解英语词汇、句法和固定表达方式,使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异域文化,并巩固重音、连读等发音知识。为大学新生挑选英文歌曲时,应选择一些歌词简单、容易上口的歌曲。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还应传授给学生一些有效的词汇记忆方法,如直观形象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和联想记忆法,并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积累词汇,收集和整理英语习语、俚语及一些固定表达。另外,传统的外语学习三步曲:跟读—朗读—背诵仍可作为提高大学新生口语水平的有效方法。跟读能够使学生习得标准的语音,感受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朗读时学生无需自己组织语言,因此焦虑感较低,能够比较放松地体味文章的意境,从而提高英语语感;而背诵不仅锻炼发音,更有助于学习者在反复的练习中体会英语语言特征,积累地道的英语表达。熟练的背诵能够使学生在适当的场合脱口而出,恰如其分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二)创造语境,渗透文化

在夯实语音和词汇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方式为学生设计适当的口语任务,并为其创造语言环境,增加课堂互动,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口语输出。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教师应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让学生通过角色表演或电影配音等方式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在设置场景时,教师应选择常用的、典型的、适合言语交际的情境,如医院就诊、向陌生人问路、酒店预约或火车站购票等情景,并预先给学生提供与所设场景和可能的交谈话题相关的英语词汇及多种可供选择的表达方式。当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在各小组间走动并随时给予适当指导;表演结束时,教师应从语言运用、表演技巧等方面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在肯定优点之余,指出需要改进之处。教师的耐心指导和适度鼓励可以使学生克服恐惧焦虑心理,增强口语交流的信心。

同时,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如果一味重视语言能力的训练,忽视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则极易造成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著名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Robert Lado)指出:“我们不努力去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一些模式和准则,就不能真正学好一种语言。”[4]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授予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应该有计划地将中西文化差异渗透于外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学习英美文化知识,减少文化差异对交际活动的负迁移,使学生在对异域文化的把握中加深对其语言现象的理解。在语言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应遵循相关性、阶段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即: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把与学生的生活及教材的内容相关的文化内容逐步传输给学生。

(三)多元评价,合理纠错

教育评价是目的性、规范性很强的活动,“合理的评价活动具有明确的评价目的、预设的评价标准以及严格的评价程序,就像一根‘指挥棒’,对教育发展起着‘定标导航’的作用”[5]。如果口语评价策略不当,则容易让学生对口语学习产生挫败感,导致语言焦虑。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其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加德纳的多元教育评价观指引我们,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综合素质,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语言输出进行评价,并制定有针对性、分阶段的口语评价标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消除心理负担。此外,教师应客观而理智地对待考试和考试结果,对于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耐心指导,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发现不足。教师对这些学生的进步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他们重新树立自信心。

外语学习中犯错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应正确对待和处理新生在口语交流时的失误与错误。在口语训练初练阶段,教师应严格把关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法运用,对相应的错误要耐心指导,严格纠正,以防后患。而对于课堂交际中一些语言失误或是不影响全局意思的错误,如某些词汇使用不当,但又不影响对整个句意理解的错误,教师则不必纠正,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纠错与同伴纠错,增强学生的纠错意识。为了减少和避免失误和错误的出现,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多听,多读,多模仿。只有多积累,多练习才能提高口语水平,顺利交流。

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完善我国口语教学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学生应通过大量的听说练习和广泛的阅读积累语音、词汇和文化知识,培养英语语感。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口语能力及理论修养,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帮助新生打好坚实的口语基础,帮助学生克服种种口语障碍,通过有效的交际练习,锻炼其英语思维能力,为今后口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基本条件。

[1] 赵卫丽.“针对性训练”策略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0(1):136-137.

[2] 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92.

[3] 刘曼.外语学习中的焦虑情绪及其调控策略[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6):95-97.

[4] 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333.

[5] 肖远军.教育评价原理及应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5.

[6]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216.

H319

A

曲巍巍(1982-),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文学及英语教学法。

猜你喜欢

英语口语语音口语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酒中的口语诗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反思与创新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如何加强及应用英语口语教学